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之光照耀美麗寧鄉
——寫在寧鄉市正式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之際
寧鄉天藍水碧空氣清新,綠色發展步履實。圖為溈江流域通過綜合整治,如今一江碧水煥新顏,溈江實現水清、河暢、岸綠、景美。(長沙市生態環境局寧鄉分局供圖)
陳 新 彭大川 戴承志 孫新明
洞庭之南,長沙西翼,這是湖南一塊璀璨耀眼的經濟板塊。
枕山、向水,寧靜而又澎湃。
這是一處湖湘文化的重要源脈,青銅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在此交相輝映。
這是一方經濟發展的熱土。寧鄉是全國百強縣,在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排名第20位,全國工業百強縣中排名第9位。
這是富饒、美麗、幸福寧鄉!
2012年以來,寧鄉市在全域範圍內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創建,堅持把「生態立市」作為重要戰略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布局,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充分發揮環境資源所具有的經濟功能,實現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相統一。
八年奮進,八年堅守。11月30日,在北京舉辦的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和2018—2019綠色中國年度人物授牌活動現場,生態環境部正式授予寧鄉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稱號。寧鄉市在綠色發展的浩瀚長卷上寫下了美麗答卷,更凸顯了高質量發展的成色。
人不負青山,以切實行動全力呵護生態底色
放眼寧鄉,清流奔湧,群峰秀美。若翻開寧鄉工業發展史,走在前列,經濟飛速發展的寧鄉也遇到了「成長的煩惱」:「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表面繁華背後,是違建到處林立、環境髒亂不堪。
在一度有24家耐火材料廠的道林鎮鑫星村,煙囪林立。廠子來了,腰包鼓了,但人們的生活質量卻因環境汙染而大打折扣。村民們回憶說,曾經粉塵飛揚,河水黑臭。
寧鄉的決策者們清醒地認識到:僅僅生產發展、生活富裕,並不能給群眾帶來幸福感。只有尊重自然、保護自然,才能為子孫後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空間。
從2017年開始,寧鄉市重拳整治落後產能帶來的汙染。目前,全市傳統耐火材料廠已全部退出。鑫星村的煙囪也在2018年全部「放倒」。小小的鑫星村,折射著寧鄉的發展景象。一系列環境大整治、大治理大刀闊斧開展,隨即一座座小瓦窯、水泥機立窯、中小煤礦等「五小」企業完成了歷史使命,全部淘汰退出。2013年至今關閉退出非煤礦山35家;2017年以來,拆除黏土磚企業111家;2016年至今關閉退出煙花生產企業53家……有效遏制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趨勢。
生態所思,責任所負,情懷所系。近年來,寧鄉始終把生態建設擺在優先位置,嚴守底線,抓重破難,通過依法治汙、科學治汙、精準治汙,全力呵護「生態底色」。
為了藍天常駐,寧鄉市大力推進藍天保衛戰,以「六控十禁」為抓手,統籌推進汽車尾氣、渣土揚塵、油煙氣體、燃氣、工業廢氣「五氣共治」,持續改善裸露黃土復綠控塵集中整治,啟用無人機航拍助力復綠,實現裸露黃土復綠全域覆蓋;天寧熱電、南方水泥等重點涉氣企業實現超低排放,三一重起等重點企業完成VOC治理;禁燃區燃煤鍋爐全部實現「煤改氣」;加油站油氣回收系統全部安裝到位;工地揚塵整治落實「8個100%」新要求,規模以上施工工地揚塵在線監測系統全覆蓋;煙花爆竹禁燃限放、餐飲油煙整治、機動車治理、嚴禁露天焚燒垃圾和秸稈以及大氣汙染防治項目建設等方面工作推進有力,成效明顯。
為了讓碧水蕩漾,一場圍繞溈水流域、以城區為重點治理的「除臭剿劣」攻堅戰打響,「劣Ⅴ類排口清零、城區化糞池整治清零、黑臭水體清零」三項整治圓滿清零;城區「四溪一渠」187處汙水排口已全部實現截汙納管,並實施生態補水;城區汙水總處理能力達到22.7萬噸/天,建成鄉鎮汙水處理廠31座,實現全市鄉鎮汙水處理全覆蓋。園區汙水納汙管網全覆蓋、全收集、全處理。
河流在蛻變,城鄉在變美,全市綠化覆蓋率43.52%,大川小河皆碧水清清,一幅青山綠水、詩意棲居的圖景在流淌。
改革謀創新,用機制創新保障綠色發展
生態文明建設,知易行難。怎樣牢牢守住生態環境保護的紅線?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為此,寧鄉市委、市政府高度注重機制創新,打好綠色發展組合拳。
——成立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堅持一季一調度、一季一講評,及時研究解決環保領域重點工作。在環委會牽頭抓總下,部門、鎮街各司其職、各負其責、聯防聯動。
——河長制、湖長制全面建立,建立以寧鄉市委書記為第一總河長、市長為總河長,親自抓、帶頭幹,層層壓緊壓實責任鏈條。全市20位縣級河長、29個鄉鎮(街道)167位鄉級河長積極開展巡河工作,發現問題、交辦問題、解決問題;一大批民間河長、湖長踴躍上崗,近3000名志願者,守護著寧鄉市的溈江、烏江、楚江、靳江四條河流。2019、2020年兩年時間,寧鄉市共創建48個小微水體示範片區、12條美麗河流、59處樣板河湖,充分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同時,藍天保衛戰工作領導小組、「除臭剿劣」攻堅指揮部、整治非法採砂洗砂工作領導小組、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礦山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等議事機構及工作專班相繼成立,專門負責相關領域生態文明建設,形成了齊抓共管、高效聯動的良好工作格局。
在責任劃分上,寧鄉市出臺了《關於進一步明確生態文明建設工作責任的通知》《寧鄉市環境保護工作責任規定》等系列文件,進一步明確了各級黨委政府的環保職責,部門行業的監管責任、園區鄉鎮街道的屬地責任和企事業單位的主體責任,引導各級幹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打造起生態環境保護的制度「堅盾」,形成推動綠色發展的制度「利器」。
此外,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按照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禁止開發的主體功能定位,嚴格劃定全市生態保護紅線,強化自然保護地監督管理,確保全市自然生態空間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功能不降低,給子孫後代留下寶貴的生態資源。
立制度,抓落實,成效顯著。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寧鄉市PM_2.5濃度為27μg/m^3,同比下降28.9%;空氣優良率為98.9%,同比上升11個百分點;水質更清澈,城區翡翠湖、東溈溪、化龍溪實現常態補水,昔日的城區臭水溝就變成了生態河。溈水河流域的水質實現了「三級跳」,水質一年比一年好:2017年溈水河水質枯水季節多次出現Ⅴ類,2018年為Ⅲ類,2020年1-11月,溈水河勝利斷面平均水質穩定達到了Ⅲ類標準,個別月份達到Ⅱ類標準。
老百姓參與熱情高漲,環保志願,光碟行動、垃圾分類、低碳出行等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觀念,在寧鄉已成為新風尚,寧鄉市環保志願者協會3000多名志願者,遍布全市29個鄉鎮(街道),278個村(社區),當好生態環境保護的「千裡眼」「守護神」。
像呵護眼睛一樣呵護來之不易的優美生態環境,寧鄉加大環保執法力度。近三年來,寧鄉生態環境部門共查處環境違法案件101件,移送行政拘留21人、刑事拘留1人。
走好「兩山」路,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炊煙、雞鳴、小橋、農家、池塘、垂柳……冬日暖陽下,行走於寧鄉的田園阡陌讓人心曠神怡。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很關鍵。近年來,寧鄉市通過生態文明建設,持續不斷釋放綠色發展紅利,宜居宜業宜遊的動人畫卷在楚溈大地徐徐展開。
「十一」國慶期間,寧鄉市雙江口鎮稻花香裡,黃先生經營的農家樂生意火爆,看到不少城裡的孩子被父母帶著來小河裡抓魚、親手收割稻穀,感受秋收稻香等農耕文化,他開心地說:「多虧村裡打造的650畝純天然生態田野,讓我辦起農家樂,在家門口安居樂業!」
沒有美麗的家園,哪能吸引遊客的目光?寧鄉意識到,必須打掃屋子再請客。
近年來,寧鄉市以農村「五治」為主抓手,大力實施全域潔淨、秩序整治、設施夯實、鄉風文明等四大行動,著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2019年,完成農村改廁115826座,250個涉農村(社區)實現「垃圾在寧鄉不落地」,紮實開展庭院整治和村莊綠化,打造了一批環境優美村組、庭院。
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核心是轉換,如何打開一條「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
把生態資本變成富民資本,這是寧鄉的生動實踐。生態質量日益提升後,寧鄉人開始依託綠水青山,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服務業風生水起,鄉村旅遊、民宿經濟方興未艾,沉睡的山水資源正日益顯現出經濟價值。
湖光山色中泡湯泉賞圓月,聽幾曲人間煙火;用一天穿越炭河古城千年,聆聽千古情的浩渺音符;看「霸煤之都」造出新時代創意煤城工業風……讓寧鄉成為旅遊熱門「打卡地」,也讓守著綠水青山的老百姓吃上了生態飯、過上了好日子,群眾幸福感增強。
數據顯示,2020年的「十一」黃金周,10月1日至10月8日,寧鄉市國慶節假日各大景區(含鄉村遊)共計接待遊客66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28億元。
除了「生態產業化」,寧鄉的產業也在走向生態化。
寧鄉經開區始終堅持「兩主一特」產業定位,加快形成以智能家電和新材料為主導、以綠色食品為特色、以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綠色產業體系,打造了一批代表性的綠色企業和產品。園區現有企業400多家,其中長沙市級以上智能製造企業63家、國家級智能製造企業4家,形成了以智能家電、新材料為主導,以綠色食品為特色的「兩主一特」產業。
寧鄉高新區先後獲批國家節能環保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電池材料)、湖南省首批低碳園區、湖南省綠色園區。
「綠色經濟」的蓬勃發展書寫了寧鄉的產業發展格局,也為寧鄉經濟發展贏得了環境效益。一、二、三產業比例達10.4∶42.6∶46.9。
「成績來之不易,生態建設沒有止境,我們要持續為寧鄉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再作貢獻、再立新功!」長沙市生態環境局寧鄉分局局長李聯明表示,將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改善環境質量,增強全社會生態環保意識,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歷史的浪潮滾滾向前,生態文明新局面已經開啟。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在綠色發展的道路上,寧鄉昂首闊步前行,呵護一個天藍、地綠、水清的美好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