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藻和動物性生物餌料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研究

2021-01-21 水產養殖網
微藻和動物性生物餌料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研究出處:《海洋與漁業》雜誌 作者:劉梅 朱曦露 蘇豔秋 羅國強 水產養殖網 2016-04-28 15:32:00
■&nbsp成都通威水產科技有限公司&nbsp劉梅&nbsp朱曦露&nbsp蘇豔秋&nbsp羅國強/文

生物餌料是指經過人工篩選和優化培育,以活體作為水產養殖動物幼體食用的專門餌料。與配合飼料相比,生物餌料具有種類多、增殖速度快、營養全價、適口性好,能增強養殖對象抗病能力等特點。隨著對微藻培養及其在養殖動物育苗中認識的深入,人們發現為保證水產動物幼體發育成功,還需要有動物生物餌料參與。目前國內外常用微藻生物餌料包括小球藻、扁藻、角毛藻等;動物生物餌料包括輪蟲、枝角類等。下面就生物餌料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現狀作一介紹。

1.生物餌料應用現狀

1.1微藻生物餌料營養

對40多種常見餌料微藻的成份含量分析表明,微藻蛋白質含量較高可達40%以上,如小球藻為50~60%,螺旋藻為60~70%,而牛奶和肉類一般為30~40%。微藻中的必需胺基酸含量與魚粉相當甚至更優,如微藻中的天冬氨酸和穀氨酸可高達7.1%~12.9%,而魚粉中天冬氨酸和穀氨酸為5%~9%。多不飽和脂肪酸是水產動物幼體發育所必需的營養,研究指出,魚類並不是不飽和脂肪酸的真正生產者,它是通過吞食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微藻後體內實現不飽和脂肪酸的積累,因此微藻才是不飽和脂肪酸的真正生產者。


1.2微藻生物餌料應用

在研究和生產實踐中發現,微藻餌料對魚蝦蟹幼體開口階段的發育,特別是在對蝦類育苗從無節幼體變態為蚤狀幼體時具有重要作用。扁藻、金藻等可維持對蝦、蟹類的發育和蛻皮變態;雜色蛤仔浮遊幼蟲階段的面盤幼蟲階段優先攝食小球藻;鮑浮遊幼體發育生長至稚鮑過程中,通過利用易消化的硅藻細胞內含物可進入快速生長階段;在瑪拉巴石斑魚育苗中,投餵經過小球藻進行營養強化8小時以上的輪蟲,仔魚的成活率可提高85.3%~97.3%。

作為活體的微藻餌料應用在魚苗階段,除了能被水產動物直接攝食之外,其另一作用還體現在對養殖水質改善、調控水體微生態環境平衡方面。在育苗水體中投放餌料微藻,不但可以直接吸收利用氨氮、亞鹽等物質,同時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氣還可促進微生物對氨氮、亞鹽的硝化作用。作者在開展的小球藻降低池塘氨氮的研究中也得出,水體中引入小球藻第三天時,小球藻對氨氮的吸收效率達到了70%以上(劉梅,2014)。此外,餌料微藻在調節水體微生物平衡方面也具有明顯的作用,如海洋環境中雖然有廣泛的弧菌分布,但在餌料微藻大面積培育系統中卻很少檢測到弧菌(Cheng,1992;林偉,2000)。

1.3動物生物餌料營養

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對於水產動物那些單獨投餵微藻餌料不能維持生長變態的種類,需要有動物生物餌料的參與才能發育成功。輪蟲是一類較為重要的浮遊動物,因其運動緩慢(0.02cm/s)、大小適中(100~500微米)、營養價值高而被廣泛應用,輪蟲被認為是淡水魚類最好的食物來源(cullough,R.D,1981)。輪蟲體內蛋白質含量約佔其乾重的28%~63%,脂類佔9%~28%,而魚類的食物中需含有40%~60%的蛋白質和13%~16%的脂類,無疑輪蟲滿足了魚類對營養的需求(LubzensE,1989)。

1.4動物生物餌料應用

國內學者彭聰(2013)研究指出7~9日齡的池養泥鰍對輪蟲表現出較強的攝食喜好性;郭正富(2008)採用輪蟲和發酵的菜籽餅投餵鱅魚,發現投餵輪蟲的鱅魚生長速度和產量明顯高於投餵菜籽餅的鱅魚。枝角類也是一種餌料價值較高的浮遊動物,是繼輪蟲之後的又一良好活餌來源。謝仰傑等(1993)研究表明:枝角類生物是真鯛稚幼魚的優質餌料,橈足類生物是花尾胡椒鯛的優質餌料。目前枝角類的利用主要是自然利用和撈取後用於飼養金魚、熱帶魚等觀賞魚類及其他珍貴魚類。

2.生物餌料培養技術

2.1微藻生物餌料培養技術

迄今為止,雖然生物餌料的培養利用較廣泛,但多是小規模的嘗試,生產效率遠遠不能滿足育苗需求。目前能夠進行人工大量培養的微藻餌料主要有小球藻、扁藻、角毛藻等,且多採用藻池或天然水體進行粗放培養,對天氣環境依賴較強,常導致供應不及時,與育苗進度脫節,在生產技術和應用方法上也沒有既定標準,造成微藻濃度低、餌料效價低等。

為獲得高濃度的微藻餌料,國內有少數科研單位採用混養、異養等培養方式,如清華大學的吳慶餘等(2008)通過葡萄糖的批式流加培養的異養原始小球藻,生物量超過了100g/L(粗放式自養培養生物量一般為1g/L左右);嘉興澤元公司採用獨創的「異養-稀釋-光誘導」串聯培養技術獲得高濃度的小球藻,將其包裝成濃縮藻源產品,定位於生物餌料進行銷售;成都通威水產科技公司自主培養的小球藻和裂殖壺藻通過異養發酵可分別達到130g/L和160g/L的生物量(乾重),處於國內外先進水平;美國的Martek公司也使用發酵罐培養異養微藻實現了DHA成品的生產。異養培養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微藻餌料供應不及時和不穩定的缺陷,但這種培養方式目前只在小球藻、柵藻、裂殖壺藻等少數藻類進行培養,對於更具有餌料價值的硅藻類的研究還未見報導。

2.2動物生物餌料培養技術

國內外對動物生物餌料培養主要是室外敞池培養,產量雖有一定的提高,但室外培養受自然條件約束,波動性大,產量仍然不能滿足育苗需求。以輪蟲培養為例,通常利用小型水槽進行一次性培養(密度為100~200個/mL)或通過稀釋培養池水、連續給餌、連續收穫的培養方式(密度保持在40個/mL)。日本採用的超高密度輪蟲培養裝置(劉青,2007),通過嚴格控制培養體系溶氧、投餵量、排出懸浮物等可使輪蟲密度達到上萬個每毫升。國內有少數企業開展了工廠化生物餌料培養工作,潘麗萍(2005)採用自主設計的循環水系統裝置培育的輪蟲生物量能夠達到6000個/mL;天津海友佳音公司通過引進韓國生物餌料培養技術,培養的SS型輪蟲能達到2萬個/mL。雖然採用先進的生物餌料培養裝置能夠獲得較高的生物量,但其培養成本遠高於常規的培養方式。

3.生物餌料應用前景

關於生物餌料培養與應用的研究方興未艾,對生物餌料研究已從單純的實驗室研究逐步向產業化生產發展,並已在相關領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要實現產業化,依然存在瓶頸,如可用於異養發酵效果好的餌料微藻種類少;生物餌料活體運輸成本高、保存難度大等。近年來,人工微囊飼料逐漸受到親睞,雖然其具有供應方便和營養穩定等優勢,但真正用於開口的成功實例很少,且在目前仔魚培育條件下,尚沒有任何一種微囊飼料能夠真正取代生物餌料。國內數量繁多的育苗場,近幾十萬立方米的育苗水體,對生物餌料的需求將會是一個龐大的市場。隨著現代科技的突飛猛進,能夠穩定供應、營養價值高、效價好的生物餌料培養技術一定會有所突破和革新。

(本文已被瀏覽 9475 次)

  文章分類

相關焦點

  • 微藻在水產養殖和特種飼料中的應用_淡水養殖(水產養殖百科)_水產...
    2.水產飼料:水產養殖中,包括水產育苗、調水劑和飼料行業,如餌料行業主要是為魚、蝦、蟹和貝類提供開口餌料,所謂的開口是在動物的卵孵化出後,首先要吃的食物,像嬰兒母乳,再長大點就像嬰兒一樣加一些米糊、乳粉、米羹之類的食物,對於苗種來說就是次級餌料,如輪蟲、橈足類、枝角類的這些次級餌料的食物來源是餌料微藻,所以說其是生物餌料體系,使用非常廣泛。
  • 優質微藻(小球藻)在水產養殖中的需求及應用前景12問
    優質微藻(小球藻)在水產養殖中的需求及應用前景12問2015-01-15 22:51:00  水產養殖網  我們也有些小球藻產品是放在乾粉裡,但不是應用於水質調節,而是用於苗種天然、優質的開口餌料。所以,我們提供的是培養液保存的鮮活細胞。我們有技術保障小球藻的活性,不會脫水,能夠在低溫條件存活3~5個月。使用乾粉的任何藻種,包括小球藻是不可能存活的。因為細胞脫水也是會導致死亡的。9.&nbsp小球藻生長周期有多長?在任何土質的塘都能生存繁殖嗎?
  • 微生態製劑在水產健康養殖中的應用_淡水養殖(水產養殖百科)_水產...
    微生態製劑在水產健康養殖中的應用出處:《水產科技情報》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4-07-11 12:15:00   近年來,我國的水產養殖業快速發展,養殖的集約化程度不斷提高,養殖環境和養殖水域的水質日趨惡化,制約著我國水產養殖業的健康持續發展,並引發了一系列的環境和社會問題。為此,有關漁業主管部門開始推廣水產健康養殖技術。
  • 專注苗料20多年,看博尚如何用「綠色生物餌料」助力水產行業育好苗...
    專注苗料20多年,看博尚如何用「綠色生物餌料」助力水產行業育好苗、用好苗!2021-01-14 09:24: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水產養殖網        瀏覽量: 350 次 我要評論 原標題:專注苗料20多年,市場佔有率超50%!看博尚如何用「綠色生物餌料」助力水產行業育好苗、用好苗!
  • 誘食劑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_淡水養殖(水產養殖百科)_水產養殖網
    誘食劑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出處:本站整理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07-11-29 15:32:00 &nbsp 近年來水產養殖業發展迅速,由傳統的自然放養轉向高密度集約化飼養,水產飼料的需求量不斷攀升,大量的集約化飼養幾乎全靠人工飼料,然而,人工飼料與傳統的天然飼料相比,其風味和適口性往往存在很大差異,而且不同的水產動物其喜好各不一樣。
  • 腐殖酸鈉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
    腐植酸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於褐煤,風化煤,泥炭之中,含量達30%~70%,我國70年代曾掀起腐植酸類物質的研究和應用的熱潮,主要是解決當時農業生產肥料的短缺。腐植酸具有的生物活性和特殊的結構性能,在植物生長中起到了奇特的作用。腐植酸在自然界煤炭中提供的有機酸類物質稱MFA,而由我們首創的生化法生產的類腐植酸物質被稱為BFA(BiotechnolosyFulvicscicl)。
  • 水產養殖什麼才是「菌藻平衡」的水體!
    隨著養殖模式的改變和養殖密度的增加,通過現代生物技術實驗證明,營造優良養殖池塘環境的關鍵是"培藻"和"培菌",構建藻菌平衡的生態環境。 什麼樣的水質才算是「菌藻平衡」的水體?  "培藻"的作用:(1)能保持養殖水體中高含量的溶解氧; (2)消除有害因子,平衡酸鹼度; (3)營造良好的水色和合適的透明度,抑制底生絲藻、有害藻類、寄生蟲的繁殖; (4)通過浮遊微藻、浮遊動物食物鏈為蝦苗幼蝦提供優良活餌料,提高蝦苗幼蝦的成活率和生長速度。
  • 光合菌生理特點介紹及在水產養殖過程中的應用
    光合菌生理特點介紹及在水產養殖過程中的應用2012-01-02 19:11: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通威報光合菌只含有類似植物葉綠體的雙層膜結構,上面主要有細菌葉綠素和類胡蘿蔔素,不同種類光合細菌因雙層膜結構中所含色素種類和組成不同而顯示不同菌體顏色。光合菌是集約化水產養殖中應用研究進行得最早、研究成果最多的益生菌。本文就光合菌的營養方式、生態位及在水產養殖中的具體應用作簡單闡述,期望為養殖戶更好地使用光合菌提供參考信息。
  • 左旋咪唑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
    左旋咪唑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    摘 要:左旋咪唑(Levamisole,LMS) 是動物生產中常用的廣譜、高效、低毒、安全的咪唑駢噻唑類驅蟲藥。研究發現,它除了具有驅蟲的功能外,還有免疫調節作用,在水產動物體內它主要通過提高吞噬細胞和嗜中性粒細胞的活性、刺激淋巴細胞的產生或分泌淋巴因子,提高白細胞的代謝能力以及血清中溶菌酶活力,誘發抗體的產生及補體的生成等來增強機體的免疫力,可用於動物的抗菌消炎、抗病毒和促進生長等方面。
  • 最近天氣悶熱多變養殖水體氨氮及生物控制措施
    2.1 微藻對水體的淨化作用機理及在養殖水體中除氨氦的研究 微藻也稱單細胞藻類,是一種在顯微鏡下才能辨別其形態的微小的藻類類群,約佔全球 已知3萬餘種藻類的70%。 微藻是以水為電子供體的光能自養生物,以光能作為能源,利用氮、磷等營養物質合成複雜的有機質。
  • 我國唯一海洋領域生物晶片分中心建立築夢者嚴小軍
    在國際上首次報導了海洋微藻的全脂組成精準分析方法,實現微藻四種主要光合膜脂、四種質膜磷脂的全結構組分析,發現了骨條藻中含有結構新穎的鞘酯結構;創新微藻脂肪酸甾醇同時測定的高靈敏度分析方法,建立了 50 多種微藻中 90 多個脂肪酸和甾醇的結構與含量信息庫;嚴小軍率先開展了海洋生物脂組學研究並應用於微藻脂組學研究,闡明了微藻特種營養物質在貝類幼體發育中的生物累積特徵,發現了 DHA,AA 以及膽固醇等特種脂類營養成分的傳遞與累積是貝類個體攝食喜好
  • 酸性氧化電位水在水產養殖和水產品中的應用
    @zju.edu.cn摘要&nbsp本文介紹了酸性氧化電位水在水產領域中的應用,主要涉及養殖水體殺菌和環境消毒、毒藻清除,以及酸性氧化電位水在水產品活體淨化、清洗殺菌、貯藏保鮮等衛生品質中的應用進展。
  • 闢謠:鱔魚完全屬於食肉性魚類,專門吃動物性餌料!這個觀點片面
    為什麼說鱔魚屬於肉食性魚類的說法不準確原因如下:但是據此就認為鱔魚屬於食肉性魚類,專門吃動物性餌料的話,這個觀點還是靠不住的,可以這麼說,鱔魚在性成熟之後專門吃動物性餌料,比如各種魚類和其他動物性餌料。但是鱔魚在不同的生長時期他的攝食餌料的種類也是有所不同的,如果從生長的不同周期方面來講。
  • 威海海洋職業學院有間海洋動物「奶粉庫」 專門培養「水產醫生」
    「這些實驗瓶裡有中肋骨條藻、牟氏角毛藻、金藻、雨生紅球藻、小球藻、小新月菱形藻等藻種,涵蓋了我國北方水產育苗所需的微藻。」劉振華說,微藻藻種經過擴大培養,可以作為海參、海膽、鮑魚、魚、蝦、蟹、貝等的生物餌料;雨生紅球藻可以產生蝦青素,將蝦青素添加在觀賞魚飼料中,能夠有效改善觀賞魚的體色,提高免疫力,並且蝦青素有非常好的抗氧化作用,還是很多高端化妝品的重要原料之一。
  • 網絡首發|人工智慧在水產養殖中研究應用分析與未來展望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研究智能設備來實現精確、自動化和智能化的水產養殖,提高漁業生產力和資源利用率是解決上述矛盾的主要途徑。水產養殖中的人工智慧是研究利用計算機實現水產養殖的過程,也就是利用機器和計算機監視水下生物的生長,進行問題判斷、討論和分析,提出養殖相關決策,完成自動化養殖。
  • 微生物對水產養殖環境的生物修復作用_淡水養殖(水產養殖百科...
    微生物對水產養殖環境的生物修復作用出處: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6-11-16 17:01:00 在現在以投餌為主的養殖模式下,殘餌、糞便、N、P等富營養因子排入水體,使養殖水體中化學需要量(COD),生物耗氧量(BOD)嚴重超標,有的已超過國家三類水質標準。據估計每生產一噸蝦可水體中增加0.2噸的N無素和0.05噸的P元素,其結果是導致魚蝦病害和產量的瓶頸。
  • 生物絮團技術在羅非魚南美白對蝦養殖過程中的應用實例
    由於此技術創新性和突破性,國內2009年開始黃海所的黃倢研究員和李卓佳研究員開始將其應用於對蝦養殖中,珠江所的謝俊研究員更是將其應用於淡水魚養殖和混養生態養殖中,隨後海大、正大(卜蜂)、通威也分別將此技術應用於蝦苗標粗、親蝦養殖、成蝦養殖和羅非魚養殖等實際生產中。    生物絮團技術的功能    1、&nbsp除氮淨水。
  • 八種常見水產養殖水質!速來辨別你的池塘!
    對水產養殖者來說,池塘的水色是他們天天面對的,但如何根據池塘的水色和狀態來判斷水質的好壞,對於養殖者非常重要,也是進一步採取措施的關鍵。池塘的水色各種情況,有各種性狀和各種顏色,如何判斷根據什麼判斷,有沒有科學根據,答案是肯定的。
  • 水產養殖中,汙水不能隨便排放,汙水處理措施必不可少
    水產養殖廢水具有汙染物含量低、一次排水量大的特點,給處理帶來了很大困難。目前養殖廢水淨化技術主要有物理方法、化學方法和生物方法。一、物理處理法物理方法主要包括過濾吸附法、曝氣充氧法、泡沫分離法和紫外線照射法等。水產養殖廢水中存在大量懸浮顆粒物,過濾吸附法是最經濟快捷的方法,機械過濾主要用於直徑為60~200μm的懸浮顆粒物處理。
  • 水產養殖中各種藻類危害你知道嗎?_淡水養殖(水產養殖百科)_水產...
    水產養殖中各種藻類危害你知道嗎?出處:南京宏遠生物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7-05-09 20:24:00 淡水水產養殖中的常見藻類大致分為:藍藻門、裸藻門、金藻門、甲藻門、隱藻門因而,是魚類及某些珍貴水產養殖動物的優質餌料之一。隱藻的缺點:隱藻的生長周期較短,容易發死亡,水色為灰褐色。&nbsp硅藻:小環藻、舟形藻、直鏈藻、羽紋藻&nbsp硅藻的優點是:個體小,適口性好。運動速度及分布情況與幼體活動習性一致,便於攝食,即攝食的機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