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就在前不久,語言辯論類綜藝節目《奇葩說》的一期節目,又引起了眾多網友的爭議。
那期節目的論題是:父母該不該告訴小朋友童話是假的?
而在模擬情景劇中,扮演女兒角色的演員眨著大眼睛滿懷期待的問自己的母親說:"媽媽,我長大以後會像灰姑娘一樣,穿著水晶鞋,找到自己的白馬王子嗎?"
而母親的反應是,皺著眉一臉嫌棄的告訴女兒:"童話裡都是騙人的。"
聽到如此殘酷的事實,小女孩一臉震驚,慌忙的又講了一個童話故事想知道其真假。
但母親再次無情的揭穿了真相,這讓女兒很難過,帶著哭腔的控訴:"壞媽媽!我討厭你!我再也不要跟你講話了。"
之後,她又不死心的給自己的父親打電話,問:"爸爸,媽媽告訴我說童話都是假的,我不相信,你說呢?"
……
而關於這個辯題,正方的觀點是:"盲目的相信童話是會讓人受傷的"
而作為反方的博首爾給了漂亮的回擊,她用自己 的成長經歷告訴大家:"告訴孩子童話是假的,是加快了他的成長;不告訴孩子真相,這種成長的驚喜,才是母子一場的風景。"
所以說,到底該不該告訴孩子童話故事是假的?今天就要在這裡很明確的聲明:"該,但是,要說對時間。"
一:孩子們的童話世界
其實很多大人們都有想過或者遭遇過這樣的糾結選擇,面對孩子詢問有關童話的真相問題,一邊認為孩子孩子還小,想讓孩子相信童話故事,畢竟童話故事大多是美好且溫馨的,想讓孩子在童年時期保持一種天真爛漫的狀態;而轉念一下,童話畢竟是童話,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總有一天要接觸真實的世界,而真實世界是並不是童話世界中那般美好。孩子的心智也會成熟,萬有一天突然發現現實與童話中的差別,會不會一時之間接受不了,所以與其讓他長大後自己撞個頭破血流,不如現在就告訴孩子真相,讓孩子做好心理準備。
其實並不用如此緊張,因為孩子們的童話世界,是很單純的,並沒有我們大人所想的那麼複雜。
大人們已然習慣在冰硬的世界行走,卻似乎忘記了自己也曾經是一個小孩。
童話,是一場會長大的美好。
二:童話,給了孩子溫暖和勇氣
知乎上有一位網友分享說,作為留守兒童的她,從小和奶奶一起生活,所以和奶奶感情非常的深厚,然而不幸的是,在她八歲那年,奶奶無疾而終。在奶奶去世後,她的心情是悲痛欲絕的,但是賣火柴的小女孩告訴她,奶奶在去世以後其實並沒有離開,而是會變成一顆星星掛在天上看著自己。也正是來自童話故事中的慰藉,她的悲痛得以緩解,天上的星星就如同奶奶的眼睛一般,讓她感覺到奶奶的愛,陪伴她度過了童年那段哀傷的時光,也經常在她面對困難的時候,給予她勇氣和力量。
所以童話有的時候,也是我們相信美好,抵禦現實世界黑暗的有力武器。
三:童話,讓孩子相信美好
童話之所以珍貴,正是因為孩子有著尚未蒙塵的純潔心靈,他們以以無邪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他們相信一切都是美好,一切夢想都是可以實現的。
JACK是一個兩歲的英國男孩,患有自閉症的他卻對童話故事中的白雪公主"情有獨鍾",最大的夢想也是可以親眼見到白雪公主。
而終於有一天,在迪士尼樂園裡,他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看到白雪公主的那一刻,JACK 的整個世界都安靜了,驚喜瞬間覆蓋住驚訝的情緒,他的目光全落在白雪公主身上,一秒鐘都不想離開。
而當白雪公主輕輕的將他攬入懷中,他那無處安放的小手緊張的攥在一起,略帶羞澀又輕緩的歪頭,依靠在白雪公主的肩膀上,在一個溫情脈脈的對視之後,JACK再也忍不住喜悅,一朵可愛的微笑綻放開來。
男孩幸福的依戀滿足,公主也是滿眼的寵溺,這個不期而遇的溫暖,足以治癒整個冬季的嚴寒,讓每個看到這個場景的人都體會到愛的溫暖。
相信美好的人,才更願意把自己變成美好的樣子,就像那個扮演白雪公主的人,童話滋養過她的童年,她才能圓滿了更多孩子的夢想。
同樣,正是因為童話,讓孩子有了夢想,並且會為夢想而不斷努力,在努力的過程中,孩子所收穫到了才更是人生中的寶貴財富。
四:童話,讓孩子懂得真善美
作家周國平曾說:"一個相信童話故事的孩子,即便到了不再相信童話的年齡,仍是更容易相信善良而拒絕冷酷的。"
還記得我小時候也是很喜歡聽講故事,女孩子嘛,更喜歡聽那些公主的故事,故事的最後都是善良勇敢的公主獲得了幸福,結局都是甜蜜且美滿的。而到現如今,我還是堅持著一種想法,即便我沒有公主那樣的美貌,但是只要我堅持不懈,以及堅定善良和勇敢,就一定能有收穫,一定會完成一些我想達到的目標。
所以很多時候,童話故事帶給我們的不僅僅只是故事的內容,可能年紀小的時候還幻想著自己也是一個公主,會幻想身邊發生一些神奇的事情,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心智的成熟,我們對童話依舊保持的記憶,但只是更加的理智了,我們更得是對於一個童話所反映出的內涵和哲理,童話讓我們看到了真善美,也影響著我們的思想和信念。
五:在正確的時間給孩子說明真相
童話雖美好,但與現實還是多有差距的,我們知道童話世界對孩子是精神上的寄託,但還是要"狠心"的給孩子說明真相,但也要注意時間上的把握,在正確的時間告訴孩子,不僅可以讓緩解對孩子造成的衝擊,也可以促進孩子心智的成長。
1.三歲前,不要告訴孩子童話是假的
年齡太小的孩子認知發展水平較低,如果在這個時候給孩子戳破真相,孩子不具備消化這個突如其來的"噩耗",而且會增加孩子的困擾。我們都知道童話是假的,但是不要著急去剝奪孩子自己經歷和體驗的機會。我們更多而是要讓孩子體驗童話,幫助孩子從童話中學習到真善美,得到內心的滋養和力量,培養孩子的想像力。
2.三歲以後,可以適當的幫助孩子分清幻想和現實
當孩子年齡增長,開始運用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對童話開始進行分析的時候,就像我們小時候都會認為看到流星許願會實現,但是當接觸到科學知識的時候,就會開始對這個說法提出質疑,這個時候的孩子也已經具備了區分幻想和現實的能力,家長們要通過邏輯,肯定孩子的思考,並告訴孩子童話故事中的劇情和人物也都是人發揮想像寫出來的。
3.告訴孩子童話精神所在,向理想階段進行過度
當家長向孩子揭開真相的時候,為了緩解衝擊,也要讓孩子知道,童話雖然是假的,但是童話的內涵是寶貴的,這也是童話故事出現的意義所在,我們要從中得到學習,變成一個更加善良且勇敢的人。
只要家長在對的時間給孩子說明事實,幫助孩子順利的過渡邏輯理解思考的階段,孩子們才能更加接受童現實,不會因為幻想破滅為悲傷,更不會對現實產生排斥。
我是小鹿媽咪,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每天記錄和分享不同的育兒知識及經驗,喜歡文章請關注我。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