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絨蒿 - 多刺

2021-02-12 一燈閒話

多刺綠絨蒿的確多刺,葉子和花梗都長滿了刺毛。可是,讓伊與一眾藍色綠絨蒿區分開的,是花序。多刺一葶一花。

第一次看到標準的多刺是在昌都,214國道邊的流石灘上。本來打算從然烏到波密經色季拉山到林芝。今年雨水太多,到然烏的第二天,318通麥段幾處塌方,據說要七天才能修好。合計了一下,還是轉道北線去拉薩再折回色季拉山靠得住一些。

藏北高原的景色雄渾壯闊,值得專門走一趟。尤其是昌都的這段214國道,遠處是雄峻的群山,近處是蜿蜒的河流與起伏的草原,路平車少,可以快意馳騁。

路面海拔就上四千了,路邊就是流石灘,上面開著綠絨蒿。

第一次看見粉色的綠。一莖多花,是總狀複合群裡的,不是多刺,雖然莖葉上刺也不少。

爬到坡上方,在一大叢雜草邊,有一棵標準的多刺,一株開成了一束花。我想撥開雜草拍張側影,才抓住草莖立馬就鬆開了,手指又痛又麻,原來這是位真正的護花使者,蕁麻。高海拔的蕁麻真厲害,手指的麻痛感兩天後才消。

幾天後從拉薩折回林芝時路過米拉山口,看見了一片綠絨蒿,花色靠近拉薩綠,花序又不是總狀。回來請大佬們鑑定是不是多刺,他們一致勸我不要太糾結,綠絨蒿的定種分類工作還在進行中,有些個體是過渡狀態,很難歸類。好吧,作為純業餘、顏值黨,可以看花不求甚解,只要美就夠了。

像這兩棵在納帕海路邊看到的綠,應該是標準的中甸綠吧,就無法讓我心甘情願地抓蕁麻拍側影。

相關焦點

  • 祁連山國家公園野生動植物科普專欄21|天空藍有多好看,多刺綠絨蒿告訴你!
    多刺綠絨蒿(Meconopsis horridula)供圖©曹倩 多刺綠絨蒿是罌粟科家庭的成員,這個家族盛產美麗的花朵。它生長在最靠近天空的地方,把天空的藍色吸收到它的花朵裡,開出碩大的,閃著藍寶石光澤的花兒,人們稱它為高原上的「藍寶石」。
  • 綠絨蒿,最讓植物學家嚮往的花!究竟美在哪?
    讓威爾遜驚嘆瘋狂的全緣葉綠絨蒿全體被鏽色和金黃色平展或反曲、具多短分枝的長柔毛,有6到8枚金黃色的圓形花瓣。五脈綠絨蒿  綠絨蒿家族的許多成員身上都長著刺毛或硬毛,有著迷人的藍紫色或深藍色花的瓣和總狀。綠絨蒿生於莖端的總狀花序有4-8朵花,它的全身上下長滿了鏽色或黃褐色平展或反曲的刺。
  • 為什麼綠絨蒿一生只開一次花
    為什麼綠絨蒿一生只開一次花綠絨蒿為罌粟科(Pa-paveraceae)綠絨蒿屬(Me-conopsis)植物。一年或多年生草本。它不是蒿而是一種「罌粟」。因全株披有絨毛或剛毛而得名,她不僅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有些種類還可以入藥治病。
  • 綠絨蒿
    知道這種花叫綠絨蒿,一直以來,就只見到黃色和紫色的居多,像這種紅色的綠絨蒿,還是第一次見,原來還有紅色的綠絨蒿。
  • 綠絨蒿:喜馬拉雅的傳奇,你為啥一生只開一次花?
    在中國,了解它的人不多,僅限於部分植物學者及往來於西南山地或者青藏高原地區的觀花愛好者。是的,綠絨蒿是一個美麗多樣,甚至有些神秘的高山花卉,與人們熟悉的罌粟、虞美人是近親,但綠絨蒿更加桀驁孤高。為什麼一生只開一次花?
  • 【那些花兒】高原罌粟——綠絨蒿
    高原罌粟——綠絨蒿1814年,植物界又多了一個屬,法國植物學家Viguier將綠絨蒿從罌粟屬中分離出來,單獨建立為綠絨蒿屬,與罌粟屬同屬於罌粟科下1903年,專業植物獵人歐內斯特•威爾遜便被英國最古老的私營花卉企業維奇帝國派到中國尋找綠絨蒿,更不惜代價將她的家族成員之一全緣葉綠絨蒿帶回歐洲,引入歐洲庭院。綠絨蒿家族成員眾多,在全世界共有四十九種,除有一種分布於西歐外,其餘均分布於亞洲(中國、尼泊爾、錫金、不丹、巴基斯坦和印度),不丹的國花便是藍花綠絨蒿。
  • 【每天認識一種植植物】綠絨蒿
    綠絨蒿是罌慄科(Pa-paveraceae)綠絨蒿屬(Me-conopsis)植物的泛稱,綠絨蒿是野生高山花卉,生長於海拔三千至四千米以上的流石灘和冰川的前沿。人稱「高山牡丹」,歐洲人推崇為「世界名花」。有不少種類莖上長滿了柔長的絨毛,因此獲得了「綠絨蒿」這一雅稱。
  • 綠絨蒿 高山上的華美盛宴
    那裡簡直就是植物的天堂,對植物愛好者有著莫大的吸引力,擁有眾多美豔不可方物的高山花卉,而綠絨蒿更是其中最為閃亮的一種,散發著迷人的光彩,誘惑著每一個愛好者。單葉綠絨蒿綠絨蒿屬主要分布在喜馬拉雅--橫斷山區的四川西部、雲南西北部、西藏東南部、青海和甘肅南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流石灘地帶。
  • 香格裡拉綠絨蒿之旅
    埡口西側的山坡上,全緣葉綠絨蒿(Meconopsis integrifolia (Maxim.) French.)成片生長。1998年天然林禁伐之前,這裡的藏族牧民還有火燒高山灌叢的傳統,以增加草地植被面積。而全緣葉綠絨蒿在火燒過的地方卻生長旺盛。長葉綠絨蒿(Meconopsis lancifolia (Franch.) Franch. ex Prain)則常見於細碎裸露的沙石地塊中。
  • 高山之巔,最美的容顏——尋找綠絨蒿
    它就是來自高山的綠絨蒿,在西方,她還有一個特殊的名字「藍罌粟」,對,它來自罌粟科。因其美麗和脆弱,見過它的人都會被深深著迷。 今年夏季出徵橫斷山脈的植物旅行,自然也尋覓著綠絨蒿的芳蹤。在4000左右的海拔艱難爬山,寒冷、缺氧、暴曬、路險,峰迴路轉,柳暗花明,在一路跋涉之後,一個轉彎,一大片綠絨蒿花海突然呈現在眼前,讓我們來不及驚呼。
  • 綠絨蒿:一生只開一次花的喜馬拉雅傳奇
    綠絨蒿不是蒿,而是一種「罌粟」。但也不盡如此,比如藏南綠絨蒿是綠絨蒿屬少數能夠多年生多次開花的種類。綠絨蒿都開藍花嗎?不是,綠絨蒿花色豐富多樣,不僅有藍色、藍紫色、紫紅色、粉紅色、紅色、酒紅色,還有黃色、硫磺色、白色、稀巧克力色等等。
  • 紅花綠絨蒿——珍稀的高嶺之花,不僅美麗還能治病
    但是,今天小魚為大家分享的卻是另外一株來自高海拔地區的佳麗——紅花綠絨蒿。它是一位鮮為人知的、珍稀的高嶺之花!它是來自罌粟科 綠絨蒿屬 單花綠絨蒿組 單花綠絨蒿系。紅花綠絨蒿的分布高嶺之花,不下高山。紅花綠絨蒿所以紅花綠絨蒿多分布在四川西北部、西藏東北部、青海東南部和甘肅西南部等高原地帶。
  • 綠絨蒿髮簪:把這天空般空靈的花兒戴在頭上,讓夏天涼爽起來
    而在這五花草甸上,最引人注目的應該要數綠絨蒿了。根據《中國植物志》,綠絨蒿屬植物全世界一共有49中,其中1種產西歐,其餘48種均分布於東亞的中國綠絨蒿屬植物,和我們常見的虞美人、冰島罌粟一樣,同屬於罌粟科的植物。
  • 關於多刺的蜥蜴 你了解多少?
    實際上,飼餵這種草食動物比飼餵吃的表親要低得多。儘管如此,無論是否需要低維護,任何寵物爬行動物都需要認真看守以確保其健康。學名:Uromastyx壽命:平均15年,有30歲的記錄大小:從頭到尾最大10到18英寸棘尾蜥蜴的行為和氣質多刺的蜥蜴將自己比作溫和的小恐龍,部分原因是其特別設計的尾巴在防禦中揮舞著捕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