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書展上,《你也學得會院前與家庭急救》等醫學科普類書籍備受關注

2021-01-16 瀟湘晨報

張文宏參加新書《病菌簡史》籤售。 本報記者 張挺攝

「人類對醫學的認知是個科學議題,也是關係到千家萬戶幸福的人文命題。」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大內科副主任、急診研究室主任熊旭東如是說。昨天,由他主編的《你也學得會院前與家庭急救》新書推介會在上海書展舉行。不少讀者第一時間購書,他們的共同語言裡包括「帶個家庭醫生回家」。

對於許多70後、80後,醫學類的科普書籍並不陌生,幾乎每個人的兒時記憶裡都有一本父母收藏的醫學科普書。可當信息隨手可得,我們還需要書架上的「家庭醫生」嗎?記者注意到,在今年的上海書展上,許多中青年讀者開始重新把醫學科普書買回家。除了熊旭東的新作,《病菌簡史》《傳染病:戰勝恐懼的力量從哪裡來》《讓我們一起照顧家裡的老小孩》等也頗受歡迎。

書架上的「家庭醫生」又回來了。在醫學界和出版界看來,醫學科普類書籍重又勃興,也是個體的健康意識、科普的傳播效應、國家的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同頻共振的良性驅動。

信息碎片化時代,一部優質科普書有助了解醫學的通識邏輯

在70後和80後的印象中,父輩收在家中的醫學科普書常以「家庭必備」「醫學常識小百科」等為名。為何「必備」和「小百科」隨著時間流逝一度退出家庭書架?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陳杰認為,網際網路時代信息傳播和獲取方式的改變,是很重要的原因:許多人產生健康疑問時,第一反應是求助網絡。然而在專業人士看來,上網查具有兩層不確定因素。一來,網絡上的回答良莠不齊,有些非專業的反而貽誤病情;二來,一篇公眾號文章、一個帖子往往提供碎片化的信息。「而一部醫學科普書,如果能做到語言通俗易懂,能同時提供學術性、操作性和實效性,它就有可能幫助普通人了解醫學的通識邏輯、更好地理解健康。」

以院前與家庭急救為例,作為搶救鏈中很重要的一環,它能決定急症發作的患者進入醫院後實施搶救的成敗。普通人或在手機上刷到過「心肺復甦」「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初步的救援及護理方法,卻未必了解過它們各自對應哪些症狀,也未必知曉這些急症的初貌。換言之,知其一,不知其二,而一本急救相關書籍能做的,就是幫大眾補齊「其二」甚至「全貌」。

比如,此次在上海書展「上新」的《你也學得會院前與家庭急救》分為上下兩篇,上篇是院前與家庭急救的基本知識,包括心肺復甦、公眾除顫、如何呼叫120等極具操作性的細節指導;下篇包含院前與家庭急救的對症處理。編纂者不僅有熊旭東醫生,還有來自華山、仁濟、東方等醫院的十多位專家。

科普書目越發細化,讓每個人都成為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一場疫情為人類敲響了警鐘,許多人開始重新思考人類與疾病的關係。此前的世界讀書日閱讀報告就曾指出,多個第三方平臺數據顯示,與醫學健康等相關的閱讀率大幅提升。

究竟是疫情催促人們關注健康知識,還是人們的主體健康素養本身就在穩步提升?柴日奕是《你也學得會院前與家庭急救》的責任編輯之一。在她看來,特殊時期和社會原本的需求,兩者皆是緣由。「這幾年,社會老齡化情況越見明顯,許多意外都可能導致不幸,做急救類相關科普是滿足社會需求。」大眾對於相關知識的需求一直都在,「出版人能做的,就是更好地滿足按需分類的市場」。

據出版界人士觀察,目前醫學科普書正呈現細化市場的趨勢。比如疫情相關書籍,因為面向最普通大眾,語言通俗易懂是第一條要義,《上海戰「疫」硬核科普》《張文宏說傳染》都是個中代表。又比如,面對青少年群體,漫畫這種極富趣味的體裁也越來越多參與到醫學科普中,《病菌簡史》便是一本在妙趣橫生的圖文裡與傳染病知識短兵相接的讀物。

陳杰說,為不同的群體定製不同的醫學科普書,有益於醫學科普傳播。「只有讓不同人群都聽得懂、聽得進,才能讓每個人都成為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來源:文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深海探險簡史》攜手彩虹魚·深淵極客與您相約2018上海書展!
    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於今日開始舉辦,《深海探險簡史》這本國內第一本講述深海探索過程的譯著將亮相主會場上海展覽中心。         國內第一本講述深海探索過程的譯著將亮相上海書展。由上海海洋大學深淵科學技術研究中心團隊翻譯的《深海探險簡史》將帶領讀者領略深海探索之路,該書的原作者為羅伯特·D·巴拉德,這位美國海洋科學家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海底探險家之一,也是「鐵達尼號」殘骸發現者。書展送票連結:送票啦!來2018上海書展科普展臺,燃燒你的「科」路裡~
  • 上海國際童書展閉幕,探索線下線上融合型書展新模式
    11月15日,第八屆中國上海國際童書展正式落下帷幕。作為亞太地區唯一專注於0至16歲青少年圖書出版文化全產業鏈內容的展會平臺,本屆童書展成為今年全球範圍內為數不多仍以線下方式開展的國際性書展之一。開卷發布了中國少兒圖書零售市場趨勢:即使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2020前三季度整體市場負增長的態勢下,少兒市場也實現了正向增長,同比上升了0.64%。長時間的居家防控使得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增多,這使得適合親子閱讀的啟蒙類、互動類和科普類圖書增幅比較明顯。
  • 風聲、雨聲、印刷聲 上海書展開幕前探秘一線印刷車間
    不同生產線上的工人們日夜忙碌,進行著書展前最後的衝刺。近日,勞動報記者走進車間,近距離了解了書展開幕前的印刷廠究竟是如何運轉的,聽工人們講述了他們心中的「愛閱之城」。  製版員工成「雜家」 一本書的誕生從這裡開始  「轟轟轟!」
  • 2017上海書展怎麼逛?這是一份劃了重點的攻略
    書展活動如此豐富多彩,應該怎麼逛才好?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為大家從七百餘場活動中劃了重點,不管你是文學青年、藝術愛好者、歷史社科控還是帶娃逛書展,都能從中有所收穫。文學青年看這裡 上海國際文學周今年上海國際文學周的主題是科幻,這是一個很貼合文藝青年的流行話題了!
  • 上海書展·見識城邦經典圖書大賞
    ,今年上海書展期間(8.16-8.20),見識城邦將作為中信出版集團旗下的社科人文出版子品牌參展,見識城邦的3位小夥伴也會如期出現在中信的展位為大家服務,歡迎前來相約~為了方便您了解,小編整理了一份見識城邦經典書單,以及上海書展5折特惠書單,不要錯過哦!
  • 學急救知識,組裝人體3D模型,顯微鏡下看生物、看細胞
    「你當小醫生,我只能當病人咯。小時候玩的遊戲今天來了升級版,穿上白大褂都捨不得脫了。」近日,9歲的琪琪在媽媽的陪同下參加了康大夫國際醫院舉辦的「家庭開放日·我是小醫生」親子體驗活動。學急救小知識,顯微鏡下找血細胞,量血壓、稱體重……小傢伙玩得很開心,母親毛女士的這條朋友圈更是引來親戚朋友紛紛點讚。
  • 2020上海書展圓滿落幕,「破圈」「出圈」成流行詞
    據初步統計,截至8月17日,上海書展圈內圈外相關頁面總量破億(1.14億次),線上活動觀看量破610萬次達(611.37萬次)。「上海書展·閱讀的力量」線上平臺訪問量達到55.58萬次,成為市民讀者了解書展信息的首選。
  • 2019上海書展推薦精品圖書100種 快來看看有哪些
    東方網7月22日消息:今天,上海市書刊發行行業協會舉行2019年(夏季)上海新書發布會,發布《2019上海書展推薦100種上海精品圖書書目(夏季版)》。版)》、《海派時尚流行趨勢研究》、《錦繡世界:國際絲綢藝術精品集》等生活類圖書;秦文君《秦文君臻美花香文集》、周晴《了不起的許多多》、《地球大冒險》等少兒類圖書,均為上海的重點新書。
  • 【探索】這20本上海市優秀科普圖書,你讀過嗎?
    一本好的科普書籍不僅能讓你學有所獲,還能得到很多啟發!市科委說,經資格審查和專家組評議,評出《邏輯:你認為正確,就一定正確嗎》《自然趣玩屋》《擁抱群星:與青少年一同走近天文學》等20部作品,為2018年上海市優秀科普圖書,向社會推薦閱讀!快來看看你讀過幾本?
  • 百度發布全民讀書搜索大數據報告:90後一邊熬夜一邊搜索養生類書籍
    報告顯示,近90天,百度圖書類智能小程序圖書訂單總金額環比增長26%,支付用戶數環比增長47%。在此趨勢下,實體書店也積極開啟線上化轉型,近90天,從網友搜索「實體書店」相關內容可以發現,「書店外賣」、「雲書展」均是關注的熱點內容,「實體書店線上經營」相關內容的搜索熱度反超疫情前的水平。與此同時,疫情變化也影響著人們的閱讀「口味」。
  • 2020上海三聯書店書展圖書活動
    ,你們去看一場購物環境最優雅安靜的上海書展呢。沒有票的小夥伴也不要著急,請在雲端(關注B站「上海三聯」up主)給我們祝福,看我們的發布會、對談和演出,並不忘買書!活動詳情01我有嘉賓——《序與自序》新書發布會嘉賓介紹陳鵬舉,詩人,上海收藏鑑賞家協會副會長、上海詩詞學會副會長。
  • 上海書展|150個故事展現46億年奇蹟,這套「地球簡史」被眾多名師推薦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孫雯 通訊員 郭楠2020上海書展上,就一個話題展開對話,是很多大咖書展之行的重要任務。有一場對話很特別,它是從46億年前開始的。書展首日,上海九久讀書人攜手人民文學出版社,面向少兒讀者推出了一套大型科普叢書——《46億年的奇蹟:地球簡史」》。這套叢書的新書首發分享會「與46億年對話——名師教你閱讀未來」在中心活動區舉辦。首發現場《46億年的奇蹟:地球簡史》是一套兼具科學與美學的大型地球科學叢書,13本循序漸進,150個故事依次展開,構成地球46億年的激動人心的演變歷程。
  • 這些科普類圖書陪你過假期,多多增長有趣的知識
    《院士帶你去探索》科普繪本【編著/作者】宋嫻【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內容簡介】《院士帶你去探索》科普繪本是以上海科技館品牌活動「上海科普大講壇」項目為依託上編針對社會大眾中對科學技術的誤解,分析應該如何從總體上看待科學技術,並清醒認識科學技術正負面雙重價值,以及科學技術與現代資本密切結合所帶來的形勢和後果。下編通過12個專題,結合當下中國科技創新的國情,以示例的形式分析我們應該努力追趕並已取得成績的、中國和西方都在努力解決的、充滿爭議但目前不得不做的、既有爭議又無必要的4類情形。
  • 2020上海書展|上海三聯樹蛙部落展位:兩隻樹蛙棲息其中
    浙江餘姚的樹蛙部落位於浙江餘姚的樹蛙部落民宿中的上海三聯書店閱讀空間今年,就在書展前一周,上海三聯書店與TREEWOW樹蛙部落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在即將投入運營的江西新餘仙女湖的樹蛙民宿中上海三聯書店在近幾年的上海書展都會依照即將開業書店的模樣布展,以直觀的方式向讀者預告新店。山腳下的書店2016年,上海三聯書店的書店展位布置成了山腳下的書店模樣。展廳內模擬了特殊地標「山」的特徵,地板上的鵝卵石坐墊象徵著山腳下的涓涓溪流,讀者可以任意穿行在「山間」。當年在書展引起了廣泛關注,讀者需要在門口排隊進入。
  • 高以翔意外離世 猝死及急救方法引關注
    2019年11月27日,演員高以翔在錄製運動類綜藝時突然暈厥倒地,後送醫院經搶救無效死亡,年僅35歲。高以翔去世消息一經證實,網友紛紛表達了悼念之情,有網友發現高以翔最後一條微博發布時間為26日1點半,推測其凌晨還在工作,有研究表明壓力大、勞累、熬夜都會加大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此外醫院宣布高以翔為心源性猝死,因此大眾在表達緬懷之情的同時,對此類疾病危害的關注度也隨之上升。
  • 健康科普 我們在路上
    此次大賽得到了各地各部門的高度重視和積極響應,共收到醫療衛生機構、科技部門、科協、高校、社會組織、相關單位及專業人員推薦的講解類視頻439件、視頻類作品904件、平面類作品1266件、動漫遊戲類作品168件、科普圖書和科普文章類作品1709件、廣播電影電視節目類作品182件。
  • 上海虹口全力打造新時代市民閱讀高地
    為貫徹落實市委宣傳部「上海書展」和「書香上海」建設的工作要求,踐行人民城市理念,弘揚新時代新思想,虹口以打造「書香虹口」為主線,將書展作為重要文化載體,把書展搬到「家門口」,不斷打造讓群眾滿意的新時代市民閱讀高地。
  • 想學醫的考生!部屬高校本科醫學專業擬擴招,這四類人才緊缺……
    該專業培養具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麻醉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醫療衛生單位的麻醉科、急診科、急救中心、重症監測治療病房(ICU) 、藥物依賴戒斷及疼痛診療等領域從事臨床麻醉、急救和復甦、術後監測和生理機能調控等方面工作的醫學高級專業人才。
  • 帶上孩子逛上海書展,我們整理了一份適合親子的活動清單
    帶上孩子逛上海書展,我們整理了一份適合親子的活動清單 澎湃新聞記者 徐明徽 實習生 李嬌 整理 2017-08-06 13:43
  • 活動清單來了,今天是這個主題→#上海書展閱讀的力量#
    「上海書展•閱讀的力量」2020特別網聚活動今天進入第十天。你知道什麼是親子閱讀嗎?怎樣的親子閱讀能起到理想效果?原來,親子閱讀可不止陪伴而已,還要有好的方法才行!今晚8點的《悅讀時刻》,中國福利會宋慶齡兒童發展中心兒童閱讀研究與指導專家趙小華、靜安區家庭教育指導中心主任陳小文將在線與大家交流。此外,還有「寓於陪伴、見證和支持中的教養之道 」「神獸不歸籠,父母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