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近日聯合發布網約配送員、健康照護師、呼吸治療師等 16 個新職業,這是自 2015 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頒布以來發布的第二批新職業。
這 16 個新職業分別為:智能製造工程技術人員、工業網際網路工程技術人員、虛擬實境工程技術人員、連鎖經營管理師、供應鏈管理師、網約配送員、人工智慧訓練師、電氣電子產品環保檢測員、全媒體運營師、健康照護師、呼吸治療師、出生缺陷防控諮詢師、康復輔助技術諮詢師、無人機裝調檢修工、鐵路綜合維修工和裝配式建築施工員。
這些職業主要是做什麼的?又有著哪些不一樣的特點?近日,合肥報業全媒體記者就探訪安徽多地,一起走進人工智慧訓練師、呼吸治療師、出生缺陷防控諮詢師等新型職業的背後故事。
他們是傳說中的 " 機器人飼養員 "
王亞南:讓 AI 更好地為人服務
人工智慧訓練師王亞南
" 我所做的,就是讓智能更懂人類,更好地為人類服務。" 第一次與王亞南聯繫,她直接開門見山的說出了她的工作內容。
最早從事客服工作的她,今年迎來了一份新職業——人工智慧訓練師。"2016 年畢業入職了三隻松鼠,當時從事的是客服崗位,每天和全國各地的購物者打交道。"2018 年一次轉崗,王亞南面對的不再是購物者,而是機器人,她所負責的工作變成了 " 教機器人如何更有人情味的回覆購物者的問題。"
這是一項並不複雜的工作,王亞南告訴記者,人工智慧訓練師訓練機器人在本質上和教小孩差不多," 就是通過標註把電腦訓練得更聰明。我們每天要將成百上萬的語境分門別類地圈出,再標註出來,比如諮詢、售後 …… 這些備註好的語境會被送進資料庫,成為人工智慧的學習素材。" 從客服到人工智慧訓練師,王亞南最初對角色的轉變也不適應," 人與人之間交流是應該有情感的,語言是變幻無窮的,機器人能明白這種情感的交流麼?"
直到當年雙十一大促,王亞南才突然明白了自己職業的重要性。" 促銷當天,店鋪迎來了千萬資源量,這要人工客服來應對的話,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在王亞南對接的店鋪中,機器人對接了超過百分之八十的諮詢量。" 可能相比人工客服,機器人客服思路比較直接,但他們能做到針對性問題的秒回。" 從那時起,王亞南身邊的人也開始漸漸理解她的工作內容,有時還會笑稱她為 " 機器人飼養員 "。
利用智能訓練軟體完成 " 投餵 ",王亞南的 " 飼養 " 任務是對實際使用中的 AI 產品進行資料庫管理、算法參數設置、人機互動設計、性能測試跟蹤及其他輔助作業。在王亞南看來,人工智慧訓練師需要具備業務理解能力、智能方案設計能力、數據應用能力和智能訓練能力,後三種能力都能教,但第一項是 " 基本功 ",也是最 " 沒法教 " 的那一項——要麼懂業務,要麼得聽得懂別人講業務,讓智能技術與業務場景更好結合。高效,便是建立在對業務規則的理解上。" 看起來這個職業入門門檻很低,但實際上崗還是需要長時間的培訓和經驗累積,才能從容應對訓練過程中的各種問題。"
今年人社部門將 " 人工智慧訓練師 " 列為新職業,這讓王亞南看見了技能晉升的希望。" 過去我們學習主要靠自己摸索,也沒有等級考核,職業認同感較低。" 王亞南說,她期待著這份新職業儘快出臺相關的考核計劃,以便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水平。" 未來,人工智慧訓練師要擺脫對某項技術的依賴,真正把人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出來。最好的人工智慧訓練師,是能將新技術用得深、用得精的人,但培訓人工智慧訓練師的重點,要從『怎麼用好技術』向『怎麼把人培訓好』升級。"
新冠肺炎救治中的 " 敢死隊 "
萬磊:盡己所能讓患者暢快呼吸
呼吸治療師萬磊
1988 年出生的萬磊,是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高新院區重症醫學科護師,也是一名呼吸治療師。作為安徽省第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的隊員,從 1 月 27 日出發前往武漢,到 3 月 31 日凱旋,萬磊在武漢整整奮戰了 65 天,被分配到被稱為 " 風暴之眼 " 的武漢市金銀潭醫院。
身為呼吸治療師,呼吸機和 ECMO 治療機這類的儀器在他手裡都能變的服服帖帖,同事們都稱他是護士中的 " 程式設計師 "。在金銀潭醫院,萬磊負責護理的就是 ECMO 和 CRRT(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的患者。
" 有沒有呼吸治療師?"" 我就是!" 武漢金銀潭醫院南五病區,剛剛檢查完一位 ECMO(體外膜肺氧合)患者的萬磊立刻回應。"7 床的患者血氧飽和度不好,準備氣管插管。我們試了兩臺呼吸機都過不了自檢,快來幫忙看一下。"" 走!帶我去!" 隨著萬磊迅速進行檢查和調整,呼吸機正常啟動。…… 像這樣的生死時速,在萬磊支援武漢的這些天上演了不知多少次。
此次戰 " 疫中,呼吸治療師這塊好鋼就用在了刀刃上。萬磊告訴記者,呼吸治療師的工作主要是根據病理和生理特點,為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提供各類呼吸支持治療和氣道管理等臨床操作技術,這些技術也是治療新冠肺炎的重要生命支持手段。
這一看似純粹的職業,實際操作中卻涉及到多個學科,工作要求也很高,尤其對於不同治療階段的患者,還需依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通氣方案,爭取給予最佳呼吸支持。
由於每天都要和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直接近距離的進行接觸,呼吸治療師也被稱為時此次戰 " 疫 " 中的 " 敢死隊 "。他們每天直接面對患者的氣道,要給患者吸痰,評估他的氣道能力。然後還要處理患者的一些管道、進行消毒,幫助患者咳痰,做輔位通氣,這些都可能直接暴露在患者的氣溶膠裡面,引起感染。
ECMO、CRRT、俯臥位通氣的原理和護理重點,為什麼要抽止凝血,怎麼根據 HCT(紅細胞壓積)或 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調整肝素劑量 …… 除了幫助病人解決問題,萬磊還擠出空閒時間給科室其他不是重症專業出身的護士,講解機器的使用。
" 面對重症的患者,護理不僅僅只是吸痰、測血糖這些常規的工作,他們更需要的是科學的、高質量的護理,給他們戰勝死神的信心和勇氣!" 萬磊說," 這次去湖北支援的經歷應該是我人生中最最難忘的,在這個過程中慢慢發現,其實,愛、責任和專業,就是我們的『超能力!"
作為一個新興職業,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目前在我省很多呼吸治療師都是由護士身兼,他們經過在外地醫院一段時間的培訓後正式上崗。" 我是 2018 年取得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在哪裡經過了六個月的理論加實踐操作的培訓,之後收穫了呼吸治療師培訓證書。" 萬磊透露,目前從安醫大一附院來看,經過呼吸治療師培訓上崗的人員約有 10 人,從全省範圍來說也是一個搶手的職業。
做好人生健康的第一道 " 安檢 "
徐梅梅:不放過孕期的任何一個疑點
2020 年," 出生缺陷防控諮詢師 " 作為新職業,正式納入國家職業分類目錄。這一新職業誕生的背後與我國出生缺陷發生率有著緊密關係,相關數據統計,我國出生缺陷發生率約 5.6%,這意味著大約每 30 秒鐘就會誕生一個缺陷兒,每年約百萬家庭因出生缺陷導致的複雜、難治甚至不可治的疾病遭受巨大打擊。如何精準防控出生缺陷?離不開專業人員的諮詢和指導。
產前診斷醫生徐梅梅
據了解,安徽省婦幼保健院在全省較早地開展了產前診斷,早在 2009 年,已有專業人員從事產前診斷工作,現在更是負責全省及周邊省市的產前診斷諮詢及診斷工作,每年門診量及穿刺檢查量都位於全省前列。如今,隨著產前診斷技術的不斷提高,產前對胎兒出生缺陷的診斷率也越來越高。5 月 14 日下午,在安徽省婦幼保健院產前診斷中心的診室裡,記者見到了剛剛看完一波病人的專家徐梅梅。
2015 年,由於需行產前診斷的病人量急劇增多,對於此類人才的需求日益凸顯,結合醫院產前診斷專業發展的需要,之前一直從事產科臨床工作達十餘年的徐梅梅醫生,因為有著堅實的理論與技術基礎,出於對健康生命的敬畏,和對精準醫療的追求,在這一年,她正式邁入了一個新的領域——產前診斷。 " 那一年,我去上海第一婦嬰保健院胎兒醫學部接受了關於產前診斷相關知識及操作的規範化培訓,經過一段時間的進修和學習,順利通過產前診斷資格證考試,拿到了產前診斷的資格證書。由於產前診斷知識更新快,學科發展迅速,所以每個產前診斷醫生都需要不間斷地學習新的產診知識。"
嗓音沙啞是她給記者的第一印象,一上午的門診下來講個 5 個小時也沒有時間喝水、上廁所,是她日復一日的工作寫照。回憶起這些年接診的出生缺陷案例,讓她更加堅定了從事這一職業的想法。前一段,41 歲的王雲(化名)成功懷上了 " 二寶 ",由於高齡的危險,依照醫生的囑託做了羊水穿刺的檢查,經過檢查寶寶被確診為 21 三體症候群(唐氏症候群),只好忍痛及時終止了妊娠。這樣的病例在產前診斷門診數不勝數。在徐梅梅看來," 有時治癒、常常幫助、總是安慰 " 是作為產前診斷醫生一直以來堅守的初心。
" 我所做的就是在產前儘可能及早發現胎兒可能出現的異常,並告知孕婦及家屬,此胎兒可能的預後,以避免或降低對於孕婦及家庭造成的傷害,但我們產前診斷醫生不能代替孕婦本人做任何決定,不能有暗示性語言,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對孕婦在充分了解胎兒的各種可能的預後後做出的任何決定都予以尊重。" 徐梅梅告訴記者,所謂出生缺陷,是指嬰兒出生前,在媽媽肚子裡就已經發生形態、結構、功能、代謝等方面的異常,包括先天畸形、智力障礙、代謝性疾病等等。造成出生缺陷的病因包括有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等多方面。
徐梅梅介紹,做好出生缺陷的防控離不開三級預防:第一級是在孕前,結婚之前可以進行婚前醫學檢查和諮詢,在醫生指導下對影響生育的疾病進行早期幹預,選擇適合的生育年齡,培養合理的生活習慣;第二級則是在孕期,也就是懷孕後的出生缺陷預防,主要目的是早發現、早診斷、早幹預,從而避免嚴重出生缺陷兒的出生,以及為可矯治出生缺陷兒的治療做準備;最後一級是在新生兒出生後,兒科針對缺陷兒進行治療和康復工作。
" 出生缺陷病種繁多,不是所有的出生缺陷都需要引產,這需要諮詢專業醫生,並同胎兒父母一起談論決定。" 她說,現在在基層從事出生缺陷防控諮詢工作的從業人員還是相對較少。出生缺陷諮詢師這一新職業的確立,從一開始就把好健康的第一關,能夠為更多的孕產婦和家庭提供專業諮詢意見。
此次人社部門將 " 出生缺陷防控諮詢師 " 列為新職業,以後將會有一批人 " 持證上崗 " 從事出生缺陷防控宣傳、教育、諮詢、指導工作。在徐梅梅眼中,這對於整個產前診斷領域都將有著積極意義," 做好第一道安檢非常重要,未來,他們的上崗將從健康和預防的角度,協助我們專科醫生為諮詢對象提供更好的服務,面向家庭和社會更好地普及出生缺陷防控知識和防控措施,為婦女兒童的健康保駕護航。"
(張薇 華玲 王璐璐 合肥報業全媒體記者 唐萌 樂天茵子)
這批新職業主要集中在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兩個領域,主要呈現以下特點:一是生產製造和建築領域的技術革新催生出新職業;二是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孕育出新職業;三是健康照護服務的大量需求派生出新職業。
人社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發布新職業的意義,有利於促進就業創業。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孕育新業態、產生新職業,國家對這些新職業進行徵集、規範,並加以公布,可提升新職業社會認同度、公信力,滿足人力資源市場的雙向選擇需要,從而促進勞動者就業創業;有利於引領職業教育培訓改革。國家發布新職業,開發相應職業技能標準,可為設置職業教育專業和培訓項目、確定教學培訓內容和開發新教材新課程提供依據和參照,從而實現人才培養和市場對接、與社會需求同步;同時還有利於產業發展。徵集並公布新職業,不斷完善我國職業分類和職業標準體系,可為相應產業發展提供風向標,吸引社會投入,促進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
1. 人工智慧訓練師王亞南
【來源:合肥晚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