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出爐 每天半斤水果一斤菜

2020-12-06 大蘇網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出爐

每天半斤水果一斤菜 吃雞蛋別扔蛋黃

每天一兩畜禽肉、一兩水產品、半斤水果、半兩堅果、吃鹽不超6克、每天多喝1-2杯水……昨天,《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發布,與以往相比,有些食物種類的推薦量「下來了」,飲水量變多了。東南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孫桂菊教授參加了修訂工作,她給記者解讀了其中一些新變化,比如取消膽固醇上限,大家吃雞蛋時別再扔掉蛋黃。老年人也不要一味追求「瘦」,「微胖」的人患病時更能扛得住。

水果、肉、堅果可少吃點,每天吃鹽少於6克

我國於1989年首次發布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在1997年和2007年進行修訂。與舊版指南相比,新版指南推薦的水果、動物性食品、大豆和鹽的膳食攝入量比以前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比如,每人每天的水果,舊版指南推薦的攝入量是200-400克,現在降低為200-350克;畜禽肉,舊版是50-75克,新版指南降低為40-75克;水產品,舊版指南推薦量是75-100克,新版指南推薦量40-75克。大豆及堅果,舊版推薦量為30-50克,新版推薦量降低到25-35克。以前人們的概念裡,每天攝入鹽的量是6克,而新版指南推薦量建議大家吃得再淡一點,成人每天食鹽不超過6克。

蔬菜、奶類和油的推薦量是沒有變化的。根據指南推薦,成人每天要攝入奶及奶製品300克,蔬菜300-500克,25-30克油。此外,還要攝入250-400克谷薯類。

指南還強調「足量飲水」。孫桂菊介紹說,他們在科學詢證的過程中發現,老早推薦的每天喝1200ml水已經遠遠不夠了。因此,在新版指南中,成年人每天的推薦飲水量定為1500-1700ml,大約是7到8杯的樣子,提倡飲用白開水和茶水。

推薦量出現變化的原因是,新修訂的中國居民營養食物參考攝入量當中蛋白質和能量的變化,就比方拿成人來說,蛋白質從原來的75克下調到65克,有10克的變化。成人能量的變化大致有兩百千卡的變化,這些變化落實到食物的供應上,所以就有一些食物會有一個變化。其次還參考了國內外對於食物和營養健康的關係最新的理論成果。

取消膽固醇上限,吃雞蛋不棄蛋黃

美國版膳食指南2015年取消了膽固醇攝入的上限,當時引起廣泛關注。昨天發布的新版指南也取消了膳食膽固醇上限。

孫桂菊具體解釋說,「從目前對膳食膽固醇與心血管疾病有關的膳食膽固醇攝入量的關聯性分析結果顯示,即便膽固醇攝入量達到768mg/d,也未發現膳食膽固醇攝入量與心血管疾病發病和死亡有關。」

因此,《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3版)》未能設定膳食膽固醇攝入的限量,本次膳食指南也取消了該限值。

因為害怕膽固醇高,很多人盡力減少攝入,由此還帶來一些錯誤做法。比如,吃雞蛋只吃雞蛋白,扔掉雞蛋黃。

孫桂菊說,新版指南特別強調「吃雞蛋不棄雞蛋黃」是有道理的。蛋黃儘管膽固醇高,但其他微量營養素含量豐富,營養價值高,還含有一定量的卵磷脂,而卵磷脂具有降膽固醇的作用。

對於「素食人群」,指南首次提供了膳食指導。

孫桂菊告訴記者,「合理平衡的素食很重要,比如B12主要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豆製品在發酵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B12,建議多吃豆製品。」

「千金難買老來瘦」,其實是個誤區

近些年來,肥胖和體重超標問題越來越引起大家重視。18歲以上成人體重超標率達到30.1%,肥胖率達到11.9%,由此帶來的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不少中、老年人為了應對「發福」,保持身體健康,甚至節食減肥,好像越瘦越好。

孫桂菊教授告訴記者,俗話說的「千金難買老來瘦」其實是一種誤區,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關注到這個問題。

大量科學證據表明,體重過輕導致營養不良,增加老年人的死亡風險;過胖則會帶來營養代謝病,也會增加死亡風險。

所以,「正常人的BMI值(體重公斤數除以身高米數平方得出的數字,國際通用的衡量胖瘦程度的標準)從18.5到23.9,老年可適當放寬到26.9。」孫桂菊說,老年人不要為了追求瘦,就減肥不吃飯。

孫桂菊還說,有證據表明,在抵抗重大疾病的時候,「微胖」的老年人比體重偏輕的老年人更能扛得住。

新版指南特別提到「吃動平衡,健康體重」的概念,提到各年齡段人群都應天天運動、保持健康體重。具體建議是,每周至少進行5天中等強度身體活動,累計150分鐘以上;主動身體活動最好每天6000步。減少久坐時間,每小時起來動一動。

相關焦點

  • 每天一斤蔬菜半斤水果 你吃夠了嗎
    「每天吃一斤蔬菜半斤水果」的話題,引起網友熱議。5月12日-18日的這一周是全民營養周,在2019全民營養周暨「5·20」中國學生營養日主場啟動會上,中國營養學會介紹,我國城鄉居民平均每餐營養標準處於較低水平。中國營養學會專家建議,應保證餐餐有蔬菜,天天有水果,一人每天應吃夠一斤蔬菜、半斤水果。名為「每天一斤蔬菜半斤水果」的話題在新浪微博上引起了全民討論,截至昨日14:40,該話題的閱讀量已超4.6億。
  • 專家建議每天吃一斤蔬菜、半斤水果,你是不是也吃少了?
    記者10日從中國營養學會獲悉,近年來,我國居民總體蔬果攝入量不足,專家建議一個人每天應該吃夠一斤蔬菜和半斤水果。 在2019全民營養周暨「5·20」中國學生營養日主場啟動會上,中國營養學會公布了相關調查數據:2012年我國城鄉居民平均每標準人日蔬菜的攝入量為269.4克,與2002年相比,總體平均蔬菜攝入量下降,尤其是農村居民減少了
  • 一天「一斤蔬菜,半斤水果」,今天你吃夠量了嗎?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赫捷院士和陳萬青教授曾在《柳葉刀·全球健康》撰文指出過導致中國癌症發病的23種高危因素,其中水果和蔬菜攝入量不足是重要因素之一。其實不僅僅是癌症,在2016年美國一項由21,055人參與的關於水果與高血壓的關係的研究中,發現攝入水果和蔬菜是高血壓疾病的保護因素之一,而且「總是」攝入水果和蔬菜的保護意義更加明顯。即攝入水果和蔬菜的強度越大,越能夠降低患有高血壓的風險。
  • 蔬菜和水果能相互取代嗎?看看《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怎麼說
    蔬菜和水果能相互替代嗎?不能。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指出,水果和蔬菜的功能和營養側重點不一樣。它們所含維生素、微量元素、膳食纖維成分都有所區別,兩者不能互相替代。且水果食用前不用加熱,其營養成分不受烹調因素影響,故蔬菜和水果不能替代。
  • 2016最新膳食指南來啦!六大建議教你吃出健康
    5月13日,《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在國家衛計委新聞發布會上正式發布
  • 最新膳食指南:餐餐有蔬菜 每天起碼吃12種食物
    5月13日,《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在國家衛計委新聞發布會上正式發布
  • 每天吃半斤榴槤,堅持下去會有什麼後果?這2類人並不適合多吃
    在水果界裡,有一個遠近聞名的水果,聞起來很臭但吃起來就讓人回味無窮,這裡說的就是水果之王「榴槤」。在秋季多個水果中,榴槤是很多人都喜歡吃的水果之一。愛吃榴槤的人還稱,吃榴槤會上癮,只要看見了就老想吃。買回來的一個大榴槤,每天都吃半斤。
  • 每天膳食攝入最好12種以上[圖]-反式脂肪酸 疾控中心...
    蔬果中富含膳食纖維,蔬果汁料理機把殘渣過濾,喝起來方便了卻沒有飽腹感。/晨報記者何雯亞  東方網5月14日消息:昨天,《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最新發布,每天的膳食應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食物,平均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周25種以上,每天要走6000步。上海市疾控中心最新調查發現,上海人每天每人蔬菜與水果的量離推薦量差距較大。
  • 《自然》雜誌薦膳食纖維:每天25克保健康
    《自然》表揚「膳食纖維」20世紀70年代,科學家們調查發現,某些非洲國家的居民,腸癌、糖尿病、膽石症、冠心病、肥胖等病症的發病率,遠遠低於歐美國家,後來發現這是「膳食纖維」的功勞。這篇綜述文章提到,膳食纖維與多種疾病的發展、治療及死亡情況有重要聯繫。
  • 最新《美國膳食指南》發布,健康飲食的秘密都在這裡
    水果,尤其是完整的水果。不過如果實在水果吃不過,100%果汁、不加糖的果乾、凍水果,也可以。不過如果喝果汁,最多只能佔所有水果的一半。還是儘量吃完整的水果。穀物,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主食,至少一半最好是全穀類。這個跟我國的膳食指南也是一致的。乳製品,包括脫脂或者低脂的牛奶,酸奶,奶酪,營養強化豆奶。
  • 上海人吃蔬菜與水果的量遠不夠 每天最好攝入12種以上
    蔬果中富含膳食纖維,蔬果汁料理機把殘渣過濾,喝起來方便了卻沒有飽腹感。/晨報記者何雯亞  昨天,《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最新發布,每天的膳食應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食物,平均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周25種以上,每天要走6000步。上海市疾控中心最新調查發現,上海人每天每人蔬菜與水果的量離推薦量差距較大。
  •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五穀雜糧是如何融入我們的一日三餐的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核心推薦第一條內容是食物多樣,穀類為主,其中包括: 每天的膳食應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食物
  • 揭開膳食的奧秘:如何吃得科學、營養、健康?
    衛生部近日頒布新修訂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版),為大眾提供了科學權威的答案。我們從這部"教科書"中遴選要點,作為新年禮物,獻給讀者。  《指南》認為,低碳水化合物減肥膳食,起初階段明顯見效的原因,是加快了體內水分的流失,其後,它的減肥作用與其他低能量膳食沒有差別。  事實上,造成肥胖的真正原因是能量過剩,與碳水化合物相比,更易造成能量過剩的是脂肪。
  • 每天吃多少水果能護骨 大概是半斤,一個蘋果加一個橘子
    早在1999年,國外就有流行病學調查報導,水果蔬菜攝入充足的老人,和不愛吃果蔬的人相比,骨礦物質密度比較高。很多人好奇,為什麼水果含鈣量並不高,卻對骨骼有好處呢?其中最大的原因,可能是水果提供了充足的鉀,卻不會增加磷、硫、氯等成酸性元素的供應,從而減少了體內的「淨內源性酸」,減少了尿鈣的流失量,提升了尿液的pH值。水果中的鉀,和低鈉鹽中的鉀不一樣。
  • 每天至少吃12種食物
    中國營養學會近日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或許能為我們的食譜提供最科學的建議。  新版膳食指南針對2歲以上的所有健康人群提出6條核心推薦,分別為:食物多樣,穀類為主;吃動平衡,健康體重;多吃蔬果、奶類、大豆;適量吃魚、禽、蛋、瘦肉;少鹽少油,控糖限酒;杜絕浪費,興新食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