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治療師的培養和經驗分享

2020-11-28 騰訊網

韓小彤

撰寫 | 湖南省人民醫院急診醫學科 韓小彤

2020庚子年初,新冠肺炎肆虐之時,在勇敢逆行的白衣隊伍中,一個被稱為「呼吸治療師」的群體,最近距離守護在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床旁,進行給氧、機械通氣、氣道管理等操作,利用呼吸機等專業設備和呼吸治療技術挽救生命,這種直面病毒無懼風險的敬業精神讓大眾再一次記住了這個職業——呼吸治療師。呼吸治療師是一種新興的醫學職業,其工作是在醫生的指導下,對心肺功能不全或異常者給予診斷、治療和護理。具體包括對急性危重患者提供各種通氣治療和氧療;各種醫療氣體的使用與監測;各種霧化及氣溶膠治療與監測等。

呼吸治療的發展史

呼吸治療起源於美國,1947年,美國呼吸治療學會正式成立,標誌著呼吸治療學科開始建立;1956年,美國呼吸治療國家委員會正式成立,標誌著呼吸治療職業體制逐漸規範;1970年,美國呼吸治療教育體制逐漸完善。目前美國、加拿大等北美國家和中國臺灣地區均建立了較完備的呼吸治療教學體系,形成了一定規模的專業呼吸治療師隊伍。

我國大陸呼吸治療專業起步較晚。1999年,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成立了國內第一個呼吸治療專業——康復治療學(呼吸治療方向),培養專業的呼吸治療人才。2003年,SARS暴發流行期間,呼吸治療專業人員的缺乏揭示了我國在呼吸治療專業技術方面的嚴重不足,此後衛生部開始重視這個問題。繼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之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北京協和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湖南省人民醫院等大型三甲綜合醫院先後成立了呼吸治療科。但由於國內長期以來過度重視臨床醫學教育,忽視醫學相關類專業人才培養,到目前為止開設呼吸治療專業的高等院校只有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中山大學新華學院等少數幾家,導致呼吸治療專業人才依然處於匱乏的狀態,大多數醫院的臨床大部分呼吸治療工作仍由從事呼吸、重症的醫生及經過特殊培訓的護理人員共同承擔。

呼吸治療師的培養現狀

對於呼吸治療師的培養,專業院校的培養才是「正規軍」,是專業發展最終的「正途」。筆者個人認為,依據我國目前的國情,可以採取逐步推進高校專業教育、輔以在職培訓+資格認證方式、逐步完善呼吸治療繼續教育和建立職稱晉升體系多種方式並存的模式,在滿足臨床需求的基礎上積極推動呼吸治療專業的發展。專業院校培養推薦4年制本科教育,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培養的呼吸治療系畢業學生每年都十分「搶手」;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的3年制呼吸治療專業的學生,因學歷證上顯示的是護理專業,有部分學生畢業分到醫院又回到護理崗位,非常可惜。這裡有幾個問題值得重視:(1)呼吸治療是一門對專業實踐技能要求較高的專業,呼吸治療系學生的臨床實習基地的建設也很重要,實習基地必須設置呼吸治療崗位,有專職的具備帶教資質的呼吸治療師帶教,這樣才能培養出合格的呼吸治療師。(2)雖然目前一方面高校教育培養的呼吸治療師遠不能滿足臨床需求,但還有大多數醫院招聘時仍未設立呼吸治療職業崗位,呼吸治療工作依然由接受過培訓的醫生、護士共同承擔,這就給呼吸治療師的就業帶來阻礙。只有解決好這些實際問題,呼吸治療院系教育事業才會蒸蒸日上。

在目前呼吸治療從業人員極度匱乏的狀態下,在職呼吸治療專業培訓是當下呼吸治療教育的有益補充形式。針對有一定臨床經驗且從事危重症、急診和呼吸的醫護人員,通過專項的呼吸治療培訓,能夠掌握呼吸治療相關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快速擴大呼吸治療師從業人員隊伍,以滿足臨床的需求,這一點從我們醫院「呼吸治療師培訓班」的辦學效果可以證實。

呼吸治療師還有一個培訓途徑就是呼吸專科規範化建設中的呼吸治療單修項目(6個月),具備一定專科經歷和資質的醫生、護士都可以參加,全國統一考試,單位擇優錄取,目前全國呼吸治療單修基地數量不多,也是呼吸治療師培訓的一個新渠道。

呼吸治療師培訓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是資格認證的問題,有了資格認證,呼吸治療師才有歸屬感。在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呼吸治療學組梁宗安教授等人的不懈努力下,「呼吸治療師」終於登榜2019年12月30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新職業中。接下來,資格認證的培訓、考試等工作,已經在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呼吸治療學組的組織下,緊鑼密鼓地籌備著,相信我們的呼吸治療師很快可以獲得為自己「正名」的資格證。

呼吸治療師的培養經驗

湖南省人民醫院於2007年和加拿大衛生教育部籤署了一個為期5年的呼吸治療師培訓項目,由加拿大湯姆遜河大學呼吸治療系提供師資,對國內在職醫護人員進行呼吸治療培訓。筆者作為首批學員完成了1個半月的理論學習後,赴加拿大進行了2個月的呼吸治療臨床訪問學習,對呼吸治療的教學體系和培訓內容有了較為詳細的了解。

在呼吸治療培訓最初的5年裡,醫療同行對呼吸治療專業的知曉和重視程度不高,同時由於是英文教學,每年的學員基本都要我們去「找」。筆者於2010年開始接手主持這個「呼吸治療師培訓班」,對之前的培訓課程進行了一些優化,課程保留了之前的操作技能特色課程和機械通氣基礎課程,增加了機械通氣呼吸力學監測、呼吸康復等呼吸治療技術新進展方面的內容,同時聘請國內外呼吸治療領域知名專家參與授課和講座。培訓注重教學反饋,依據學員對課程的綜合評價不斷進行課程和師資的調整。通過團隊的不懈努力,培訓班獲得了同行越來越多的認可和好評,大概從2014年開始,原計劃招生60人的培訓班已遠不能滿足需求。現在我們通過增加操作實驗機器後每期可招生90人,幾乎每年年初就提前報名期滿。這也說明大家對呼吸治療專業的認可度越來越高。

自2007年起我們醫院共舉辦了13期呼吸治療師培訓班,培訓了1000餘名在職醫護人員,這些學員回單位後不僅承擔了呼吸治療臨床工作,也積極地從事著呼吸治療繼續教育和專業技術推廣工作。比如深圳市南山區人民醫院的重症ICU主任吳京蘭,2013年參加我們的第7期呼吸治療師培訓班,現在不僅有自己的呼吸治療團隊,成立了困難撤機中心,每年還舉辦危重症機械通氣培訓班,起到了很好的學術推廣作用。武漢市武昌醫院的急診和重症ICU主任徐亮,是我們2012年第6期呼吸治療師培訓班的學員,目前組建了呼吸治療中心,每年舉辦呼吸治療培訓會議,在當地取得了良好反響。

據不完全統計,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院呼吸治療師培訓班的學員中有近200名學員戰鬥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線,為戰勝疫情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展望

隨著我國急危重症醫學的快速發展,在國家的各種重大突發事件、災害事故,SARS、禽流感、新冠肺炎等暴發性傳染病中,專業化的呼吸治療已成為危重症醫學極其重要的工作內容與措施。呼吸治療專業在未來一段時間必將成為醫學院校開辦和設置的熱點專業之一,呼吸治療也必將在我國被提到一個新的高度。作為國內呼吸治療隊伍中的一名老隊員,我相信,儘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呼吸治療師作為一支新興的專業治療隊伍,一定大有可為。

編輯:孫陽鵬

排版:鄭夢瑩

《中華醫學信息導報》2020年19期第17版

相關焦點

  • 呼吸治療師:「疫」線特種兵 讓患者自由呼吸
    ,是呼吸治療師的強項。   呼吸治療師,也可以稱作「呼吸治療醫生助手」。必要時,陸海林們也會進行重症超聲的評估以更快速直觀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在患者出現肺循環、呼吸功能急劇惡化時,也會輔助醫生進行ECMO(體外膜肺)的實施和監測。
  • 疫情中新職業——呼吸治療師,一呼一吸 守護生命
    夏金根呼吸治療師、中日友好醫院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隊員呼吸治療師是危重症救治團隊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員,主要為呼吸功能受損的病人提供呼吸支持或者氣道管理等很重要的臨床呼吸治療工作。此前,人才報/民生網記者有幸採訪到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的呼吸治療師方毅敏,讓我們通過個人故事走近這個職業。
  • 人工智慧訓練師、呼吸治療師……這些「腦洞大開」的新興職業,你...
    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近日聯合發布網約配送員、健康照護師、呼吸治療師等 16 個新職業,這是自 2015 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頒布以來發布的第二批新職業。近日,合肥報業全媒體記者就探訪安徽多地,一起走進人工智慧訓練師、呼吸治療師、出生缺陷防控諮詢師等新型職業的背後故事。
  • 呼吸治療師等工種未來都很「吃香」
    中國江蘇網訊 第六個世界青年技能日來臨之際,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在全省舉辦系列相關活動,並將主題定為「職業技能提升 改變你的生活」。在江蘇省暨南京市2020年世界青年技能日宣傳活動上,省人社廳集中發布了2020年江蘇省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緊缺型職業工種。
  • 國家新職業「呼吸治療師」 在新冠肺炎救治一線發揮重要作用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瞿文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部門今年一季度發布了16個新職業,其中,就包括奮戰在新冠肺炎救治一線的「呼吸治療師」。作為危重症救治團隊中的重要一員,呼吸治療師對危重病人整體治療和照護質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 經驗告訴我,必須馬上氣管插管,不能等...
    邵逸夫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應可淨教授表示,作為國內率先成立呼吸治療科的三甲綜合性醫院,邵逸夫醫院呼吸治療科經過27年的發展,無論是在基礎研究還是臨床診斷治療,甚至包括醫學人才培養方面,都已經摸索出一套規範的流程和模式。
  • 新冠重症患者如何進行呼吸治療?
    ,對呼吸治療師而言,是一次提升,也是一種成長過程。」如今,提及新冠疫情期間的這段工作,給呼吸治療師倪忠留下的不僅是深刻的印象。採訪中,我們能從他講述的每一個病例中,看到呼吸治療的標準化、精細化和對於患者的重要性,也看到呼吸治療師這個新興職業在臨床一線發揮著多麼重要的作用。
  • 全國首個校企「康復治療師規範化培訓項目」在成都啟動
    為解決這一難題,打破康復治療師培養過程中存在的薄弱環節,顧連醫療聯合昆明醫科大學共同舉辦畢業後康復治療師規範化培訓項目,通過建立康復治療學專業高等教育與規範化培訓的高效銜接,向顧連醫療旗下機構康復治療師提供為期8個月的康復專業人員畢業後崗位勝任能力培訓。這是醫療企業與高校合作共辦康復治療師規範化培訓的首次探索與嘗試,對我國康復行業人才的培養與輸出將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 澳洲小眾醫學移民專業:物理治療師(PT)和職業治療師(OT)
    總的來說OT以及PT會幫助人們獲得更好的生活,如果在學成畢業後能當上職業治療師或者理療師,將會是一份非常有成就感以及社會責任感的工作。在中國,由於人口老齡化的趨勢正在逐漸逼近,社會人口結構轉型在即,再加之現代人工作的壓力,身體機能和心理精神方面都需要得到更好的關注。職業治療可以涉及的領域非常廣:從老年病,慢性疾病人群到專業的運動員等。這些都需要從體能恢復,疾病療養,飲食結構等多方面進行幹預,以保證患者能夠有更好的生活。 所以職業治療師能以及物理治療師在這個方面發揮專長,並且將來越是專業的人才越是需求高,待遇好。
  • 【職業動態】物理治療師,為何成為海外年輕人喜愛的醫療相關職業?
    點擊播放 GIF 0.0M物理治療師所接觸的患者,他們家庭背景和生活經驗各異。物理治療的方法包括個人運動處方以及團體運動處方,從而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患者為什麼喜歡?降低疼痛,呼吸困難或端坐呼吸;大大增加患者的運動的依從性,提高生活質量;增進患者與社會的互動。政府為什麼喜歡?
  • 經驗分享︱如何判斷和防止培養細胞受汙染
    上一期小編已在《【經驗分享】細胞培養如何避免支原體感染》一文中簡單介紹細胞培養過程中的支原體汙染,現在就跟大家探討一下怎樣判斷和防止細胞在培養中出現汙染。
  • 呼吸內鏡介入治療新進展高研會上他獲得陣陣掌聲
    2018年4月16日,第十一屆呼吸內鏡介入治療新進展高級研討會在北京306醫院學術報告廳落下帷幕。本次會議集中討論周圍型肺小結節的早期診斷與治療、中央型氣道病變的特點與治療策略、慢阻肺及哮喘等疾病介入治療的前景,並回顧了過往一年中呼吸內鏡介入治療的發展與最新研究成果。
  • 西方人眼中的物理治療師以及我們的自嘲和自勉
    最近看到國外同行分享的一則圖文,很有感觸,也順道拿過來跟國內同行分享,希望增進大家對國外物理治療的了解。Physiotherapy is about education and impacting the lives of others.
  • 山東省省立醫院呼吸內科劉慶華聊呼吸疾病介入治療
    但對於呼吸系統疾病,大家都知道,有些可以手術治療,有些可以通過藥物治療,但近些年,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有相當一些呼吸系統疾病可以採用呼吸內鏡介入的診治手段進行診斷和治療。大家對呼吸內介入鏡診療似乎不如冠脈支架更為熟悉,但事實上,呼吸內鏡介入診療手段的臨床應用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我們有著非常成熟的臨床經驗。這種方法不但那可以減少患者痛苦,顯著改善患者的生活治療,而且可以提高患者診治成功率。
  • 歷時180天,萬千康復師期待的「兒童言語語言治療師」課程上線!
    直接從事言語語言治療工作的人員稱為言語治療師(ST),或稱為言語語言病理學家(SLP)。在臨床工作中,言語治療師提供言語和語言方面的評估、康復治療等專業支持,使不同的言語語言障礙患者能夠儘可能改善其功能。
  • 對接上海醫療整體轉型布局 康復治療師供不應求
    向好的職業前景背後,對接的是上海醫療整體轉型布局,康復治療師呈供不應求狀態。  2009年,上海市教委牽頭,在高校中篩選建立上海市康復治療人才培養基地,希望從本科專業院校中培養一批能快速運用到臨床上的康復治療師。2010年後,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健康醫學院、同濟大學醫學院、上海體育學院、上海杉達學院、上海師範大學天華學院等6所院校構建起上海的康復治療師教育培養體系。
  • 納達爾御用治療師—丁嗣海醫生加入ISTA導師團隊
    丁嗣海醫生全國脊柱協會副主席,ATP、中網、上海網球大師賽、滙豐高爾夫精英賽指導物理治療師瑞金醫院附屬瑞美醫院醫療顧問ISTA籤約導師丁嗣海醫生簡介丁式骨科第四代傳人,得石氏骨傷科石仰山大師身傳言教,九十年達隨父到比利時出國深造成為醫療顧問
  • 物理治療師靠什麼吃飯?兩個字:技術!想了解國外貼扎技術?看這裡就對了.
    物理治療也不例外。物理治療師畢業後的5年內都將處於彷徨期,方向在哪裡,我能幹什麼,困擾著每個新人。在國內競爭激烈的環境下,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傅,該留的也都留一手,更加讓年輕的治療師感到迷茫。該學什麼樣的技術,怎麼學,學到什麼程度,都是兩眼一抹黑。如果這個時候碰上一個願意教你的前輩,那真是上輩子修來的福分了。
  • 香港理大職業治療師:讓「孤島」融入社會
    新華社香港1月3日電 題:香港理大職業治療師:讓「孤島」融入社會新華社記者朱宇軒2014年12月,雲南省昭通市魯甸縣6.5級地震發生4個月後,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職業治療臨床導師鄧健聰第一次來到震後災區。震中龍頭山下列著排排救災帳篷,不少受傷的災民還在恢復期,有的雙手無法靈活伸開,有的還不能正常行走。
  • 我的爸爸是肺癌,記錄一下治療的全過程,分享一些經驗和彎路
    作為一個肺癌患者的家屬,我想把關於帶爸爸去治療過程中的經歷分享給大家,走了一些彎路,也有了一些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癌友們!在術前做了胸腹部增強CT,骨ECT和腦磁核共振,判斷沒有轉移,可以手術! 在整個手術的過程中,我總結了一些經驗,就是能手術一定要手術切除。但是在做手術前要做好一定的準備,比如檢測增強CT,骨ECT和腦磁核共振或者PETCT。如果有轉移,就沒有手術的必要了。但是,僅僅是淋巴增大,判斷炎性或者轉移的話,經過新輔助治療,還是有手術機會的,還是可以爭取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