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地自然帶的「山地垂直分異」,是不是和「緯度地帶分異」一樣?

2021-01-10 地理沙龍號

地球表面的不同區域,由於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大氣環流、地形狀況、下墊面、洋流等因素的不同,從而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地理環境,也就形成了「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在地球表層,在不同尺度的範圍內,都存在差異性,具體表現為大小不等、內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連續性的一系列地理單元,而且這種差異性通常會表現出一定的有序性和普遍性。從自然地理要素的角度來看,通過對於陸地自然帶和土壤的研究,可以明顯的反映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其中陸地自然帶是最直觀顯著的指標。

關於山地自然帶的垂直分異

陸地自然帶的構成主要以植物群落為主,由於綠色植物是陸地自然帶中的生產者,而植物群落的組成成分和結構,決定著消費者(動物)和分解者(微生物)的種類和構成,而影響陸地自然帶分布的主要影響因素是熱量和水分條件。具體來說,從水分角度來看,陸地自然帶可以分為森林自然帶、草原自然帶和荒漠自然帶。而從熱量角度來看,森林自然帶主要包括熱帶雨林帶、亞熱帶常綠闊(硬)葉林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和亞寒帶針葉林帶等,草原自然帶主要包括熱帶草原帶和溫帶草原帶,荒漠自然帶主要包括熱帶荒漠帶和溫帶荒漠帶。

陸地自然帶分布模式圖

陸地自然帶的地域分異規律包括緯度地帶分異規律、乾濕度(經度)地帶分異規律、垂直地帶分異規律和地方性分異規律等類型。其中緯度地帶分異規律和乾濕度地帶分異規律是在水平方向上的,緯度地帶分異主要受熱量的影響,產生從赤道往兩極的自然帶更替,比如從我國的海南島往北前進到漠河地區,我們就會看到自然帶從熱帶(季)雨林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和亞寒帶針葉林帶的更替。乾濕度地帶分異規律主要受水分的影響,產生從沿海到內陸的自然帶更替,比如從我國北京往西前進到新疆地區,我們就會看到自然帶從溫帶落葉闊葉林帶、溫帶草原帶和溫帶荒漠帶的更替。

青藏高原區邊緣山地森林土壤垂直帶譜群

山地的垂直分異,主要是由於從山麓到山頂,隨著海拔高度的不斷增加,自然帶也會出現更替,當然,要出現山地垂直分異的山地,往往相對高度要較高。一般來說緯度低海拔高相對高度大的山地,自然帶的垂直分異表現得更為明顯。隨著山地海拔高度的增加,山地中不同海拔高度的氣候也發生變化,包括熱量和水分等要素都發生改變,從而影響了自然帶的分布,具體來說可以分為兩種情況。

吉力馬札羅山自然帶分布圖

第一種情況,當水分充足的情況下,隨著海拔的增加熱量不斷降低,那麼自然帶主要由於熱量變化而更替,這種情況類似於緯度地帶分異規律。假如,赤道附近的一座高山,從山麓至山頂,大致會出現熱帶雨林帶、山地(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山地(溫帶)落葉闊葉林帶、山地(亞寒帶)針葉林帶、山地灌木帶、高山草甸帶和高山荒漠帶等自然帶。位於非洲東非高原赤道附近的吉力馬札羅山,海拔高達5895米,從山麓至山頂的自然帶更替幾乎等同於緯度分異規律。此外,如喜馬拉雅山脈、安第斯山脈、落基山脈、阿爾卑斯山脈等都有十分明顯的此類垂直分異規律。

天山博格達峰自然帶分布圖

第二種情況,當水分不充足的情況下,那麼山地自然帶的分布主要受水分因素和熱量因素的雙重影響,有些時候甚至水分的影響更大。比如,我國新疆的天山地區,在天山北坡一側,山麓自然帶為溫帶荒漠帶,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盛行西風帶來的大西洋水汽和偏北風帶來的北冰洋水汽受到地形抬升,產生了地形雨,隨著海拔增加水分逐漸增加,因此開始出現山地草原帶和山地針葉林帶,隨著海拔高度繼續增加,降水又逐漸減少,隨之又出現山地(亞高山)草甸帶、高山草甸帶和高山荒漠帶等自然帶。所以,由於水分的原因,在天山北坡出現了「雲杉林」這種森林自然帶,而天山南坡則沒有森林自然帶出現。

天山北坡分布的雲杉林

相關焦點

  • 橫斷山脈:中國垂直分異最明顯的山脈,一山有四季,十裡不同天
    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體現在幾乎所有的自然地理要素當中,其中表現最為明顯的就是植被和土壤。在不同的自然地理環境下,生長有不同的自然植被,稱為陸地自然帶。橫斷山脈地形圖隨著自然地理環境的變化,陸地自然帶會出現規律性的更替現象。
  • 一文總結世界著名四座山脈喜阿乞天的自然帶垂直分布規律!
    歐洲阿爾卑斯山脈自然帶垂直分布圖山地的垂直分異,主要是由於從山麓到山頂,隨著海拔高度的不斷增加,自然帶也會出現更替,當然,要出現山地垂直分異的山地,往往相對高度要較高。一般來說緯度低海拔高相對高度大的山地,自然帶的垂直分異表現得更為明顯。
  • 世界陸地自然帶有哪些類型,這些陸地自然帶的分布有什麼規律?
    地球表面可以分為陸地和海洋兩大部分,在生命的演化歷程中逐漸演化出了海洋生態系統和陸地生態系統,這兩個完全不同的生態系統體系。我們人類就是生活在陸地生態系統中的,而地球陸地的不同區域,由於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條件等因素的不同,分布著不同的陸地自然帶。
  • 內蒙古:我國「乾濕度分異」最明顯的省份,森林、草原和荒漠並存
    內蒙古乾濕度分異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有一定的規律性的,具體來說,包括緯度地帶分異、乾濕度地帶分異和垂直地帶分異。影響緯度地帶分異規律的主要因素是熱量,隨著從低緯到高緯,熱量不斷降低,自然帶發生更替,植被從熱帶雨林、亞熱帶常綠闊(硬)葉林、溫帶落葉闊葉林、亞寒帶針葉林等更替。
  • 地球的陸地自然帶,如森林、草原和荒漠自然帶有怎樣的分布規律?
    綠色植物是陸地自然帶中的生產者,而植物群落的組成成分和結構,決定著動物和微生物的種類與構成。因此,根據植物群落的特徵可以區分出不同的陸地自然帶,也就是說陸地自然帶的命名通常是用植被來命名的。世界陸地自然帶分布圖而植被的空間分異,主要是受到「熱量」和「水分」兩大因素的制約,我們一般可以把地球表面的自然帶分為森林自然帶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山地的垂直地帶性、熱量、溫度帶)
    01知識點山地的垂直地帶性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逐漸降低(0.6℃/100m),分布的植被類型也會發生變化。山地垂直地帶性的植被分布,主要有3個規律:①基帶。山麓地區分布的植被(基帶),與當地的植被分布一致;②山腳-山頂。從山腳至山頂,氣溫越來越低(熱量條件越來越差),植被越來越稀疏;③迎風坡、陽坡。迎風坡和陽坡的光照、水汽更加充足,因此同樣的海拔時,植被比背風坡和陰坡更加茂盛。同一種植被,可以同時分布在高緯度地區、低緯度高海拔地區。
  • 近40年中國春季物候時空分異規律
    空間和時間分異現象是存在於生態物候學研究中的重要特性。植物物候學是研究環境因子驅動下植物生命周期規律的科學,研究長時間序列植物物候動態演化對揭示中國不同區域植被對全球變化的響應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作為研究物候時空分異規律的常用方法之一,聚類將相似的數據要素劃分為子集或聚簇,從而在更高層次上分析事物現象。
  • 高中地理氣候與自然帶專題+人口遷移專題
    氣候與自然帶專題  ⑴拉丁美洲氣候溼熱的原因:位於赤道兩側;周圍海洋廣闊。  ⑵安第斯山南段東西兩側景觀差異原因:受安第斯山脈阻擋的影響,山地東側為西風帶的背風坡,產生焚風效應和雨影效應、西側為西風帶的迎風坡,降水豐沛。
  • 方舟:恐狼vs異特龍,兩大領袖分別帶領的團隊,是時候分出勝負了
    異特龍與恐狼的傷害差不多,但是異特龍的生命值比恐狼多了接近1倍,讓恐狼與異特龍單打獨鬥的結果肯定是異特龍獲勝。但是我們也能看到,異特龍的攻擊距離比恐狼遠,恐狼必須貼近異特龍的腿才能進行攻擊,而異特龍就不用,它們的脖子長,攻擊距離也遠。異特龍身上的血跡慢慢浮現(恐狼太小看不清楚),想必要分出勝負了。
  • 2016年黑龍江政法幹警考試文化綜合備考:陸地上的自然帶
    【導讀】2016年黑龍江政法幹警考試公告已經發布,全省共計招錄671人,下面黑龍江省公務員考試網為各位考生整理文化綜合考試中陸地上的自然帶,希望對大家的備考有所幫助。   招考公告丨職位表丨筆試教材丨文化綜合丨了解最新消息   2016年黑龍江政法幹警考試公告已經發布,全省共計招錄671人,下面黑龍江省公務員考試網為各位考生整理文化綜合考試中陸地上的自然帶,希望對大家的備考有所幫助。
  • 【雙線問題】非地帶性規律和雪線問題(附林線專題設計)
    常見的非地帶性現象及其成因,如下表所示:  因素  地區  自然帶和地表景觀  成因  地帶性分布  (理想狀態)  非地帶性分布  (現實狀況)  海陸分布  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  苔原帶、針葉林帶  無  南半球該緯度無陸地
  • 方舟:棘背龍小隊vs異特龍小隊,10秒就能結束戰鬥
    前兩天有個粉絲說,可以試試讓棘背龍和異特龍打一架,所以我們今天就更新這個(想要看自己感興趣的文章?快快留言評論吧,定製專屬於你的文章)。異特龍異特龍是有首領buff的生物之一,一般是三隻一起行動,其中等級最高的那只是有首領buff的,buff可以提供增傷、減傷、減速和流血傷害,但是只有一隻異特龍的話那就比較菜了。
  • 《熊熊勇闖異世界》新番吐槽,通用地圖快成異世界橫店
    異世界番劇動畫一直是近年來比較主流的類型動畫,而本季度恰好有兩部異世界動畫可以追一下,一部是《眾神眷顧的男人》,一部是《熊熊勇闖異世界》,而這裡主要來吐槽一下後者。 《熊熊勇闖異世界》於10月7日放送第一話,雖然劇情順序有點亂,不過整理一下應該還是很容易能夠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