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記敘文閱讀技巧

2020-11-26 中考網

中考記敘文閱讀技巧
一、記敘文閱讀的重點
記敘文是以記敘、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文體,如小說、散文、寓言、故事、通訊、遊記、傳記、回憶錄等。它的主要特點是通過生動的形象和事件來反映生活,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蘊含在具體材料之中的,是通過對人、事、景物的生動描寫來表現的。記敘文的另一特點,就是以記敘為主,採用綜合表達方法,包括記敘中的描寫、記敘中的說明、記敘中的議論和抒情等。
記敘文的分類:第一,從寫用內容方式看,可分為:①簡單記敘文,其特點是事件較簡單,線索和記敘文法較單一,如《一件珍貴的襯衫》、《金黃的鬥笠》。②複雜記敘文,事件比較複雜,內容分枝較多,採用綜合表達方法,如《背影》、《荔枝蜜》等。第二,從寫作的對象不同,可分為:①寫人的記敘文,通過描述人物的外貌、行動、心理、語言和人物所處的特定環境來刻畫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所映作品的主題,如《我的老師》、《回憶我的母親》。②敘事記敘文,以敘述事件為主,著重寫清事件的發生、發展、經過和結局,通過事件表現作品的主題,如《羚羊木雕》等。③以描寫景物為主,通過寫景,寄託感情,表現主題,如《春》、《海濱仲夏夜。等。④狀物記敘文,以描寫物為主,通過寫物抒發感情,寄託志的向,如《小麻雀》、《荔枝蜜》等。
所以記敘文閱讀重點是:①寫人的記敘文側重分析人物形象。這就要求在閱讀中重點分析人物的肖像、言行、心理描寫和他所處的環境,從而總結出人物的性格、精神品質與業績。②敘事的記敘文側重分析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以及事情的意義和影響。③寫景狀物的記敘文側重分析景物或物的特點、狀寫的順序以及文章蘊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NextPage]


二、記敘文閱讀的基本要求
1、列出記敘的要素
一篇記敘文,要寫清楚人物和事件,就要交待清楚記敘的要素。記敘的要素包括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的原因、經過和結果。一般來說,每篇記敘文都應具備這六要素,把這些要素交待清楚,內容者顯得完整,眉目才清楚。例如《桃花源記》一文,把六要素交代得清清楚楚:時間——晉代;地點——武陵;人物——漁人;原因——漁人誤入桃花源;經過——進入桃花源、在桃花源所見、做客及辭去;結果——漁人離開桃花源後,太守派人先後探訪桃花源未果。由於六要素交代得清楚,使全文眉目清晰,故事完整。再看《背影》一文:時間——推算為六年前,即1919年;地點——南京車站;人物——「父親」、「我」;起因——「我」去北京念書,父親到車站送別;經過——回家為祖母奔喪、到南京與父親分手、父親到車站送別;結果——懷念父親。作者在交代清楚六要素的基礎上,集中刻畫了父親的「背影」,表達了父子之愛這一永恆的主題。
2、理清記敘的順序
記敘的順序,是指根據中心思想的需要,把己經確定好的材料安排好,按一定的次序去寫。記敘的順序有三種:
⑴順序。即按照事件發生、發展和結局的時間順序來寫。這種寫法可使事情的來龍去脈清晰地表現出來。例如:《一面》是按時間順序來寫的,記敘了與魯迅見面的全過程。
⑵倒敘。把事情的結局或某個最突出片斷先寫出來,然後寫事的發生、經過等。倒敘往往出於作者表達的需要;或是為了突出中心;或是為了使內容集中,對比鮮明;或是為了結構的變化,使敘述有波瀾;或是為了造成懸念,引人入勝。倒敘的方法有下列幾種情況:一是看眼前的事,聯想到以往的事,從現在的角度去追敘往事;二是把當前的情況和過去的情況加以比較;三是先寫事情的結局,再記敘事情的緣由。例如:《驛路梨花》,從茅屋的建造和照料過程看,採用的就是倒敘的寫法。文章由「我們」路過住宿茅屋寫起,層層設置懸念,最後才交代出小屋的來歷。
⑶插敘。插敘有兩種:一是由於某種需要,暫時把敘述線索中斷一下,插進有關的另一件事情的敘述;二是插進對有關事情的追溯和回憶,敘述完了,仍按原線索繼續敘述。插敘的作用是補充交代或說明,使敘述更加充分,彌補單憑順敘難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內容,使文章更充實、更周密,在結構上更緊湊。例如:《背影》一文,開篇點題之後,插入了家庭禍不單行的追憶,既交代了背景,又為主體部分做好了鋪墊。
3、找出記敘的線索
記敘文的線索是貫穿全文始終的一條脈絡,體現了材料之間的內在聯繫,它把所有材料聯結成一個有機體。所以說線索是文章的綱,抓住了這個綱,就能理順文章的內容,掌握文章的結構,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作為敘述線索,可以有多種。
⑴以時間為線索。這類文章以時間發展為線索,把不同的時空、人物串聯在一起。如《挖薺菜》,是以時間推移為線索,用「吃薺菜」和「挖薺菜」為中心材料,把全文貫穿起來。
⑵以事件為線索。如《挺進報》一文,是以油印、散發《挺進報》為線索。
⑶以某物為線索。《七根火柴》就是這樣。
⑷以某人為線索。以某人為線索的文章中,某人往往是文章中的貫穿線索人物,倒不一定是文中的主角。如《背影》中的「我」。
⑸以見聞為線索。《故鄉》就是一例。小說以「我」回故鄉後的所見、所聞、所感為線索,描述農村的破敗及閏土、楊二嫂和「我」的巨大變化,揭示了辛亥革命後十年中農村破產和農民痛苦生活的社會根源,表達了作者改造社會、創造新生活的強烈願望。
⑹以地點的轉換為線索。例如《桃花源記》一文,全文以武陵漁人進出桃源的行蹤(地點變換)為線索,把發現桃源的經過,在桃源的所見、所聞、所歷以及離開桃源的情形,都貫穿起來了。
⑺以感情為線索。這感情可以是直線的,也可以是曲線的。如《我的老師》以「依戀、思念、愛戴」蔡老師這一感情為線索。
4、領悟記敘的人稱
記敘文中使用的人稱不同,其表達作用也是不同的,閱讀中應仔細體味。第一人稱的寫法是以當事人的身份敘述,寫來親切、自然。如《我的老師》、《羚羊木雕》,作者都是把自己當作故事的見證人寫進故事中去的。第三人稱的寫法不受任何限制,凡客觀世界乃至人物內心所想的一切都能進行敘述,寫來開闊而充分,但畢竟不如第一人稱那樣真切,兩種人稱各有用處。
5、分析記敘文的詳略
敘述中的詳略問題是一個取材、組材如何扣緊中心,體現主題的問題。事件往往是複雜紛繁的,但寫作目的都是明確集中的,取捨如何,孰詳孰略,依據的標準只能是文章的主題。凡是對主題思想起重要作用,內涵深刻、情節生動的具體材料,就展開詳寫;而對主題思想起次要作用的材料,可只作概括敘述。閱讀記敘文,應注意材料的詳略處理是如何為主題服務的。次要材料雖不能詳寫,但也不能不寫,因為涉及到文章點面結合的問題。點(詳寫),體現文章的深度,突出主題思想;面(略寫),體現文章的廣度,使文章全面、豐滿,完全不寫次要材料,會使文章的面受到影響。例如《我的老理財》一文,寫了七件事,前五件略寫,後兩件詳寫,因為後兩件事體現了「我」和孩子們對老師的熱愛達到了新的高峰,集中地反映了作品的主題。如果前五件事不寫,文章內容顯然單薄,也會大大削弱蔡老師對孩子們的關懷熱愛之情。

[NextPage]


6、體會記敘文的表達方法
採用綜合表達方法是記敘文的主要特點之一,即除了以記敘為主之外,還要運用描寫、說明、議論和抒情。這幾種表達方法的運用各有其明顯的特點:記敘主要交代事實,把人物和事件概括介紹給讀者和寫出人物活動、發展、變化過程;描寫是指在敘述過程中,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人物、事件以及環境進行描寫,給人以鮮明、生動的印象;說明是記敘的一種補充,它要交代解釋記敘文中需要加以說明的部分;議論是在記敘描寫的基礎上直接發表作者的見解,起畫龍點睛的作用;抒情是指在記敘的基礎上採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抒發作者難以抑制的感情,弄清這些特點,有助於提高閱讀記敘文的能力。
⑴記敘文中的描寫。無論是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的記敘文都離不開描寫。單純的記敘,會使人感到平淡、枯燥、乏味,只有把記敘和描寫有機結合起來,才能使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描寫一般可分為兩類:一是人物描寫,包括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一是環境描寫,包括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閱讀記敘文的描寫部分應注意以下幾點:①作者是抓住事物的什麼特徵進行描寫的;②採用了什麼方法進行描寫的;③這些描寫在文中起什麼作用。例如《小麻雀》一文,為了突出小麻雀受傷害的不幸遭遇和作者的深切同情,作者集中筆墨描寫了小麻雀的眼睛約十幾處之多,使小麻雀的悽慘形象十分傳神感人。
⑵記敘中的說明。說明既然是記敘中的補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簡明扼要,例如《故鄉》前四段在描寫了故鄉的蕭條景象和「我」見到故鄉的複雜的心情後,第五段以說明的方式交代了此次回故鄉的目的,省去了許多敘述的筆墨。⑶記敘中議論。記敘與議論是兩種重要的表達方式,且這兩種表達方式常常是交叉或糅合使用在同一篇文章中,各自發揮著它們的作用。《誰是最可愛的人》一課是敘議結合得較好的一例,這一點,我們在閱讀時應給以必要的重視;而在寫作中,則應認真學習運用它。
敘中夾議通常有哪幾種形式呢?一般常見的有兩種形式:一是在敘後以整段的篇幅進行議論,如前面提到的《誰是最可愛的人》;二是在敘中夾入一二句議論。
在運用敘中夾議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首先,必須明確,所謂「敘中夾議」,「敘」是主體,而「議」是附屬成分,是「夾」。它與「議中有敘」不同,所以不可本末倒置。其次,既然「議」是附屬的,它就必須是「敘」的自然生發,而不是作者隨心所欲「強加」的。再次,「議」既是「夾」有「敘」中的,所以,一般地說,「議」不宜過長,只在達到「點到即止」的效果即可,切不可以「議」代「敘」。
⑷記敘中的抒情。記敘中的抒情是在記敘的基礎上,採用直抒胸臆的方法,抒發作者難以抑制的感情。記敘文中的抒情要寫得感人,一是要有真情實感,二是要注意分寸,虛假的或擴大了的感情必然失真,自然也就不會感人。至於抒情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或把抒情滲透在具體記敘描寫之中,或集中記敘,集中抒情,或情景交融。
7、分析記敘文中的過渡和照應
⑴過渡,過渡是文章段落層次連接的橋梁,恰當、巧妙的過渡,對文氣的連貫,布局的縝密,轉承的自然等,都起著重要的作用,許多優秀文章,都極講究過渡的藝術。
如何分析文章的過渡?主要從兩方面入手:
第一,分析過渡的方法和規律。常見以下幾種過渡方法:用詞語過渡;有句子過渡;用段過渡。例如《白楊禮讚》一文,第二段與第三段之間用了「然而」一詞過渡;第四段是承上啟下的過渡段;第五段又用了「那是力爭上遊的一種樹,筆直的幹,筆直的枝」一句進行過渡。
第二,了解過渡的作用。過渡,在文章的段與段,層與層之間,起著紐帶作用,人們常說,寫文章要承上啟下,這就離不開恰當的過渡。穿針引線,組織成篇,可以說是對過渡重要作用的恰當比喻。
記敘文的過渡,其主要作用是:
①連接不同事件或不同場景。如《白楊禮讚》,第二段由使人「懨懨欲睡」、「單調」的高原景色轉換成第三段描述令人「驚奇」的白楊樹,中間用了「然面」一詞過渡。
②記敘、議論、抒情間的轉換。例如《白楊禮讚》第四段由議論轉入第五段具體描述,中間用了過渡句。
③轉換不同的敘述方式。例如《這不是一顆流星》由順敘轉入倒敘時用了「我緊緊地抱住他,眼淚灑在記憶的門裡」一句過渡,由倒敘轉入順敘時,又用了「……我抹去眼淚,深深地嘆了口氣……」這樣的過渡句進行銜接,使文章由順敘轉入倒敘,再由倒敘轉入順敘時起訖點十分清楚,文氣連貫而自然。
⑵照應。照應是謀篇的重要手段。周密的照應,對貫通文脈、突出中心、渲染氣氛能起一定作用。閱讀時,要瞻前顧後,理清思路,注意分析作者的照應技巧。
分析文章的照應,要做到四看:
①看起段與題目的照應。如《白楊禮讚》開頭一段:「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讚美白楊樹!」這一段既是破題,又是統領全篇的關鍵段,全文就是緊緊圍繞著這句話開展的。
②看開頭與結尾照應。《白楊禮讚》一文的尾句,作者滿懷激情地說:「我要高聲讚美白楊樹!」與開頭遙相呼應。
③看前設懸念,後有照應,層層推進,多處照應。《白楊禮讚》一文,儘管是有很多議論、抒情成分的散文,但仍處處巧設懸念,使文章波瀾起伏,且用相互照應的方法,使文章既開闊,又形成一個嚴謹的整體。文章開篇便點出「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這既是全文的核心,也是作者巧設的懸念,到底「白楊」怎麼不平凡?從而能起到引起下文行文,吸引讀者思想的作用。
④看相同或相近的語句、段復疊式照應。
同一或相近的詞語、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一再出現,使其於反覆中得到加強,這種照應可稱之為復疊式照應。《白楊禮讚》一文中「不平凡」前後「四次」出現,相同的段落出現了兩次。《背影》一文中「背影」出現了四次。這些復疊式照應對突出文章中心,標明文章線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NextPage]


8、把握關鍵詞語的深刻含義
把握文章中關鍵詞語,對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分析人物性格具有重要作用。對於關鍵詞語,應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⑴結合具體語言環境,藉助上下文去推測、判斷語語的含義。例如:
①「我用兒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覺,她愛我們,並沒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狡猾」本是貶義詞,含有「詭計多端」的意思,為什麼要用在一個孩子身上呢?聯繫上下文的語境,則知這是貶義詞褒用,用以形容兒童天真頑皮的神態,從側面表現了蔡老師對孩子的愛。
②「東京也無非是這樣……」如果不聯繫上下文,很難確定這句話的意思,可能誤解為指東京的風光與中國的差不多,或誤以為作者指在東京的清國留學生跟國內學生差不多,都盤辮子。如聯繫上下文,可知作者來東京控求救國救民之道,而看到清國留學生花開酒地不學無術的醜態,十分失望,此句正是表達了作者的這種情緒。
⑵試用同義或近義詞語替換作比較,理解詞語的含義。理解得對不對,還可通過朗讀體味,通過工具書來查證。例如:
「在一個孩子的眼睛裡,他的老師是多麼慈愛,多麼公平,多麼偉大啊。」
理解「慈愛」的含義,可用近義詞替換的辦法。
把「多麼慈愛」換成「多麼可愛」不行。「可愛」表示值得愛,「慈愛」除「可愛」的意思外,強調「像慈母一樣的愛」的意思,用以寫老師的愛更恰當。
⑶注意句中隱含的意思(即言外之意)。例如:
「我只覺得我四面有看不見的高牆,將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苦悶。」《故鄉》「高牆」是比喻說法,這裡既包含著作者對故鄉的失望,也包含著和故鄉人們(閏土、楊二嫂等人)的隔膜,而造成這種隔膜的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和等級觀念,而這正是作者悲哀的所在,也是小說主題所在。
9、理解懸念的表現手法
所謂懸念,原是指欣賞戲劇、電影或文藝作品時的一種心理活動,即關切故事發展或人物命運的緊張心情。而為了引起讀者興趣,作者常常在作品的開端處提出尖銳的矛盾或設置疑團,又不立即予以解答,而是任開端處所提供的線索任情節自然發展下去,到一定階段或結束處才解開矛盾或揭示謎底。顯然這樣設置懸念的安排,對提高作品的吸引力、感染力是十分有益的。
由此可見,設置懸念是寫作中為加強表達效果,吸引、感染讀者常用的手法之一。其目的是為了使布局更巧妙,主題更突出,情節更動人。
10、理解「抑揚」的表現手法
「文似看山不喜平」,事無巨細、嘮嘮叨叨地平鋪直敘是行文之大忌,而巧用揚抑則是使筆底波瀾陡起、搖曳生姿的常用手法之一。《荔枝蜜》就是個成功的典範。
文中一開並沒有就回憶小時候被蜜蜂螫了一口,「從此,每逢看見蜜蜂,感情上就疙疙瘩瘩的,總不怎麼舒服。」這是對蜜蜂的「抑」,而後寫看到勤勞的蜜蜂嚶嚶嗡嗡、沸沸揚揚的生活情景,終於心靈震憾,「不禁一顫:多麼可愛的小生靈啊」,從心中真誠地讚美「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卻又多麼高尚啊」。這就是對蜜蜂的「揚」。這種寫法叫「欲揚先抑」。
與《荔枝蜜》欲揚先抑的寫法相反,還有欲抑先揚,如《變色龍》中的奧楚蔑洛夫在剛知道狗咬人之事時,一個廉潔公正、不畏權勢、執法嚴明的警察似乎呼之欲出;然而以後的多「變」則是對他第一態度的極大諷刺,這種寫法就叫做「欲抑先揚」。
欲揚先抑或欲抑先揚可以是貫穿於作品整體的,也可以出現於作品的局部,但同樣應根據目的與手段安排好輕重、主從、詳略,不可以掉以輕心,草率從事。

11、理解襯託的表現手法
襯託是用一些別的人或事物作陪襯來突出某一人或事物的寫作手法,這種「以賓襯主」的手法運用得好,不但能使結構布局有迂迴曲折之妙,而且使文章有了蓄勢,更能引起讀者的注意和思考。古文中《愛蓮說》就是一篇典型的運用襯託手法的小品文,為了突出蓮花的美,文中有三處以菊花、牡丹來襯託蓮花。菊花是旁襯,牡丹是反襯。在反覆的襯託下,逐步揭示了人們「愛花」與人生觀之間的關係,並最後表明自己愛蓮的緣由,從而逐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題。

[NextPage]


三、對一篇記敘文進行總結、評價
1、劃分記敘文的段落層次
劃分段落層次要注意掌握以下幾種方法:
⑴按時間先後劃分。以時間先後為順序的記敘文,使學生宜抓住表示時間發展變化的關鍵詞語,分出不同階段,從而劃分出段落層次。如《海濱仲夏夜》一文,就是按時間的推移劃分段落的,全文描述了五個畫面,依次為夕陽落山——晚霞出現——啟明星升起——燈光出現——夜色加深——夜深。
⑵按地點的轉換劃分。有的敘事文章所描述的事情不是發生在同一地點,對於這類文章,學生可以從地點轉換入手來劃分段落層次。如冰心的《小橘燈》,按地點的變換可分為四部分:①第一段,敘述在「重慶郊外一個公鄉所樓上」發生的事;②第二段,敘述在「小姑娘家」的情形;③第三段,敘述「我回到公鄉所的朋友家」後的交談;④交代離村後的情況。
⑶按描述內容的角度劃分。一些記敘文,描述對象不是單一的,而是變化的,所以可按描寫對象劃分段落層次。如朱自清的《春》是從三個不同角度來寫「春」的:①盼春;②繪春;③頌春。在「繪春」一部分,又寫了五個不同對象:風、花、草、雨、人,所以可將該部分分為五個層次。
⑷按思想感情的變化劃分。有的記敘文以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為線索,從感情的變化點我們可以找到劃分段落的依據。如楊朔的《荔枝蜜》,全文以作者對蜜蜂的感情變化為線索:不喜歡蜜——想去看蜜蜂——讚賞蜜蜂——想變成蜜蜂。這正是劃分課文段落的依據。
⑸按總——分——總的結構特點劃分。相當一部分記敘文,都有總、分、總的結構特點,據此可將文章劃分為三大部分,如《誰是最可愛的人》,第一部分總寫,概括讚美戰士;第二部分分寫,從三個角度,以實例描述總寫來「讚美」戰士;第三部分收篇總結,再次讚美戰士。
2、概括記敘文的各段段意
要準確地概括出段意,首先要抓住表明文章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多數在段首或段末,個別也有在段中的。其次,有些段落沒有中心句,這就要抓住貫穿全段文章的中心思想,一段文章說明什麼,敘述什麼,議論什麼,總要圍繞著一個中心意思。我們細讀全段文章,仔細體會各句的含義以及句子與句子之間相互關係,也不難概括出段意來。概括段意的有效方法有以下三種:
⑴摘句法:摘出文段的中心句;
⑵概括法:概括文段的主要意思;
⑶聯合法:有些文段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重要意思,就要把這些意思連接起來,概括出聯合段意。
3、歸納記敘文的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的歸納,常用的有以下幾種方法:
⑴從分析標題入手。標題是文章的眼睛,它使讀者獲得總的印象,有的可從中窺出文章的中心。如《白楊禮讚》、《同志的信任》
⑵從分析材料入手。材料是表現文章中心的基礎,可以通過材料蘊含的意義總結中心。如《一面》,作者三次細緻地描寫魯迅瘦得叫人擔心卻精神抖擻的外貌,表現出魯迅的堅強意志和忘我精神,寫魯迅對作者的關懷和幫助,表達作者對魯迅先生的崇敬之情。
⑶從分析段首入手。文章常開篇點題,分析開篇的語句、段落,往往可以把握文章的中心。如《誰是最可愛的人》開篇寫了作者的感受,點明志願軍戰士是最可愛的人,頌揚他們的精神品質,概括起來就是本文的中心。
⑷從分析篇末入手。許多記敘文都是在篇末點明主題或深化中心意思的,分析結尾的含義常常可以捕捉到文章的中心。如《春》
⑸從分析文中議論、抒情入手。記敘文中的議論、抒情句,有畫龍點睛之功效,我們要善於抓住這個「睛」來「看」文章的中心意思。如《荔枝蜜》中的抒情句。
⑹從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隱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作綜合歸納,才能突出中心意思。如《榆錢飯》
概括記敘文的中心有一套常用的格式。
本文記敘了(描寫了)……的故事(事跡、經過、事件、景物),表現了(反映了、歌頌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實質),抒發了作者……的感情。
如《背影》的中心意思是:通過車站送別的描寫,表現了父親對兒子的深情,抒發了作者對父親的理解和懷念之情。
《在烈日和暴雨下》的中心意思是:通過寫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拼著性命拉車的情景,反映了舊社會勞動人民的痛苦生活。

[NextPage]


4、分析記敘文的人物形象
記敘文中的人物描寫是為表現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題思想服務的,閱讀時只有了解人物描寫的方法和作用,把握人物性格特點,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分析人物形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⑴從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寫入手。人物直接描寫也叫正面描寫,就是通過直接描寫人物的肖像、行動、語言、心理、神態等入手,揭示人物思想品質和性格特點,反映作品的主題。如《故鄉》中的楊二嫂這一人物形象雖著墨不多,卻栩栩如生、個性鮮明,作者就是通過她「圓規式」的外形與「我」印象中的「豆腐西施」對比,通過她對「我」先虛做吹捧,繼而尖酸嘲諷,對閏土鄙薄不屑、惡語中傷,通過她順手牽羊、貪小便宜等一系列表現,刻畫出一個被侮辱、被損害而又自私、尖刻、潑辣、放肆的小市民婦女的形象,令人如見其形、聞其聲、知其心。
⑵從側面描寫入手。側面描寫,簡括地說,就是通過其他人物的言行,間接寫主人公。如《驛路梨花》一文,主人公梨花姑娘始終沒有出場,但全文寫的卻是梨花姑娘的感人事跡。她的精神品質全部都是通過側面描寫,通過大家對她的評價寫出來的。
⑶從細節描寫入手。細節描寫也是刻畫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所謂細節描寫就是指對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服飾、神情變化以及事物、環境的細微處進行具體描寫。如《最後一課》中在記敘韓麥爾先生上習字課時,多處運用細節描寫,如掛在課桌鐵桿上的字帖,烘託出教室裡的愛國氣氛;飛進來的甲蟲沒有影響孩子們專心畫「槓子」,刻畫出孩子們對祖國文字的熱愛。
⑷從分析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係入手。有些作品除了中心人物之外,還有其他人物。分析時我們既要抓住中心人物,又要分析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係。例如《最後一課》小弗朗士對韓麥爾先生的思想感情的變化:從怕老師到理解、同情和敬愛老師,以至於他覺得「他從來沒有這麼高大」,這種人物關係的變化,正體現了小弗朗士的逐步成熟和強烈的愛國之心。由此可見,認清人物與人物的關係,才能更準確地把握人物的性格。
5、分析記敘文的寫作特點
分析記敘文的寫作特點,除了注意體裁的特點之外,還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⑴從文章的取材方面看。選擇材料是文章寫作過程中的重要手步驟,有的文章,作者善於緊緊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如《誰是最可愛的人》,從者從採訪來的100多個生動的事例中,只選了三件最典型的事例,從三個不同的側面突出了志願軍戰士是最可愛的人這一中心。
⑵從文章結構布局方面看。分析文章的結構特點,要著眼於全文的整體構思,理清文章的思路、脈絡,分析文章各部分的內在聯繫。如層次段落是否清楚,段落之間的過渡照應得怎樣,整體結構是否嚴密,敘述方式有什麼變化等等。
⑶從文章的表達方式看。分析表達方法的特點,可以研究其記敘、抒情、議論相結合的綜合表達方式運用得怎樣,人物的肖像描寫、行動描寫、對括描寫、心理描寫以及人物活動的環境描寫,怎樣為表現中心思想服務等。
⑷從文章的語言運用方面看。可先看遣詞造句的準確性、形象性、鮮明性、生動性,成語典故的運用,句式的變換,修辭方法的運用等等。其次可看語言風格,有的樸實自然,有的清新流暢,有的含蓄蘊藉,有的通俗曉暢,有的幽默辛辣等等。

[NextPage]


四、記敘文的六步閱讀法
這是一種根據文體特點來閱讀記敘文的基本方漢。它適用於閱讀一切記以敘述,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的寫人、寫事、記事、繪景、狀物為主要內容的各種類型文章。如:消息、通訊、特寫、速寫、日記、遊記、參觀記、訪問記、回憶錄、人物傳記、報告文學等等。其方法一般可以概括為下列六個步驟:
一、看標題信息,揣摩記敘類型;
二、抓記敘要素,了解大致內容;
三、理行文線索,分清段落層次;
四、辨敘述方式,領會布局特點;
五、挖中心思想,理解作品意義;
六、析表現手法,以供習作借鑑。
只要按照這六個步驟進行閱讀,就能逐步達到全面掌握一篇記敘文的目的。下面,對這種閱讀方法分析介紹:
⑴「看標題信息」,類似作文審題;而「摩揣記敘類型」,則是指閱讀的審題目標要比作文單一。即通過對題意的揣摩,要能辨出該文的記敘對象,在寫人、記事、繪景、狀物中,到底是以哪個為主。
⑵「抓記敘要素」,這是由文體特點決定的。因為記敘文的內容,無論哪種類型,一般都離不開人物、時間、地點和事情的起因、發展、結果這六個要素。
⑶「理行文線索」,即領悟文章的脈絡、順序,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藉此可準確地劃分全文的段落層次。
⑷「辨敘術方式」,即辨析志讀文章的主要採用順敘、倒敘,有無間有插敘、被敘或追敘等敘述方法。
⑸「挖中心思想」,目的是「理解作品的意義」,這是記敘文在思想內容方面要達到的一個終極目標。
⑹「析表現手法」,是從寫作特點方面分析記敘文的基本要求,目的是為自己的習作尋求借鑑。這一般可以從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等語文表達方式,象片、烘託、借景抒情、託物言志等文學手段,錘詞鍊句及比喻、擬人等種種修辭方法幾個角度去考慮。但由於記敘文往往運用多種表現手法,而閱讀時間有限,因此一般宜結合記敘對象,抓其中最主要、最突出的來分析。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訪問中考網,2020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相關焦點

  • 2018中考複習專題十 記敘文閱讀理解語句含義技巧點撥及答題模板
    離中考越來越近,初三生已進入緊張學習複習階段,下面老師根據近年來中考試題整理出有關記敘文閱讀題的一些知識,解題技巧,今天分享的是記敘文閱讀知識(二)理解語句含義,希望同學們在中考中取得優異成績。理解語句含義,在中考現代文閱讀中,是考試卷的重要組成部分,分值高,能力要求也高,歷年來都是中考試卷中的失分重災區,其中的「理解句子含意題」更是讓大多數考生無所適從。其實,考生只要能了解重要句子的特點,並掌握「理解句子含意題」的答題方法和技巧,就能大大提高得分率。下面,就結合近年來中考現代文閱讀試題略作一些分析。
  • 2020年中考語文閱讀題答題技巧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中考語文閱讀題答題技巧,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一、記敘文閱讀答題技巧   1. 文章體裁?   此文是一篇:詩歌、小說、散文(抒情散文、敘事散文)、劇本、說明文、議論文   2. 記敘文六要素?
  • 2020初中語文記敘文閱讀(一)表達技巧與表現手法
    目標:     1、了解記敘文閱讀中常見的表現手法     2、掌握辨別表現手法及賞析其作用的方法     一、什麼是表現手法嗎?它有哪幾種類型?     表現手法從廣義上來講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
  • 2019中考語文閱讀答題技巧作用總結
    學學答題技巧應對考試, 小編整理了2019 語文閱讀答題技巧作用總結內容,以供大家參考。 2019中考語文閱讀答題技巧作用總結 1)文章開頭的作用 1、引起下文,為下文作鋪墊(記敘文) 2、開篇點題,提出中心(中心論點) 3、用故事或典故引出論點或論題(說明對象),激起讀者閱讀興趣。
  • 初中語文最全的記敘文閱讀答題技巧
    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分析結構,理清思路;   2.賞析作品的語言、表達技巧,理解文中重要詞語或句子的含意;   3.分析、評價人物形象;   4.拓展延伸,創意表達。   三、語段閱讀題答題總規則   1.先讀題幹再讀文章。
  • 初二語文成績怎樣提高,要掌握哪些考點和解題技巧才有助於中考?
    初二學生的語文要掌握的東西除了初三課本的課內古文言文和議論文閱讀理解不要求掌握外,其它要掌握的東西完全和中考內容一致。因此初二學生語文成績提升直接關係中才語文成績。而要複習提升的東西同樣源自中考必考內容。也就是說要想提升語文成績首先要明晰所有考點,有的放矢的去複習才不至於浪費時間和精力。
  • 記敘文閱讀理解常考知識點
    一、閱讀知識:1、把握「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多數的記敘文只有一條線索,但有一些記敘文存在著兩條或兩條以上的線索。如《藤野先生》,該文除以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為敘事線索(明線)外,還有一條內在線索,就是作者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暗線)。
  • 2020初中現代文閱讀答題技巧
    初中現代文閱讀答題技巧(記敘文、散文)     讀一篇文章,先整體快速閱讀,弄清文章的體裁及大致內容。是記敘文,則先弄清記敘的六要六素,記敘的順序,記敘的是什麼人什麼事。     記敘文閱讀答題技巧     一,記敘文記敘的內容是什麼,是寫人還是寫事,寫了什麼人什麼事。記敘的六要素是什麼? 明確:時間、地點、主要人物、什麼事件、人物的性格(或品格)、作者對人物(或事件)的態度,然後得出全文的主題(中心思想或主旨)     二,記敘的順序(方式)是什麼?
  • 2020中考語文說明文閱讀題答題技巧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中考語文說明文閱讀題答題技巧,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一、說明文基本知識   1、概念: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用來介紹或解釋事物的狀態、性質、構造、功用、製作方法、發展過程以及內在事理的一種實用文體。
  • 中考語文,記敘文以寫景狀物展現精彩,讓作文水平和分數比翼齊飛
    繼續說中考作文。作文寫不好只有幾條原因,作文得高分卻有各種出彩的地方。大家更關心如何寫好作文,其實多留意寫作中的不足之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也是提升自己寫作水平的好方法。初中一般要寫記敘文,許多同學敘述上還是過關的,能夠說明事情的原原本本,文章的結構也能相當的合理,可是分數總不像想的那樣高,為此有同學很著急。上一次課講過要大家注意細節描寫,並且舉了若干例子。
  • 2020中考語文學習方法:閱讀訓練方法
    第一,文章記敘了什麼事?通過哪些材料記敘的?這些材料與文題有什麼關係?學生通過讀思議論,領會文章的思路,即以「背影」為線索,從四次背影的描寫,表現父愛子的真摯感情。按文章思路,由整體到部分理清脈絡,不但使學生了解到作者是怎樣謀篇布局的,而且訓練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巧於指路。
  • 2020年中考語文閱讀答題技巧
    三、問答題型、常規答題術語及技巧     (一)社會環境描寫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 2、在回答時必須結合當時當地的時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環境描寫的相關語句揭示了什麼樣的社會現實。
  • 記敘文寫作技巧,小學生們都需要,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
    作文的類型也分很多種,例如:議論文、說明文、記敘文、應用文等,而記敘文是小學常考的作文類型,所以小學生訓練好記敘文的寫作十分必要。在寫記敘文之前,我們要先了解記敘文的含義是什麼。記敘文是作文的其中一種文體,記敘文中的內容一般以描寫人物或時間的發展變化為主,在文中既可以敘事,又可以寫景狀物。
  • 記敘文有四種過渡方法,你可能不會用
    一篇優秀的記敘文,不僅要做到主題鮮明、文從字順,還要做到結構嚴謹、銜接連貫。那麼,怎樣銜接上下文,使之連貫流暢呢?這就需要用過渡語言來連接。過渡,就像橋梁一樣連接兩個部分,將層與層或段與段的意思有機地銜接起來。一般來說,過渡的形式有詞語過渡、句子過渡段落過渡、小標題過渡四種。
  •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24個萬能「答題公式」+60篇記敘文專項練習!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24個萬能「答題公式」+60篇記敘文專項練習!閱讀理解一直都是語文考試中非常重要的一類知識,當然,也是學生們經常丟分的一個內容。不少學生也表示,相對於閱讀理解,大家更傾向於寫作文,由此可見,閱讀理解是讓學生有多麼的無奈。尤其是初高中的學生,更是如此。
  • 【高三語文備考】寫帶有「文學性氣質」的記敘文
    文言文閱讀 從2020年來看,文言文閱讀沒有增加太多的難度,或者是出一些過於偏怪的題型,總體來說基本保持了比較傳統的文言文的考查方式。 記敘文 記敘文這道題明顯感覺到沒有像議論文提高那麼大的難度,原因很好理解,因為寫的人不多,出題人希望通過這兩種不同題目的難度的此消彼長,能夠把更多的學生甚至是老師的注意力轉移到記敘文上。以2020年為例,我們會發現這道記敘文的題目「一條信息」,在成文上的難度非常的低,你什麼方面的信息都能寫,可以找到大把的素材。
  • 2019年包頭市中考記敘文閱讀題及其參考答案
    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我正在走神,「你小子在不在聽啊?」父親要衝我發火了。 這時,響起了敲門聲,山村的小學寂寥無聲,敲門聲格外響亮。門開了,風雪卷了進來,一個瑟瑟發抖的陌生人立在門口。 來人穿件軍大衣,一身雪花,年齡看起來比我父親大約小几歲。這個人手扶門框,自我介紹說,他姓聞,是地質隊的。這次來這個山區探礦,現在迷路了。
  • 2019河北中考語文試卷:培育家國情懷厚植人文精神
    石家莊第二外國語學校/供圖長城網訊(記者張曉明)6月21日,2019年河北省中考正式拉開序幕。今年河北中考語文試卷難度如何?命題有何特點?就此問題,記者採訪了中學語文高級教師,石家莊第二外國語學校初中部的孫軍國老師。孫軍國表示,今年的試題依然由三部分組成:基礎知識與積累、閱讀理解和作文。
  • 高考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技巧方法
    高考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技巧方法高考語文閱讀理解怎麼答題得分高,有什麼方法技巧?下文有途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高考語文閱讀理解的解題技巧和方法,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對考生們在高考語文閱讀中能夠有所幫助。
  • 記敘文如何概括文章內容(段落)
    近幾年的初中試題中,經常出現記敘文閱讀理解題考查如何概括文章內容(段落)。對於這種題型,我們應該如何指導學生去做呢?學生到黑板上做題例如:魏巍的《我的老師》,記敘了蔡老師的7件事:(1)蔡老師假裝生氣閱讀理解題要想做的好,掌握方法還不夠,平時一定要多練,有針對性地去練,練多了,自然就會了。平時除了多練之外,還要儘量多閱讀課外書,拓展自己的視野,開拓思維,增強語感,提高綜合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