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識要點
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主要有五種方法:
(一)段意連接(歸併)法
讀課文時,先把整篇課文讀一讀,對內容有個大體了解;然後再細讀弄清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再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最後把段意連接(歸併)起來,就抓住了課文的主要內容。
例如《翠鳥》一課分四段:1.寫翠鳥的外形特點。2.寫翠鳥的活動特點。3.寫翠鳥捉小魚的敏捷。4.寫翠鳥的住處和作者對翠鳥的喜愛。把四段段意稍加疏通就得到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本課介紹了翠鳥外形美麗、動作靈巧等特點和有關知識。
(二)問題歸納法
讀課文,還可以按照課文後面的問題,把能回答這些問題的話通順地連在一起,也能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讀課文以外的文章,沒有現成的問題,怎樣用「問題歸納法」抓住主要內容?那就要順著作者的思路,根據文章的內容、情節,抓住要領,提出問題,然後在回答問題的基礎上,概括出主要內容。例如《愛迪生救媽媽》一課,可以提出以下幾個問題進行思考、分析:誰借鏡子?為什麼要借鏡子?怎樣使用鏡子?鏡子發揮了什麼作用?然後分別回答「誰」、「為什麼」、「怎樣」、「什麼」,再把幾個答案連接起來,就可歸納出本文的主要內容:一天晚上,湯姆的母親患了急病,需要馬上開刀,可是家裡只有煤油燈,光線太暗。他從白天玩鏡子的遊戲中受到啟發,就向鄰居借了四塊鏡子,並在每塊鏡子前面放上一盞煤油燈,把它們放在床的四周,屋裡頓時明亮多了,醫生順利地做完了手術,媽媽得救了。
(三)選擇段意(重點段歸納)法
選擇段意法就是選重點詳寫的一段的段落大意作為全文的主要內容。這種方法適合於內容比較單一而且有重點段的文章。如《觀潮》,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部分,描寫了潮來時的壯觀景象。因此,重點段的內容就是全文的主要內容。
(四)基本要素歸納法
基本要素歸納法就是用補足基本要素的方法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這種方法適合於寫人、記事的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六要素的記敘文。如《尊嚴》,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基本要素。
時間:一個寒冷的冬天。
地點:南加州沃爾遜小鎮。
人物:哈默。
起因:哈默年輕時逃難。
事件經過:哈默與其他難民不同,沒有吃不勞而獲的食物,而是以自己的勞動換取報酬。
結果:哈默的人格贏得了別人的賞識和尊重。
把上面要素補充後,就可以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一個寒冷的冬天,哈默逃難到南加州沃爾遜小鎮,以自己的言行維護了個人尊嚴,贏得了別人的尊重,從而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五)捕捉中心句法
有的文章有一個概括全文主要內容的中心句,這樣的文章找到中心句後,就可以根據中心句的意思概括全文的主要內容。
例如《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的中心句是「那裡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這實際就是全文的主要內容,可改為:本文概括地寫了西沙群島的富饒、美麗,是個可愛的地方。
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不可太詳細,做到這一點,就不要去大段照抄原文,尤其是描寫人物對話多的文章,更應該注意概括;也不要太簡略,要讓沒有讀過這篇文章的人看了你的概括的主要內容後,明白文章主要寫了什麼。
二、考題精析
【例題】閱讀文章,先分段並寫出段意,然後再歸納主要內容。
米芾練字
宋代著名書畫家米芾,小時候在私塾學字,學了三年,仍把字寫得歪歪扭扭,老師、家長見了直搖頭。
有一天,一位進京趕考的秀才路過村裡,米芾聽說這秀才寫得一手好字,就跑去請教。秀才仔細看了米芾臨帖寫的許多字,說:「跟我學寫字,必須買我的紙,每張五兩銀子。」米芾聽了,嚇了一跳,心想:哪有這麼貴的紙,這不是存心為難人嗎?
秀才見米芾猶豫,轉身就走,說:「嫌貴就算了。」
米芾求學心切,叫住秀才,請他稍等片刻。米芾好不容易借來五兩銀子付給秀才,秀才把紙給米芾,再三叮囑:「好好寫吧,三天後給我看過後再決定是否收你做徒弟。」
米芾捧著紙回到家裡,攤開紙想寫,但不敢輕易落筆,怕弄廢了這張高價買來的紙,米芾翻開字帖,用沒蘸墨汁的筆在書案上划來划去,認真琢磨字體入了迷。
三天後,秀才來了,見米芾在入神地練字,而紙上卻未寫一個,心中暗暗高興。秀才故作驚訝地問:「怎麼還沒有寫?」米芾一驚,如夢初醒,方才想起三天期限已到。秀才請米芾寫個字看看。米芾不慌不忙,在紙上寫了一個「永」字。秀才讚揚米芾的字大有進步,問他:「為什麼三年寫不好,三天卻能寫好呢?」米芾紅著臉說:「因為紙貴,我怕浪費了紙,事先用心琢磨透了。」秀才大為高興,稱讚米芾懂得了寫字的竅門了,接著揮筆在「永」字後邊添上了七個字,變成「永字不忘,紋銀五兩」。接著,秀才從懷裡掏出那五兩紋銀還給米芾,鼓勵米芾好好練字,便出門上京趕考去了。
此後,米芾一直把五兩紋銀放在案頭,把秀才的話銘刻在心,經過勤學苦練,終於成為著名的書畫家。
【答案】我們根據事情發展的順序,把它分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米芾練字三年,字未練好。
第二段(第2~4自然段):米芾向秀才求教,買紙練字。
第三段(第5~6自然段):在秀才的啟發下,米芾經過三天的琢磨,懂得了寫字的竅門。
第四段(第7自然段):米芾勤學苦練,成了著名書畫家。
綜合四段的段意,我們歸納出本文的主要內容是:米芾小時候練字三年,字未練好,於是向秀才求教,買紙練字。經過琢磨,他懂得了寫字的竅門。由於米芾勤學苦練,最後成了著名的書畫家。
【答題點撥】運用這種方法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首先要在閱讀、分段、概括段意上下功夫,寫出段意後,不能簡單地把各段的段落大意相加在一起,而要注意語句的組織,使歸納出來的主要內容語言連貫、準確、簡潔。
【例題】閱讀文章,運用「選擇段意(重點段歸納)法」歸納它的主要內容。
知了學飛
傳說在很古老的時候,知了是不會飛的。一天,它看見一隻大雁在空中自由地飛翔,十分羨慕。於是就請大雁教它學飛,大雁很高興地答應了。
學飛是一件很艱苦的事情,知了怕艱苦,一會兒東張西望,一會兒爬來爬去,學習很不認真。大雁給它講飛的道理,它只聽幾句就不耐煩地說:「知了!知了!」大雁教給它飛翔的技巧,它只試幾下,就自滿地嚷著:「知了!知了!」
秋天到了,大雁要飛到南方去過冬,知了很想跟著大雁一齊展翅高飛,可是,它用力撲騰著翅膀還是沒能飛離樹梢。
知瞭望著萬裡長空,看見一隊隊大雁展翅南飛,它真後悔自己當初沒有努學習,可這時已經晚了,只好嘆著氣說:「遲了!遲了!」
【答案】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知了請大雁教它學飛,大雁高興地答應了。
第二段(第2自然段):寫知了怕艱苦,不認真跟大雁學飛。
第三段(第3~4自然段):寫知瞭望著大雁遠飛,後悔自己當初沒有努力學習。
在這三段中,從段意上可以明顯看出,第二段是本文的重點段,我們抓住第二段的段落大意,再聯繫到第三段的大意,就不難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內容:知了很想學飛,並拜大雁為師,但由於它怕艱苦,於是學習不認真,不刻苦,當它看著大雁展翅南飛的時候,才後悔自己當初沒有努力學習。
【答題點撥】碰見這樣重點段非常突出的文章,可以在重點段的基礎上組織好語言,但要注意:把《知了學飛》的主要內容寫成上百字的短文,就太長了,不夠集中;但如果把它寫成「知了學飛失敗記」那有太簡單了,使別人看了莫名其妙。
【例題】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題目。
居裡夫人的故事
居裡夫人發現了一種新物質——鐳。這一發現震驚了世界,她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她享有盛譽之後,仍然念念不忘曾經給她傳授過知識的老師。
居裡夫人的法文老師的最大願望是重遊自己的出生地——法國北部的第厄普。可是,由於她付不起由波蘭到法國的旅費,回故鄉的希望一直很渺茫。居裡夫人當時正在法國,她非常理解老師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師的全部旅費,還邀請老師到自己家裡做客。居裡夫人的熱情接待使老師感到像是回到自己家裡一樣。
1932年5月,華沙鐳研究所建成,居裡夫人回到祖國參加落成典禮。許多著名的人物都簇擁在她周圍。典禮將要開始,居裡夫人忽然從主席臺上跑下來,穿過捧著鮮花的人群,來到一位老年婦女面前,深深地親吻了她的雙頰,親自攙扶她走上了主席臺。這位老年婦女就是居裡夫人小時候的老師。在場的人都被這一情景所感動,熱烈鼓掌,老年婦女也流下了熱淚。
(1)找出一句話概括全文的主要內容。
(2)用「‖」把文章分成兩段。
(3)分別用一句話概括出文章所寫的兩件事。
①
②
【答案】(1)第一自然段的第三句話:她(居裡夫人)享有盛譽之後,仍然念念不忘曾經給她傳授過知識的老師。(2)第一自然段為第一段;第二、三自然段為第二段。(3)①居裡夫人代付了老師重遊出生地的全部旅費;②在鐳研究所落成典禮上,居裡夫人親手將老師攙上了主席臺。
【答題點撥】(1) 這篇文章可以使用「捕捉中心句法」來概括主要內容,下面的事件都是圍繞著這句話展開的。(2)分段的理由就是按照「先概括—後具體」的順序,簡要概括的為一段,具體敘述的為一段。
【例題】閱讀短文,完成練習。
金子
向陽村的兩個小女孩提著小籃子,拿著小鏟去村南挖菜。
呀!這裡有好大一片野菜。孩子們的手又快又巧,不一會,小籃子裡裝滿了野菜。小琴挖著、挖著,突然,刀尖碰到了一個硬硬的東西。她用小鏟一挑,從鬆軟的土裡挑出了一個黃澄澄、亮晶晶的小圓片。「哎,這是什麼呀?」小琴叫起來。「這是不是金子?」英子把圓片掂了掂說,「我看肯定是金子!」於是她們急忙向村裡跑去。
孩子們飛快進了村,找到正在開會的村長,搶著說撿金子的經過。老村長帶著笑看了看孩子們說:「這不是金子,是裝飾馬鞍用的銅頂帽。」孩子們不好意思地笑了。
老村長笑呵呵地繼續說:「可我發現了更多的、更珍貴的、閃閃發亮的『金子』。」
(1)這篇文章是按順序安排材料的,請你按要求填空。
起因:
經過:
結果:
(2)結合上面的填空材料,寫出本文的主要內容:
(3)用「‖」給文章分段。
【答案】(1)事情發展順序:起因——兩個小女孩去挖野菜。 經過——挖到一個黃澄澄、亮晶晶的小圓片,以為是金子。結果——小女孩把撿到的東西交給了村長,受到讚揚。(2)兩個小女孩去挖野菜,挖到了「金子」,交給村長時受到了讚揚。(3)分為三段,第一段為第1自然段;第二段為第2自然段;第三段為第3~4自然段。
【答題點撥】本文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採用了「基本要素歸納法」,在實踐過程中,重點抓住「起因、經過、結果」組織好語言就能比較準確地概括出記事文章的主要內容。按「起因、經過、結果」幾個階段能很清晰地看出文章的脈絡,也是記事文章分段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