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情緒,你的身體熱量就不同?日前,一張身體情緒熱量圖在網絡走紅,這張圖,也跟我們平時的認識差不多,例如害羞臉頰會變紅,沮喪感覺心都涼了。看到這張身體情緒熱量圖,網友們說,害羞時,人猶如奧特曼,感到幸福時,人猶如鋼鐵俠。
神奇地圖:
體溫也是一種表情
芬蘭科學家研究發現,世界各地的人們在產生不同情緒的時候身體各部位的體溫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例如,當人們憤怒時,頭部和胸部的溫度就會升高;當人們心情沮喪的時候,四肢的溫度則會首先下降;一個顯而易見的例子就是,當你感到害羞時,「熱點」就會集中到臉上,「出賣」你內心的真實想法。
據報導,這項研究共召集了700名來自芬蘭,瑞典的受試者,收集了他們面對文字,故事,電影和面部表情所做出的自然情緒反應,同時記錄他們身體各部位的溫度,並根據溫度的高低標上不同顏色,製成一份體溫地圖。這張圖和我們平時的生活體驗也的確很類似,憤怒時全身都在燃燒,沮喪時心都涼了。由於高溫用紅色表示,低溫用藍色表示,有網友形象地總結說:害羞時好像奧特曼,感到幸福時,你就會變成能量滿滿的鋼鐵俠。
雖然每個人的情緒體溫都有差異,但當研究人員將它們統一進行分析後,得到了一系列鮮明的模式,他們希望身體地圖有一天能夠幫助診療情緒障礙患者。
專家解讀:
通過體溫了解病情
通過測量體溫來治療疾病?聽起來是個既省事又不會讓患者產生痛苦的好主意,那麼到底有沒有實施的可能性呢?記者採訪了江蘇省第二中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沈佳。
「通過測量體溫來反映患者的身體狀況和心理狀態有一定的科學道理」,沈佳介紹說,情緒變化帶動體溫變化是一種身體調節的反射,當情緒激動的時候,腎上腺素分泌加快,刺激肝糖原的分解,產生能量,人體基礎代謝率上升,體溫也隨之升高;反之則腎上腺素分泌減少,代謝率下降之後,體溫也會隨之降低,因此體溫在某種程度上是情緒的一種反射。
「但是人的情緒通常具有很強的主觀性,不同的人面對不同外界刺激的反映是有很大差異的,即使是面對同一個事情,產生什麼樣的情感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所以簡單地通過體溫來判斷情緒可能會產生誤差,要是面對比較複雜的情況、幾種情緒混雜在一起的時候,就更難做出判斷了」。
對於芬蘭科學家想要通過「體溫地圖」為情緒障礙患者提供治療的想法,沈大夫認為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如果能夠收集到大量的數據,將各種體溫和情緒對應起來,就能為診斷疾病提供幫助」,同時他也指出,通過各種化驗指標尚且不能達到百分之百的準確程度,體溫判斷畢竟是一種間接手段,只能作為多種綜合手段之一,要想獨當一面,可能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南航大實習生 李建明 金陵晚報記者 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