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新的宇宙觀時代將要來臨

2020-07-25 通彼岸
一個新的宇宙觀時代將要來臨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類似的遠距感應並相互作用的事情讓大家感到不可思議。

在孿生兄弟之間,當一個人經歷痛苦的時候,另外一個人立即就有感應,甚至會有一模一樣的痛苦;

有的夫妻或者父子之間,當一方經歷極大痛苦時,另外一方也能迅速感應到。

一個新的宇宙觀時代將要來臨

我以前一位男同事,某日早上身體極度難受,內心翻騰不已,幾次噁心欲吐,無法集中精力工作,很快,其母親從老家來電話告訴他父親剛剛跌倒去世。

所有這些,究竟是怎麼回事?

其實,對這些奇怪的事情,理論物理學已經從理論和實踐上獲得了確切的證明和解釋。

只是,眾多生命科學學者不了解這樣的巨大進展,普通百姓更無從知曉,而佛教當然更是不屑於科學來證明的。

那麼,科學究竟發現了什麼呢?

一九八二年,法國物理學家艾倫·愛斯派克特(Alain Aspect)和他的小組成功地完成了一項實驗。

證實了微觀粒子之間存在著一種叫作「量子糾纏」(quantum entanglement)的關係。

一個新的宇宙觀時代將要來臨

在量子力學中,有共同來源的兩個微觀粒子之間存在著某種糾纏關係,不管它們被分開多遠,都一直保持著糾纏的關係。

對一個粒子擾動,另一個粒子(不管相距多遠)立即就知道了。

量子糾纏已經被世界上許多實驗室證實,許多科學家認為量子糾纏的實驗證實是近幾十年來科學最重要的發現之一。

雖然人們對其確切的含義目前還不太清楚,但是對哲學界、科學界和宗教界已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西方科學的主流世界觀產生了重大的衝擊。

不管兩個粒子(有共同來源)距離多麼遙遠,一個粒子的變化立即就影響到另外一個粒子,這就是量子糾纏。

準確來說,所謂量子糾纏指的是兩個或多個量子系統之間存在非定域、非經典的強關聯。

一個新的宇宙觀時代將要來臨

量子糾纏涉及實在性、定域性、隱變量以及測量理論等量子力學的基本問題,並在量子計算和量子通信的研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以兩個以相反方向、同樣速率等速運動的電子為例,即使一顆行至太陽邊,一顆行至冥王星,如此遙遠的距離下,它們仍保有特別的關聯性;

亦即當其中一顆被操作(例如量子測量)而狀態發生變化,另一顆也會即刻發生相應的狀態變化。

如此現象導致了「鬼魅似的遠距作用」(spooky action-at-a-distance)之猜疑,彷佛兩顆電子擁有超光速的秘密通信(就像念動咒語)一般。

「鬼魅」(spooky)一詞出自愛因斯坦之口,他曾經推斷,這種「鬼魅般的超距作用」(spooky action at a distance),似與狹義相對論中所謂的局域性(locality)相違背。

因此直到過世前他都沒有完全接受量子力學是一個真實而完備的理論,一直嘗試找到一種更加合理的詮釋。

這也是當初愛因斯坦與玻理斯·波多斯基、納森·羅森於1935年提出以其姓氏字首為名的愛波羅悖論(EPR paradox)來質疑量子力學完備性的原因。

量子糾纏證實了愛因斯坦不喜歡的「超距作用」(spooky action in a distance)是存在的。

一個新的宇宙觀時代將要來臨

量子糾纏超越了我們人生活的四維時空,不受四維時空的約束,是非局域的(nonlocal)。

宇宙在冥冥之中存在深層次的內在聯繫。量子非局域性表明物體具有整體性。

簡單地說,量子非局域性是指,屬於一個系統中的兩個物體(在物理模型中稱為「粒子」)。

如果你把它們分開了,有一個粒子甲在這裡,另一個粒子乙在非常非常遙遠(比如說相距幾千、幾萬光年)的地方。

如果你對任何一個粒子擾動(假設粒子甲),那麼瞬間粒子乙就能知道,就有相應的反應。

這種反應是瞬時的,超越了我們的四維時空,不需要等到很久信號傳遞到那邊。

這邊一動,那邊不管有多遙遠,立即就知道了,即一個地方發生的事情立即影響到很遠的地方。

這說明,看起來互不相干的、相距遙遠的粒子甲和乙在冥冥之中存在著聯繫。這與我們人的意識作用非常相似!

實證科學在研究意識中遇到的困難是,無法用我們人類熟悉的時間、空間、質量、能量等來測量意識。

但是我們每一個頭腦清醒的人都知道自己的意識是存在的。如何來研究無法用常規方法測量而又存在的意識呢?

目前有些學科在神經和大腦上對意識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雖然對大腦的許多功能有了不少的了解。

但是對於意識本身仍然是個迷,仍然無法解釋「意識的難題」 (the hard problem of consciousness)。

一個新的宇宙觀時代將要來臨

「意識的難題」是指體驗與感受的問題(the problem of experience),例如對顏色、味道、明暗等等的感受,對價值觀的判斷等等。

「意識的難題」近年來重新觸發了哲學上長期解決不了的爭論,即意識是從物質中突然出現的,還是萬物皆有意識(中國古代叫萬物皆有靈性)?

自笛卡兒以來的西方主流世界觀認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在物質中產生的副產品。然而,這種唯物論觀點遇到了難以克服的困難與挑戰。例如,

(1)許多科學家認識到,要從沒有意識的物質中產生意識,這需要奇蹟的發生,而唯物論是不承認有超自然現象的,換句話說,這是不可能的。

(2)在長期研究大腦工作中,神經科學對大腦的功能等等方面已經有了很多的認識,但是許多人懷疑唯物論能夠解決「意識難題」。

(3)現在有科學研究者從量子測量的角度分析,認為意識不能夠被進一步簡化。

也不是在物質運動中突然出現的,因為如果意識只是物質的副產品,那麼這無法解決量子力學中的「測量難題」。

量子力學認為物體在沒有測量之前,都是機率波,測量使得物體的機率波「倒塌」(collapse)成為觀測到的現實。

一個新的宇宙觀時代將要來臨

那麼問題就出來了:

如果意識是從物質中產生的,那麼從根本上講大腦也只是由原子、電子、質子、中子等微觀粒子組成的機率波,大腦的機率波如何能夠使得被觀察物體的機率波「倒塌」呢?

對於更大的宇宙的現實來說,這是不是意味著存在宇宙之外的具有意識的觀察者?

整個宇宙、日月星辰、萬物、每一顆塵埃、人體每一個細胞,都是「全息」的,互相之間是「萬有關聯」的。

同時,都像無數個「全息攝像機」,能「記錄」人和一切生命的一切活動信息。

即使是你的一句玩笑、一個不經意間的隨口承諾,也全部會記錄「在案」,到了一定的時候就「可能」兌現。

這就是量子力學中的「測量佯謬」。

為了解決這個量子測量佯謬,物理學家們提出了許多解決方案,但是從根本上仍然無法繞開意識的問題。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尤金·威格納(Eugene Wigner)認為,意識是量子測量問題的根源。

雖然物理學認識到意識在量子力學的層面上就存在,但是量子力學本身無法解決意識的問題。

從量子力學創立時起,意識就一直困擾著量子力學。

但是長期以來,物理學家們對這一問題視而不見,試圖逃避這個令物理學尷尬的難題。

基於實證科學在研究意識中遇到的難以克服的問題,現在在哲學界、神經科學、心理學、物理學等多學科領域裡越來越多的人認為:

就像時間、空間、質量、能量一樣,意識,是物質的一個基本屬性,是宇宙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個新的宇宙觀時代將要來臨

這與佛學認為「萬物皆有佛性」具有驚人的一致!

量子糾纏的存在,是微觀粒子具有意識的證據,給「意識是物質的一個基本特性」提供了良好的證據,其意義非同尋常。

基於上面的原因,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和研究人員認識到,沿著唯物世界觀來研究意識只能走進死胡同。

因此他們(其中很多是西方人)認識到,必須要改變西方實證科學的世界觀,轉而向東方哲學的世界觀。

於是許多西方科學家和研究人員轉向印度,這直接導致了近年來印度瑜伽和神秘主義在西方流行。

如果認識到意識是物質的一個根本特性,那麼就不難理解人們發現的「有感知的水」,「祈禱治療」。

「念咒感應」「孿生兄弟姐妹感應」「夫妻感應」「巴克斯特效應」,「因果輪迴」等等實證科學無法解釋的和靈界有關的現象。

巴克斯特用測謊儀意外發現:植物是有感情的,佛家的「萬物皆有佛性」,應該是修行者細微觀察宇宙得出的結果。

意識超越我們可以看見和感覺到的四維時空,如果人的眼睛能夠看到微觀,那麼就可以看見意識的存在。

佛家的「開悟」,或許正是到了這個境界。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預言和期望,一個新的世界觀的時代就要來臨,科學將會發生重大的變化,科學和宗教的界限很快會消失。

一個新的宇宙觀時代將要來臨

相關焦點

  • 一份重要星象解析 一個新的時代來臨 發現不一樣的自己
    在金牛座的火星和水瓶座土星呈現四分相位1月13號 第一次新月 摩羯座新月 記得許願1月14號 第一次水逆開始進入陰影時期1月18號 水瓶座的木星和火星、天王星呈現四分相位1月29號 新年第一次滿月 獅子座滿月 會帶來哪些影響、1月30號 第一次水逆發生在水瓶座 其實今年三次水逆都發生在風象星座第一:隨著土星和木星持續運行至水瓶座以後,一個新的時代即將來臨
  • 太空時代基督徒的宇宙觀
    其實人類古今中外,一直存在著對這個宇宙極大的好奇,宇宙是何物?宇宙到底有多大,從希臘的哲學到中國易經都有深刻的研究,乃至一九五七年蘇聯發射了第一枚人造衛星進入太空後,人類邁進了所謂太空時代。之後我和弟弟到了美國讀書,突然要由葡萄牙語改成英語,雖然辛苦,卻能有機會吸收更多不同領域的知識。後來弟弟又到英國劍橋大學,我則在康乃爾大學,分別得到博士學位,誰能說這不是神的恩典呢?我從小上主日學接觸到的聖經,至今非但沒有被時代淘汱,反而隨著科技愈發達,工商業愈進步,更肯定這本聖經的價值與重要性。
  • 一個新的世界觀時代來臨,科學將發生重大變化
    ,另一個粒子(不管相距多遠)立即就知道了。不管兩個粒子(有共同來源)距離多麼遙遠,一個粒子的變化立即就影響到另外一個粒子,這就是量子糾纏。準確來說,所謂量子糾纏指的是兩個或多個量子系統之間存在非定域、非經典的強關聯。
  • 一個新的十年,新的時代,從現在正式開始了!我們正在迎接新的起點
    但人類的生活相比一個世紀以前,甚至相比 30 年前,都已然是天上人間。前段時間,我正在思考更好的詞彙來總結當下水產養殖發生的變革時,一個熟悉的詞語——工業革命跳了出來。人類社會的每一次變革,都是一次偉大的工業革命,都是一場思維革命和技術革新。
  • 絕對光速宇宙觀的人文含義
    從《時間簡史》的結論部分對哲學家的需求可以看出霍金至少想知道兩個問題:一是他所構造的並被證實了的具有一個以大爆炸為起點的宇宙對人的思想之意義何在?而另一個則是物理學的探索是否「已經接近於探索自然的終極定律的終點」?
  • 近日,地震魚出現在日本海域附近,是不是預示著地震將要來臨?
    就在前幾天,日本向外界報導,日本福井縣一個碼頭出現了兩條地震魚,不少民眾擔心可能會是地震等地質災害將要發生前的異常徵兆,那麼這個情況的出現是否預示著會出現地震呢?日本是一個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受到太平洋板塊和歐亞大陸的持續擠壓和碰撞作用的影響,地震、火山和海嘯等災難比較頻繁。而有的時候當皇帶魚在海水中上升遊到海面上時,恰巧日本陸地或者近陸海域已經發生或將要發生地震、海嘯等地質現象,於是人們自然而然地把這種魚看作這些災難來臨時的徵兆,地震魚的名號也就打響了。而實際上,這更多的是一種巧合。
  • 「宇宙觀」
    在發時我想起,昨天在山上的一個水汪凼裡,我看到三四隻蟲子可能就是水黽在水面上輕快地滑移。這時我所見的水窪變成了堅實又柔軟的水體、一個上部截平的水球、一個足夠生活其上的世界。我感到我和它們有點像,都是在球體的平坦的淺表輕浮地滑行。2020.3.16
  • DevFest2014上海:可穿戴設備時代來臨
    2012年當Google發布Project Glass時,整個科技圈都為之震驚,可穿戴設備的時代似乎將要來臨,而隨著今年年初Google發布了專為智能手錶打造的全新智能平臺Android Wear,終於可以說可穿戴設備的光輝時代降臨!
  • 有哪些宇宙觀,更符合宇宙呢?
    到底哪種宇宙觀,更符合宇宙?今天來了解,兩種廣泛接受的宇宙觀。阿瑟.克拉克的宇宙觀阿瑟·克拉克,英國科幻小說家。在克拉克眾多的宇宙科幻小說中,他所表達的宇宙觀都是相通的。無論是《遙遠的地球》、《天堂的噴泉》、《2001太空漫遊》、《童年的終結》,都為我們展現出一幅和平的宇宙圖像。
  • 仲平維護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李逵則用新的四維宇宙觀挑戰性地反駁
    仲平在維護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學說,李逵則用新的四維宇宙觀挑戰性地反駁。這種辯論不知從何而起,當然還會繼續進行下去。也許,過幾天又會換另一個命題。學術方面的辯論,也是那個小組長們談戀愛的一個內容。那個小組長們已經深深地相愛了。愛的基礎是那個小組長們能相互對話。兩個高才生經常陷入到一些很深理論的探討之中。
  • 這時候可以看到黃昏,將要來臨,並且空中的雲彩也是很多!
    這時候可以看到黃昏將要來臨,並且空中的雲彩也是很多,不再是一片一片的,大自然真的很厲害,鬼斧神刀般的技術美極了,大自然很神奇,能夠創造出這樣多舉世無雙的景色,人在世上實在是太渺小了,在旅行中才可勉強認識自己一些,各種各樣的景色,也有著各自的特色。
  • 哲學學者許煜:算法時代,我認為美育越來越重要
    但是這個需要一個判斷,這個判斷就是康德意義上的批判,也就是說理解技術的可能性以及不可能性。其實很多人面對技術發展很怕跟不上了,就好像有一種不在場的恐慌一樣,這是技術加速產生的心理效應。 這當然同時也是市場造成的,因為這不在場是一種存在危機。
  • 英專家: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預示新時代的來臨
    英專家: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預示新時代的來臨來源:新華網 2013-04-14  劉石磊        中國科學家從實驗中首次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英國牛津大學專家對此發現予以高度評價,並指出這一成果預示著一個令人興奮的新時代的來臨。
  • 「太空人」莊子的瑰麗宇宙觀
    我們今天主要來聊聊道家兩位代表人物之一的莊子的宇宙觀。莊子作為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與老子並稱為「老莊」。他是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文學家和哲學家,創立了哲學上的莊子學派。莊子學識淵博,對很多學派都有研究。在他的哲學思想中,也包含了早期的對宇宙規律的認識,我們今天主要來談談莊子的宇宙觀。
  • 為什麼說網際網路時代將要結束,區塊鏈時代即將來臨?
    比如小額跨境支付,記錄貨幣間的轉帳交易,記錄各種股票,登記房屋產權,記錄程序代碼等蒸汽時代解放了社會生產力,電氣時代盤活了社會協作能力,網際網路時代把世界聯繫在一起,而區塊鏈時代,將讓我們真正實現自由。
  • 氫動力航空時代已經來臨
    2020年10月13日,在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召開的全球無人機應用和防控大會上,氫航科技董事長、總經理劉海力與北航校友通航協會無人機專委會的專家和校友同臺,熱烈研討智能無人系統技術發展與應用,並代表公司發表了主題為《氫動力航空時代已經來臨
  • 新能源只是序幕,智能汽車時代來臨
    信息時候訊(記者 潘敬文)11月對於全球造車新勢力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月。11月17日凌晨美股盤後,特斯拉正式獲選進入美國基準指數標普500指數。與此同時,華為、寧德時代、長城汽車合作推動新能源汽車;比亞迪和滴滴也合作推出智慧出行新物種。
  • 梳理歷史,分析中國古代宇宙觀的起源
    梳理歷史,分析中國古代宇宙觀的起源中國古代的天文理論通常是一種樸素唯物主義哲學與道教等信仰混合的產物,有著較為樸素的唯物主義觀察理論,也有著諸如「星宿」「天象算命」等玄學觀念。而玄學與樸素唯物觀察彼此之間互相統一,構成了中國古代較為複雜的天體觀念,而在這些天體觀念當中,中國人的宇宙觀也在逐步發生著變化。
  • 水土生態理論詮釋「道法自然」的宇宙觀
    水土生態理論詮釋"道法自然"的宇宙觀一一深圳水務學會水土生態專業委員會成功舉辦「水土生態專家論壇""華媒聯盟(訊)地球上生態環境問題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尋求一個共同的答案是當代科學需要解決的重大理論問題。我們說人要與自然和諧,歸根結底還是要人與水的和諧、人與土壤的和諧、人與植被的和諧,也就是說人與水土生態的和諧。
  • 中國式宇宙觀的社會效果
    1.中國的精(spirits)與神(gods)上古的中國人,抑或對任何時代的中國人而言,都相信世間有靈存在。它們雖與有生有死的常人不同,但不過只是事物的另一種樣態而已。人死後,他的精氣(氣之精者,spiritual beings)仍暫時在世間延宕,在人咽氣的時候,這精氣中的清與濁分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