提到V2飛彈之前,有必要先說一說V1。
1943年,已經接近窮途末路的希特勒將帝國的未來寄望於高科技武器。在當時的全球科技和武器領域,德國確實是當之無愧的老大,實力遠超美國、蘇聯、英法等國家。
在二戰的戰場,此時的大殺傷力武器還局限在火炮和空投炸彈的級別,射程短、威力小、速度慢、易攔截的短板非常明顯。
得益於火箭發動機的研製成功,1944年6月,德國成功發射V1巡航飛彈,這也是人類歷史上首枚真正意義上的飛彈,當晚德國總共向英國發射了10枚V1飛彈,由於技術不成熟,V1飛彈的落點誤差達到3公裡,儘管如此,當晚還是造成了英國6人喪生、9人受傷的戰果。
精準性差、速度慢是V1的致命弱點,盟軍飛行員甚至可以利用戰機機翼挑落V1飛彈,日落西山的希特勒下令加速研發各種高科技武器,企圖挽回頹勢,V2飛彈在此背景下得以橫空出世。
V2飛彈射程達到320公裡,最高時速也達到了驚人的5300公裡,並且V2除了陀螺儀慣性制導,還加入了革命性的噴氣糾正彈道的辦法,因此V2的精準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當時,盟軍對V2飛彈毫無還手之力,沒有任何攔截的方法,也無法預警。當V2掠過倫敦上空時,人們還以為是某種速度比較快的飛機,倫敦因此飽受V2摧殘,為了保住顏面,英當局只能謊稱是「煤氣管道意外爆炸」,然而民眾都不傻,紛紛調侃V2是「飛行的煤氣管道」。
雖然武器先進,希特勒和他的帝國最終還是被打敗了,美軍則在二戰末期啟動了「回形針計劃」,開始在歐洲搜羅德國的科技人才。1945年,美軍在攻入科隆以後,在一所大學的下水道搜到了一份名單,名單上羅列了德國一萬多名重要科學家的姓名、地址等各項詳細資料,美軍如獲至寶,成功抓獲了1500名科學家,並悄悄帶回國內。美國不但對這些戰犯進行特赦,還給予優厚待遇,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大名鼎鼎的馮布萊恩,他幾乎全程參與和領導了美國的核彈研製和登月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