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唯一海洋領域生物晶片分中心建立築夢者嚴小軍

2020-12-07 中國網

2012年度海洋人物寧波大學海洋學院 嚴小軍

中國網3月2日訊(記者 李睿 孫潔)嚴小軍從事海洋工作23年。現任寧波大學海洋學院執行院長、教育部應用海洋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獲得者、浙江省特級專家、錢江學者、中國藻類學會常務理事。先後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第十屆中國青年科技獎、浙江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歐盟Erasmus Mundus Scholarship、日本STA Fellowship等學術榮譽。1985年為復旦大學首屆少年班學員,1989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化學專業獲學士學位,1994年以直讀博士生畢業於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學專業獲理學博士學位。曾任日本國立食品綜合研究所特別研究員(1996-1998)、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知識創新工程」責任研究員(1999-2002)、美國麻省州立大學訪問教授(2000-2002)、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高級訪問學者(2006)、西班牙Cadiz大學水質與濱海管理Erasmus國際研究生課程邀請講座教授。

承擔20多個科研項目獨立撰寫《GCMS在海洋生物生化分析研究中的應用》

長期從事海藻生物化學、生理生態,以及海灣生態學研究。曾主持承擔國家973項目、國家863項目、歐盟第六框架計劃、教育部創新團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20多個科研項目。先後發表研究論文230餘篇,SCI收錄的原始研究論文72餘篇,論文累計引用近750多次。獲得授權發明專利22項,出版專著6部,其中獨立撰寫的《GCMS在海洋生物生化分析研究中的應用》是該領域第一本專著。開發成功海水育苗營養調控技術、紫菜加工新產品、富硒海帶新工藝、藻類寵物食品、紅球藻天然蝦青素等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近10項,產生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特別在海洋微藻脂類物質的高靈敏度分析與脂組學結構功能研究方面取得了創新成果。主持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浙江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等多項成果。

系統開展海洋微藻脂類結構的高靈敏度分析及營養效價機理的研究 在國際上首次報導了海洋微藻的全脂組成精準分析方法

嚴小軍在海洋藻類生化物質代謝與生物功能的基礎研究與關鍵技術方面取得了創新與突破。他系統地開展了海洋微藻脂類結構的高靈敏度分析及營養效價機理的研究。在國際上首次報導了海洋微藻的全脂組成精準分析方法,實現微藻四種主要光合膜脂、四種質膜磷脂的全結構組分析,發現了骨條藻中含有結構新穎的鞘酯結構;創新微藻脂肪酸甾醇同時測定的高靈敏度分析方法,建立了 50 多種微藻中 90 多個脂肪酸和甾醇的結構與含量信息庫;嚴小軍率先開展了海洋生物脂組學研究並應用於微藻脂組學研究,闡明了微藻特種營養物質在貝類幼體發育中的生物累積特徵,發現了 DHA,AA 以及膽固醇等特種脂類營養成分的傳遞與累積是貝類個體攝食喜好、發育生長及存活的關鍵因子,通過脂類成分分析、定量PCR及顆粒計數等方式確定了餌料微藻在海洋灘涂貝類育苗中的化學成分比物理粒徑更加重要。證實了兩種新型的餌料微藻具有更好的育苗效率,並在產業實驗中得到了驗證,可以提高育苗效率30%,由此嚴小軍提出了"化學選擇,營養匹配,擇水養殖"的餌料生物營養供應理論假說,並以此理論篩選獲得了威氏海鏈藻等高營養效價的餌料生物新種類,探索建立了微藻餌料選擇性培養與灘涂貝類高產育苗新技術。嚴小軍領導建立的生物晶片北京國家工程中心寧波分中心獲得國家發改委的批准。生物晶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寧波分中心是我國唯一的海洋領域的生物晶片分中心,主要針對寧波海洋經濟發展與水產養殖轉型升級要求,重點建設生物晶片製備中心、晶片信息分析中心和標準資料庫、核酸克隆資源庫、晶片產品中試基地等研發和工程化平臺,開發具有重要應用價值的海洋生物功能基因,篩選海洋經濟動植物病害的重要致病關鍵基因,進行重要海洋藥源動植物活性成分分離、結構鑑定和生物學活性等研究,促進海洋生物技術產業的發展。目前已經創建了海水養殖病害快速檢測、海洋生態環境微生物評價、水質藍藻赤潮毒素快速檢測等多項技術原型。

建立我國唯一的海洋領域的生物晶片分中心——生物晶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寧波分中心

今年嚴小軍最大的工作成就是生物晶片北京國家工程中心寧波分中心獲得國家發改委的批准。生物晶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寧波分中心是我國唯一的海洋領域的生物晶片分中心,主要針對寧波海洋經濟發展與水產養殖轉型升級要求,重點建設生物晶片製備中心、晶片信息分析中心和標準資料庫、核酸克隆資源庫、晶片產品中試基地等研發和工程化平臺,開發具有重要應用價值的海洋生物功能基因,篩選海洋經濟動植物病害的重要致病關鍵基因,進行重要海洋藥源動植物活性成分分離、結構鑑定和生物學活性等研究,促進海洋生物技術產業的發展。目前已經創建了海水養殖病害快速檢測、海洋生態環境微生物評價、水質藍藻赤潮毒素快速檢測等多項技術原型。

相關焦點

  • 生物晶片煙臺分中心在毓璜頂醫院正式揭牌
    活動現場  大眾網煙臺5月22日訊 (通訊員 李添禕 見習記者 王曉華) 今天上午,生物晶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攜手煙臺毓璜頂醫院成立的煙臺分中心在該院正式揭牌  生物晶片又稱基因晶片,是指通過一定的技術和原理,將成千上萬個與生命相關的信息分子集成於釐米見方的微型生物化學分析系統,實現對基因及其他生物組分高效快捷的測試和分析。
  • 211醫院生物基因晶片研究分中心今正式揭牌
    哈爾濱新聞網訊(柴存良 記者 崔巖)4月13日,全軍也是東北三省首家生物基因晶片研究分中心在解放軍第211醫院正式揭牌。生物基因研究分中心的成立將為患者的疾病預警和預防、個體化診療打開新的方向,利用個體化用藥降低患者的治療成本。
  • 中國軍隊首家生物基因晶片研究分中心成立
    新華網瀋陽4月13日電(柴存良 秦富梁)中國軍隊首家生物基因晶片研究分中心13日在解放軍第211醫院揭牌成立。據解放軍第211醫院院長賈丹兵介紹,這個中心是生物晶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報國家發改委備案批准的軍隊首家基因研究分中心。
  • 生物晶片應用領域
    在尋找HIV藥物中,Jellis等用組合化學合成及DNA晶片技術篩選了654536種硫代磷酸八聚核苷酸,並從中確定了具有XXG4XX樣結構的抑制物,實驗表明,這種篩選物對HIV感染細胞有明顯阻斷作用。生物晶片技術使得藥物篩選,靶基因鑑別和新藥測試的速度大大提高,成本大大降低。
  • mems器件,我國唯一與國外差距較小的晶片領域
    是一種與晶片採用相同工藝,蝕刻,光刻工藝生產的產品。其主要產品有MEMS麥克風,微馬達,mems光學傳感器,MEMS壓力傳感器、MEMS陀螺儀等。現在在電子產品,醫學,汽車和航天領域擁有廣泛的應用。像現在手機中就有數量不等的mems傳感器,iphone4擁有4個mems傳感器,三星note系列旗艦則擁有8個傳感器。
  • 國家藥品、器械審評長三角分中心年內運營,生物醫藥產業加速集聚上海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邱愛荃報導上海生物醫藥產業又傳來好消息。國家藥品審評和國家醫療器械審評長三角分中心將落戶上海,預計今年底前啟動運營。這是記者從28日舉行的2020年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創新大會上獲得的消息。
  • 什麼是生物晶片?中國生物晶片面臨3個關鍵問題
    據此可重組出靶核酸的序列,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的逐步實施以及分子生物學相關學科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動植物、微生物基因組序列得以測定,基因序列數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增長,然而,怎樣去研究如此眾多基因在生命過程中所擔負的功能就成了全世界生命科學工作者共同的課題,為此,建立新型雜交和測序方法以對大量的遺傳信息進行高效、快速的檢測、分析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 全球首版新冠病毒蛋白質組晶片成功製備!三龍灣科研團隊參與研發
    日前,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佛山分所與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陶生策課題組通力合作,合成得到了新冠病毒的全套27個蛋白質的表達克隆,在此基礎上,成功製備新冠病毒的20個蛋白並於3月2日製備了第一版新冠病毒蛋白質組晶片。 該晶片目前為全球唯一,將助力新冠肺炎的診斷和治療,推進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發和抗新冠病毒藥物的開發。
  • 現代海洋設施養殖國際學術論壇暨中國水產學會魚類工業化養殖專業...
    本次大會由中國水產學會魚類工業化養殖專業委員會、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委、舟山市科學技術局主辦,浙江海洋大學、黃海水產研究所、大連海洋大學、國家海洋設施養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承辦。大會以「創新、綠色、生態、高端」為主題,秉承「建樹國際視野、突出國家觀念、集成系統工程、構築高端產業」的理念,旨在通過學術研討,加強產學研的技術交流和務實合作,夯實工業化養殖基礎,以促進我國工業化魚類養殖大產業的高速發展。
  • 中科院超算環境廣州分中心:小平臺撬動大科學
    中科院超算環境廣州分中心主任、高級工程師陳朝明回答:「從超算資源量來講,如果把天河二號比喻為大海,那我們就是一個湖泊。」成立於2014年的中科院超算環境廣州分中心以其驚人的計算能力在幹細胞與再生醫學、創新藥物設計、公共健康、海洋氣象、地球科學、環保能源新能源等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
  • 2014年中國十大生物晶片企業排名
    美、英、德、加、俄、意、日等國的重要學術和工業機構,已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開展這方面的基礎研究和應用開發,並將「生物晶片」技術列入生物技術中的重點發展領域,形成了一批相關產業。但是,我國生物晶片研究起步較晚,研究始於1997——1998年間,在此之前生物晶片技術在我國還是空白。隨著晶片技術和產業發展迅速,我國還是實現了從無到有的階段性突破,並逐步發展壯大。
  • 盤點2014年中國十大生物晶片企業
    但是,我國生物晶片研究起步較晚,研究始於1997——1998年間,在此之前生物晶片技術在我國還是空白。隨著晶片技術和產業發展迅速,我國還是實現了從無到有的階段性突破,並逐步發展壯大。尤其是「十五」期間,國家「863」計劃重點組織實施了「功能基因組及生物晶片研究」重大專項,對生物晶片的系統研發給與了傾斜性支持。
  • 生物晶片入門(一):生物晶片及應用簡介(生物晶片,基因,藥物,晶片技術)
    世界各國也紛紛加大投入,英國劍橋大學、歐亞公司正在從事該領域的研究。世界大型製藥公司尤其對基因晶片技術用於基因多態性、疾病相關性、基因藥物開發和合成或天然藥物篩選等領域感興趣,都已建立了或正在建立自己的晶片設備和技術。以生物晶片為核心的相關產業正在全球崛起,目前美國已有10多家生物晶片公司股票上市,平均每年股票上漲75%。
  • 「國家隊」重磅布局大灣區 ,高能物理科學大灣區數據分中心揭牌
    實際上國家高能物理科學數據中心是我國20個國家科學數據中心之一,而大灣區數據分中心則是國家高能物理科學數據中心繼北京之後的又一中心,將促進數據科學技術和技術轉化,從而助力大灣區經濟發展。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陳和生院士、科技部國家科技基礎平臺副主任王瑞丹、廣東省科技廳實驗室處處長黃江康等參加了這一揭牌儀式。
  • 好消息,我國84歲老人造出國產晶片,投身於我國晶片領域
    本該是在家頤養天年的年齡,本該是安享晚年的的年齡,但是這位科學家為了我國地科研事業,84歲了奮戰在科研一線,不得不說在,這樣的科學家,值得我們每個人尊重和敬佩,她就是科學家黃令儀。她不僅在84歲還未退休,而且還造出了國產晶片,為我國節約了上萬億資產。
  • 光子晶片能否破局國外晶片對高科技領域的封鎖,實現彎道超車
    目前我國已有幾家企業在研發光子晶片相關的項目,像光速的收發模塊、光處理模塊已取到了突破性進展。科研機構已經投入開發的矽光子晶片平臺,可以完成100bps的光子晶片試製,測試平臺也在搭建中,預計2021年可以完成研發工作。
  • 盤點年度向善力量,南方周末築夢者公益大會圓滿舉行
    2020年11月20日,南方周末築夢者公益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集結多位公益專家及企業代表,共同探討公益模式、分享公益經驗,共同展望新業態。活動現場揭曉了六大獎項,表彰公益領域的鮮活榜樣。  大會發布的《中國扶貧的企業樣本》專著收錄了不同行業領域的27家企業案例,多層次全方位來展示企業參與扶貧的全流程。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研究員史諒在會上表示,從這本專著所收錄的案例可以看出,各個企業用實際行動,不斷探索切實有效的扶貧機制,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扶貧開發理論,為中國反貧困事業貢獻企業力量。
  • 安康市中醫醫院皮膚科成為陝西唯一一家中醫皮膚病研究分中心
    日前,由陝西省科技局、陝西省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聯合召開的陝西省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工作推進會在西安順利召開,會上一共通過了四個研究中心,九個分中心,五個網絡協同研究中心的授牌儀式。安康市中醫醫院皮膚診療中心喜獲殊榮,成為整個陝西省唯一一家中醫皮膚病研究分中心。
  • 東方生物中報淨利增近15倍 液態生物晶片檢測儀完成開發
    未來,公司重點發展分子診斷、生物原料、診斷儀器和液態生物晶片等產品,有望成為我國體外診斷行業的龍頭。液態晶片檢測儀已基本完成開發在東方生物所有技術平臺中,前景最好、最具競爭力的是液態生物晶片檢測儀(簡稱「液態晶片檢測儀」)。
  • 浙江海洋大學開展海洋鋒面及漁業資源調查 「舟山線」航次完成年度...
    2020年,浙江海洋大學開啟了自主航次——「海洋鋒面及漁業資源長期調查計劃」。航次計劃以北緯30°和北緯31°為主要斷面,從舟山出發往東開展調查,科研人員稱之為「舟山線」。目前,該航次已完成2020年度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