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水葬」驚現寧鄉鵲山村,倡文明新風

2020-11-26 騰訊網

來源:長沙晚報掌上長沙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7月20日訊(全媒體記者 張禹 通訊員 陳俊磊 肖新華)素雅花瓣撒向清清溈水,也帶走親人們長長的思念……20日,一場特殊的安葬儀式在寧鄉大成橋鎮鵲山村俄山大壩溈水河邊舉行,伴隨著家屬們的哀思,逝者陳福桂的骨灰被靜靜地撒向水中。

逝者家屬簡化殯葬程序,用菊花代替花圈,放棄燃放鞭炮。均為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張禹、通訊員肖新華攝影報導

記者了解到,在去年獲評「全國鄉村治理示範鎮」的大成橋鎮,這是首例「生態水葬」,將逝者骨灰撒入江河大海,節約土地又利於環保,同時減輕群眾負擔,此舉也開啟了大成橋鎮殯葬改革新局面,倡導厚養薄葬的文明新風。

據介紹,鵲山村紅旗組69歲村民陳福桂於7月18日晚不幸去世,家屬本想進行傳統土葬。在該村黨總支書記陳劍的建議之下,大成橋鎮凝成文明勸導服務中心得知情況後,聯合支村「兩委」幹部來到逝者家中,入戶宣傳移風易俗殯葬改革有關政策。經過工作人員耐心細緻的講解,家屬放棄之前的念頭,決定簡化殯葬程序,首次實行「生態水葬」,並用菊花代替花圈,放棄燃放鞭炮。今日上午,逝者家屬乘船來到溈水河中,將骨灰和花瓣拋灑,整個過程耗時一小時左右,喪事花費節約近2萬元。

伴隨著親友們的哀思,逝者骨灰被靜靜地撒向水中,這也是寧鄉大成橋鎮首例「生態水葬」。

今年以來,大成橋鎮圍繞爭當鄉村振興領跑者、打造國家農村綜合改革樣板區、建設全國鄉村治理示範鎮的目標,大力推行「支部扎樁、社團織網、三員共治」的工作法,強化基層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實現「法治、自治、德治」的社會治理新格局。在推行移風易俗方面,該鎮通過多種渠道宣傳綠色喪葬,引導村民群眾革除陳規陋習。

清清溈水帶走長長思念,寧鄉大成橋鎮啟動首例「生態水葬」。

相關焦點

  • 「文明」,讓寧鄉變得更加美好!
    11月20日上午,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寧鄉經開區黨工委書記、市委書記於新凡代表寧鄉參加表彰大會,領取了全國文明城市獎牌。(寧鄉航拍圖。資料圖。)  來到寧鄉市,走在寧鄉亮麗整潔的街道上,安全通暢的交通、文明有禮的居民、隨處可見的志願紅……到處傳遞著蓬勃向上的力量,洋溢著互愛互助的文明氣息。  文明實踐溫暖民心  「今天是我第一次來到城區,第一次見到了市政府大樓,第一次逛街,非常開心,我希望在大哥哥大姐姐的幫助下,以後能夠自食其力。」
  • 寧鄉丨罘罳山上植樹忙 村民脫貧有希望
    寧鄉:罘罳山上植樹忙 今天,寧鄉縣「聚力綠色扶貧 倡樹文明新風」大型公益植樹活動在流沙河鎮罘罳峰景區舉行。來自寧鄉縣人武部的120名民兵、湖南建工集團團委組織的50名青年代表及群眾代表等共500多人參與活動。
  • 湖南日報丨生態文明之光照耀美麗寧鄉
    生態文明之光照耀美麗寧鄉 ——寫在寧鄉市正式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之際 改革謀創新,用機制創新保障綠色發展 生態文明建設,知易行難。怎樣牢牢守住生態環境保護的紅線?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為此,寧鄉市委、市政府高度注重機制創新,打好綠色發展組合拳。
  • 寧鄉為什麼這麼XIANG?
    李帥 攝編者按:為彰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市)」等國字號金字招牌效應,進一步乘勢而上提升寧鄉美譽度、影響力、吸引力,寧鄉市融媒體中心特開設「打造『一江兩岸』宜居寧鄉新坐標「 專欄,陸續推出系列深度報導,全方位展示「一江兩岸」的美景人居、城市發展等繁榮景象和深厚的人文底蘊、文明風尚等,敬請關注!
  • @寧鄉人,這份與你息息相關的答卷與藍圖請收好~
    掃除黑惡,公平正義,天朗氣清,平安寧鄉加檔升級。「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提高了為人民服務的水平。注入新思路,賦能網際網路,智慧寧鄉建設全國領先。「鄉」的意蘊刻骨銘心寧鄉,不斷領悟和挖掘「鄉」的深刻意蘊,不斷推進高質量發展。寧鄉的「鄉」,造就著厚道「鄉」人。溈山溈水,孕育了厚道有為的寧鄉人。
  • 八旬夫婦立遺囑要水葬:骨灰合一起伴玫瑰花撒河裡
    (原標題:西安82歲老夫妻立遺囑踐行生態安葬)華商報訊 不煩擾領導,不做遺體告別,將來要水葬。西安一對82歲的老夫妻日前立下遺囑:不買墓地,把骨灰撒到渭河。想按自己喜歡的方式安葬11月4日,82歲的西安市民王老先生致電華商報新聞熱線稱,看到10月30日華商報刊登的《寒衣節文明祭掃倡議書》中倡導深埋、樹葬、草坪葬、壁葬等生態安葬方式對他的觸動很大,詢問能否在生態安葬中增加一個水葬,他和老伴兒死後想把骨灰撒到渭河裡。
  • 破除陳規陋習 倡導文明新風
    原標題:破除陳規陋習 倡導文明新風【推動移風易俗 樹立文明鄉風】年關將近,一些農村操辦紅事、白事的「標準」也越來越高,給群眾造成很大負擔。近日,廣東潮州組織收看收聽全國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電視電話會議。
  • 巫溪驚現紅嘴藍鵲,全國罕見 | 多個景區婦女節有優惠
    詳細>巫溪驚現紅嘴藍鵲 在我國較為罕見4日,有人在巫溪縣城偶遇了3隻長尾巴鳥,它們的嘴殼和腳爪都是紅色的,背部是藍紫色的,其中一隻竟然抓著一根骨頭。據了解,這種鳥叫紅嘴藍鵲,又名赤尾山鴉、長尾山鵲,是鵲類中鳥體最大和尾巴最長、羽色最美的,屬國內非常珍貴的鳥類。
  • 寧鄉一水庫驚現水母!
    李站長也表示 此類水母雖然無毒 但對生長環境很挑剔 離開原來的生活環境後 存活的時間很短 請大家不要隨意打撈 此前,寧鄉曾多次發現野生娃娃魚
  • 藤縣審計局:弘揚新風正氣 促進文明審計
    近年來,藤縣審計局把精神文明創建工作作為提高隊伍素質、弘揚新風正氣、促進文明審計、打造品牌形象的重要載體,廣泛開展文明創建活動,凝聚審計事業發展正能量,為推動審計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堅實的思想保證和強大的精神動力。最近,藤縣審計局被授予第六屆「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 「臺灣藍鵲茶」:喝出流域好生態
    一片茶園,如果不施用農藥、化肥,可能會遭受蟲害,影響產量和茶農收入,但如果施用農藥、化肥,又可能會影響茶葉品質與人體健康,甚至危害所處流域的生態環境。  能不能既要「一碗好茶」,又留住流域「一灣好水」?「臺灣藍鵲茶」的故事值得品味與借鑑。
  • 印度恆河黑魚泛濫,防止水葬和洗澡,網友:黑魚不能吃?
    文章分類|旅行見聞文章字數|979字,閱讀約2分鐘印度恆河黑魚泛濫,阻礙了水葬和沐浴。網友:黑魚不能吃嗎?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世界各國之間通過旅遊的聯繫和交流日益增多,每個國家都在注重經濟發展和旅遊,中國也不例外,中國有著五千年燦爛的文明,不僅非常重視文物的保護,而且也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
  •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汕頭市文明創建工作剪影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底色、風骨和靈魂,是最具價值、最有影響的「城市名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不僅是為了拿下全國文明城市這塊「金字招牌」,而是要讓群眾過上文明幸福的美滿生活,讓海內外潮人對汕頭更有歸屬感、認同感。
  • 山水織錦繡 瀟湘譜華章——湖南生態文明建設綜述
    中華秋沙鴨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與大熊貓、金絲猴齊名,被譽為「生態試紙」。其種群越冬數量逐年增加,是對沅江水質最好的肯定。 一湖四水,勾勒瀟湘之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首要且緊迫的任務,是對遭受汙染、破壞的河流、湖泊進行修復治理。 湖南修復治理生態環境問題的腳步,從未停止。
  • 文明新風惠萬家——七星關區文明城市創建紀略
    文明新風惠萬家——七星關區文明城市創建紀略 發布時間:2021-01-08 11:41:47      來源:畢節日報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內在氣質,也是城市進步、群眾幸福的標誌。
  • 文明新風勁吹400年文化古鎮——記第六屆全國文明鎮清鎮市衛城鎮
    2020年11月,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公布,400年古鎮清鎮衛城上榜。曾經的邊陲軍塞,如今的文明村鎮。一直以來,衛城鎮始終堅持走文明立鎮、文化育鎮、文旅興鎮之路,通過不斷創新工作方法,持續探索求進,多形式多角度開展文明村鎮創建工作,不僅推動了全鎮文化發展和社會進步,更使得古鎮文化品牌愈發響亮。
  • 文明新風沐三晉
    深入紮實的精神文明創建,也收穫了沉甸甸的成績:11月20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我省晉城市、忻州市和靜樂縣、古縣、長子縣、沁水縣等6個市縣捧回全國文明城市獎牌,長治市繼續保留全國文明城市稱號,74個村鎮被表彰為全國文明村鎮,94個單位被表彰為全國文明單位,14個家庭被表彰為全國文明家庭,23所學校被表彰為全國文明校園,1個城市、7個單位和6名個人被表彰為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
  • 湖南寧鄉:"五個一"助力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圖片來源:寧鄉文明網  2016年3月,寧鄉市成立中小學校黨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關心下一代工作統籌協調領導小組,全面優化整合中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類活動。三年來,市委先後三次召開全市中小學校黨建工作和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大會,市委常委會5次研究學生思政工作,市委書記兩次主持召開思政教師座談會。
  • 李述初:非遺傳承人的堅守與千年寧鄉花豬的變遷
    長沙市非遺傳承人、湖南省流沙河花豬生態牧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述初消費日報網訊 延續了千年的寧鄉花豬,曾經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瀕臨滅絕,李述初走遍了寧鄉的山山水水,卻也只是找到了7頭種豬,50多頭母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