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沙晚報掌上長沙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7月20日訊(全媒體記者 張禹 通訊員 陳俊磊 肖新華)素雅花瓣撒向清清溈水,也帶走親人們長長的思念……20日,一場特殊的安葬儀式在寧鄉大成橋鎮鵲山村俄山大壩溈水河邊舉行,伴隨著家屬們的哀思,逝者陳福桂的骨灰被靜靜地撒向水中。
逝者家屬簡化殯葬程序,用菊花代替花圈,放棄燃放鞭炮。均為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張禹、通訊員肖新華攝影報導
記者了解到,在去年獲評「全國鄉村治理示範鎮」的大成橋鎮,這是首例「生態水葬」,將逝者骨灰撒入江河大海,節約土地又利於環保,同時減輕群眾負擔,此舉也開啟了大成橋鎮殯葬改革新局面,倡導厚養薄葬的文明新風。
據介紹,鵲山村紅旗組69歲村民陳福桂於7月18日晚不幸去世,家屬本想進行傳統土葬。在該村黨總支書記陳劍的建議之下,大成橋鎮凝成文明勸導服務中心得知情況後,聯合支村「兩委」幹部來到逝者家中,入戶宣傳移風易俗殯葬改革有關政策。經過工作人員耐心細緻的講解,家屬放棄之前的念頭,決定簡化殯葬程序,首次實行「生態水葬」,並用菊花代替花圈,放棄燃放鞭炮。今日上午,逝者家屬乘船來到溈水河中,將骨灰和花瓣拋灑,整個過程耗時一小時左右,喪事花費節約近2萬元。
伴隨著親友們的哀思,逝者骨灰被靜靜地撒向水中,這也是寧鄉大成橋鎮首例「生態水葬」。
今年以來,大成橋鎮圍繞爭當鄉村振興領跑者、打造國家農村綜合改革樣板區、建設全國鄉村治理示範鎮的目標,大力推行「支部扎樁、社團織網、三員共治」的工作法,強化基層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實現「法治、自治、德治」的社會治理新格局。在推行移風易俗方面,該鎮通過多種渠道宣傳綠色喪葬,引導村民群眾革除陳規陋習。
清清溈水帶走長長思念,寧鄉大成橋鎮啟動首例「生態水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