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與日語有什麼樣的關係?相同的日語漢字發音、詞義是否相同?

2020-11-23 歷史偵查處

其實,要回答這個問題,我想沒有人比我更適合了。作為大學日語系畢業生,日本語水平通過JLPT(日本語等級能力考試)二級水平(分為五個等級水平,最高一級,最低五級)。在多年學習日語後,本人對日語及日本文化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

下面就日語來源和日本與中國千絲萬縷的聯繫來談談我的個人看法。

在古代,日本尚未形成統一國家前,日本被東漢稱之為「倭國」,根據史料《後漢書·東夷列傳》記載:「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光武賜以印綬。

當時的倭國使者來到大漢後,看到天朝物質豐盈、等級威嚴、國力強盛,而對比尚處於蠻荒文明的日本,倭國使者心態可想而知了。

於是倭國使者入朝覲見漢光武帝劉秀,請求賜名。在倭國使者一再哀求下,漢光武帝劉秀見倭國使者皆身材矮小,遂以同形字「矮」為參考賜名日本使者「倭國」,日本人也自此被稱之為「倭人」。

漢光武帝劉秀並授予倭國使者「漢委奴國王金印」,好讓使者回去交差。

受到天朝聖賜的「倭人」感激涕零,便打道回府。

伴隨著此後倭人對華夏文明學習的漸漸深入,「倭人」對漢字的理解也日臻加深,他們終於明白「倭」通「矮」字,明擺著自己就是小矮人嘛,除此之外日本人認為「倭」引申之意有猥瑣、低等等之意。

明白了漢字高深的意境後,「倭國」君民自然不願意再被人稱之為「倭人」了。

於是在唐朝初年,夜郎自大的倭國在朝鮮海域白江口海戰中被唐朝軍隊慘虐後,倭國君臣深深體會到了與中原王朝大唐相比根本不是一個重量等級。

為此,倭國派遣大量「遣唐使」赴大唐取經學習,並多次遣使懇求大唐王朝重新給倭國賜名「日本」。

當時主政的唐高宗李治並沒有理會倭國使者,但倭國使者並不放棄依舊多次向唐王朝求賜名。

終於在一次女皇武則天喝醉的時機,倭國使者抓住機會向武則天求取國名,武則天就隨口答應了。

倭國自此被稱之為「日本」了。

這就是日本國號的由來。

雖說國名有了,但日本在當時來說有自己的語言但根本沒有自己的文字,漢字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成為日本記錄本民族的歷史文化的最好的選擇了。

因此剛開始,日本所有的官方文件交流統一通行漢字,在日本皇室女性經常抄寫《萬葉集》和《源氏物語》等著作的過程,由於嫌繁體漢字過於繁雜,漸漸地在狂草的基礎之上,平假名誕生了,由於平假名是女性發明的,因此平假名在日本當時被稱為「女人的文字」,對於男尊女卑的日本社會,男性階層自然很鄙視「女人文字」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從大唐留學歸來的皇室重臣吉備真備根據漢字楷書的樣式,取漢字楷書的偏旁部首獨創出了平假名。

自此男人就有了自己的文字。

平假名和片假名並行不悖流通於日本。

然而,當時的平假名和片假名並不完善,在抄寫一篇文章的過程中,往往會夾雜著不少漢字,可以說當時的日本社會,漢字、平假名、片假名魚龍混為一體。

後來隨著日本國民對中原王朝學習程度的逐漸加深,平假名、片假名逐漸成為書寫的主流,「男字」、「女字」依然互為壁壘。

平假名由46個假名構成,片假名也由46個假名構成,平假名與片假名一一對應,就如同英語中的大小寫對應關係。

除了平假名與片假名,日語中還保留了大量繁體漢字,除了繁體漢字,日本人為了適應需要別出心裁地根據日本文化本土性創造了一些日本本土漢字,簡稱「日本漢字」。

因此日語是由平假名、片假名和漢字三種符號構成的混合型文字,簡單的來說其實日語就是漢字與假名混合在一起構成的「拼音文字」與「漢字」的組合體。

除此之外,由於古代日本人向曾經的中原王朝歷朝歷代派遣過「遣華使」,因此在日語中保留了大量古漢語發音。

這種現象普遍存在於深受以中原文化為主導而構築的東亞文化圈中的諸多鄰國之中,韓國、越南、日本古代文化薰染最深,因此這些國家語言中保留了大量古漢語發音。

尤其以日本保留的古漢語發音最為繁多,可謂保存最好、涉及中原歷朝歷代。

我們隨便列舉幾例:譬如「街」(jie),古代人肯定不會念jie,那麼他們怎麼讀「街」這個字呢?

正確的打開方式應該念gai,現在中國南方很多地方的方言中至今讀「街」為gai,這就很好的解釋了這一點。

日語中「街頭」(がいとう gaitou)初看之下是不是與中國南方方言發音gaitou毫無差別?

又例如「意外」(いがい igai),現在讀作yiwai,實際上古人是讀作yigai的,並且日語中的「意外」與漢字的「意外」都是同義詞。

還例如「走」這個字,古漢語中「走」的意思就現在說「跑」,而日語跑的意思就是「走」(走る 羅馬字音:hashiru)。

可見日語不僅保留了大量的古漢語發音,甚至連古漢語的詞義也保留了不少,畢竟日語曾經發源於漢語,深受中原華夏文明的影響根深蒂固,與諸多鄰國相比,日語的發音更接近古漢語。

相關焦點

  • 佛山蜻蛉日語:日語和漢語的關係都有哪些?
    很多零基礎想要學習日語的同學問的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日語難不難?有的同學說我看到日語中有許多漢字看起來好像不難,但是又聽說日語越學越難。那麼到底是不是這樣呢?其實任何一門語言的學習都不會很簡單,但是相比較而言,中國人學習日語確實有很大的優勢,今天蜻蛉日語為各位同學詳細講解一下日語語言及它和漢語的關係。
  • 日語裡面的漢字是怎麼來的?發音有什麼區別?
    這些經書的漢字當初是模仿中國僧侶的發音來讀的,不過一套稱為「漢文」的書寫系統開始得以發展。漢文主要是中文文章插入日語獨有的助詞,讓日語使用者可以依從日語的語法去閱讀漢字寫成的文章。中日兩國使用的漢字,本來都是漢字的繁體字。但後來兩都進行了文字改革,有的字我國簡化了,日本沒有簡化;有的字日本簡化了,我國沒有簡化。有的字兩國雖都簡化了,但簡化的卻不相同。所以要注意它們的區別。
  • 日語學習快來檢測你的日語發音是否正確,每天十分鐘
    眾所周知,日語裡的『五十音』就像漢語裡的『拼音』一樣,是日語學習中最基礎的部分,也是日語發音的根基所在。五十音的發音水準,直接決定了一個人的日語口語是否清晰易懂,是否悅耳耐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感受一下日語的發言吧!日語的假名分為平假名和片假名。
  • 日語漢字源自古漢語的異同和其發展的優缺點
    日本人之前只有語言沒有文字,所以要造日語的文字的時候,是直接拿了中國的漢字來用,當然有一些為了表示這是日語,也做了一些改動,所以大家今天看的一些日本的文字跟中國的繁體字是不一樣的。日本人在用中國的漢字的時候,很多漢字的意思也是直接拿過去用的。大家可以從中體會到古代中國和日本的那種深刻的文化交流,從學習日語當中也可以複習我們古代的文言文。
  • 日語的起源:漢語在日語起源、發展過程中的影響
    導語:在今天,日本是中國人旅遊的首選國,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中國人學習日語的天然優勢。凡是見過日語的人,都會發現日語中含有著大量的漢字。即便讀音與漢字不相同,但是其含義與我們生活中用的漢語的意思基本一致。因此,前往日本旅遊的國人不需要對日語有著專業的了解,看到日語中的漢字,基本也能大致理解話的含義。
  • 為何日語和閩南語有大量詞彙相似?閩南語是古漢語的活化石
    古代朝鮮,古代越南和古代日本與中國同時使用漢字。雖然朝鮮,韓國,越南等國家取消了漢字,但日語中仍有大量的漢字。可以說沒有漢字就沒有今天的日語。 正是因為日語中有大量的漢字,所以日語的出現與漢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事實上,在將漢字引入日本之前,日本並沒有自己固有的文本,這是大多數語言學家的共識。雖然日本聲稱在將漢字引入日本之前,日本也有所謂的「歷史文字」。
  • 日語中為什麼有那麼多漢字?
    一種是嚴格按照漢字的本義使用,稱為漢字的正用。但是日語與漢語之間的差距太大,人們對這種漢字的學習和使用都有著極大的困難,於是就產生了另一種漢字體——萬葉假名。  所謂假名有假借之意,相應的漢字被稱為真名。
  • 《日本的漢字》:日語中的漢字,也是日本文化一部分
    從推古朝(公元6世紀到7世紀)開始,日本正式從中國大陸和朝鮮半島接受儒釋道等思想,漢字正是其媒介。中國文字傳入日本之前的許多年,當地人已經生活了很久並有自己的語言,只是沒有文字。中文傳去以後,他們用漢字的發音來標他們說的話,他們對於漢字的理解也是按照他們自己的習慣來的。
  • 浙江人學日語,三十天就夠了|日語|浙江話|吳語|吳音|古代_網易新聞
    旅日華僑王仁乾曾經為了自學日語,在1884年編寫了《無師自通東語錄》。這本全中國第一部日語學習工具書,沒有一個日文字。它全都用浙江慈城方言注音,「母親」注音為「哈雲」、「妹妹」則用「衣木篤」表示。幾個詞發音相同,並不足以讓浙江話聽起來像日語,更重要的是,它們的音調和節奏也相似。日語的音調和普通話差別很大,但和浙江話卻有些類似。
  • 學習了這麼久日語,你真正了解日語嗎
    日語的語系:日語,全稱日本語,是日本國的官方用語。日語的語言系屬有爭議,有人認為應該歸入阿爾泰語系,也有日本學者認為日語是孤立語種(有些日本學者後來提出日韓-琉球語族的概念、並認為日語從屬之)或日本語系。它是一種黏著語,而書寫體系中大量使用漢字。
  • 日語學習初學日語了解這7個盲點,輕鬆學習日語
    1.日語嘛,也不用特別去學,反正有「中文」都看得懂?首先,日語跟中文像嗎?從「形」來說,很像。因為日語裡夾雜著大量的「中文」——也就是漢字。日語的成文結構為假名(又分為平假名、片假名)+漢字,其中平假名也是由中文的草書發展演變而來,可以說日語發源於中文。
  • 日語中為什麼有很多漢字?含義和中文一樣嗎?
    日本早期只有發聲系統是健全的,並沒有文字書寫方法,為什麼日語中有很多漢字呢?因為日語文字是藉助中國漢字改造而成的,日本接觸中國漢字的途徑很多,最早是中國僧侶帶著經書去到日本,把中國文字留在日本的,這些文字的引進,不僅組成了日本文字的主要骨架,也完善了日語的發音,很多日本字的發音都是根據中國僧人的發音而造的。唐宋時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巔峰,大批量遣唐使造訪,所以現在日語的很多發音還帶有唐音和宋音。
  • 日語學習乾貨分享,30天掌握基礎日語,日語學習簡單高效!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全球十大難學語言排行榜,日語排名第五,漢語排名第一,從小學就開始折磨我們的英語不在榜單內。這樣講是不是感覺日語超級難,不要擔心,最難的漢語我們都學得會,日語找對方法,對於中國人來講So easy!今天就從日語詞彙來分享幾點乾貨(後續語法等持續更新)。
  • 讀音如此相似,日語真的來自麗水古越語?
    很多學日語的人發現,雖然日本使用漢字,但是日語的發音跟漢語普通話中的發音相去甚遠。如果沒有學過日語,根本就聽不懂他們說話,即使漢字的讀音也是如此。不過日語中的漢字分為訓讀和音讀。音讀是模仿中國古代不同時代或不同地方的讀音。
  • 中國人學日語和日本人學漢語,到底哪個更難?
    雖然在參加中國漢語水平考試(簡稱HSK)時,日本人的表現會比其他國家好一些,但是還是經常會被漢語的發音、漢字等弄得暈頭轉向,哈哈哈哈,中國語言果然還是博大精深。但是日本人即使學會了拼音,也並不能讀出漢字,漢字的讀法還得一個一個記。另外日本人很難分清r與l,an與ang等音節,還有zhi chi shi的發音在他們原本的發音體系裡也沒有,所以讀起來很費勁。
  • 日語中的「半濁音」到底該怎麼發音?
    對立是指發這個輔音時的發聲部位相同,而發音方法有所不同,並且在語言中能表達不同的意思比如說漢語拼音「bo」和「po」,都是雙唇(部位相同)塞音,但是一個不送氣一個送氣(方法不同),且在漢語普通話中,「bo」和「po」是區分開的,表達不同的意思。
  • 日語來源於漢語?別搞錯了,它們是兩種語言,那為何日文卻源於古代...
    下面,我們從語言文字上來談談日語漢語、日文中文的關係。儘管日語同漢語有差異,但日文同中文卻有極高的相似度。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有人說中國和日本是「同文同種」的兩個國家。實際上,這個觀點並沒錯,只是很多人在看到這句話的時候,都會習慣性的將日語視為漢語的衍生品,如此大錯特錯了。
  • 日語學習零基礎入門五十音發音學習方法,糾正日語發音
    但是,由於k,t,p三個送氣音發音時送氣量大,發音較生硬,不適應日語的高語速,不符合「輕鬆發音」和「一口氣」原則,所以 它們的清輔音較為特殊,有「送氣」和「不送氣」之分(這就是混淆我們聽覺的關鍵所在!)。
  • 成都日語零基礎入門培訓
    日本使用的文字主要是漢字和假名,其中假名又分為平假名和片假名。此外,羅馬字和阿拉伯數字的使用也很頻繁。漢字絕大部分是自古以來從中國引進的,也有少數是日本人自己創造的。從語言學上來講,日語和漢語都應該屬於漢藏語系的,好多日語單詞就是從漢語裡來的,被語言學家稱為sino-Japanese。兩者應該有著很大的相似之處。
  • 「土田國際教育」為什麼日語會有平假名和片假名兩種書寫形式
    全世界使用日語的人口約有約1億3000萬,日語是世界排名第九的被廣泛使用的語言。日語內部大致可分為東部方言、西部方言和九州方言。現代日語的書寫系統包括假名(平假名、片假名)、漢字和羅馬字,這三種寫法雖然不同,但發音相同。日語中使用的文字有平假名、片假名、漢字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