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聯想
聯想是作者依據寫作主旨,由甲事物想到與其相關的乙事物而構成的生動形象、較為完整的思維過程,其特點是「思接千載,視通萬裡」,使思想感情得以充分表達。
(1)接近聯想
指由一事物想到在時間上或空間上與之接近的另一事物。劉紹棠的《榆錢飯》由眼前的想「打油膩」吃榆錢飯聯想到舊社會用榆錢充飢,又聯想到十年動亂時期靠榆錢飯度日,這一思維過程便是接近聯想。湖北仙桃市一考生以《難忘掌聲》為題作文,從站在市「三好生」領獎臺上贏得掌聲落筆,然後思路穿越時空,聯想到自己在小學四年級「破罐子破摔」時老師循循善誘的教導和同學們給予的那改變人生軌跡的掌聲,凸現掌聲對「我」的激勵,聯想自然,主題鮮明。
(2)相似聯想
指由甲事物聯想到在某種特徵上與之相似的乙事物。茅盾的《白楊禮讚》由白楊樹寫到北方的抗日軍民便是通過相似聯想實現文思的跳躍的。黑龍江省2001年中考要求以「水」為話題作文,有位考生以《水的聯想》為題遨遊於水的王國,文章跳出編寫故事的套路,多角度展開廣泛而貼切的聯想:由水的平淡無奇、氣勢宏大、堅韌不拔、清汙除垢等特性分別聯想到農民、人民軍隊、科技工作者和人民教師,由物及人,給人啟迪。
(3)對比聯想
指由甲事物想到與它性質不同的乙事物,或由事物的某一方面想到與之相關的另一方面。臧克家的《有的人》就是以對比聯想作為構思基礎的範例。2001年河南省中考作文題目為:「我深深感受到了 」有篇題為《我深深感受到了野草的可敬》的考場作文,把贊誦野草獨立不羈、嚮往自由這一主旨置於對比聯想中加以凸現:「長春藤,婀娜多姿,然而她離不開樹,總是戀著樹的偉岸,只能算作小家碧玉;芍藥,溫情脈脈,然而離不開花圃,總是戀著園丁的呵護,只能算作貴族門第裡的千金小姐。」文章接著以詩的語言描繪小草「潑辣的野性」,並以反問句「『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白樂天讚嘆的不正是野草這戀著獨立、戀著自由的野性嗎」結尾,全文由對比式的託物聯想構成,立意高遠,耐人尋味。
(4)表裡聯想
指由事物表象想到它的本質意義,再由它的本質意義想到相關聯的事物。2001年安徽省中考要求以「最需要」為話題作文。有篇考場作文的題目為《蘋果精神》,全文所呈現的表裡聯想的思維流程十分清晰:由三個故事(亞當夏娃偷吃「禁果」、掉下的一個蘋果「砸」出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蘋果電腦的發明)聯想到故事所蘊含的本質意義(強烈的好奇心加上鍥而不捨的奮鬥實踐),聯想到現實生活中具有「蘋果精神」的人和事。作者由表及裡,聯想豐富而深刻。
(5)因果聯想
指根據事物間的因果關係,由因及果,或由果及因的思維過程。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由自己遭受風雨之苦想到「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便是。湖北荊州市2001年中考作文要求自擬的題目中須有「喜歡」一詞,有位考生的文題為《我喜歡這位售票員》,敘寫一位公交車售票員關心、照顧乘客的三組鏡頭,結尾處這樣由果探因:「我想,她大概覺得為大家微笑服務是一種莫大的幸福吧。不然,她為啥總笑得那樣純真,那麼自然!」作者通過這種因果聯想展示人物的古道熱腸、美好心靈,使前文的敘寫一下子閃出亮色。
(6)聲色聯想
指根據聲音或色彩引發的由此及彼的思維過程,這類聯想技法在《安塞腰鼓》《海濱仲夏夜》中都出色地運用過,不少考場作文也成功地借鑑了這種方法。2001年山東淄博市中考要求以「幸福」為話題作文,有位考生別出心裁,以《幸福》為文題,以「綠色」「白色」「紅色」為小標題,以色彩為出發點放飛想像,最後揭示「幸福」的豐富內涵,饒有情趣。2001年江蘇省南通市中考作文半命題是《我發現 》,有位考生在題中填上「枕頭裡有個世界」,敘寫父母三次為有「落枕」毛病的「我」做特殊枕頭的動人故事,文中多次出現精彩的聯想,如:「睡在母親親手縫製的綠豆殼枕頭上,只要輕輕一動,枕頭就會發出一種『沙沙』的聲音,那聲音就像沒有歌詞的童謠,在靜靜的夜空裡彌散,連夜的精靈都會聞聲止步,我當然睡得格外香。」「考上初中後每晚枕著新藥枕,聽枕中藥材的「簌簌」聲,那簡直是在欣賞人間最美妙的音樂,我仿佛又找到了家的感覺,在樂聲中,我一手拉著父親,一手扶著母親,來到了落葉林,看一地金黃,享人間溫馨。」這樣寫,「聲」由「枕」起,由「聲」聯想,視聽溝通,造境抒情,體現出創新色彩,令人耳目一新。
例文指導一:
有人把一隻青蛙冷不防丟進煮沸的油鍋裡,這隻反應靈敏的青蛙,在千鈞一髮的生死關頭,用盡全力,躍出滾燙的油鍋,突然逃生。隔了半個小時,那人在鍋裡放了4/5的冷水,把那隻死裡逃生的青蛙放在鍋裡,這知青蛙在水裡泅遊。接著,那人偷偷在鍋裡用炭火慢慢加溫,青蛙仍然悠閒地在微溫的水中泅遊。等到它意識到鍋中的水溫已經受不住,必須奮力跳出才能活命時,為時已晚,它欲躍乏力,全身癱瘓,只能臥以待斃,終於葬身鍋底。
請根據上述材料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由擬題。②寫作時可以大膽想像,角度和寫法也可以多種多樣。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④不少於800字。
【導思】這道文題所給材料的寓意顯而易見,不外乎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防微杜漸」等。在材料的基本寓意已經確定,不得突破的情況下,如何將文章寫得有聲有色,令人拍案叫絕?「要求」已為我們打開思路:
1、「除詩歌外文體不限」。給材料作文,往往寫議論文者居多,寫議論文往往離不開「引議聯結」基本套路,但那種生搬硬套的老面孔又怎能贏得閱卷老師的歡心?所以學生可以嘗試多種文體。
2、「可以大膽想像,角度和寫法也可以多種多樣」。無論是寫議論文還是寫其他文體,都需在想像上下功夫。想得合理想得奇妙,就可以角度出新出奇,寫法變活變巧。
例文指導二:
以「水」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充分發揮想像;②文體不限;③自己擬題;④600——800字。
導思:這是一篇話題作文。這類作文的最大特點是範圍寬,有利於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獨創性。但也正是因為範圍寬,選材和切入有一定難度,又每每讓學生感到無從下手。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將話題「化大為小」是最有效的方法。
1、「化大為小」的方法很多,就本題而言,應選擇與話題有關的事例、現象、情理、哲理等將話題縮小。
2、選擇與「水」有關的事例,如:「南水北調」「洪水泛濫」「水資源缺乏」等;
3、選擇與「水」有關的現象,如:「水滴石穿」「山重水複」「水往低處流」等;
4、選擇與「水」有關的情思,如:「高山流水」「水月鏡花」等;
5、選擇與「水」有關的哲理,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等。
以上這些事例和現象的背後蘊涵著深刻的道理,這些情思和哲理的背後有著很多貼近生活的生動感人的事例。藉助這些事例可使「水」這個話題貼近實際,有利於抒發真情實感,有利於活躍創新思維,尤其是具有時代性、人文性的事例和哲理。這樣,只寫「大範圍」中的「某一方面」,從小處切入,能夠達到以小見大的目的。
本文要力求做到:狀物精細,突出特徵,聯想恰當自然,含而不露。
十七、想像
想像,是指根據已有的見聞和生活經驗,構想出不曾見過,或者從未出現過的形象或情景。想像的方法很多,作文中常用的有:
(1)編創法。就是編制故事的情節。一般記敘文要求寫真人真事,不需要編故事。如果寫童話、小說、科幻故事或者寫看圖作文、想像作文等就得編故事了。編制故事情節在文藝創作上叫虛構,它不受真人真事的限制,不受時間、空間的約束。尤其是童話、科幻故事、想像作文,作者可上天入地、探奧搜奇;和草木交往,與鳥獸傾談,可以歷洪荒遠古、訪古人來者。真可謂無所不能有,無所不可有。但是,同學們應該明白,無論想像的內容多麼奧妙神奇,都不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這個「源」和「本」便是生活。
(2)組合法。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或事拼湊在一起,形成新的人物形象,新的事情,可稱組合法。正如魯迅先生所說:「所寫的事跡,大抵有一點見過或聽到過的緣由,但決不全用這事實,只是採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發開去,到足以幾乎完全發表我的意思為止。人物的模樣兒也一樣,沒有專用過一個人,往往嘴在浙江,臉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個拼湊起來的角色。」魯迅講的是文藝創作,對我們藉助想像寫好作文同樣有指導意義。這種方法就是人們所說的「移花接木」。
(3)擴展法。所見所聞的內容是簡單、抽象或粗糙、模糊的,藉助想像充實,使其變得清晰、細膩、生動、形象,可稱擴展法。擴展法的過程是:展開想像,讓所要寫的內容在腦海中清晰地浮現出來,接著,選詞練句,用最恰當的語言對「浮現出來」的具體形象進行細緻的描繪。一般來說,文章中的細節描寫大都藉助於擴展想像。平時說的「添枝加葉」,就是擴展想像。添加的「枝」和「葉」正是擴展的結果。
(4)夢幻法。藉助夢境或幻覺描繪出眼前並不存在的情景,以表達某種願望或抒發某種情感,可稱夢幻法。例如:「這天夜裡,我做了個奇怪的夢,夢見自己變成一隻小蜜蜂。」(楊朔《荔枝蜜》)這裡藉助夢境表達追求美好人生的願望。從上述實例中可以看出,用夢幻法所描繪的某些景象,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可能的:人不可能變成小蜜蜂。正因為如此,夢幻法才給作者提供了運筆的廣闊天地,才使文章更具表現力,並富有神奇、浪漫的色彩。
(5)推測法。是指根據已經知道的情景,藉助想像推測出未知的情景。例如:「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戲已經開場了,我似乎聽到鑼鼓的聲音,而且知道他們在戲臺下買豆漿喝。」「我」沒到現場,卻能知道「戲已經開場」,能「聽到鑼鼓的聲音」,還能「知道他們在戲臺下買豆漿喝」,這正是運用想像進行推測的結果。運用想像進行推測,重要的是,一要有根據,二要合乎情理。上例「我」有看戲的經驗,這是根據;既然是唱戲,自然能聽到鑼鼓的聲音,這叫合乎情理。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訪問中考網,2020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