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全球生態,這些諾獎得主想到中國:那裡有完美生態智能

2020-11-01 問道黃老

在18世紀初開啟工業革命以後的300年間,人類創造的物質財富超過了過去100萬年的總和,但也帶來許多世界性問題,有人說工業革命就是一個遍及全球的人工智慧「機器」,它在製造物質財富的同時,也製造了人類的欲望,從兩次世界大戰瓜分殖民地的戰爭,到經濟全球化之後的南北關係緊張、生態環境惡化、人口爆炸、資源短缺、國際恐怖主義、跨國犯罪和信仰危機等,都成了威脅人類生存安全的國際性問題。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人類欲望的膨脹,現存問題目前還看不到結束的那一道曙光,進入21世紀以來,相關國際組織不斷就全球性問題召開會議,探討人類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實現文明對話與交流,試圖找到一條人與自然、與社會以及人本身肉體與精神和諧相處、又能被各國共同接受的救世方案。

早在1985年,英國天文學家沙裡斯(M.Shalls),就在《新科學的誕生》一書中指出:「前進的惟一道路是轉過身來重新面向東方,帶著對它的興趣以及對其深遠意義的理解離開西方的汙穢,朝著神聖的東方前進。」從那時候起,「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東方智慧被普遍接受。

道法自然

老子的天道自然觀顛覆了西方世界的「主客二分」思維

西方文明自柏拉圖開始,一直以主客二分的思維模式看待這個世界,把自然看做人類的附屬,是人類徵服和索取的對象。這一思想無限誇大了人類的能力,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挖掘了人類的智慧和潛力,促進了物質財富的極大豐富和科技的空前發展,但也造成了嚴重的生態危機。

生態方面的危機,幾乎遍及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斷引起有識之士的關注,從上世紀下半葉開始,西方人開始把探尋的眼光投向東方,老莊哲學,尤其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為解決生存危機提供了全新的視角。

柏拉圖雕像

「道」是《老子》哲學體系的核心,是宇宙的本原和實質,也是自然規律和生態法則,是生態智慧的根本。道家強調自然,突出天地萬物的統一整體性原則,其生態智慧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類在整個生態系統中的關係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天法自然」,人只有順應自然,遵從自然規律才能天長地久。

老子的這一觀點跟西方的主客二分思維模式恰恰相反。老子反對任何物種脫離於整體(道)之外,將整個世界看做「一」,他說:「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為正」,人類是這個「一」的一分子,不僅不是這個世界的主宰,還要「法地、法天、法道」,破壞這個整體,其實就是破壞人類自己的生存環境,這就是老子的偉大之處。

道生萬物,萬物尊道而貴德

因此,美國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卡普拉,感嘆於老子的這一生態智慧,他評價說:「在偉大的諸傳統中,據我看,道家提供了最深刻並且最完美的生態智能。」

在老子的天道自然觀裡,「道」生萬物,為天地萬物之母,同時內附於天地萬物,是天地萬物的總規律,不僅是天地萬物的本原和基礎,還內在於天地萬物之中,成為制約萬物盛衰消長的、總法則。在這樣的一個大的生態系統中,人只有順應天道,實現天人合一,才能趨利避害謀長遠,消除爭端謀和諧,天下大同謀未來。

2011年,潘基文在連任聯合國秘書長的就職儀式上發表演講,引用老子的話:「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這是潘基文給自己,也對這個世界確定的努力方向和奮鬥目標:為世界謀長遠就要趨利避害;為人類謀和諧就要消除爭端。

唐玄宗李隆基《御注道德經》

「福禍無門,惟人自召,關鍵在「知常」「知和」

老子說「知和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就是認識自然規律,「知和」乃是保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狀態。萬物和諧相處是最根本的自然規律,和諧乃生無限生機,「不知常妄作兇」,乃是導致一切災難的根源: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貴高將恐蹶。

可怕的預言,如今都已成為事實,因此,諾貝爾獎得主,日本物理學家湯川秀樹指出:「老子是在兩千多年前就預見並批判今天人類文明缺陷的先知,老子似乎用驚人的洞察力看透個體的人和整體人類的最終命運。」

帛書《老子》

為了解決人類的「最終命運」問題,因此老子提出「無為」的偉大命題,這一命題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遵循自然規律,與萬物和諧相處的人類法寶。「無為」既不是什麼也不做,也不是所謂的時代局限性,而是在自然規律、自然法則約束之下,排斥任何人為的胡作亂為,是一種積極的應對智慧和策略,在老子的思想裡,找不到任何消極等待、無所事事的蛛絲馬跡。

老子的治理理念是:「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傷人也。非其神不傷人也,聖人亦弗傷也。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老子把治理大國比作是「烹小鮮」,最忌折騰。人若能循道而行,就能跟萬物和諧相處,兩不相傷,在那樣的世界裡,人民能夠「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治大國若烹小鮮

「知止不殆」,才是人類社會的長久之道

老子說:「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老子認為,人類的生存權貴於名聲貨利,一味追求奢侈、滿足欲望的生活方式,必然帶來重大的損耗,遭致慘重的損失。人類的不知足會使自己陷入資源消耗殆盡的境地,知道適可而止才不會帶來危險,這樣才可以長久。沉溺於貪求,其結果只能是「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因此要「去甚,去奢,去泰」,要「見素抱樸,少私寡慾」。

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

由於人類的貪慾,導致的生態惡化越來越嚴重,生物多樣性銳減,有限的資源被無限挖掘,工業文明帶來的工業汙染越來越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全球氣候變暖造成的系列問題將長期困擾著人類。有鑑於此,日本當代自然派學者福岡正信說:「如果我們早聽老子的話,也不致使科技的發展對人類然環境造成如此嚴重的後果。」

貴柔守慈,才能與大自然合為一體

老子的「柔」是生命的象徵,是充滿生機的「柔」,老子的「慈」是能激發勇武精神的「慈」。老子說「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一切柔的都是鮮活的有生機的,一切失去生機的都是僵硬的枯槁的,只有以敬畏之心、謙卑之態融入自然萬物,才能與自然萬物和諧相處。

貴柔守雌是老子哲學的重要範疇

老子以水喻道:「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先」,「水之勝剛也,弱之勝強也」,「天下之至柔,馳騁乎天下之至堅」,既揭示了柔弱勝剛強的真相,同時也說明「無為」乃是順其自然、能生、能勝、能克的「作為」,「柔弱」只是知強守弱而已。這也恰恰是對不理解老子「守弱」「不爭」深刻道理的正面回應。

老子貴柔守弱尚雌不爭,正是尊崇「道」生萬物、生生不息的品質特性。在老子思想裡,雌性與嬰兒最能代表柔弱,他常用雌性之慈柔、生機與嬰兒的柔弱、來比喻道的美德屬性,比如「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天門開闔,能為雌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含德之厚比於赤子」,等等。

摶氣致柔能如嬰兒乎

這裡的「柔弱」「不爭」都不是我們通常所理解的軟弱、與世無爭的意思,而是道的「弱者道之用」的自然法則,是人類賴以生生不息的「天之道」。

總之,老子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先知,是人類文明缺陷的最早發現者並做出「不可行性報告」的先覺者,他在2500年前發現的問題,隨著歷史的發展,愈來愈清楚地展現在人類的面前,諾貝爾獎獲得者,歐洲學者普利高津指出:「道家思想在探究宇宙和諧的奧秘、尋找社會的公正與和平、追求心靈的自由和道德完滿三個層面上,對我們這個時代都有新啟蒙思想的性質。」

相關焦點

  • 天才諾獎得主讓·梯若爾再來中國,他將在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說些...
    騰訊To B年度最重要戰略大會——2020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將在9月9日-11日正式召開,與首屆大會不同的是,這屆大會將全部移師線上,以「未來經濟,數字優先」為主題,採取雲上會的形式舉辦。而不變的是,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2020雲上會仍匯聚了多位「重磅嘉賓」,今年領銜的是201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讓·梯若爾(Jean Tirole)。
  • 加拿大盛產諾貝爾獎得主?原來這些名校校友都是諾獎得主
    ,已經有20多位諾獎得主來自加拿大,而且6個領域獎項(物理、化學、文學、生物或醫學、和平、經濟學)全部覆蓋。>生理學或醫學獎關鍵詞:加拿大第一位諾獎得主胰島素的發明拯救了無數糖尿病人,這是人類醫學在20世紀取得的巨大進步!加拿大生理學家、外科醫師Frederick Grant Banting(弗雷德裡克·格蘭特·班廷)因發現了胰島素在1923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是加拿大第一位諾獎得主!
  • 諾獎得主丹尼爾·科曼:負責任大國應重視全球氣候變化
    10月17日,諾獎得主丹尼爾·科曼在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未來能源論壇中視頻發言。中國切實履行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等環境相關條約義務,已提前完成2020年應對氣候變化和設立自然保護區相關目標。丹尼爾·科曼高度肯定中國在環境問題上做出的貢獻。「中國一直是太陽能、風能和儲能技術的生產和消費大國,這有助於全球降低綠色能源技術的成本,使這些技術更具有競爭力。
  • 77名諾獎得主聯名上書,抗議美政府砍科研機構經費
    「他們給了我們一個名單,讓我們跟名單上的中國科學家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生態健康聯盟」的病毒學家曾發布報告稱,新冠病毒源於自然,從動物傳播到人類。這份報告發布後的幾天,達扎克就收到NIH發來的中止資助的郵件。
  • 100餘位諾獎得主手撕綠色和平,轉基因推廣迎來轉機?
    綠色和平為何被100多位諾獎得主點名批評這封公開信的開頭這樣寫道,「致綠色和平的領導,聯合國和全球各國政府」,能與聯合國和各國政府並列,可見綠色和平在諾獎得主們眼中的「重要地位」。
  • 諾獎得主40多篇論文作假?諾獎背後的風起雲湧
    經過這個事件,我們不經開始思考這些論文平臺對於這些諾獎得主的作假論文的態度,真的能做到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嗎? 又或者,諾獎得主真的可以犯這樣的錯誤嗎? 這樣層層篩選出來的發現和完成這些發現的科學家都是神一樣的存在,他們改變著我們認知世界的方式。 諾獎得主失格? 神壇上的獎項和隨之而來的陰雲 獲得諾貝爾獎意味著什麼呢?
  • 徐祥臨:中國消除貧困的理論與實踐要勝於諾獎得主
    過去幾十年間,中國的減貧成就舉世矚目。但對於很多國家來說,消除貧困,仍然任重道遠。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了阿比吉特·巴納吉、埃斯特·迪弗洛和麥可·克雷默,獲獎理由是他們為減輕全球貧困所做的實驗性貢獻。結果公布後,收穫各方普遍讚譽,也引起對脫貧工作的更多廣泛討論。
  • 理察·塞勒:從差點輟學到諾獎得主
    諾獎得主如何看待中國的經濟?獲獎的理論在中國究竟在哪些層面得到了應用?從2007年開始,共有21名經濟學家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這些獲獎者曾多次在不同場合談起中國經濟,其中,樓市、消費、創新和全球化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者最關心的中國經濟話題。此外,2016年的獲獎者奧利弗·哈特更是在20多年前參與到中國經濟改革的探索中。
  • 諾獎得主有話說
    但繼三位諾獎獲得者的研究之後,年輕的科學家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繼續著探索。2013年,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簡稱FDA)批准了PSI-7977(索非布韋,sofosbuvir)聯合病毒唑用於C型肝炎的治療,最終攻克了對C型肝炎的治療難題。   然而,阿爾特的諾獎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他也曾與之失之交臂。
  • 諾獎得主 探秘未來科學「黑洞」 揭秘他的發明「前傳」
    時速1200公裡的「超級高鐵」,埃隆·馬斯克的Hyperloop真空膠囊動車,讓北京到矽谷只需要兩個小時;能自我學習「長大」的家庭智慧機器人「小覓」,最強大腦讓機器人儼然有「情商」;4米長卷繪書法,這可不是在宣紙上,而是在LED水牆上提筆寫詩行……幾天之後,這些即將在2016創交會亮相的全球最前沿科技,將再次迭代人們所認知世界的邊界。
  • 諾獎得主為中國「正名」:如果中國偽造了數據,那一定有臺時光機
    由於此次疫情首先爆發在中國武漢,因此國際上也陸陸續續出現了很多種譴責中國的聲音。比如說中國防控不力的, 或者中國陰謀論的等等言論甚囂塵上。但最近一位諾獎卻站出來為中國說了一番公道話。一.諾獎得主為中國正名近期,隨著新冠疫情在全世界的爆發,新冠疫情對世界造成了嚴重影響,經濟衰退,工人失業,甚至造成了多個國家局勢的不穩定。
  • 觀點 | 諾獎得主涉嫌論文造假:有全球聲譽的科學家更要愛惜羽毛
    諾獎得主涉嫌論文造假事件引眾議。遵循科研規則和倫理,不參與科研不端行為外,也應避嫌涉及科研不端,才符合科學精神的基本要求。但也從中反應出其中存在的嚴重問題,尤其是處於塞門扎諾獎的光環之下,這些問題更引人矚目,影響也更大。
  • 得了諾獎卻不想領?這些諾獎得主的傳奇事跡也太可愛了吧
    提到諾獎得主,你的腦海中一定會浮現出一些光輝的形象,他們代表了人類智識的最高水準,非常高大上。但其實,在諾貝爾獎的光環背後,很多諾獎得主也有著奇奇怪怪的一面——但也可可愛愛的。得獎卻不想領的諾貝爾獎得主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天才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Paul Adrien Maurice Dirac)獲得了193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那時他只有31歲,是個非常害羞的小夥子,特別討厭出風頭,一想到去領獎時得上臺演講,還要參加宴會,成為輿論焦點,他就掙扎不已,於是他去問也得到過諾貝爾獎的歐內斯特
  • 「2020為什麼我們這麼關注諾獎」系列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獎得主...
    日前,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與百度生態、財經、科技聯合推出「2020為什麼我們這麼關注諾獎」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獎得主線上系列對話直播活動,每日一場,邀請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厄溫·內爾、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謝爾登·格拉肖、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麥可·萊維特、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埃裡克·馬斯金、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和生、中國科學院院士譚蔚泓等嘉賓參與對話
  • 2020年諾貝爾獎:盤點全球培養諾獎得主最多的TOP30大學
    我們可以看到,今年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史丹福大學平分秋色,各自擁有兩名諾獎得主而今年加州系又添三名諾獎得主。美國除了有傳統的哈佛耶魯家喻戶曉,更是有洛克菲勒大學、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明尼蘇達大學等誕生了眾多諾獎獲得者。雖然這些大學排名不夠靠前,但它們在學術科研能力方面依舊獨樹一幟。
  • 致敬2020諾獎得主|諾獎得主發表在Cell Press各個期刊上的論文集錦...
    我們也由衷希望,這些科學先驅的成就能激勵女性考慮開始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職業生涯。今天的諾貝爾獎頒發之後,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總數達到了55位,獲得化學獎的女性總共有7位。這也是首個只授予了兩位女性的諾貝爾科學獎。」
  • 聚焦諾獎!諾貝爾經濟學獎與中國,十年4獲獎者關注樓市
    獲獎的理論在中國究竟在哪些層面得到了應用?本文在此簡單回顧過去十年諾獎得主與中國的淵源。從2007年開始,共有21名經濟學家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這些獲獎者曾多次在不同場合談起中國經濟,其中,樓市、消費、創新和全球化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者最關心的中國經濟話題。此外,2016年的獲獎者奧利弗·哈特更是在20多年前參與到中國經濟改革的探索中。
  • 19年19位諾獎得主!日本人是如何成為「諾獎收割機」的?
    話說當代鋰電池的使用大國無疑是中國,全球最大的鋰電池生產商寧德時代、比亞迪電子等公司都在中國,然而中國人卻與這次鋰電池主題的諾貝爾獎無緣,這實在是令人遺憾。雖然有了莫言和屠呦呦的突破,但是,在諾貝爾獎的基礎科學獎項方面,中國人還未能實現「零突破」。
  • 諾獎又尷尬了:本屆和平獎得主ICAN組織遭質疑
    諾獎又尷尬了:本屆和平獎得主ICAN組織遭質疑 2017-10-12 14:38:22來源:中國新聞周刊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峰一國際CEO姜敖:邀請諾獎得主來渝,更要讓他們的項目落地
    姜敖女士接受記者採訪 上遊新聞記者 畢克勤 胡杰 攝昨天,英國劍橋大學中國企業家俱樂部主席、峰一國際CEO姜敖接受了記者採訪。姜敖表示,作為重慶引才的「媒人」,她不但會邀請諾獎得主來渝獻計獻策,更會積極促進他們到重慶落地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