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聊聊「價值派」客戶最關心的一個問題——
哪裡可能會成為廣州未來漲幅最高的板塊?
已買房的人答案大多一致,都會是自己家所在的區域。
如果真有不一致的,比如看好新塘的發展,自己卻買了知識城,那確實需要反省一下,看看買房的理由到底不夠充分。
而沒買房的人答案就五花八門了,向東、向南各個板塊都有不少擁躉者。
科學城、東圃一馬當先,黃埔舊區府板塊卻只有8%的選擇。
不知道,如果老區府和魚珠一起並列為一個選項,選它的人會不會多一些。
反正我一定會投它一票。
魚珠板塊由黃埔魚珠站和天河三溪站串聯而成。
從地理位置的描述我們能得到兩條重要信息:
1、它位於天河和黃埔的交界,距離CBD不遠;
2、板塊內有已建成地鐵,上下班通勤方便。
這兩點證明魚珠板塊適宜居住,但要判斷它未來的升值潛力,還有三大維度的質素需要去衡量:
1、在全區中的定位,可以看出政策傾斜力度;
2、產業規劃,可以看出它的未來發展上限;
3、目前房價水平,可以判斷它當前價值兌現程度。
.01
我們一條一條來看,先說全區中的定位。
魚珠,毫無疑問是黃埔的C位。
可能有些人會覺得科學城當前發展勢頭很足,但細看看廣州發展的方向,從珠江新城一路向東,想到達科學城還得先經過金融城、魚珠。
那有沒有可能跳過金融城、魚珠,直接發展科學城呢?
我能斬釘截鐵給出否定的答案。
天河金融城近年來一直受困於岑村機場限高的問題,建設進程較為緩慢,但最近限高問題有了新進展,再加上還有6宗商服地將在今年出讓,會是今年重點建設的板塊。
而魚珠和科學城相比,多了個第二CBD的規劃,而且還是第二CBD的核心區域。從地理位置上來看,還緊鄰珠江,發展潛力明顯比科學城要大。
圖源:廣州中原研究發展部
還有一個重點是,如果魚珠發展不好,那麼老黃埔是沒有什麼可指望的,而如果老黃埔發展不起來,人們喪失對黃埔整個板塊的信心,科學城又何來發展?
所以,魚珠必定會成為黃埔打造的重點,就像白雲區的白雲新城、番禺的萬博、甚至是天河的珠江新城。
.02
第二點,來看產業規劃。
在產業發展這一塊,我不太傾向於將魚珠和科學城、知識城進行對比。
看個表格就知道原因了:
科學城和知識城佔地面積過於龐大,以至於投入和魚珠相同體量的產業規劃激起的水花都微乎其微。
或許用一張圖表來展現更為直觀。
我們用不同面積的圈來代替三個板塊,用方塊來代替相同體量的產業,能看出佔地面積更小的魚珠產業更為集中。
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資源集中度」,這才是衡量一個區域產業發展的重要標準。
相比較而言,我會選擇以琶洲、金融城來和魚珠進行橫向對比。三者有相近的佔地面積,而且與珠江新城同屬於「黃金三角區」。
圖源:廣州中原研究發展部
橫向來看,三者最明顯的差異點在於開發時間和產業定位。
整體來說,琶洲、金融城起步較早,招商引資已有條不紊的鋪開,而魚珠板塊整體開發建設才剛剛起步。
雖然目前已經引進了廣州日報、南方智媒、4399遊戲等多家知名企業機構進駐,但魚珠後續可開發的用地規模在三者中還是屬於最大的,因此發展空間也會更大些。
圖源:廣州中原研究發展部
當然,有粉絲可能會提出疑問:
論單純的產業發展,難道不是金融城更勝一籌嗎?全金融商業+產業打造,還有高端商業配套,這都是看得見的利好。
但不要忘了,今天我們討論的重點是——誰將成為廣州未來漲幅NO.1的板塊?
金融城固然有產業,但是它周邊1-2公裡內沒有中高端的住宅配套,而且現狀是沒有新的住宅土地供應。
換言之,金融城目前的住宅增量有限,也就談不上未來的漲幅空間。
再往深了說,哪怕它有了較大的漲幅,也只與少部分人有關。
所以這一局,還是有更大增量空間的魚珠獲勝。
.03
第三點其實與第二點息息相關。
在有著較大增量的前提下,今年魚珠已經開始發力。
五礦招商鷺山府上周已開盤,今年原茅崗村舊改項目富力南馳·富頤華庭也將於近兩個月內入市。
(富力南馳·富頤華庭踩盤稿可參考:吹風價5萬/平方,魚珠舊改大盤值得買嗎?)
預計二者的主力成交價將集中在4.5-5萬/㎡中間。周邊二手房代表樓盤金碧世紀花園、保利學府裡、海倫堡海倫時光成交均價集中在4萬/㎡左右。
新盤5萬/㎡的定價存在一定壓力,但考慮到區域內新盤稀缺,再加上因為商業和交通配套比較完善,周邊租賃需求也較為旺盛,所以第一批入市的項目享有優先定價權。
從這一點來說,這個價格也合情合理。
而且僅是富力茅崗舊改總用地面積就達79.55萬㎡,總建築面積301.78萬㎡,體量是獵德舊改的三倍,項目賣到2025年是妥妥沒有問題的。
大盤往往能帶動周邊二手房價水漲船高,這一點也毋庸置疑。
所以總體來看我對魚珠的房價漲幅還是持樂觀態度,短期內可能橫盤一段時間,但只要有個契機,比如高價賣地、進一步招商引資等,一炮走紅就離魚珠不遠了。
你呢,對魚珠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