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簡明扼要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是衡量我們是否讀懂文章的一個重要標準。閱讀文章。我們要做到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也就是初讀文章,了解大意;再理解字詞,讀懂每句話,給文章分段歸納段意;最後再回到文章整體理解上來,進而領會文章的主要內容,並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整個閱讀過程中,在理解文章的詞句、進行分段和歸納段落大意的同時,還要能夠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從而領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閱讀一篇文章,一定要概述出文章的主要內容,歸納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只有這樣,才能幫助我們深入地理解文章,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意圖。也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我們的分析、概括和認知能力。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講的是什麼。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才能正確地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
一,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文章的主要內容一般應概括得簡明扼要,還要概括得完整,即具有較強的綜合性。一篇課文要用一兩句話表達出主要內容。確實不易。究其原因,總結起來有三點:一是縮不短,概括課文大意時,常常講著講著就接近複述。二是該不該刪。在概括課文大意時,分不清楚哪些內容該留,哪些內容該刪。三是抓不住重點,課文內容那麼多,顧前不顧後,很難快速地把握重點。如何準確、簡潔、快速地概括出課文主要內容,有如下六種方法。
(一)記敘文「四要素」問答法
這是最常用的方法。寫人記事的文章,一般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經過、結果)等基本要素。把這幾個要素弄清了,用問答的方式串連起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比如《董存瑞捨身炸碉堡》一文中,事情發生的時間是1948年5月25日;地點是:隆化中學;主人公是董存瑞;起因是敵人的火力封鎖了部隊的前進;經過是董存瑞在戰友的掩護下,冒著炮火衝到橋下,用自己的身體頂住炸藥包捨身炸毀了碉堡;結果是消滅了敵人,取得了戰鬥的勝利。把六要素內容連接起來,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戰鬥中,敵人暗堡的火力封鎖了部隊的前進,董存瑞在戰友的掩護下,冒著炮火,衝到橋下,用自己的身體頂住炸藥包,炸毀了暗堡,使戰鬥取得了勝利。
(二)段落大意合併法
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內容,把每段大意綜合起來,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內容。這是最常用的方法。
用這個方法要注意兩點:
1 各段大意之間,有的要加上過度詞語,使語句讀起來通順。
2 要區分重點段落和非重點段落,做到有祥有略,有的甚至可以捨去。
(三)「問題」概括法
作者寫一篇文章,往往圍繞一個中心,抓住幾個問題。按一定的順序來寫。讀一篇文章,我們可以想一想,作者所要說明的是哪幾個問題!把這幾個問題概括起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
如《窮人》一文,讀後可以先提出以下幾個問題:
1 桑娜在等丈夫回來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情?她是怎樣做的?又是怎樣想的?為什麼她會這樣想?
2 丈夫回來以後,她又是怎樣想的?
回答這些問題,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句子「摘錄串聯」法
有的文章結構上有總起句、總結句、過渡句,或內容上有中心句,稍加改動,就可以成為全文大意。運用句子摘錄法。有時我們可以直接抄,如《偉大的友誼》直接摘抄過渡段作為全文大意:「馬克思和恩格斯不僅在生活上互相關心,互相幫助,更重要的是他們在共產主義事業上親密合作。」就是這篇文章的大意。
(五)重點內容「藉助」法
這種方法,就是藉助文章中的句或者段來總結內容。如《養花》一課中結尾的「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養花的樂趣。」就總結了全文的主要內容。
二、主要內容的表達及答題格式
本文主要講述了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哪些人物?發生了什麼事?經過怎樣?結果如何?
把這幾點回答清楚了,主要內容也就概括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