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海洋人物寧波大學海洋學院 嚴小軍
中國網3月2日訊(記者 李睿 孫潔)嚴小軍從事海洋工作23年。現任寧波大學海洋學院執行院長、教育部應用海洋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獲得者、浙江省特級專家、錢江學者、中國藻類學會常務理事。先後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第十屆中國青年科技獎、浙江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歐盟Erasmus Mundus Scholarship、日本STA Fellowship等學術榮譽。1985年為復旦大學首屆少年班學員,1989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化學專業獲學士學位,1994年以直讀博士生畢業於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學專業獲理學博士學位。曾任日本國立食品綜合研究所特別研究員(1996-1998)、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知識創新工程」責任研究員(1999-2002)、美國麻省州立大學訪問教授(2000-2002)、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高級訪問學者(2006)、西班牙Cadiz大學水質與濱海管理Erasmus國際研究生課程邀請講座教授。
承擔20多個科研項目獨立撰寫《GCMS在海洋生物生化分析研究中的應用》
長期從事海藻生物化學、生理生態,以及海灣生態學研究。曾主持承擔國家973項目、國家863項目、歐盟第六框架計劃、教育部創新團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20多個科研項目。先後發表研究論文230餘篇,SCI收錄的原始研究論文72餘篇,論文累計引用近750多次。獲得授權發明專利22項,出版專著6部,其中獨立撰寫的《GCMS在海洋生物生化分析研究中的應用》是該領域第一本專著。開發成功海水育苗營養調控技術、紫菜加工新產品、富硒海帶新工藝、藻類寵物食品、紅球藻天然蝦青素等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近10項,產生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特別在海洋微藻脂類物質的高靈敏度分析與脂組學結構功能研究方面取得了創新成果。主持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浙江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等多項成果。
系統開展海洋微藻脂類結構的高靈敏度分析及營養效價機理的研究 在國際上首次報導了海洋微藻的全脂組成精準分析方法
嚴小軍在海洋藻類生化物質代謝與生物功能的基礎研究與關鍵技術方面取得了創新與突破。他系統地開展了海洋微藻脂類結構的高靈敏度分析及營養效價機理的研究。在國際上首次報導了海洋微藻的全脂組成精準分析方法,實現微藻四種主要光合膜脂、四種質膜磷脂的全結構組分析,發現了骨條藻中含有結構新穎的鞘酯結構;創新微藻脂肪酸甾醇同時測定的高靈敏度分析方法,建立了 50 多種微藻中 90 多個脂肪酸和甾醇的結構與含量信息庫;嚴小軍率先開展了海洋生物脂組學研究並應用於微藻脂組學研究,闡明了微藻特種營養物質在貝類幼體發育中的生物累積特徵,發現了 DHA,AA 以及膽固醇等特種脂類營養成分的傳遞與累積是貝類個體攝食喜好、發育生長及存活的關鍵因子,通過脂類成分分析、定量PCR及顆粒計數等方式確定了餌料微藻在海洋灘涂貝類育苗中的化學成分比物理粒徑更加重要。證實了兩種新型的餌料微藻具有更好的育苗效率,並在產業實驗中得到了驗證,可以提高育苗效率30%,由此嚴小軍提出了"化學選擇,營養匹配,擇水養殖"的餌料生物營養供應理論假說,並以此理論篩選獲得了威氏海鏈藻等高營養效價的餌料生物新種類,探索建立了微藻餌料選擇性培養與灘涂貝類高產育苗新技術。嚴小軍領導建立的生物晶片北京國家工程中心寧波分中心獲得國家發改委的批准。生物晶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寧波分中心是我國唯一的海洋領域的生物晶片分中心,主要針對寧波海洋經濟發展與水產養殖轉型升級要求,重點建設生物晶片製備中心、晶片信息分析中心和標準資料庫、核酸克隆資源庫、晶片產品中試基地等研發和工程化平臺,開發具有重要應用價值的海洋生物功能基因,篩選海洋經濟動植物病害的重要致病關鍵基因,進行重要海洋藥源動植物活性成分分離、結構鑑定和生物學活性等研究,促進海洋生物技術產業的發展。目前已經創建了海水養殖病害快速檢測、海洋生態環境微生物評價、水質藍藻赤潮毒素快速檢測等多項技術原型。
建立我國唯一的海洋領域的生物晶片分中心——生物晶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寧波分中心
今年嚴小軍最大的工作成就是生物晶片北京國家工程中心寧波分中心獲得國家發改委的批准。生物晶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寧波分中心是我國唯一的海洋領域的生物晶片分中心,主要針對寧波海洋經濟發展與水產養殖轉型升級要求,重點建設生物晶片製備中心、晶片信息分析中心和標準資料庫、核酸克隆資源庫、晶片產品中試基地等研發和工程化平臺,開發具有重要應用價值的海洋生物功能基因,篩選海洋經濟動植物病害的重要致病關鍵基因,進行重要海洋藥源動植物活性成分分離、結構鑑定和生物學活性等研究,促進海洋生物技術產業的發展。目前已經創建了海水養殖病害快速檢測、海洋生態環境微生物評價、水質藍藻赤潮毒素快速檢測等多項技術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