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文章的內容或者段落可以考查學生的歸納和綜合分析能力。
近幾年的初中試題中,經常出現記敘文閱讀理解題考查如何概括文章內容(段落)。對於這種題型,我們應該如何指導學生去做呢?
常見的題型有兩種:

題型一:用一句話或者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方法指導:
1、我們要通讀全文最少一遍,了解文章大概的內容,時間、地點、人物、原因、經過和結果,做到心中有數。
2、找出主要人物和主要的事件,然後用「什麼人做了什麼事。」的格式進行概括。
3、如果有字數限制,比如不超過20字。就要去掉一些次要的東西,一般最好保留「人、事、結果」三個主要的要素。就是能明確表達「什麼人做了什麼事,結果怎麼樣了。」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可以概括為「父親在車站送我去北京讀書」或者「我和父親在車站離別」。

題型二:文中總共寫了哪幾件事?請依次概括出來。
1、先認真讀題,帶著問題去看文章,明確概括的對象,再看概括的範圍。
2、其次,再看文章的開頭,結尾或段中有沒有一些能直接使用的概括性的句子,如果有,合適的直接使用。
3、還有,可以根據時間和空間的變換來尋找關鍵信息。
4、最後,進行材料重組或者提煉。對各個段落和層次進行材料重組,或者從文章中提煉,概括出主要內容。

例如:魏巍的《我的老師》,記敘了蔡老師的7件事:
(1)蔡老師假裝生氣。
(2)蔡老師教我們跳舞。
(3)蔡老師帶學生觀察蜜蜂。
(4)蔡老師教我們讀詩。
(5)我們看蔡老師寫字。
(6)蔡老師化解學生矛盾。
(7)我夢裡尋師。
閱讀理解題要想做的好,掌握方法還不夠,平時一定要多練,有針對性地去練,練多了,自然就會了。
平時除了多練之外,還要儘量多閱讀課外書,拓展自己的視野,開拓思維,增強語感,提高綜合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