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該睡覺了。媽媽我要尿尿、喝水、講故事、看動畫、拉粑粑、喝...

2020-11-25 搜狐網

原標題:寶貝該睡覺了。媽媽我要尿尿、喝水、講故事、看動畫、拉粑粑、喝牛奶……

相信很多家長一看到標題就笑了。我特別羨慕那些說自己家娃是睡覺天使的,一躺下沾枕頭不到五分鐘就睡著。在此之前我一直懷疑,這樣的娃現實世界中真的存在嗎?想我家的娃,睡個覺,他每天晚上能給你找80個理由都不帶重樣的,到最後,耐心耗盡,還是只能靠最沒招的「獅吼」解決。

看了今天這篇文章,相信大家和我一樣,也是感觸頗深吧……

文:Amy

來源:媽咪OK(mami-ok

1.

幾個月前女兒還是一個可愛溫順的小天使,可就在最近,小妞脾氣大變,叛逆、自我、耍無賴,時常氣得人想要甩個巴掌過去。

這其中最讓人不能忍受的就是拖延入睡這事。每天都會在完成所有的睡前儀式、換好睡袋躺上床之後,又突然坐起來,開始上演抗睡大戲。而精明如「睡賴子」,最厲害的招數就是會用提需求來掩飾自己不睡覺的真實目的,提的需求儘是滿滿的生理性基礎需求,例如「肚子餓了」、「要拉尿尿了」、「要喝水了」 (並且要親自走去廚房喝)、"要爸爸媽媽陪著睡(不然會做惡夢)"... 以至於一開始我都沒法判斷出哪些是真的需求,哪些是「緩兵之計」。

更讓人沮喪的是,儘管後來我了解到了真實目的、識破了這些藉口,但依然沒招!

就拿回應「肚子餓了」 這個要求來說,要麼給,要麼不給。

給吧,吃個東西5-10分鐘,越吃越興奮,吃完了還要刷牙,這一折騰就是20分鐘;不給吧,免不了上演一哭二鬧三賴地,任憑心平氣和談條件、講道理都是雞同鴨講,從開哭到收場也得差不多20分鐘。

所以,要麼放棄原則任由她擺布,要什麼給什麼,拖到多久由她心情而定;要麼堅持原則強立規矩,但是要能淡然面對雞飛狗跳的哭鬧場面,而且仍然逃不過以晚睡收場(如果家裡有老人可能還會站出來指責你太無情造成情緒上的幹擾)。

在一次小妞死活提出要尿尿實則坐了10分鐘都沒尿出來的晚上,看著時間已經被磨蹭到了十點半,我終於忍無可忍,衝著她大吼。她在那哇哇大哭,我氣得丟下一句「你騙人、不講道理還有理了?有什麼理由哭?」老公看不下去,讓我休息去,他出來接盤。氣得躺在客廳沙發上的我開始嘲笑自己:怎麼自己就和一個小孩一般見識呢?

可是真的好氣啊!是時候調整一下思路了。

2.

在《你的兩歲孩子》這本書上,也許能找到一部分答案。

孩子兩歲前可能不會出現睡覺的麻煩,但到他兩歲以後,就會變得難以應付。白天他往往會比較溫和聽話,可一旦到了晚上睡覺時間,難題便出現了。他會乖乖上床,可是上去沒多久便又喊著要喝水、再抱一下、或是上廁所...

頓覺寬心有木有~原來天下烏鴉一般黑啊。

可是怎麼就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很多媽媽都聽說過「可怕的兩歲」,不過其實真正兩歲的孩子並不可怕,「可怕的兩歲」通常指的是從一歲半到兩歲的這段時期,孩子的自我意識會有特別強烈的發展,會更加抗拒大人們的指令和要求,而到了兩歲時,他們會開始慢慢變得溫和可親,但「不幸」的是,這個階段維持差不多半年,新一輪的轟炸又開始了,這就是兩歲半到三歲的叛逆期,也有人稱這個階段是可怕兩歲T2的升級版「惡夢的三歲」(Horrible 3),因為孩子的整個成長過程就是在穩定與波動的交替出現中進行的,在這種過程中,孩子的成長會呈現出好壞交織、螺旋上升的局面。

△穩定期與不穩定期交替出現

孩子要實現發展,必然會對現在這個穩定的狀態進行突破,突破的過程必然又是一種不穩定的狀態,而完成突破、獲得發展之後,必然又會來到下一個較高層次、較成熟的穩定狀態。就這樣,穩定、突破,再穩定、再突破,一輪一輪地進行著。但是,這種局面不會一直進行下去,總有一天,孩子會達到最終的穩定狀態。

而事實上,在和女兒持續了近兩個月的睡前鬥爭,兜兜轉轉了幾種方法後,我也終於意識到,為了睡覺問題發愁莫過於自尋煩惱,先欣然接受孩子的這個特殊時期,再給彼此一個空間去調整才是比較適合的方式。

我們自認為合適的講道理、立規則,如果孩子不能接受,過于堅持、那就是死磕,強扭之下孩子的規則意識也不會得到建立,而越是處在這種不穩定時期的孩子,我們就越是需要曲線救國,找到他們行為背後的動機、了解到他們的真實需求。

也是基於這樣的想法,我從一度生氣到幾乎崩潰的無力狀態重新振作起來,嘗試了幾種方法,陸續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3.

如果說女兒拿拉尿尿作為拖延睡覺的慣性藉口,我已經習以為常;但突然有一天她開始在夜裡醒來,並且拿拉尿尿作為起床藉口,還是讓我有些意外。

有一天夜裡從凌晨兩點到早上六點,每隔一小時她就醒來一次,兩點醒來要尿尿,接著大喊要喝水,三點又喊要尿尿,四點喊著要便便,五點、六點兩次又是要尿尿。除了喝水那次是真的喝了點水,其它說的要尿尿、要便便沒有一次是真的。

就這樣一整夜連續數次我得把她從她的臥室抱到我的主臥洗手間、脫下睡袋又穿上睡袋、再送回她的床上,終於在早晨六點那次,架不住她的玩弄我快要崩潰了。我衝著坐在小馬桶上的女兒大喊:「你如果再騙媽媽的話,我就讓你站到家門口去。聽懂了嗎?!」 女兒麻木地點了點頭。

但第二天夜裡,她又夜起三次假尿尿;第三天夜裡仍然如此。

第三天夜裡,在她假尿完之後,我給她穿好睡袋,沒有把她抱回床上,而是將她抱到了客廳的沙發上。我讓她在我懷裡坐著,問她說:「寶貝,每天夜裡你都要起床好多次假尿尿,可是媽媽要睡覺,你總是這樣,媽媽會很累,白天就不能好好陪你玩了。」 女兒開始思考我說的話了,我接著問她:「那你可以告訴媽媽嗎,為什麼你每次都是沒有尿尿卻要告訴媽媽有尿尿?」女兒終於在想了許久後告訴我:「因為我害怕。」 我追著問:「為什麼會害怕呢?」 女兒:「因為我看不到爸爸媽媽。」

原來,夜裡頻繁要起床尿尿,根本原因是害怕獨睡。女兒對於單獨睡在另一個臥室的兒童床上感到害怕了。

雖然之前她可以一個人睡得好好的,但孩子是會改變想法的。而這個想法的改變也並非無緣無故:一周前因為爸爸出差,我心血來潮地讓她和我同睡在大床上,睡了兩晚。

嘗到了和媽媽同睡大床的滋味,她的心裡發生了變化,只是我們一開始都不知道而已。若不是這樣的一次交談,我可能永遠都不知道這可惡的夜間騷擾,其背後的原因居然只是想要和爸爸媽媽睡在一起。而用頻繁夜起假尿尿來使喚媽媽的苦肉計,也著實讓我領教了這個階段小娃兒的心機。

當晚,我就把大床邊閒置了許久的嬰兒床調整成了小床模式,卸下扶欄,讓小床直接挨著我們大床。許久不睡嬰兒床的女兒一看到嬰兒床是拒絕的,但我告訴她,現在你就可以在醒來的時候看到爸爸媽媽了呀,你就不會害怕了~ 她欣然接受了。夜起假尿的事從此再沒有發生過。

所以,找出根本的需求才能真正的解決表面問題。而殊不知,很多時候帶來問題的主因卻是我們自己。

4.

講道理沒有用,那就擺事實!

雖然治癒了夜起假尿,但女兒在睡前用假尿來拖延入睡的行為仍在繼續。

甚至,在她的潛意識裡,拖延睡覺時間這個需求已經和要尿尿建立了固化聯結,一旦她想拖延睡覺,就會本能地喊出要尿尿,而自己根本都沒有意識到這是在騙人。

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在騙人,對她進行誠實教育也就是徒勞。

而從根本出發,女兒只是想拖延睡覺。想明白了這點之後,我自己做了個退讓——我可以接受晚一點睡覺,但是我還是想讓她知道假尿的把戲我已經很清楚了。

於是在女兒再一次躺下十分鐘後又突然坐起說要尿尿時,我斬釘截鐵地告訴她:「不行!你剛才已經尿過了」 一聽到不行,女兒馬上要開始哭了。

我馬上開始開啟和她對聊的模式,以避免產生我單方面強權的局面。

我問:「剛才你是不是已經尿過了?」

女兒的小腦子轉得滴溜快:「沒有」。

見她要耍賴,我拿出數據:「就在十分鐘前,媽媽帶你在洗手間尿尿的,記得嗎?」

小傢伙心裡知道,但還是不肯妥協,繼續耍賴:「沒有,我沒有。」

好吧,耍賴到這個程度,得要來點更強的事實,我說:「有的哦~我剛才都拍照片下來了... 」

一聽照片兩字,女兒的兩眼放光了,「我要看照片」。

至此,成功把尿尿需求切換出來。當然,新的風險產生了,看照片這事,得控制好時間。

這樣做了幾晚以後,睡前要拉尿尿的謊言已經逐步被其它要求替代了,要看照片、還要再講個故事、要去玩具房拿個玩具... 終究,拖延入睡這個需求,堵是堵不上的。

5.

拖延入睡,也是孩子需要更多和爸媽親近時間和陪玩要求的表現。

進入兩歲半之後,女兒的一個很大改變就是對於作息沒有那麼強的依賴了。兩歲時一到九點半就打哈欠、揉眼睛一定得睡了,到了現在快三歲,不逼著睡,十一、二點都可以一直玩下去。

在更強的精力之下,玩和陪玩的需求就更加強烈了。有一回我和老公快十點才回到家,以為回到家都這麼晚了,小妞看到我們回來了也就差不多可以安心睡覺了,可是似乎缺陪的時間都要補上一般,那天無論我們怎麼勸、怎麼談條件,女兒一直提出各種要求,磨蹭到了十一點半還全無睡意地提出「肚子餓了,要吃爸爸吃的冰激淋」。

見女兒完全是在為了提要求而提要求,我抱起她,打橫抱起在懷裡,重溫小嬰兒時候的哄睡時光,小傢伙也就此滿足地閉上了眼睛。

當然除了貪陪伴,很多時候也是貪玩,手裡的玩具根本捨不得放下來。這樣的時候,我也會偶爾和女兒談條件,最後達成的協議是允許她帶一兩件小玩具到床上。

雖然兩個月下來,女兒的入睡時間仍然在十點前後徘徊,很少能重回之前的九點半,但我已經對這件事基本釋懷了。

孩子的生長決定了他們交織變化的情緒和行為,理解他們為什麼會變化、在他們變化、難纏的時候迎難而上,比能實現我們成人的想法更重要。有時候真的別老框在我們固有的思維裡,堅持著我們認為對的事情,容不得一點點錯。用引導的方式幫助成長中的孩子從他們自己的迷惑和困境中慢慢走出來,孩子才會得到更加健全的心智成長。

文/Amy,來源:媽咪OK(mami-ok),港大教育學博士創辦、美國幼兒教育協會成員指導。0-6歲寶寶大腦發育、早期發展,吃喝拉撒睡等靠譜育兒知識全都有。轉載已獲授權。

編輯:沐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趣知識:為什麼鳥媽媽要吃小鳥拉的粑粑?
    1、為什麼鳥媽媽要吃小鳥拉的粑粑?那個粑粑叫「糞囊」-(Fecal-Sacs)。作用--保證巢內清潔。-營養回收(因為雛鳥消化不完全,糞便內還有很多營養物質,所以一些成鳥會直接吃掉)。
  • 【跟我學】親子英語之「你想去小便/拉粑粑嗎?」
    作者:寶寶知道 Angela婷兒現在我已經習慣用英語去問寶寶了,我記得我當時第一次跟寶寶用英語說時,寶寶聽不懂(很正常)我也沒有作出解釋,就直接帶他進洗手間了(是因為寶寶總是不停的夾腿、扭來扭去)我知道他又光顧著玩,不去尿尿了
  • 「粑粑藝術家」,全球唯一一種拉出來「立方體粑粑」的小萌物!
    說到「粑粑藝術家」,大家可能想到今天的主角可能是屎殼郎,學名叫「蜣螂」,是一種把粑粑推成圓體的昆蟲。但是今天我們要聊的可不是屎殼郎,而是一種拉出來的粑粑就自帶藝術感的澳大利亞特有動物:袋熊。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小袋鼠漏出腦袋看到的是大千世界,而袋熊寶寶從育兒袋裡探出腦袋看到的會是——一坨碩大的屁股(袋熊媽媽的大屁股)。
  • 蜂蜜真的是蜜蜂拉的粑粑嗎?
    就在昨天朋友給我看了一條短視頻「蜂蜜是蜜蜂拉的屎」哈?蜂蜜才不是蜜蜂的粑粑呢!不要自己噁心自己了!那麼蜂蜜是怎麼被蜜蜂生產出來的呢?有些嚴重的還可能會拉肚子當然還有一種原因喝水喝多了蜂蜜確實能止咳但是要直接喝
  • 水精靈遊歷記,一本繪本,讓孩子愛上「喝水」【雙語圖解故事】
    可愛的水精靈會遇到什麼樣的故事呢?我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這個小朋友在拉臭臭的時候很努力,但是就是拉不出來,這個時候水精靈也可以來幫助大家~ 多喝水,在拉臭臭的時候就會很順暢哦~
  • 幼兒睡覺這麼難?5本睡前繪本故事,讓爸媽享受睡前時光
    晚上睡覺難一直是學齡前兒童一個很普遍的問題,每當這邊爸媽喊要睡覺的時候,孩子就會說要喝水,要小便,要拉臭臭吃,要媽媽抱,要聽兒歌……本以為已經結束了一天戰鬥爸爸媽媽,不得不拖著疲憊的沉重的步伐,睡眼惺忪地重新進入戰鬥中,與孩子進行一場世紀睡覺之戰,結果可想而知......
  • 寶寶睡覺黑白顛倒?兒科醫生建議媽媽這樣做
    近期很多新手媽媽在微信留言自家寶貝睡覺分不清白天和黑夜。白天睡覺,晚上玩耍。怎麼哄都不睡。其中最典型的例子當屬葉子媽了。上午給寶寶餵奶時,如果寶寶吃著睡著了,就把寶貝叫醒,和他說話,做遊戲。或者買個故事機,播放兒歌或故事,這樣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晚上,如果寶寶不睡覺,媽咪可以把臥室燈關閉,把寶貝的小手放在他圓滾滾的腹部,而媽媽的雙手按在寶寶的手上輕輕搖晃,不開口哄他入睡,這樣靜靜地給予他心理上的慰藉。慢慢地寶寶會進入睡眠狀態。
  • 「媽媽,我不想在幼兒園拉粑粑」,背後暗藏什麼秘密?寶媽要了解
    所以父母們一定要對孩子多給予關注,哪怕是對於非常細小的事,比如說幼兒園上廁所。寶寶忍著不在幼兒園上廁所,寶媽很納悶,孩子說出的原因讓人心疼亮亮上幼兒園已經有半個月了,每天早上看著小傢伙乖乖地去上學,亮亮媽都覺得兒子是一個「天使寶貝」。亮亮自打第一天上幼兒園就完全沒有哭天抹淚的那一出,這多少也讓亮亮媽鬆了一口氣。
  • 寶寶晚上睡覺愛哭鬧,都是這3個原因惹的禍,媽媽要儘早知道!
    對於很多新手爸媽來說,照顧寶寶是一件辛苦的事情,特別是當寶寶晚上睡覺時不停的哭鬧時,真的是既無奈又崩潰。寶寶晚上哭鬧不僅會損害寶寶的身心健康和家人的睡眠質量,還會影響到左鄰右舍的休息。其實,寶寶哭鬧是有原因的。
  • 研究袋熊粑粑、人肉營養……今年的搞笑諾貝爾獎又要來了
    要獲得這個獎,研究必須具備兩個特點,一是讓人笑,二是讓人思考。關鍵詞二:諾貝爾。搞笑諾貝爾獎的評委中,很多都是真·諾貝爾獎的得主。另外!也有研究者在獲得搞笑諾貝爾獎數年後,拿到了真真正正的諾貝爾獎。關鍵詞三:獎。獎金數字:10萬億;貨幣單位:辛巴威元。
  • 烏鴉喝水的故事 烏鴉喝水簡短小故事
    《烏鴉喝水》的故事大家應該都聽過吧,記得小時候父母總是會在床前給我們講許多小故事,哄我們入睡。長大了,便沒人在耳旁給我們講故事了。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重溫一下《烏鴉喝水》這個故事吧。
  • 研究袋熊粑粑、人肉營養……今年的搞笑諾貝爾獎又要來啦
    在明天出爐2020年獲獎名單之前,我想帶你回顧一下過去29年的經典獲獎研究,先把場子搞熱起來。袋熊為什麼拉方粑粑2019年獲獎研究:我們知道了為什麼袋熊拉的粑粑是方的。你肯定見過條形的粑粑,可能見過坨狀顆粒狀的粑粑,但你很可能沒見過袋熊拉的方粑粑。
  • 這樣給孩子喝水,小心越喝越傷身體
    咳嗽時:多喝水有利於舒緩喉嚨,緩解症狀。高燒時:多飲水促進排尿有利於帶走熱量,降低體溫。腹瀉時:多飲水或液體能預防和糾正脫水。(但是出現脫水時要注意補充電解質溶液)但這可並不代表水治百病!水喝得越多越好。
  • 「寶貝,謝謝你讓我成為一位60分媽媽」
    我輕輕地勾著你揚在空中的小手,跟你打招呼:「你好啊,寶貝,我是你的媽媽。」有段時間我喜歡趴在床邊看你,看著你哭,看著你笑,看著你學會翻身,看著你開始爬行……有時候看著看著,我的眼淚就掉了下來。媽媽好珍惜這一刻的時光啊,也好怕一個不經意間,你就突然長大。
  • 爸爸發現寶寶拉粑粑後的反應,讓人笑噴,網友:這動作絕了
    孩子是一個維繫家庭幸福生活的關係紐帶,當一個家庭中充斥著寶寶的歡聲笑語,父母是看在眼裡樂在心裡,但是對於一些新手爸媽來說,除了這樣的歡樂之外,也伴隨著一定的憂愁,尤其是當寶寶餓了,尿了,拉了之後,更會讓一些新手父母措手不及。
  • 寶寶睡覺要穿襪子嗎?只需看這一點
    每逢冬季,有不少媽媽都要問同樣的問題,那就是:寶寶睡覺的時候到底要不要穿襪子?會不會影響血液循環?怎麼才能防止著涼?關於是否要穿襪子,支持和反對的媽媽們普遍存在以下的爭議:支持穿襪子:不穿襪子寶寶容易踢被子,腳漏出來就容易感冒。
  • 育兒分享:小嬰兒打嗝就讓喝水壓下去,快別喝水了,當心水中毒
    當膈肌痙攣,橫膈膜連續收縮就會出現連續打嗝的現象,而膈肌的運動又是受植物神經控制的,小月齡寶寶的植物神經發育不完善,所以當吸入冷空氣,想拉臭臭尿尿,遇到強光或者喝奶太快時,都會引起膈肌的突然收縮,有時這種情況會持續5-10分鐘,雖然寶寶看上去很難受,但是打嗝對他們並沒有任何影響。一打嗝就喝水對寶寶有好處嗎?要告訴各位家長,如果寶寶打嗝請不要阻止,或者強行喝水壓隔。
  • 「媽媽,我可以喝可樂嗎?」你會怎麼回答孩子?
    「我不想喝水,就想嘗嘗可樂。」孩子可憐巴巴地乞求著對媽媽說到。媽媽依舊堅決地說:「不行,你還小,喝可樂對身體不好」,說完繼續向前走。孩子瞬間委屈的眼淚掉了出來,一邊抹淚一邊追著媽媽,追上後用兩隻小手緊緊地揪著媽媽的衣角,不甘心地看著媽媽。被孩子委屈的樣子,戳得心尖疼。
  • 為啥性生活時總想尿尿?尿液發黃、騷味重,咋回事?一文全說清
    尿尿,這件我們每天都要做上好幾遍的事,看似很尋常,實則蘊含著大道理。畢竟,尿液不是在身體裡走馬觀花逛一圈的「遊客」,而是暗藏不少健康信息,是人體健康的「晴雨表」。今天,讓我們一起「以尿為鏡」,來了解一下我們的健康狀況~睡覺前總想上廁所,是腎不好嗎?很多人睡覺必須有的一個儀式感是:睡前一定要去廁所尿尿(即使剛剛才尿過),不然總覺得心裡不踏實。這是腎不好還是有強迫症?
  • 幾個真實故事,還有研究成果,或許能解除疑惑
    012歲寶寶說出胎兒期的事情看到一個視頻,一位媽媽在哄2歲寶寶睡覺時,進行了一段對話:媽媽:歲歲,你知不知道你是從哪裡來的?寶寶:從媽媽肚子裡出來的,肚子裡有水。媽媽:那你在媽媽的肚子裡幹嘛?寶寶:玩水。媽媽:那你是怎麼突然到媽媽的肚子裡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