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理解中,經常會遇到概括文章大意的題目。很多小學生寫出的答案要不就是不準確,要不就是不完整。
那麼,如何學會概括文章大意呢?
第一種方法:六要素法
六要素,即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對於敘事類的文章,六要素概括法再簡單不過了。概括此類文章大意的萬能模板:什麼時間,什麼人在什麼地點做了一件什麼事情。
比如:
古時候,有一個叫弈秋,他的棋術非常高明,很多人都想拜他為師。最後,弈秋收下了兩個學生。一個學生聽弈秋講課,全神貫注,十分專心。另一個學生卻在弈秋講棋時,心不在焉,三心二意,總是不停地往朝窗外看。後來,那位上課從不敢怠慢的學生棋術越來越高,而那位上課總走神的學生還是在原地踏步,最後一無所獲。
我們可以通過六要素法來概括出這個故事的大意:古時候,有兩個跟著棋藝高手弈秋學下棋,一個學有所成,另一個卻一無所獲。
第二種方法:串聯法。
串聯法,即把每一段落大意串聯起來,就組成了這篇文章的大意。
比如:
人類自古就想像鳥兒一樣飛上藍天。科學家認真研究了鳥類飛行的原理,終於在1903年發明了飛機。
從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輪船,雖然頭是尖尖的,但總是開不快。而有圓圓的大頭的鯨,卻常常輕而易舉地超過海輪。這是什麼原因呢?科學家們仔細研究了鯨,發現它的外形是一種極為理想的「流線體」。後來工程師模仿鯨的形體,改進了船體的設計,大大提高了輪船航行的速度。
一個人握住一個雞蛋使勁地捏,可是無論怎樣用力,也不能把雞蛋捏碎。薄薄的雞蛋殼怎麼這樣堅固呢?科學家懷著極大的興趣研究了這個問題,終於發現薄薄的蛋殼之所以能夠承受這麼大的壓力,是因為它能夠把受到的壓力均勻地分散到蛋殼的各個部分。建築師根據這種「薄殼結構」的特點中,設計出許多既輕便又省料的建築物。
我們把第一、第二和第三自然段的大意串聯起來,就是這篇文章的大意:人類通過研究鳥類飛行發明了飛機;通過研究鯨魚,提高了輪船航行的速度;又通過研究雞蛋殼設計出了薄殼結構的建築。
以上概括文章大意的方法,你學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