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大學韓剛教授主持的省級重大科研項目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2020-11-27 錦州政法


  渤海大學、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和遼寧省地質勘查院有限責任公司等單位專家組成的項目組共同完成的我省重大科學技術研究項目——《遼西古生物化石時空分布與保護利用機制構建》被評為遼寧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據省自然資源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對遼西部古生物化石時空分布與保護利用及相關問題進行了補白性研究,是我國目前在古生物化石保護利用研究方面最為系統的資料,對有關部門制定古生物化石保護規劃與合理利用等相關政策具有重大的參考價值。
  該項目得到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嘉麒、徐義剛、郭正堂,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曉紅的大力支持與幫助,一致評價此項目的完成,對確定我國古生物化石的時空分布、保護規劃及合理利用等提供了重要參考。渤海大學孫立華、武海江老師參加了項目組,並做出了重要貢獻。
  據了解,項目報告進一步整理後,將於近日由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專著。
  項目負責人渤海大學韓剛教授在接受採訪時介紹了相關情況。
  項目歷時近5年,累計行程上萬公裡,項目組十餘位專家在廣泛收集梳理中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採用了剖面測制、地質填圖、工程揭露和同位素測年以及理論研究與野外調查相結合,實證性分析與規範性分析相結合,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遼西106個重點古生物化石產地進行了系統的調查和研究,並首次繪製出遼西古生物化石時空分布及保護規劃圖、重要化石點採坑素描圖、地層剖面圖、地層柱狀圖和柱狀對比圖等33幅圖件,列出了詳細的資源清單,為科學研究、保護規劃制定(修訂)、重點古生物化石產地確定和資料庫建設提供了翔實的資料。
  同時,從地質遺蹟景觀和自然屬性特徵等方面,對遼西古生物化石資源進行了綜合分析,提出了申報「遼西侏羅-白堊紀世界地質公園」的建議;提出了新型古生物化石保護利用的管理結構,構建了古生物化石保護利用相應的機制,並對相應機制的協同作用方式進行了績效評價,提出了完善機制的策略,為古生物化石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提供了較全面的科學依據。
  項目負責人韓剛教授主要從事古生物化石保護利用、地層學與古生物學和科普教育研究,他曾主要參與完成國家自然基金1項,主持完成省級重大重點項目5項,在《自然》(Nature)、自然子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科學子刊《科學進步》(Science Advances)等期刊發表論文30餘篇。(記者楊菁)

相關焦點

  • 浙江工業大學15項科技成果獲浙江省科技獎勵大會表彰!
    會上,浙工大共有15項科技成果獲表彰,其中獲一等獎成果4項,創學校首次同一年度包攬浙江省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三大獎一等獎的歷史最好成績,另獲二等獎5項、三等獎6項。其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陳勝勇教授團隊主持完成的成果「視覺系統中的目標物運動狀態分析」獲省自然科學一等獎;機械工程學院姚建華教授團隊主持完成的成果「高質高效雷射表面改性技術及其工業應用」獲省技術發明一等獎;生物工程學院汪釗教授團隊主持完成的成果「高效脂肪酶催化製備脂溶性維生素關鍵技術及產業化」和土木工程學院蔡袁強教授作為第一完成人主持的成果「疏浚淤泥複式真空預壓地基處理關鍵技術」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 2020年重慶市「最美科技工作者」揭曉!
    主持國家自然基金3項、省部級5項,獲重慶市及重慶市醫學「科技進步二等獎」各1項。疫情期間堅持60餘天未休息,每天工作14小時,為我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作出了突出貢獻。主持國家「863」、「973項目」 子課題等國家級課題6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省部級以上獎項10餘項。
  • 武漢高校教授完成的科研項目,獲安徽省科學技術一等獎
    武漢紡織大學徐衛林教授主持完成的&34;項目榮獲安徽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徐衛林主持的&34;項目從實驗室論證到企業應用歷時七年,基於傳統環錠紡紗技術上的重大創新該項目技術屬國內外首創,經鑑定為國際領先水平,對於提升國產高端紡織裝備水平及國際地位,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節能降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該項目在開展中還培養了多名投身一線具有豐富生產經驗的科研骨幹教師。
  • 雲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生態工程學院教授邀約做客直播間
    科技大學教授介紹北京科技大學教授~郭漢傑郭漢傑教授簡介教授/博士生導師 ,北京科技大學鼎新學者;北京市教學名師;北京市師德先鋒;高端金屬特種熔煉與製備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冶金物理化學課程負責人;中國金屬學會特種冶金學術委員會委員。
  • 崑山參與完成的「生命奧秘叢書」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1月8日,在北京舉行的2018年度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崑山周莊生命奧秘博物館館長高海斌與項目創始人大連醫科大學隋鴻錦博士
  • 西工教師:主持10餘項重點項目,斬獲國防科技獎,近日又獲重要榮譽
    2020年5月,省科協面向全省徵集用實際行動踐行&34;的優秀科技工作者。經專家和省級媒體推選,共評選出20位優秀科技工作者,西安工業大學唐霖博士位列其中。唐霖博士長期從事大長徑比異形深螺旋線電解加工技術及開發應用研究。2007年,唐霖碩士畢業後留校,成為範植堅教授特種加工團隊的一員,並於2018年接過範植堅教授的接力棒,成為特種加工團隊的負責人。
  • 走進山東科技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2008)、山東省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2017),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2007、2010)、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2017)、中國商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2017)、山東省物聯網協會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項(2018)。
  • 青島農業大學2019年省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風採展
    先後主持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30餘項,對農業機械教育體系改革作了大量工作,培養了大批農業機械專門人才,促進了農機農藝的深度融合和我國農業全程機械化的發展。發表論文197篇,獲國際專利2項,中國專利231項,榮獲山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省部級獎勵7項,研究成果在20多個省份以及部分國家廣泛應用,為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和人才培養做出了突出貢獻。
  • 十佳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提名人選事跡簡介
    從事昆蟲生態及害蟲治理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在群落生態學和害蟲生態控制方面取得創新性研究成果。先後主持973專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合作等30項科研任務。發表論文185篇,出版專著4部,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排名第1),省科學技術獎4項,國家發明專利2項。獲「全國優秀教師」、「福建省傑出科技人才」等稱號。
  • 電子科技大學5年獲14項國家科學技術獎!
    電子科技大學獲2項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評選中,電子科技大學作為第一完成單位再獲2項大獎,其中,物理電子學院宮玉彬教授團隊的"***真空電子器件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醫學院楊正林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喜獲國家科技獎勵一等獎1項、二等獎6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喜獲7項國家科技獎勵,其中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獲獎成果為:複雜機場高精度飛行校驗技術及裝備(張軍主持)獲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電推進羽流對太空飛行器性能影響機制和高效防護技術(蔡國飆主持)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大尺寸鋁合金車輪成型關鍵技術及應用(張虎主持)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民航數位化協同管制新技術及應用(朱衍波主持)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面向公共安全的大規模監控視頻智能處理技術及應用(李波主持)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中北大學再獲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大獎
    中北大學和太原理工大學兩所山西高校榜上有名。其中,中北大學祁貴生教授榮獲「2020年度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創新獎」;太原理工大學李晉平教授當選「2020年度中國化工學會會士」。此前,中北大學劉有智教授曾榮獲2019年度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成就獎,同時,劉有智教授還曾當選中國化工學會首批會士。
  • 東北這位教授厲害了:發200餘篇論文、帶領團隊突破國外技術封鎖,創效數十億
    近年來,他帶領團隊通過自主研製突破了十餘項關鍵技術,打破國外技術封鎖,間接為製造企業創造數十億元的經濟價值;深耕&34;造幾十載,他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屢獲科技獎,產出一批具有重大意義的科研學術成果;助力學校建設,他帶領全院實現一系列突破。他是瀋陽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院長劉偉軍教授。
  • 福州大學獲批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
    近日,由福州大學化學學院楊黃浩教授主持申報的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自由申請)「X射線發光光譜與生物成像分析科學裝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批准立項,這也是福建省屬高校首次獲批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
  • 福州大學獲批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
    近日,由福州大學化學學院楊黃浩教授主持申報的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自由申請)「X射線發光光譜與生物成像分析科學裝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批准立項,這也是福建省屬高校首次獲批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長期以來,福州大學始終高度重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工作,通過政策引導、資源整合、組織培育等多種舉措,有效保障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工作的持續發展。
  • 廣東海洋大學「衝補強」三年成效:海大的發展有目共睹!
    2018年以來,獲批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67個、省級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13個、省級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項目73項。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穩步推進,獲批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120項、省級項目280項。學生獲課外學術科技文體等競賽活動國際級獎20項、國家級獎864項,省級獎629項。獲兩屆省級教學成果獎8項(一等獎5項、二等獎3項)。
  • 河南科技大學魏世忠教授獲頒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會上,河南科技大學副校長魏世忠教授獲頒「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以表彰其在金屬材料磨損控制與成型技術領域的重大成就和貢獻。獲獎者還有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等。11月4日上午,河南科技大學在博園第一會議室召開會議,熱烈歡迎魏世忠教授和團隊載譽歸來。全體在校校領導,相關職能部門、學院負責人以及魏世忠教授團隊主要成員參加會議。
  • 四川硬核教授:一舉打破國外壟斷,再獲國家重大表彰!
    成都理工大學劉清友教授作為第一完成人的項目"油氣鑽井高效鑽頭技術研究及產業化應用",榮獲2020年度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一等獎;朱海燕教授榮獲"青年科技突出貢獻獎"。劉清友,1965年10月出生,重慶開縣人。博士(後),教授,博士生導師。主持並負責學校行政全面工作。
  • 山東大學這5位教授獲評「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胡錫俊 胡錫俊,男,山東大學數學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1993至1999年就讀於吉林大學數學學院,獲學士及碩士學位,2002於南開大學陳省身數學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研究領域為動力系統與非線性分析,主攻方向為哈密頓系統。在國際權威期刊Ann. Inst. H. PoincaréA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