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傍晚5點半,在杭州唱了四十幾個小時主角的冬雪,終於停歇下來。人行道上,積雪堆在一邊,地面上雪水稍稍一遇冷便凍結起來,行走在上面,真有一種如履薄冰的感覺。
就是在這個時分,南方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從深圳飛來了,第一次以招生的名義,來到杭州。
提前兩天到杭的南科大浙江招生組組長郭旭崗,也終於鬆了口氣。因為大雪,他一直擔心校長的這次招生宣講之行,會被耽擱。
今年南科大新增了6個招生省份,朱清時全部都要親自去當地高中宣講,杭州是他此行的第一站。今天講完後,朱清時將立馬飛回南科大。郭旭崗似乎總擔心花甲之年的朱清時,多少有點吃不消這種和搞科研完全不同的飛快節奏。
而昨晚,當朱清時出現在酒店房間,和記者見面時,這位個頭很高,有著清瘦體格的先生,顯得很精神,雖然臉色並不太好,但說話時一定會看著你笑。
記者問他是不是常來杭州,他樂了:「我對杭州非常熟悉,這是『老地方』了!1979年我出國前,在浙大學了半年英語;10年前,浙江教育出版社約我寫一套《科學》教材,我就經常來杭州。」
朱清時說,之所以把浙江作為這次全國招生的第一站,就是因為他的杭州情結,「還有個原因,浙江是優質生源大省。我最得意的學生楊學明(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就是浙江人。」
再問朱校長,如此為南科大招生奔走,這個改變大家傳統觀念的過程,難不難?
一向給人以自信感覺的朱清時很直白地回答:「當然很難。」
南科大要招好學生,還是有點難
「要打破傳統觀念,不容易。」朱清時說,儘管南科大至今已有兩屆學生,但在招生問題上仍有難處。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文化原因,觀念難破。
去年南科大在8個省招生,其中有名學生已經被南科大錄取了,檔案也調過來了,但後來發現他的成績考得很好,可以上清華,從中學到學生自己都想退出南科大。朱清時說,這說明大家在選擇一個高校時,還是會按傳統觀念走。
「這名學生,我們最終放手了。因為我們也希望招到和南科大辦學理念一致的孩子。」
作為剛建立的南科大,規模不算大。朱清時說,不少學生仍習慣「巨無霸」式的學校,他們覺得南科大,學生少,學校小。
「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先生就說過,『大學之大不在於有大樓,在於有大師。』我們現在比的應該是水平高,培養出多少優秀大師。」
除了觀念和規模,朱清時坦誠,第三個讓南科大感到艱難的是招生模式:「按照現在自主招生的方案,需要通過自主測試,準確定位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那10%的平時成績考核,怎麼才能準確評估出來,我們也在根據各個學校的特點進行評價,這是相當大的工作量。」
安慰的是,學生支持我的理念
有記者問朱清時,當了3年南科大校長,感覺自己有變化嗎?
朱清時回答了三個「會」:會忍了,會妥協了,會等待了。
那累不累?「累,很累。」朱清時有些自嘲地說,「有媒體記者把他3年前的照片和現在的照片拿來比對,說:『哎呀,老了那麼多了。』」
「我當中科大校長的時候,很強硬,認準是對的事情,絕對不讓。那個時候我不怕丟烏紗帽,因為我想,我大不了回去搞科研啊。」但現在,朱清時沒了那股子勁,他說,得為學校那些孩子著想,這條路一定不是能拿一切來冒險的。
「以前,我的老前輩擔心我,好好做科研的料去當什麼校長,現在他們不這麼說了,因為他們認可了,中國需要有人站出來,在教改的路上,完成這些事情。」
朱清時說,他自己最安慰的事就是現在學校的孩子,都支持他的理念,懂他的心,「其實我到底能不能堅持,他們並不直接知道,但他們看到我接受採訪時表達的觀點,他們知道,我們堅持的東西是一樣的。我的學生會說,將來等他們是爺爺奶奶了,他們就跟孫兒說,我這一生,參加了中國最重要的一次高教改革!」(原標題:當了3年的校長,學會了忍)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