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百度百科:物種說】,經作者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請與原文作者聯繫
牛鯊的牙齒竟然還有著明確的分工。大而恐怖的嘴巴,呈裂弧狀,吻端寬圓而短,密布著鋒利的牙齒。它們的上下牙齒不僅在邊緣長著鋸齒而且還分工明確:尖利的下齒齒尖能夠直立或者是略外斜,便於叼住獵物,將獵物牢牢控制住;三角鋸齒似的上齒用於切割、吞食食物,也可以把獵物刺穿,從而撕扯獵物的肉。
公牛真鯊是鯊魚的一種,在印度牛鯊一般又被稱為孫德爾本斯鯊或者是恆河鯊,是孟加拉國魚肉咖喱的佳餚;在非洲普遍被稱為贊比西鯊。牛鯊廣泛分布於不同的棲息地令它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名字,例如尼加拉瓜鯊等。
幼鯊出生時長約70釐米,這時的牛鯊還比較弱小,大約還需要10年的時間來達至成熟,母鯊魚會將未成熟的幼鯊帶到沿岸的水域中去過童年生活,以免遭受到其它鯊魚的襲擊。其壽命一般是在40年左右。
浩瀚的海洋總是神秘莫測,一層層浪花堆疊而起的漣漪之下常常是波濤洶湧的廝殺和搏鬥,這些人們在海平面上看不見的景象卻吸引著無數的潛水愛好者。生活在大海中的牛鯊以其兇猛、殘忍著稱,也有著孩子般「好鬥」、「愛挑事兒」的小毛病。
1.牛鯊堪稱是最好鬥的鯊魚。它們的進攻性很強,人們在晚上和海水渾濁的時候容易受到它們襲擊的可能性比較大,如果遊泳者身上有血漬或者是有閃光的裝飾品,就更加會引起它們的注意。
大多數的公牛鯊不會主動攻擊人類,襲擊時往往也只是咬上一口就離開了,這很可能是因為它們把受害者誤會成了一種威脅,例如說侵佔了它們的領地。
據說它們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開始練習捕殺技能,只有最強壯、最兇猛的胚胎才有活到出世的機會。牛鯊是以胎生繁殖,妊娠期為一年,一次產仔1到13尾。
牛鯊有非常奇特的食卵行為,最強壯的胚胎會在子宮內吃掉未受精的或者是比較弱的胚胎。好鬥似乎它們的天性,也是它們倖存下來的原因之一。
2.牛鯊的牙齒竟然還有著明確的分工。大而恐怖的嘴巴,呈裂弧狀,吻端寬圓而短,密布著鋒利的牙齒。它們的上下牙齒不僅在邊緣長著鋸齒而且還分工明確:尖利的下齒齒尖能夠直立或者是略外斜,便於叼住獵物,將獵物牢牢控制住;三角鋸齒似的上齒用於切割、吞食食物,也可以把獵物刺穿,從而撕扯獵物的肉。
此外,如果有機會仔細觀察的話,會發現牛鯊的嘴巴大的不成比例,而且它們平時總是緊閉著嘴巴,把彌補在上下頜上的鋒利的牙齒遮的嚴嚴實實的,讓不知情的人誤以為它們很和善。
3.一直以來,牛鯊都不是個善茬,還是一個大胃王!如果有人因為牛鯊體型的嬌小而將其歸為善類,想必這就是被其外表所欺騙了。
牛鯊雖然個子並不大,但是像牛一樣壯碩,還是個不折不扣的大胃王,從來不挑食。只要是海裡的活物,它幾乎來者不拒,諸如鰩魚、海豚、海龜、海鳥以及軟體動物等。最誇張的是連其它品種的鯊魚都是它們的食物之一。
4.牛鯊真的是名如其實,這傢伙脾氣急起來的時候真的就像是急紅眼的公牛一樣,所以牛鯊也被譽為是脾氣最大的鯊魚。只要有一點不順心,牛鯊就會突然變得很亢奮,進攻所有惹它心煩的生物,而且根本不管對方的體形有多大,也不管自己能有幾分勝算,真的是一個衝動的傢伙。
在人類每年報告的鯊魚傷人和撞擊船隻的事件中,牛鯊肇事的記錄多於大白鯊。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牛鯊體內決定攻擊性的激素水平比任何動物都高,因此,它十分彪悍,很難被馴服。
5.在整個鯊魚界,只有牛鯊能夠在鹹水以及淡水兩種截然不同的環境中自由來往,它能夠通過調節血液裡的鹽分和其他物質的含量,維持體內鹽度的平衡。所以,牛鯊經常從河流的入海口逆流而上,捕捉河馬、鱷魚等體形比它大得多的動物解饞。
牛鯊進入河流之後,由於激素分泌發生變化,它的性情就會變得更加兇猛。再加上人們一般不會想到有鯊魚會來到淡水區域,通常也不會在那裡設置防鯊網,無形中給牛鯊製造了絕佳的傷人機會。
牛鯊的好奇心也特別強,即便是人類沒有任何攻擊的舉動,它們反而會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突然襲擊對方,試圖了解對方的反映。
6.牛鯊的視力並不是很好,但是它感官卻異常靈敏,由於皮膚上有很多感覺器官,因此它們完全可以憑藉海水的震動以及聲音搜索到1000米範圍內的獵物。它們的嗅覺則可以嗅出稀釋在10萬升水裡的一滴血的氣味,並且能夠準確追蹤到血源位置。
7.公牛鯊的咬合力之強大,堪稱鯊魚界之最。2012年,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6日報導,美國南佛羅裡達大學的研究者哈貝格和其歐洲籍同事日前發布了一項研究結果指出,在現今所有的鯊魚種類中,公牛鯊的咬合力最大,甚至比惡惡名昭彰的大白鯊還要強。
哈貝格和美國以及德國的研究團隊研究了13種不同的鯊魚在咬合力道上的強度,研究結果指出,公牛鯊的體型、顎部和下巴肌肉使它們能夠在咬合時產生1300磅的力量,居任何大型掠食鯊魚之冠。
同時,哈貝格還表示,人類預期咬合力強的大型鯊魚在食物鏈中的位置會比較高,如大白鯊、虎鯊、大型雙鬢鯊和公牛鯊等,這些物種通常會捕殺一些大型的獵物,如海豚以及海龜等,所以擁有高度的咬合力對它們來說非常重要。
公牛鯊並不是單一的品種,它還有雙頭公牛鯊這個特別的種類。
2013年,來自密西根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就在《魚類生物學雜誌》上撰文指出,他們已經確認首次發現長有雙頭的公牛鯊。
這條鯊魚於2011年4月7日在墨西哥灣發現,為單一的個體,而不是連體的雙胞胎鯊魚。在這次發現之前,雙頭鯊魚並非是第一次出現,科學家就已經發現了天生長有兩個頭的大青鯊和長吻翅鯊,而這是首次在公牛鯊中發現雙頭的案例。
不過,發現這種雙頭鯊魚現象的概率自然是很低的,部分原因在於帶有畸形的生物通常在出生後不久就會死去。這裡也同樣未能倖免,這個雙頭牛鯊是漁民在剖開一條成年鯊魚的子宮才發現的,而且它也很快死亡。
到這裡,感覺到兇殘的牛鯊竟也有一絲楚楚可憐,而在大自然的面前,誰也不能逆轉自己的命運。雙頭鯊魚的現象不單單在動物界才有,人類世界也有,起碼從目前的科技或者醫學來看,對於這些問題,人類仍是無能為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