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第四代計算平臺的虛擬實境/增強現實(本白皮書中簡稱VR/AR)設備,在這一輪熱潮中經歷5年發展,正朝著消費級產品的終極目標循序漸進發展著。
相較於VR,AR的拓展空間、想像空間更大,近年來吸引了越來越多巨頭的目光,不論是底層技術、硬體形態還是應用落地都有了長足的發展。AR頭顯&眼鏡也在軍工、營銷、教育、企業培訓等領域廣泛應用,逐漸成為生產力工具的重要一部分,幫助企業降本增效。
隨著5G正式商用,網絡延遲的桎梏被打破,成為了AR走向消費端的最佳推動力,運營商在其中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2019年,對於眼鏡形態的AR產品來說是在消費端落地的具重大意義的一年,市場上也出現了非常多面向消費端的產品,在各行各業落地開花。
2019
當AR普及的朋克時代來臨,我們需要注意什麼?
我們現在正身處第三個平臺的黎明,它將使其餘的世界邁向數位化。在這個平臺上,所有一切事物與空間將化為機器可讀取的數據,並依順於算法的力量。無論是誰統治了第三個大型平臺,都將躋身歷史上最富有、最具權勢的行列,就像那些主宰了前兩個平臺的人或公司一樣。此外,如同兩位前輩,這個新興平臺將為生態系內成千上萬的企業帶來榮景,以及百萬個在機器有辦法讀取世界前,不可能實現的新點子。窺探AR增強世界的管道,早已存在我們身邊。或許沒有什麼比將虛擬角色帶到戶外環境的《Pokémon Go》,更能證明現實與虛擬結合創造的魅力。2016年剛推出時,全世界的人都在各地公園抓寶,幾乎走到哪都能聽見「啊,我抓到了!」
2019
《增強現實(AR)C端應用白皮書》發布
2019年12月20日,《增強現實(AR)C端應用白皮書》正式發布,本白皮書由太平洋未來科技聯合歡樂谷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中興網信旅遊研究院、深圳大學國家級傳媒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和陀螺研究院共同撰寫發布。
2019
【深度】AR「爆發」前夜 | VR陀螺
微軟HoloLens 2代、GoogleGlass 2、聯想ThinkReality A6,還有蓄勢待發的蘋果、Facebook、華為的AR眼鏡,大廠們的新一輪攻勢已經發起!同時,也湧現出了一批新的很亮眼的創業公司。5G概念下資本開始躁動,AR似乎成為了「下一隻被吹上風口的豬」。
2019
從全球AR眼鏡企業融資排名看,未來之路往哪走?
回顧2019年上半年,AR領域獲得的投資不管在數量上還是金額上都非常引人注目,據VR陀螺的統計,在今年上半年高達124.69億元人民幣的融資中,AR佔比近60%。在今年也有不少AR硬體廠商推出了自己的AR眼鏡新品,為此VR陀螺整理了一份目前獲投資的AR眼鏡廠商排名,並以此來了解AR眼鏡廠商的情況,以及AR眼鏡的種種發展方向和趨勢。
技術:
2019
從AR光學開始,了解AR眼鏡
國內的眾多AR硬體生產公司在2019年年初紛紛拿到了風投,在短短的幾個月內,出現了近十筆涉及AR硬體核心技術的投資,每筆規模都在數千萬人民幣以上。儘管所有人都認為AR會變成像智慧型手機一樣強大,但是我們至今仍未能夠在市面上看到一款令人滿意的AR眼鏡,這樣龐大的投入和關注都未能帶來一款撐得起口碑的產品,AR眼鏡的難點究竟是什麼?
2019
揭秘光波導核心原理,了解AR眼鏡背後的挑戰(上)
光波導,因其輕薄和外界光線的高穿透特性而被認為是消費級AR眼鏡的必選光學方案,又因其價格高和技術門檻高讓人望而卻步。隨著主流AR設備微軟HoloLens2、Magic Leap One等對光波導技術的採用和設備量產,以及AR光學模組廠商DigiLens等等,導致光波導的討論熱度也持續增加了不少。那麼,光波導的工作原理是怎樣的?市面上林林總總的陣列光波導、幾何光波導、衍射光波導、全息光波導、多層光波導又有什麼不同?它又是如何一步步改變AR眼鏡市場格局的?Rokid R-lab光學研究科學家、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電子工程系博士李琨為您娓娓道來,本篇為系列上篇。
2019
一文看懂主流AR眼鏡的核心顯示技術——光波導(下)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介紹了光波導的概念及與其他AR眼鏡光學方案的比較,然後重點分析了幾何光波導 (Geometric Waveguide) 的工作原理。目前諸如微軟Hololens一代和二代、Magic Leap One等多家明星產品,使用並用消費級產品證明了衍射光波導的可量產性,Rokid最新發布的Rokid Vision AR眼鏡也是採用雙目衍射光波導的方案。製造衍射光波導所,需要精度和速度都可靠的電子束曝光和納米壓印的儀器都價格不菲,並且需要放置在專業的超淨間裡,有條件建立該產線的廠商屈指可數。下面,就讓我們通過這篇文章,了解下對於AR眼鏡而言,神秘又重要的衍射光波導技術,本篇為系列下篇。
廠商:
2019
AR「元年」,創業公司如何快速建立壁壘?
隨著國內手機廠商紛紛加入戰局,AR眼鏡市場呈現出一片熱鬧景象。粗略統計今年公布或上市的AR&MR眼鏡產品(包括對外公布的原型產品)竟多達30多款,一場屬於AR的狂潮正席捲而來。無數巨頭、創業公司紛紛湧入AR戰場,試圖在其中分得一杯羹。而一家創業公司——Nreal從年初默默無聞到如今海內外聲名大噪,與巨頭強強聯合「攻城略地」,在短短一年內建立了自身的壁壘,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黑馬。
2019
Rokid Glass 2上手體驗:面向安防、工業場景,Rokid的「取捨之道」
1月15日,Rokid 在杭州舉辦「Rokid Open Day」,並發布了其最新的AR眼鏡——Rokid Glass 2,主要面向行業客戶。據稱,該產品研發時間長達兩年半,主要面向安防、工業、教育等行業客戶。VR陀螺在現場體驗了這款產品,並專訪了Rokid創始人祝銘明以及副總裁、GlassBU負責人向文杰,從兩人口中了解到這款產品的設計思路,以及Rokid的市場戰略。
2019
Rokid:一家AI交互公司如何做好AR眼鏡?
今年,大廠們也在AR領域發動了新一輪攻勢。如微軟推出HoloLens 的2代、Google Glass 2、聯想ThinkReality A6,還有蓄勢待發的蘋果、Facebook、華為的AR眼鏡等等。在大廠動作頻頻的時候,國內也湧現出了一批亮眼的AR公司,Rokid就是其中一員。在5月29-31日的北美AWE期間,Rokid發布了最新款的MR眼鏡 Rokid Vision,去年發布的Rokid Glass也宣布大規模量產。借著新品發布的機會, VR陀螺採訪到了Rokid AR業務部門負責人饒軼(Frank),並就其產品、應用、市場等問題聊了聊。
2019
「國家隊」AR公司REALMAX CEO餘海:AR場景的價值不能只靠合成視頻
在5G概念推動下,VR/AR出現了「捲土重來」之勢,而其中AR的勢頭更為猛烈,在今年CES上,AR+VR參展展商達327家,AR新品「井噴」。作為本屆CES的國內AR領域代表商,VR陀螺採訪到REALMAX CEO 餘海,從量產交付、市場趨勢談到了AR光學技術發展、5G的AR應用成熟度等等話題。
2019
0glasses蘇波:今年B端純利潤將達500萬元,綁定運營商撬開C端AR市場
2019年,AR迎來了一波熱潮,毋庸置疑,5G是最大的推手。大背景下,國內諸多AR眼鏡廠商也將戰略從純B端轉向了B、C並進,0glasses AR就在9月發布了其最新的面向C端的AR眼鏡產品——RealX(企業版名為Danny 2)。戰略變化背後的原因,目前C端AR是否真的可行?在與0glasses AR CEO蘇波的專訪中,VR陀螺試圖從中找到答案。
2019
HoloLens 2 開箱報告
裝有HoloLens 2 的快遞包裹已經陸續發送到國內首批用戶的手中,而對於絕大多數還沒收到新設備的小夥伴,本篇將為各位奉上HoloLens 2 的開箱全過程。
2019
主打AR投屏觀影,watchAR小靈鏡能否憑藉「輕小,易上手」切入C端市場
對於消費者而言,C端AR眼鏡該是什麼樣?在陀螺君詢問眾多體驗過多款AR設備的同事後,得出這樣一個回答「如果設備便宜又戴起來舒服,我可能會買。」對於C端用戶而言,設備的性價比和使用舒適度是其選擇電子產品的第一判斷標準,而近期,耐德佳推出的watchAR小靈鏡便主打「超輕便隨身AR顯示伴侶」的概念,那麼這款設備實際體驗如何?
營銷、遊戲、工業等落地領域:
2019
AR應用現狀:單客戶最高需求上千臺,AR眼鏡竟供不應求?
在今年上半年可以看到AR的熱度不斷攀升,資本將目光紛紛投向AR,在上半年與AR相關的投資就超過了51億元人民幣。而在今年,不少國內廠商紛紛推出了AR眼鏡、光學模組等等。可以說在5G的概念下,AR顯得尤為躁動。目前來說,AR更多的是落地在B端,那麼現在的AR解決方案商的落地情況是怎麼樣的呢?為此VR陀螺採訪到了3位AR解決方案商,包括微軟官方合作夥伴Taqtile的亞太市場總監元泓毅、DataMesh CTO鄔浩,以及深圳科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韋晨浩,並就他們各自的落地情況聊了聊。
2019
銷量提升125%、回報率27:1,AR正引爆下一場營銷革命
在AR的加持下,廣告變得更加有趣並充滿互動性。作為新的營銷方式,AR營銷為人與商品及品牌之間的關係帶來了新的變化。那麼AR究竟是如何改變營銷方式,並推動其發展的?在9月19日由易現先進科技主辦的首屆坎城國際創意節AR峰會上,中國聯通5G創新中心主任馮毅、坎城國際創意節主席Philip Thomas、易現創始人兼CEO李曉燕博士、漢堡王全球首席品牌營銷官Marcelo Pascoa、谷歌大中華區AR/VR負責人熊子青、京東AR/VR部總監譚李等業內人士就對AR營銷進行了探討。
2019
最全HoloLens 2應用場景盤點(上篇)
在2019年11月,微軟高調宣布HoloLens 第二代正式發貨,算是給整個行業重新帶來了一些活力。然而目前AR的應用相對其他科技在垂直領域的應用來說十分局限,其關鍵因素就是缺少引爆整個行業的內容,不管是To B還是To C上,所以此篇文章希望盤點整理HoloLens在各行各業的應用場景為大家打開一些新思路。
2019
關於AR營銷,這些大品牌的失誤在哪裡?
基本上每天都有消息稱,各個主要垂直領域的品牌都在使用增強現實(AR)技術,例如零售、美容、時尚、娛樂、食品和酒類。大多數廣告公司的創意人員表示,AR技術已成為工作內容的一部分,而且客戶對這項技術的需求正在增加。儘管需求有增長,但有些廣告策劃還是不太對勁。營銷團隊使用AR技術因為它實在是個新鮮玩意?還是品牌商們想要獲得一項新興技術背後的真正價值呢? AR專家在接受Mobile Marketer採訪時指出,最近的幾次廣告活動雖然很好地使用了AR技術,但有些還是沒能達到預期效果,原因為何?
2019
2019上半年全球AR應用遊戲榜:《一起來捉妖》空降收入第二,IP遊戲繼續稱王
在2019年7月,VR陀螺與SensorTower聯合發布了2019上半年全球AR遊戲應用下載量及收入TOP20,數據涵蓋全球APP Store及Google Play中的AR遊戲及應用APP。
2019
《一起來捉妖》上線兩周iOS渠道流水超1100萬美元,2019年AR遊戲走向何方?
前有《精靈寶可夢 Go》在上市不到兩個月,便在iOS和安卓上達成了超過5億次下載,且整整兩年常據iOS榜單。後有來者《一起來捉妖》上線5個小時,登頂App Store免費榜,且上線至今一直保持在國內iOS下載榜TOP 3的位置,在暢銷榜上也有TOP 10的表現。《一起來捉妖》作為騰訊首款LBS+AR手遊,《一起來捉妖》的火熱展現了中國玩家對這一遊戲類型的喜愛,這使得市場再次掀起對這個細分品類的關注。本文將結合從業者Michail Katkoff的數據分享以及《一起來捉妖》的遊戲特色,來分析該品類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2019
2000臺AR眼鏡落地歡樂谷,國內首次C端大規模應用意味著什麼?
2019年萬聖節,華僑城集團旗下主題公園品牌歡樂谷聯合太平洋未來科技一同策劃了別開生面的萬聖節狂歡節——深圳歡樂谷AR潮玩節。七大AR主題區,包括《新倩女幽魂AR》、《第五人格 瘋人院》等IP改編的AR體驗之外,結合萬聖節推出了諸多驚悚刺激的內容。作為國內首次在C端大規模落地的AR項目,據稱此次使用AR眼鏡數量高達2000臺,體驗覆蓋園區35萬平米。
2019
看似與AR無關的Apple Card,或將是蘋果AR戰略的重要一環
3月25日,蘋果公司在其春季發布會上做出了大膽舉措,推出了Apple Card,志在成為一家真正的主流行動支付公司。Apple Card這一產品對AR的未來有著巨大的影響,可能對有些人來說並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