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丨生態文明之光照耀美麗寧鄉

2020-12-05 騰訊網

生態文明之光照耀美麗寧鄉

——寫在寧鄉市正式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之際

寧鄉天藍水碧空氣清新,綠色發展步履實。圖為溈江流域通過綜合整治,如今一江碧水煥新顏,溈江實現水清、河暢、岸綠、景美。(長沙市生態環境局寧鄉分局供圖)

陳 新 彭大川 戴承志 孫新明

洞庭之南,長沙西翼,這是湖南一塊璀璨耀眼的經濟板塊。

枕山、向水,寧靜而又澎湃。

這是一處湖湘文化的重要源脈,青銅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在此交相輝映。

這是一方經濟發展的熱土。寧鄉是全國百強縣,在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排名第20位,全國工業百強縣中排名第9位。

這是富饒、美麗、幸福寧鄉!

2012年以來,寧鄉市在全域範圍內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創建,堅持把「生態立市」作為重要戰略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布局,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充分發揮環境資源所具有的經濟功能,實現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相統一。

八年奮進,八年堅守。11月30日,在北京舉辦的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和2018—2019綠色中國年度人物授牌活動現場,生態環境部正式授予寧鄉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稱號。寧鄉市在綠色發展的浩瀚長卷上寫下了美麗答卷,更凸顯了高質量發展的成色。

人不負青山,以切實行動全力呵護生態底色

放眼寧鄉,清流奔湧,群峰秀美。若翻開寧鄉工業發展史,走在前列,經濟飛速發展的寧鄉也遇到了「成長的煩惱」:「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表面繁華背後,是違建到處林立、環境髒亂不堪。

在一度有24家耐火材料廠的道林鎮鑫星村,煙囪林立。廠子來了,腰包鼓了,但人們的生活質量卻因環境汙染而大打折扣。村民們回憶說,曾經粉塵飛揚,河水黑臭。

寧鄉的決策者們清醒地認識到:僅僅生產發展、生活富裕,並不能給群眾帶來幸福感。只有尊重自然、保護自然,才能為子孫後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空間。

從2017年開始,寧鄉市重拳整治落後產能帶來的汙染。目前,全市傳統耐火材料廠已全部退出。鑫星村的煙囪也在2018年全部「放倒」。小小的鑫星村,折射著寧鄉的發展景象。一系列環境大整治、大治理大刀闊斧開展,隨即一座座小瓦窯、水泥機立窯、中小煤礦等「五小」企業完成了歷史使命,全部淘汰退出。2013年至今關閉退出非煤礦山35家;2017年以來,拆除黏土磚企業111家;2016年至今關閉退出煙花生產企業53家……有效遏制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趨勢。

生態所思,責任所負,情懷所系。近年來,寧鄉始終把生態建設擺在優先位置,嚴守底線,抓重破難,通過依法治汙、科學治汙、精準治汙,全力呵護「生態底色」。

為了藍天常駐,寧鄉市大力推進藍天保衛戰,以「六控十禁」為抓手,統籌推進汽車尾氣、渣土揚塵、油煙氣體、燃氣、工業廢氣「五氣共治」,持續改善裸露黃土復綠控塵集中整治,啟用無人機航拍助力復綠,實現裸露黃土復綠全域覆蓋;天寧熱電、南方水泥等重點涉氣企業實現超低排放,三一重起等重點企業完成VOC治理;禁燃區燃煤鍋爐全部實現「煤改氣」;加油站油氣回收系統全部安裝到位;工地揚塵整治落實「8個100%」新要求,規模以上施工工地揚塵在線監測系統全覆蓋;煙花爆竹禁燃限放、餐飲油煙整治、機動車治理、嚴禁露天焚燒垃圾和秸稈以及大氣汙染防治項目建設等方面工作推進有力,成效明顯。

為了讓碧水蕩漾,一場圍繞溈水流域、以城區為重點治理的「除臭剿劣」攻堅戰打響,「劣Ⅴ類排口清零、城區化糞池整治清零、黑臭水體清零」三項整治圓滿清零;城區「四溪一渠」187處汙水排口已全部實現截汙納管,並實施生態補水;城區汙水總處理能力達到22.7萬噸/天,建成鄉鎮汙水處理廠31座,實現全市鄉鎮汙水處理全覆蓋。園區汙水納汙管網全覆蓋、全收集、全處理。

河流在蛻變,城鄉在變美,全市綠化覆蓋率43.52%,大川小河皆碧水清清,一幅青山綠水、詩意棲居的圖景在流淌。

改革謀創新,用機制創新保障綠色發展

生態文明建設,知易行難。怎樣牢牢守住生態環境保護的紅線?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為此,寧鄉市委、市政府高度注重機制創新,打好綠色發展組合拳。

——成立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堅持一季一調度、一季一講評,及時研究解決環保領域重點工作。在環委會牽頭抓總下,部門、鎮街各司其職、各負其責、聯防聯動。

——河長制、湖長制全面建立,建立以寧鄉市委書記為第一總河長、市長為總河長,親自抓、帶頭幹,層層壓緊壓實責任鏈條。全市20位縣級河長、29個鄉鎮(街道)167位鄉級河長積極開展巡河工作,發現問題、交辦問題、解決問題;一大批民間河長、湖長踴躍上崗,近3000名志願者,守護著寧鄉市的溈江、烏江、楚江、靳江四條河流。2019、2020年兩年時間,寧鄉市共創建48個小微水體示範片區、12條美麗河流、59處樣板河湖,充分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同時,藍天保衛戰工作領導小組、「除臭剿劣」攻堅指揮部、整治非法採砂洗砂工作領導小組、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礦山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等議事機構及工作專班相繼成立,專門負責相關領域生態文明建設,形成了齊抓共管、高效聯動的良好工作格局。

在責任劃分上,寧鄉市出臺了《關於進一步明確生態文明建設工作責任的通知》《寧鄉市環境保護工作責任規定》等系列文件,進一步明確了各級黨委政府的環保職責,部門行業的監管責任、園區鄉鎮街道的屬地責任和企事業單位的主體責任,引導各級幹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打造起生態環境保護的制度「堅盾」,形成推動綠色發展的制度「利器」。

此外,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按照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禁止開發的主體功能定位,嚴格劃定全市生態保護紅線,強化自然保護地監督管理,確保全市自然生態空間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功能不降低,給子孫後代留下寶貴的生態資源。

立制度,抓落實,成效顯著。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寧鄉市PM_2.5濃度為27μg/m^3,同比下降28.9%;空氣優良率為98.9%,同比上升11個百分點;水質更清澈,城區翡翠湖、東溈溪、化龍溪實現常態補水,昔日的城區臭水溝就變成了生態河。溈水河流域的水質實現了「三級跳」,水質一年比一年好:2017年溈水河水質枯水季節多次出現Ⅴ類,2018年為Ⅲ類,2020年1-11月,溈水河勝利斷面平均水質穩定達到了Ⅲ類標準,個別月份達到Ⅱ類標準。

老百姓參與熱情高漲,環保志願,光碟行動、垃圾分類、低碳出行等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觀念,在寧鄉已成為新風尚,寧鄉市環保志願者協會3000多名志願者,遍布全市29個鄉鎮(街道),278個村(社區),當好生態環境保護的「千裡眼」「守護神」。

像呵護眼睛一樣呵護來之不易的優美生態環境,寧鄉加大環保執法力度。近三年來,寧鄉生態環境部門共查處環境違法案件101件,移送行政拘留21人、刑事拘留1人。

走好「兩山」路,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炊煙、雞鳴、小橋、農家、池塘、垂柳……冬日暖陽下,行走於寧鄉的田園阡陌讓人心曠神怡。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很關鍵。近年來,寧鄉市通過生態文明建設,持續不斷釋放綠色發展紅利,宜居宜業宜遊的動人畫卷在楚溈大地徐徐展開。

「十一」國慶期間,寧鄉市雙江口鎮稻花香裡,黃先生經營的農家樂生意火爆,看到不少城裡的孩子被父母帶著來小河裡抓魚、親手收割稻穀,感受秋收稻香等農耕文化,他開心地說:「多虧村裡打造的650畝純天然生態田野,讓我辦起農家樂,在家門口安居樂業!」

沒有美麗的家園,哪能吸引遊客的目光?寧鄉意識到,必須打掃屋子再請客。

近年來,寧鄉市以農村「五治」為主抓手,大力實施全域潔淨、秩序整治、設施夯實、鄉風文明等四大行動,著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2019年,完成農村改廁115826座,250個涉農村(社區)實現「垃圾在寧鄉不落地」,紮實開展庭院整治和村莊綠化,打造了一批環境優美村組、庭院。

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核心是轉換,如何打開一條「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

把生態資本變成富民資本,這是寧鄉的生動實踐。生態質量日益提升後,寧鄉人開始依託綠水青山,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服務業風生水起,鄉村旅遊、民宿經濟方興未艾,沉睡的山水資源正日益顯現出經濟價值。

湖光山色中泡湯泉賞圓月,聽幾曲人間煙火;用一天穿越炭河古城千年,聆聽千古情的浩渺音符;看「霸煤之都」造出新時代創意煤城工業風……讓寧鄉成為旅遊熱門「打卡地」,也讓守著綠水青山的老百姓吃上了生態飯、過上了好日子,群眾幸福感增強。

數據顯示,2020年的「十一」黃金周,10月1日至10月8日,寧鄉市國慶節假日各大景區(含鄉村遊)共計接待遊客66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28億元。

除了「生態產業化」,寧鄉的產業也在走向生態化。

寧鄉經開區始終堅持「兩主一特」產業定位,加快形成以智能家電和新材料為主導、以綠色食品為特色、以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綠色產業體系,打造了一批代表性的綠色企業和產品。園區現有企業400多家,其中長沙市級以上智能製造企業63家、國家級智能製造企業4家,形成了以智能家電、新材料為主導,以綠色食品為特色的「兩主一特」產業。

寧鄉高新區先後獲批國家節能環保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電池材料)、湖南省首批低碳園區、湖南省綠色園區。

「綠色經濟」的蓬勃發展書寫了寧鄉的產業發展格局,也為寧鄉經濟發展贏得了環境效益。一、二、三產業比例達10.4∶42.6∶46.9。

「成績來之不易,生態建設沒有止境,我們要持續為寧鄉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再作貢獻、再立新功!」長沙市生態環境局寧鄉分局局長李聯明表示,將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改善環境質量,增強全社會生態環保意識,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歷史的浪潮滾滾向前,生態文明新局面已經開啟。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在綠色發展的道路上,寧鄉昂首闊步前行,呵護一個天藍、地綠、水清的美好家園!

相關焦點

  • 視頻丨《美麗中國》第四集——生態文明之路
    #美麗中國#用之不覺,失之難存。人類的文明史是不斷認識、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的歷史。工業文明時代,人類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經濟財富,同時也帶來了難以彌補的生態創傷。2018年5月18日,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在北京召開,鮮明地提出:生態興則文明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制保護生態環境;全社會共同參與,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中國以前所未有的堅定和自信,闊步走上千年永續發展的生態文明之路。
  • 山水織錦繡 瀟湘譜華章——湖南生態文明建設綜述
    湖南桃源沅江水域成為中華秋沙鴨的重要越冬棲息地。 華聲在線11月18日訊(記者 盧小偉)11月11日至14日,一場名為「美麗中國 瀟湘華章」的網絡媒體生態文明行,走讀長沙、常德兩市。 活動期間,由中央及地方重點新聞網站記者組成的媒體團,在長沙縣高橋鎮、瀏陽市官渡鎮、桃源沅水國家溼地公園、穿紫河、柳葉湖等地,領略山水澄明、綠意滿眼的錦繡瀟湘,探尋美麗中國建設的湖南方案。 一方好山水,滿眼皆覆綠。不止長沙、常德,在三湘四水腹地,生態環境持續向好、鄉村建設處處開花。極目湖湘大地,美麗正由外向內延伸,文明在人心深處滋養發芽,結出累累碩果。
  • 寧鄉為什麼這麼XIANG?
    李帥 攝編者按:為彰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市)」等國字號金字招牌效應,進一步乘勢而上提升寧鄉美譽度、影響力、吸引力,寧鄉市融媒體中心特開設「打造『一江兩岸』宜居寧鄉新坐標「 專欄,陸續推出系列深度報導,全方位展示「一江兩岸」的美景人居、城市發展等繁榮景象和深厚的人文底蘊、文明風尚等,敬請關注!
  • 「文明」,讓寧鄉變得更加美好!
    來到寧鄉市,走在寧鄉亮麗整潔的街道上,安全通暢的交通、文明有禮的居民、隨處可見的志願紅……到處傳遞著蓬勃向上的力量,洋溢著互愛互助的文明氣息。  文明實踐溫暖民心  「今天是我第一次來到城區,第一次見到了市政府大樓,第一次逛街,非常開心,我希望在大哥哥大姐姐的幫助下,以後能夠自食其力。」
  • 「生態水葬」驚現寧鄉鵲山村,倡文明新風
    來源:長沙晚報掌上長沙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7月20日訊(全媒體記者 張禹 通訊員 陳俊磊 肖新華)素雅花瓣撒向清清溈水,也帶走親人們長長的思念……20日,一場特殊的安葬儀式在寧鄉大成橋鎮鵲山村俄山大壩溈水河邊舉行,伴隨著家屬們的哀思,逝者陳福桂的骨灰被靜靜地撒向水中。
  • 寧鄉丨罘罳山上植樹忙 村民脫貧有希望
    新湖南客戶端3月9日訊(記者 李曼斯 通訊員 王謹婷)初春罘罳山下,一條嶄新平坦的柏油路直通山頂。今天,寧鄉縣「聚力綠色扶貧 倡樹文明新風」大型公益植樹活動在流沙河鎮罘罳峰景區舉行。來自寧鄉縣人武部的120名民兵、湖南建工集團團委組織的50名青年代表及群眾代表等共500多人參與活動。
  • 寧鄉經開區中建科技湖南公司投產 繪就建築工業4.0寧鄉樣板
    紅網時刻新聞見習記者 朱友芳 通訊員 肖豔偉 長沙報導   9月1日晚10點,寧鄉中建科技產業園一期廠房的管片、管廊、PC車間自動流水線全面啟動,工廠燈火通明,三條生產線的機鳴聲清晰明亮,一片欣欣向榮之景象。
  • @寧鄉人,這份與你息息相關的答卷與藍圖請收好~
    掃除黑惡,公平正義,天朗氣清,平安寧鄉加檔升級。「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提高了為人民服務的水平。注入新思路,賦能網際網路,智慧寧鄉建設全國領先。「鄉」的意蘊刻骨銘心寧鄉,不斷領悟和挖掘「鄉」的深刻意蘊,不斷推進高質量發展。寧鄉的「鄉」,造就著厚道「鄉」人。溈山溈水,孕育了厚道有為的寧鄉人。
  • 湖湘縣誌丨百年寧鄉九偉人
    寧鄉人前赴後繼,英勇鬥爭,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紅色土壤孕育出了祖國的英雄兒女,在新中國的創建和其後建設過程中,寧鄉一縣之隅誕生了九位傑出人物,他們是劉少奇、何叔衡、謝覺哉、姜夢周、王凌波、歐陽欽、甘泗淇,還有陶峙嶽和至今健在的著名科學周光召。他們被鄉親們尊稱為「寧鄉百年九偉人」。
  • 湖南寧鄉一廢舊電池處理廠發生爆炸 已致1人死亡20人受傷
    湖南寧鄉一廢舊電池處理廠發生爆炸 已致1人死亡20人受傷 視頻截圖1月7日18時12分左右,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寧鄉市金洲鎮的湖南邦普循環科技有限公司老廠車間發生爆炸起火。從多名寧鄉當地人士提供的現場視頻中可以看到,爆炸後現場升起巨大的蘑菇雲,火光沖天,數公裡外可見。事故發生後,寧鄉市委、市政府、寧鄉高新區管委會主要負責人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處置,寧鄉市消防大隊派出多臺消防車進行撲救。
  • 湖南是不是「南蠻」?聽罘罳「老朽」說地老天荒
    ■ 湖南是不是「南蠻」,得由寧鄉人回答 ■ 7000年前,寧鄉人種水稻了,建「村莊」了,村子面積達2.3萬平方米 ■ 4500年前、傳說中的堯舜禹時代,寧鄉人織布、養豬了,是湘江流域史前文化的重要代表 ■ 3000年前,寧鄉貴族住宮殿,樂隊奏樂,飲酒作樂,建起湖南「第一都城」
  • 全國百強縣市,湖南長沙、瀏陽和寧鄉躋身前20強
    而中部省份中,湖南的長沙縣、瀏陽市和寧鄉市能躋身前20強,令人矚目!首先,湖南長沙、瀏陽和寧鄉,2019年GDP增速亮眼,都超過了8%,瀏陽和寧鄉都超過了8.5%,放到全國縣市中,這個增速都屬於第一方陣。
  • 李述初:非遺傳承人的堅守與千年寧鄉花豬的變遷
    長沙市非遺傳承人、湖南省流沙河花豬生態牧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述初消費日報網訊 延續了千年的寧鄉花豬,曾經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瀕臨滅絕,李述初走遍了寧鄉的山山水水,卻也只是找到了7頭種豬,50多頭母豬。
  • 雲中金龍懸崖上的美麗蝶變 - 湖南印象 - 湖南日報網 - 華聲在線
    金龍苗寨下的蚩尤大峽谷 湖南日報記者 童迪 攝     金龍蝶變  旅遊扶貧「湖南模式」實踐地  美麗鄉村,旅遊扶貧。2015年,省旅遊局在武陵山片區和羅霄山片區推進7個美麗鄉村貧困村聯點建設。金龍村是行動的第一站,探索旅遊扶貧「湖南模式」的重要實踐地。  過去,金龍村民靠種煙和打工維生。
  • 歌詠比賽展播(32)丨 青海省生態環境廳唱響《讓中國更美麗》
    【編者按】為進一步展現生態環保鐵軍風採,激發乾事創業熱情,凝聚砥礪奮進力量,展現生態環保人一往無前的奮鬥英姿和「攻堅必定有我」的信心和決心,生態環境部於今年7—9月,面向全國生態環境系統開展了歌詠比賽。
  • 寧鄉2016年將打造六大歷史人文景觀 讓人記住鄉愁
    猴年伊始,「五養之鄉」寧鄉又傳來了好消息:2016年將隆重打造炭河古城、道林古鎮、玉潭老街、創意煤城、「香山風情」、「神勇湘軍」六大聚焦寧鄉故事的歷史人文景觀,讓人記住鄉愁、留住回憶的同時,更加面向未來。
  • 2014湖南倫理學年會召開 聚焦核心價值觀與生態文明
    紅網長沙12月14日訊(記者 王小楊 攝影 劉凱)今日上午,由湖南省倫理學會主辦,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湖南綠色發展研究院承辦的「2014年湖南省倫理學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在長沙召開。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黨委書記曾思齊致開幕詞。中國倫理學會會長萬俊人、湖南省倫理學會榮譽會長唐凱麟分別講話,湖南省倫理學會會長李建華作主旨發言。
  • 厚植生態文明 耕耘美麗中國
    這是美麗中國的生動樣本,也是生態文明建設久久為功的累累碩果。  2003年,在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的部署和推動下,「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全面啟動。15年辛勤耕耘,15年接力奮鬥,截至去年底,浙江97%的建制村完成村莊整治,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實現建制村全覆蓋,九成村實現生活汙水有效治理,造就了萬千美麗鄉村。
  • 視頻丨《美麗中國》第三集——沃土如金
    為全面展現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取得的矚目成就,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生態環境部聯合攝製的4集專題片《美麗中國》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該專題片共4集,分別為《清水綠岸》《藍天白雲》《沃土如金》《生態文明之路》。從鮮活的普通人物故事切入,生動反映生態環境改善給廣大人民群眾帶來的幸福感、獲得感和滿足感。
  • 生態文明,描繪美麗畫卷(人民觀點)
    從雲南楚雄到江蘇宜興,從黑龍江漠河到廣西東興,越來越多的地方登上生態文明建設「光榮榜」,共同描繪出一幅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畫卷,彰顯了「十三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巨大成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很關鍵。」「十三五」時期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