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告訴孩子童話故事是「假的」?該!但要說對「時間」

2021-01-13 小鹿的媽咪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就在前不久,語言辯論類綜藝節目《奇葩說》的一期節目,又引起了眾多網友的爭議。

那期節目的論題是:父母該不該告訴小朋友童話是假的?

而在模擬情景劇中,扮演女兒角色的演員眨著大眼睛滿懷期待的問自己的母親說:"媽媽,我長大以後會像灰姑娘一樣,穿著水晶鞋,找到自己的白馬王子嗎?"

而母親的反應是,皺著眉一臉嫌棄的告訴女兒:"童話裡都是騙人的。"

聽到如此殘酷的事實,小女孩一臉震驚,慌忙的又講了一個童話故事想知道其真假。

但母親再次無情的揭穿了真相,這讓女兒很難過,帶著哭腔的控訴:"壞媽媽!我討厭你!我再也不要跟你講話了。"

之後,她又不死心的給自己的父親打電話,問:"爸爸,媽媽告訴我說童話都是假的,我不相信,你說呢?"

……

而關於這個辯題,正方的觀點是:"盲目的相信童話是會讓人受傷的"

而作為反方的博首爾給了漂亮的回擊,她用自己 的成長經歷告訴大家:"告訴孩子童話是假的,是加快了他的成長;不告訴孩子真相,這種成長的驚喜,才是母子一場的風景。"

所以說,到底該不該告訴孩子童話故事是假的?今天就要在這裡很明確的聲明:"該,但是,要說對時間。"

一:孩子們的童話世界

其實很多大人們都有想過或者遭遇過這樣的糾結選擇,面對孩子詢問有關童話的真相問題,一邊認為孩子孩子還小,想讓孩子相信童話故事,畢竟童話故事大多是美好且溫馨的,想讓孩子在童年時期保持一種天真爛漫的狀態;而轉念一下,童話畢竟是童話,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總有一天要接觸真實的世界,而真實世界是並不是童話世界中那般美好。孩子的心智也會成熟,萬有一天突然發現現實與童話中的差別,會不會一時之間接受不了,所以與其讓他長大後自己撞個頭破血流,不如現在就告訴孩子真相,讓孩子做好心理準備。

其實並不用如此緊張,因為孩子們的童話世界,是很單純的,並沒有我們大人所想的那麼複雜。

大人們已然習慣在冰硬的世界行走,卻似乎忘記了自己也曾經是一個小孩。

童話,是一場會長大的美好。

二:童話,給了孩子溫暖和勇氣

知乎上有一位網友分享說,作為留守兒童的她,從小和奶奶一起生活,所以和奶奶感情非常的深厚,然而不幸的是,在她八歲那年,奶奶無疾而終。在奶奶去世後,她的心情是悲痛欲絕的,但是賣火柴的小女孩告訴她,奶奶在去世以後其實並沒有離開,而是會變成一顆星星掛在天上看著自己。也正是來自童話故事中的慰藉,她的悲痛得以緩解,天上的星星就如同奶奶的眼睛一般,讓她感覺到奶奶的愛,陪伴她度過了童年那段哀傷的時光,也經常在她面對困難的時候,給予她勇氣和力量。

所以童話有的時候,也是我們相信美好,抵禦現實世界黑暗的有力武器。

三:童話,讓孩子相信美好

童話之所以珍貴,正是因為孩子有著尚未蒙塵的純潔心靈,他們以以無邪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他們相信一切都是美好,一切夢想都是可以實現的。

JACK是一個兩歲的英國男孩,患有自閉症的他卻對童話故事中的白雪公主"情有獨鍾",最大的夢想也是可以親眼見到白雪公主。

而終於有一天,在迪士尼樂園裡,他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看到白雪公主的那一刻,JACK 的整個世界都安靜了,驚喜瞬間覆蓋住驚訝的情緒,他的目光全落在白雪公主身上,一秒鐘都不想離開。

而當白雪公主輕輕的將他攬入懷中,他那無處安放的小手緊張的攥在一起,略帶羞澀又輕緩的歪頭,依靠在白雪公主的肩膀上,在一個溫情脈脈的對視之後,JACK再也忍不住喜悅,一朵可愛的微笑綻放開來。

男孩幸福的依戀滿足,公主也是滿眼的寵溺,這個不期而遇的溫暖,足以治癒整個冬季的嚴寒,讓每個看到這個場景的人都體會到愛的溫暖。

相信美好的人,才更願意把自己變成美好的樣子,就像那個扮演白雪公主的人,童話滋養過她的童年,她才能圓滿了更多孩子的夢想。

同樣,正是因為童話,讓孩子有了夢想,並且會為夢想而不斷努力,在努力的過程中,孩子所收穫到了才更是人生中的寶貴財富。

四:童話,讓孩子懂得真善美

作家周國平曾說:"一個相信童話故事的孩子,即便到了不再相信童話的年齡,仍是更容易相信善良而拒絕冷酷的。"

還記得我小時候也是很喜歡聽講故事,女孩子嘛,更喜歡聽那些公主的故事,故事的最後都是善良勇敢的公主獲得了幸福,結局都是甜蜜且美滿的。而到現如今,我還是堅持著一種想法,即便我沒有公主那樣的美貌,但是只要我堅持不懈,以及堅定善良和勇敢,就一定能有收穫,一定會完成一些我想達到的目標。

所以很多時候,童話故事帶給我們的不僅僅只是故事的內容,可能年紀小的時候還幻想著自己也是一個公主,會幻想身邊發生一些神奇的事情,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心智的成熟,我們對童話依舊保持的記憶,但只是更加的理智了,我們更得是對於一個童話所反映出的內涵和哲理,童話讓我們看到了真善美,也影響著我們的思想和信念。

五:在正確的時間給孩子說明真相

童話雖美好,但與現實還是多有差距的,我們知道童話世界對孩子是精神上的寄託,但還是要"狠心"的給孩子說明真相,但也要注意時間上的把握,在正確的時間告訴孩子,不僅可以讓緩解對孩子造成的衝擊,也可以促進孩子心智的成長。

1.三歲前,不要告訴孩子童話是假的

年齡太小的孩子認知發展水平較低,如果在這個時候給孩子戳破真相,孩子不具備消化這個突如其來的"噩耗",而且會增加孩子的困擾。我們都知道童話是假的,但是不要著急去剝奪孩子自己經歷和體驗的機會。我們更多而是要讓孩子體驗童話,幫助孩子從童話中學習到真善美,得到內心的滋養和力量,培養孩子的想像力。

2.三歲以後,可以適當的幫助孩子分清幻想和現實

當孩子年齡增長,開始運用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對童話開始進行分析的時候,就像我們小時候都會認為看到流星許願會實現,但是當接觸到科學知識的時候,就會開始對這個說法提出質疑,這個時候的孩子也已經具備了區分幻想和現實的能力,家長們要通過邏輯,肯定孩子的思考,並告訴孩子童話故事中的劇情和人物也都是人發揮想像寫出來的。

3.告訴孩子童話精神所在,向理想階段進行過度

當家長向孩子揭開真相的時候,為了緩解衝擊,也要讓孩子知道,童話雖然是假的,但是童話的內涵是寶貴的,這也是童話故事出現的意義所在,我們要從中得到學習,變成一個更加善良且勇敢的人。

只要家長在對的時間給孩子說明事實,幫助孩子順利的過渡邏輯理解思考的階段,孩子們才能更加接受童現實,不會因為幻想破滅為悲傷,更不會對現實產生排斥。

我是小鹿媽咪,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每天記錄和分享不同的育兒知識及經驗,喜歡文章請關注我。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的「童話世界」都是假的?別用你的成人思維,毀了孩子的天賦
    每天晚上睡覺前,我都會給孩子講些童話故事。近些天,我在給孩子講《灰姑娘》的故事,以前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他都是安安靜靜的聽,那天不知道怎麼了,總是定不下心聽我講,翻來覆去的。我問他:"你聽過這個故事了嗎?"他無精打採地回答我:"沒有。""那你怎麼不認真聽呢?"他說:"反正童話故事都是騙人的,聽了也沒意思。"我有點驚訝,納悶他為什麼會這麼想,他跟我說:"是奶奶跟我說的。"
  • 該故事已被證偽,原來這些都是假的
    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聽過不少童話故事、寓言故事等具有啟發性的故事,而且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所接觸到的故事內容也在不斷地變得更加理性和成熟。不知道大家是否聽說過「老鷹重生」的故事,這個故事雖然不像大多數童話故事那樣讓小孩子嚮往,但它給正在成長的孩子帶來了許多關於人生的思考和啟發。如果現在告訴你,其實老鷹重生的故事在自然界中幾乎找不到例子,你還會相信嗎?
  • 家長到底該不該給孩子布置額外的作業?
    不過總有些這樣的家長,覺得孩子每天早早完成了作業,不再做點什麼習題,時間豈不是都浪費了?於是又引發了新一輪熱議。今天,大貓就來跟大家聊聊,家長到底該不該給孩子布置額外的作業?首先,我們需要討論的是現在家庭作業的意義和作用!作業的作用很明確,就是鞏固所學知識技能。因此,大貓認為,適量作業的存在是有必要的,對我們檢驗所學是有好處的。當然,前提是適量。
  • 意外懷孕,這個孩子到底該不該要?
    意外懷孕,這個孩子到底該不該要? 一般的結了婚的家庭,懷孕基本會留下,而我也一直認為來了就是緣分,可是我卻特別強烈要求我朋友打掉! 為什麼?不怕作孽?嗯……刷信用卡啊,辦了一堆信用卡,刷了這個刷那個,A女士在家不當家做不了主,讓她老公出去找工作也不出去。 終於,在孩子兩歲的時候,要出去上班了,就在租車公司租了一輛車跑客運,我原本以為她們家日子就好過了,然而並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不是今天開車出去玩就是明天朋友有事,一個月連一千都拿不出來。你說不賺錢吧脾氣還大得很,倆人天天吵架。
  • 幼兒園孩子該不該進行超前教育,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告訴我們答案
    前幾天,一位寶媽有些焦慮地問我:「我孩子今年五歲,上幼兒園大班,我看到每天晚上回家孩子都要完成幼兒園布置的作業,有時候拼音,有時候還要寫基本的數學題,我現在好焦慮,到底該不該配合幼兒園進行超前教育呢?」這位寶媽的問題應該問出了很多家長的心聲和苦惱!
  • 夏天到底該不該給孩子穿襪子?
    夏天到底需不需要給孩子穿襪子?我相信,這是困擾著很多家長的問題。穿吧,天兒這麼熱,怕孩子穿著不舒服。但是不穿吧,孩子總是光著腳丫滿地跑,又害怕孩子受涼。那麼,怎麼判斷孩子要不要穿襪子呢?答案就是下面這個視頻裡。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崔醫生是怎麼說的吧!更多育兒短視頻,請關注 崔玉濤的育學園 官方抖音總有很多問題困擾著家長,比如說該不該給孩子穿襪子?其實給不給孩穿襪子本身不是一個問題,而是一種生活習慣。
  • 應試教育該不該「取消」英語?大學網紅教授鄭強:學英語浪費時間
    文/凌說 「數學、語文、英語是中國應試教育的三大學科,其中英語一直飽受質疑,有人覺得學英語無用,為了考試而學不如不學,但有人覺得,學習英語不只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融入到英語世界中。」
  • 該不該給孩子選擇防藍光眼鏡?
    因為疫情影響,各種輔導班都改成了網絡教學的方式,這下家長連管也沒辦法管了,十分害怕孩子早早變成了近視眼。於是我們收到很多家長的信息:如何預防網課導致的近視,該不該給孩子配防藍光眼鏡?
  • 《奇葩說》:重新審視如何養育孩子,四個維度培養孩子思維品質
    父母該不該告訴孩子,童話都是假的?公共場合遇到熊孩子該不該教育?貼近生活的內容更容易引發孩子的討論興趣。更重要的是因此而帶來的一種思考的習慣。而平時,父母應有意識讓孩子參與到一些問題的思考,養成全家樂於思考的好習慣。三、利用因果關係引導孩子多角度思考問題培養思考能力,起初應該培養樂於思考的習慣,而後應逐步訓練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
  • 和孩子在閱讀英文故事時,碰到不認識的單詞該怎麼辦?
    現在孩子們學習的東西後會有很多,不僅要學習我們中文的博大精深,現在的英語也都很是普遍的,而且,現在有的父母長時間沒有去接觸到英文,也導致自己的英文都會大部分的忘記了。而且,最尷尬的是,當父母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閱讀英文的故事書,也會碰到自己不會的單詞,那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 查出肺癌該不該跟患者本人說?
    快報訊(記者 劉峻)查出「第一奪命癌」的肺癌,該不該直接告訴患者本人?在談癌色變的當下,這的確是個難題。11月28日,在江蘇省人民醫院腫瘤內科「盧醫生肺癌之家新書發布會」上,江蘇省人民醫院腫瘤內科盧凱華教授告訴大家,面對這樣的糾結,和患者說必要的實話才能獲得更好的療效。
  • 安徒生童話和格林童話適合寶寶看嗎?結果可能跟父母想像的不一樣
    大概很多人都會選擇安徒生童話和格林童話吧,畢竟在我們小時候就非常喜歡的童話,經過快樂時間和語言的考驗,流傳至今。但是這兩本經典童話真的適合給孩子看嗎?有人說適合,有人卻說不適合:適合給孩子看1、內容精彩、想像力豐富裡面故事離奇,想像力豐富,很多故事就是放到現在,放到「經歷過多」的成年人面前,仍舊是非常吸引人的故事。
  • 關於生命的那些事,該如何講給孩子聽?有三點一定要告訴孩子
    舅舅說母母親要當雞媽媽了,正在孵小雞。孵小雞,就是把雞蛋變成小雞嗎?六六更好奇了,一直蹲在雞窩旁邊守著。只見圓溜溜的雞蛋上啄出一個小小的洞,慢慢的,洞越來越大,隱隱約約露出了一個尖尖的殼。雞蛋裡的小雞還在努力的啄著雞蛋殼。六六眼睛放光的盯著那個雞蛋,眼珠子都不轉一下。有將近十分鐘的時間,小雞的頭和身子終於站了起來。剛出殼的小雞渾身溼漉漉的,沾滿了雞蛋裡的液體。
  • 懷疑朋友家孩子有自閉症,該不該和她說?
    前幾天我去朋友家做客,但是我總覺得她家孩子怪怪的,孩子已經快到3歲的年紀了,但卻過於安靜了些,一點也不像同齡孩子一般活潑好動,而且我發現他對什麼都不是很熱情,包括他媽媽和他說話,他也不怎麼回應,總是自己在那玩一個小瓶蓋,而且一玩就是一個多鐘頭,這正常嗎?之前聽說這好像是自閉症的症狀,但我的朋友是個馬大哈的性格,我不知道該不該和她說,關鍵是我也不確定這到底是不是正常的表現…..」
  • 童話故事可以幫助孩子發展想像力?專家說:別逗了
    在「如何培養孩子的想像力?「這個問題下方,回答大多是:多給孩子講童話故事、進行角色扮演。但講童話故事、角色扮演,其實是"幻想",而不是"想像"。例如,幻想故事(童話、神話、寓言故事),就不適合5歲前的孩子。蒙臺梭利認為,5歲前的兒童,不具備幻想的能力。他們對吸收到的信息,都會認為是真實的。
  • 相信童話是真的
    近期,《奇葩說》推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辯題:父母該不該告訴孩子,童話是假的?一些人說不該,因為童話的單純美好是編出來的,小孩子看多了,信以為真,在碰到現實的複雜和殘酷時,會難以承受。一些人說應該,因為童話是充滿愛心和勇氣的,給孩子樹立一個又一個精神榜樣。
  • 寶貝該睡覺了。媽媽我要尿尿、喝水、講故事、看動畫、拉粑粑、喝...
    原標題:寶貝該睡覺了。媽媽我要尿尿、喝水、講故事、看動畫、拉粑粑、喝牛奶…… 相信很多家長一看到標題就笑了。我特別羨慕那些說自己家娃是睡覺天使的,一躺下沾枕頭不到五分鐘就睡著。在此之前我一直懷疑,這樣的娃現實世界中真的存在嗎?
  • 當你的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症時,該怎麼辦?讓過來人告訴你
    當你的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症時,該怎麼辦?………星悟說圖片來源於網絡星悟說以眾多過來人的視角告訴你,當孩子被確診為自閉症時,家長該怎麼辦?很多家長確定孩子是自閉症時,猶如晴天霹靂,慌了神,一時間四處遍尋所謂的神醫妙藥,道聽途說,不僅讓許多人經濟損失慘重,更重要的是耽誤了孩子的訓練。
  • 避孕後生活習慣無禁忌,卻意外懷孕了,這樣的孩子該不該要?
    小陳的工作是銷售,有時需要應酬,難免聞著煙味應酬間要喝酒,但是掙的錢比她老公還多,所以她一直都享受這份工作。銷售工作時間也自由,可以不打卡,也可以不上班,就說出去拜訪客戶就可以了,只要月底能交給老闆滿意的答卷。有一天小陳跟我說她不來大姨媽,還噁心不想吃東西,懷疑是懷孕了,但是沒可能,她有吃避孕藥。
  • 如果孩子說:寫作文好難啊!我該怎麼辦?
    孩子從小就開始繪本閱讀,從來沒斷的過,很愛聽故事;孩子從2年級起就開始在各種機構、輔導班學作文,學閱讀;孩子一直很聽話,每天都要讀半小時課外書;但是,終於孩子的作文總是不溫不火,寫得又慢又不好,終於有一天,孩子回來對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