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文化裡,守口如瓶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增廣賢文裡作者也這樣寫道:「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這句話怎麼來的呢?作者又想用它來說明什麼呢?
這句話的出處其實是一部經書,叫《摩詰經》,裡面的話是:「防意如城,守口如瓶。」
增廣賢文這裡把順序顛倒了一下,倒不是天下文章一大抄,而是天下的理,大多數是共通的,這部經書是大乘佛教的經典之一,因為此經的主人公為維摩詰居士,故而得名。此經談的是在世俗生活中也能修煉成佛。對後世影響很大,比如唐代詩人王維就很受此經影響,故取字摩詰。
那麼增廣賢文的作者鄭重的把這句話轉抄過來,是要表明什麼意思呢?
守口如瓶通俗的理解是不要亂說話,而且對於機密的事情,更要「守口如瓶」意思是像瓶子加了蓋一樣,嚴絲合縫的扣緊。
那麼這裡就忽視了一個問題,瓶子不用的時候蓋緊,那用的時候呢?
所以守口如瓶的真實含義,其實是表明,該說時說,不該說時不要亂說。
就好比酒瓶,該藏的時候,能藏才是好酒。
需要打開的時候,香氣自然也就飄出來了,當然也有可能是臭的。
是香是臭,就開瓶子裡裝的是什麼酒。
所以這一句話是道,也是術。
粗淺的術就是守口如瓶,不說,人家就難測高深。還可以把瓶子蓋緊了,讓人看不懂裡面是什麼,於是就好奇。
那麼防意如城呢?
我們常說心猿意馬,西遊記裡講唐僧去取經,先降服住了心猿意馬,才能夠去取經。
什麼是意呢?
這個課題就太大了。
一時半會也說不盡,防意如城的意思是,要想守城防敵一樣對待自己的意,因為佛家裡講意會起念。
而念有善念和妄念,什麼是妄念呢?
所想所求和實際情況不符合,這就是妄念。
舉個例子,不少國人覺得西方人好,西方把中國人描述得醜陋,於是不少人跟著自慚形汙。美國人天天跟我們講民主,其實不妨看看他們如何對付美洲印第安原住民,歐美為什麼向一些人敞開大門?說白了看中的是錢和技術,當有一天失去利用價值時,真的在美國的資產就是可以終身世襲?別逗了,美國佬把土地還給印第安人了嗎?人類的戰爭多數都是族群血統的擴張和資源的掠奪。這不過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文化戰爭而已。文化亡,等同於民族血統喪失。
這時的意,就是被人引導了的意,而這時的意產生的念,往往就變成了妄念。
緊接著作者依然在談意的問題,在名著《三國演義》裡面,曹操說過一句很著名的話,叫寧可我負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負我,這句話成了很多奸雄也好,梟雄也好,或者奸詐之人的座右銘。
曹操在私心這點上,是很直白的,沒有虛偽,至於這話好不好,我們在歷史上當然也就看到了結果,曹操的父親被殺,包括他的後代被司馬氏所欺,沒人會同情的。
最搞笑的莫過於曹操父親被殺事件,拋開曹操打徐州的政治軍事目的不講,劉備、孔融、青州田楷等居然聯合起來救陶謙,可見曹操的人品敗得有多厲害。
要知道再怎麼講都是曹操的父親被殺了,但好像理直氣壯地卻是陶謙。站在曹操的角度來講,兇手找不到,問陶謙要人是很自然的事,畢竟是陶謙的部下啊。
還有陳宮,曹操在圍攻徐州的時候,曾經救了曹操命的陳宮背後遊說張邈聯合呂布給曹操捅刀子,讓曹操不得不撤軍。
說白了,曹操一句話敗光了人品。
那麼在增廣賢文裡作者就說了一句和曹操相反的話:「寧可人負我,切莫我負人。」
為什麼這樣講呢?
很多人都喜歡曹操,推崇曹操,學曹操,這個小子不反對,畢竟人各有志。
但是有一點是值得注意的,就是你自己有沒有學曹操的資本。
小子見過很多學曹操的人最後身邊的人一個個離他而去,這種情況在小私企和團隊創業的情況尤其多見,人心的四分五裂導致最後老闆的事業難以為繼或者垮臺。
為什麼曹操做大了,很多學他的不行?
這才是值得研究的。
歷史真相如何我們不需要管,只談《三國演義》,搞清楚歷史真相,只是多了點談資而已,說白了,讀書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講,除了消遣,最直接的意義就在於能夠用,能夠改變自己的生活。否則去和人家爭論歷史上關羽是什麼樣,有意義嗎?
他歷史上是什麼樣能改變您的生活嗎?
在前面的閒聊中小子也或多或少的聊過一些,那麼曹操的資本是什麼呢?
一方面是佔有曹、夏侯兩個大家族的人脈資源和支持。
這是他的第一桶金。
但是我們都可以看到,初期的曹操是並不強大的。他真正成功的一步是挾天子以令諸侯。
這一步凝聚了大量的擁漢的大家族和士階層。
也就是說,曹操在這一方面是很得人心的,不然單純靠奸詐,他根本一事無成,他最成功的一步,其實還是得人心。
荀彧為什麼會跟了曹操幾十年後突然反水?
原因很簡單,荀彧對曹操是抱有很大希望的,因為曹操是漢相,荀彧代表了當時一大批的文人,貴族,以及士的心理。
所以普通人很多人是沒有學曹操的資本的,因為一個人的能力終究是有限的,說得功利一些,既然需要助力,就不可能靠寧可我負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負我的心態在初期獲得一個好的團隊。
那麼賢文講的寧可人負我,切莫我負人就很清楚了。
這句話是大多數人能學,也能做得到的,且不說回報,只要自己不負別人,多的不講,起碼不會惹事,不會惹埋怨。
單平安二字,就已經是很大的福氣了。
封建社會有些高官落馬,其中有些就是多家收錢,卻只給出錢最多的辦事。
這種處處負人的,即便在他鼎盛的時候,結局也是可想而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