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爭議校長朱清時:這五年沒有失敗,把南科大好好交給深圳

2021-01-13 澎湃新聞

       八月末的深圳,空氣依然燥熱,卻難敵大一新生們的熱情。南方科技大學的校園裡,新生們拖著大包小包,欣喜地張大眼睛左顧右盼,盤算著自己的新生活。行政樓三樓的校長室,朱清時正忙於交接工作。

       9月1日早8點,這所學校的開學典禮如期舉行,在短短的40分鐘裡,校長朱清時一如既往,堅定地向在座的學生和家長保證:南科大將繼續改革之路。也許在座的無人知道,也就是今天,這位近年來中國最富爭議的大學校長,因合同到期,明天他就將正式卸任。

       「這一個月,我心裡頭很愉快。」朱清時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專訪時說。對於新校長是誰,朱清時選擇保密。

       就在前不久,有媒體用「慘勝」來總結朱清時的南科大歲月,朱清時似乎只認同「勝」,「這五年把可能做的事都做成了,唯一遺憾是學校章程沒做成。」

       無怪乎輿論的關注。自南科大成立以降,首批「教改班」有4人退學,3名港科大教授退出,深圳市公開選拔正局級副校長,招生方案更改為「6+3+1」模式(採用高考成績佔60%,南科大複試成績佔30%,高中平時成績佔10%)……這些都與建立南科大的初衷——去行政化、自主招生、自授學位,背離,「朱清時改革失敗」的評論因此塵囂直上,朱清時自然是不同意的,「都在一點點推進,只是推進速度慢,大家看了覺得不過癮。」

朱清時並不希望自己是南科大的形象代言人,更希望用一盞燈來形容他的作用。   CFP 資料

給教改方向點亮一盞燈

        似乎,從來沒有一所高校像南科大一般,在「襁褓」中便備受矚目與爭議。它的每一個腳印都與教改成敗相系,牽動著人們關於能否解答「錢學森之問」的焦慮之情。

       然而,短短五年何以解開「百年樹人」謎題;短短五年要讓一所高校從無到有,並成為教改急先鋒,是否太過急躁?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創業與改革的艱辛如何一言蔽之,並輕言成敗?

       9月1日,南科大即將結束「朱清時時代」。

       當有媒體以「遺憾朱清時」為標題做了報導,朱清時認為這個標題很糟糕,他對此有意見,也很失望。「學生基本上對教學是滿意的。(用)遺憾吧,就讓別人以為好像是朱清時出了什麼大問題。」

       雖然多多少少有一些遺憾,比如未能在章程上達成一致,但對於朱清時來說,此時他更多的是欣慰和愉快,因為南科大的發展已經超過了他當初的預期。

       從2009年9月朱清時接過南方科技大學(籌)創校校長聘書開始,朱清時因南科大成了風雲人物,南科大也因朱清時站在風口浪尖。

       接受校長一職時,朱清時提出的第一個要求就是「去行政化」,由自己兼任黨委書記。他想著能推行在中科大時無法進行的改革,能在南科大得到突破。他的理想,就是行政權力不介入學校管理,校領導不設任何行政級別,靠自身影響力和對社會的貢獻,贏得認可。

       教育部、廣東省教育廳對南科大在籌建、轉正、招生等一系列事件中的特事特辦,都讓朱清時感覺到,南科大的改革實踐,有戲。

       南科大之於今天的高等教育,就像當年深圳之於中國經濟,被寄予厚望。

       然而,當首屆「教改班」出現4人退學,3名港科大教授出走並提出質疑,深圳公開選拔正局級副校長,更換新黨委書記等事情發生時,當南科大在改革實踐中不得不做出諸多妥協時,對教改失望已久的人們再一次惋惜,並質疑南科大改革是否就此宣告失敗?

       新入職南科大的教師陳銳認為學校在朝著目標穩步發展,也相信去行政化和自主招生等改革最終將實現。「學校的氛圍還是比較靠近國外高校的。相比其他學校,南科大鼓勵學生加入到教授的實驗室進行科學研究,即學即用。我很欣喜,在各個崗位上,包括行政、教師、科研、後勤等,都在盡職做好工作。」

       另一位不願意具名的教授也認為南科大的氛圍和美國的高校有點像,「老師和學生是平等相待的,老師之間的關係很簡單。自主招生6+3+1模式很不錯,已有不少學校效仿;自授文憑以後會不會有,要看國家政策是否支持;去行政化已經比一般的學校好多了。」該教授告訴澎湃新聞。

       朱清時自然是掌握這些來自學校內部的評價的,「儘管都沒有最後成功,但做出了很實在的頭幾步。」而對於自己的評價,他比較認同熊丙奇的一段話:

       「朱校長在推進南科大這樣的改革過程中,雙重去官化、去行政化,其實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他向政府宣布,進行了高校改革的雛形。我認為,因為正是藉助南科大這個平臺,我們就是在說,什麼是去官化,什麼是去行政化,什麼是自主招生,什麼是自授學位,這個把很多年的、停留在文件中的一些東西,具體化了。所以說本身就是他進入南科大,對中國的高等教育改革進行了一個思路上的宣傳,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價值。」

       朱清時並不希望自己是南科大的形象代言人,如果說最初的「高調」是為了讓社會知道南科大要做什麼、怎麼做。在大家知道之後,朱清時寧願回歸「低調」,更希望用一盞燈來形容這樣的作用,「就像南科大校徽一樣,點亮了一個火炬、一盞燈,影響了很多人的觀念,把改革具體化,並都在做,做得還不壞,沒有失敗,就是很大的成功了。」

學生被認可便是成功

       研究這些年關於南科大的媒體報導,我們會發現,人們的目光更多地只放在教改成敗與否的爭論之上,對這所學校的學生究竟發生了什麼,卻少有問津。

       聊起學生,朱清時的笑容不再克制,神情也變得柔和了許多。

       「今年畢業的恰是南科大首屆學生,他們入學在南科大教改的最開始,教學大綱、課程設計還不完善,但那時有很好的老師教他們,使他們有機會學到課本之外的很多東西。」朱清時對自己的學生充滿自信。

       2013年11月,南科大學生戰勝來自全世界204支隊伍,在麻省理工學院主辦的國際基因工程大賽上取得一枚金牌;在2014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由南科大3名本科生組成的參賽隊榮獲國際一等獎……

       通常,高校學子參加世界性大賽,都以高年級或者研究生以上同學居多,且由老師組隊並訓練。在南科大,同學們都是自己報名,並無老師專門指導,即使賽場設在異國,亦自行前往。

       朱清時說起這些就很自豪,「我們學校還有幾個學生去參加國際數學競賽,今年在保加利亞舉行,全世界有600多個大學的學生參加。他們第一次參加,根本沒有老師帶,我們就資助路費。結果三個人都得獎。這說明我們學生自學能力特強。」

       今年7月9日,南科大舉行了首次學位評定委員會會議,被評定的畢業生只有兩人,他們分別收到了牛津大學和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布裡斯託大學的錄取通知,決定提前畢業。

       兩名學生捧著墨綠封皮、燙金校徽的南科大自授文憑,與朱清時校長一起合影,這張照片曾被不少媒體刊登,曾掛在南科大官網最醒目的位置。

       「學長只有17歲,但是直博牛津,讓我們壓力很大啊。」首屆「教改班」取得的成績,讓下幾屆的學生也有了動力,2013屆學生小敏(化名)告訴澎湃新聞,「以後也希望自己申請上國外高校,繼續做研究。」

       「我們教改實驗班1/3以上的學生,在全世界任何大學,包括哈佛、牛津、麻省理工的本科生中間都是出類拔萃的。另外剩下的人中至少一半,在國內的高校中也都是很優秀的。即使是最後的這部分人,成績不是太好,但他們如果畢業,也都會成為社會歡迎的人才。」相比聊自己,朱清時顯然更願意聊學生。

       「回過頭看,第一屆學生的學業最重,所以淘汰率很高,當時有四個學生退學,媒體就抓住了這個來報導,這也很正常。大學要改革,要加大競爭力度,沒有淘汰就沒有動力,中國的大學教學其實很大一個問題就是嚴進寬出,進了大學就都躺著等畢業。這樣的大學就沒有意義了。」

       而南科大就是要徹底改變這一點,所以有四個退學很正常,據朱清時透露,這次還有十幾個學生可能會延遲畢業。

       澎湃新聞發現,在首屆「教改班」中,幾乎所有學生都選擇申請國外高校,繼續深造。

       朱清時認為這也恰是南科大的成功,「學生通過這幾年讀書,熱愛學習,熱愛研究,而不是想去賺錢、工作。」

       

 對話朱清時

「這五年,我們已經為南科大建造了很好的基因」

       澎湃新聞:

我們都知道,第一屆學生中,很多人是衝著您「朱清時」的名字來南科大的,可我這次逛了幾天校園,發現不少新生及其家長對您並不太了解,相反都是衝著南科大的名氣來的,這個挺有意思。

       朱清時:

這個轉變很重要、很好。一個學校不能跟一個人綁在一起。

       澎湃新聞:

我和一些家長聊,南科大貫徹了您的很多理念,他們擔心新校長接任會不會又重新搞一套模式,或者使南科大倒退?

       朱清時:

南科大當然存在著多種可能。我現在唯一能說的就是,這五年,我們已經為南科大建造了很好的基因。就像人一樣,基因好,成長起來就可能變成一個很優秀的人。南科大的基因很好,肯定會發展成一所很優秀的高校。

       至於南科大今後是否在體制改革、教改等方面取得預期的目標,還看以後的努力,所以有多種可能。但不管南科大怎麼發展,我認為只要加入南科大的學生,南科大的這幾年在他們一生中都是寶貴的,因為他們正在親身經歷中國的這場高教改革實驗。

       這一千多學生,師生比在7:1左右,所以他們享受的優質教育資源是很豐富的。只要努力,他們會大有收穫。

       他們唯一的風險就是,別人都會猜測(學校課程是否完善)。因為學校剛成立,教學大綱、課程建設還不完善,這些對一個新成立的學校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教育最根本的規律不是教學大綱或課程設計,而是老師和學生的深入交流。如果學生有這麼好的老師和研究條件,他們能在大學階段就從事科研,通過研究學習,他們的創新能力會更強大。

       澎湃新聞

:現在推行「6+3+1」模式,也有家長提出,南科大以後會不會躋身985、211,不再享有相對特殊的招生模式?

       朱清時:

我想不用擔心。因為關於「6+3+1」的模式,中央在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中已經明確,「6+3+1」就是高考的多次考試、多元選擇綜合評價模式。

       現在國內很多高校都開始在做這件事了,這個是中國高教改革、高考改革的一個方向。中國的高考改革一定不會走回頭路的。

「最大的遺憾是章程沒有寫出來」

       澎湃新聞:

五年對於一所學校、一個校長,是非常短暫的,您傾注了所有的理想和心血在南科大,為何不選擇續任?

       朱清時:

我很清楚五年太短。其實這次不算退休,只是合同到期了。我沒有選擇,我第一個任期合同是五年,就是(2014年)9月1日,我就到任了。

       我今年68歲了,年紀大了,身體狀況也不符合繼任的要求,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我要有自知之明。南科大要良性發展,需要一個更有精力、更有朝氣、更有改革意識的人。當然我希望他能夠比我的聲望更高,這樣南科大才能上一個新臺階。

       澎湃新聞:

管理學校是否也跟治理國家一樣,關鍵在於規章制度?

       朱清時:

關鍵在規章制度和文化。

       如何認識規章制度的重要性?以數學課為例,多數高校新生入學後就分專業,有的學數學,有的不學,有的即便學,難度也不一樣,但在南科大,新生入學後都要上數學課,且難度統一,這樣一來,學生今後不論學什麼專業,交叉學科的能力都很強。這就是學校制度上的一個成就。

       在學校文化上,南科大是教授治校,重大事情都讓教授來討論。教務長、秘書長等校領導也都是教授會選出來的代表,這種文化使得學校行政人員都有一種觀念,他們是為教學科研、為教授和學生服務的。這樣建立起來後良性發展,學校一定能建好。

       澎湃新聞:

您有沒有想做、還沒來得及推行的理念?

       朱清時:

當然有,就是學校的章程。

       章程相當於基本法,但要制定章程是一個艱巨的任務,難度在於要制定章程,其中的每一條,比如管理體系、管理機制等,都要在學校、深圳市委市政府、教育行政部門之間形成共識,得各方都同意才行。

       南科大現在的這套管理體制是一種創新,每一點都跟現有的其他高校的規章制度有些差別。而取得共識的基礎是靠實踐成功,可惜南科大建校時間太短,這個需要更長的時間。

       澎湃新聞:

您覺得這個過程需要多久?記得您曾說,南科大一定會成功,但不一定在您任上。

       朱清時:

這取決於歷史機遇。就以深圳改革開放之初為例,當時做了一些違反規則的事情,比如土地拍賣,那時是違法的,但後來專門成立了法律。南科大的改革就跟這個同樣道理,可以先試,但要把它變成書面文件、規章制度和法律,這就需要很長時間,要達成共識,但這也不是終點,像土地拍賣等制度現在已經有30多年了,還在不斷修訂中。

       有人會問,教育改革難道比經濟改革還難?教育改革達成共識更不容易,因為教育的效果不像經濟的效果那麼容易看到。所以我覺得,像經濟改革達成共識花了二三十年,教育改革說不定會更長。


「第一屆學生被認可,自授學位就成功了」

       澎湃新聞:

究竟怎麼理解高校的自主權?南科大之前在去行政化、自主招生、自授學位上的讓步,算不算自主權的部分喪失?

       朱清時:

學校一定要有自主權,自主權最重要的就是自主招生和自授學位。但這個路會很長,其中方方面面的利益錯綜複雜。

       就自主招生和自首學位本身來講,並不容易做。比如,自主招生怎麼做到公平,這需要一些操作辦法。比如你怎麼能保證這個學校能公平對待所有孩子?當我們還沒有能力把社會公平問題解決好,只有先緩一下。中國的現實情況是,農村窮困的孩子改變命運最重要的手段還是高考,高考可以使學生憑藉分數達到或超過那些富裕家庭的孩子。這是他們唯一的希望。

       南科大能做的,是我們把自主招生、自授學位這個理念傳播出去,這是我們的最大成功。南科大畢竟是一所公立學校,用納稅人的錢辦的,必須要把社會公平放在第一位。如果是馬雲建的大學,他用自己的錢,愛招誰招誰對吧?

        澎湃新聞:

有人提出,自授學位在我們這樣的大環境中,很難創造一個小環境,讓大家認可你。

       朱清時:

這個看法不對。自授學位比自主招生容易做到,因為這不涉及公平問題。

       像南科大教改實驗班面臨第一大考驗就是,我們自授的這個學位社會是否承認。我們改革最大的動力就是,一定要把這個學校的學生培養好,他們到社會上受歡迎,我們的改革就被承認了。

       從目前來看,第一屆自授文憑的學生已經開始被社會承認了,這對全社會都有一個很正面的引導。對南科大來講,大家更會努力下功夫把教學、內涵辦好,質量提高,只要這一屆成功了,以後就會有更多的人敢於自授學位。比如如果馬雲辦個私立學校,他考慮自授學位時就會想到南科大自授學位是成功的,自然會少很多顧慮。

       我們這屆學生實際上是英雄,他們敢接受自授學位的文憑,以後他們出去闖蕩,接受社會檢驗……他們成功了,我們自授學位就成功了。

 「南科大文化就是去行政化,由老師學生說了算」

       澎湃新聞:

記得你說過,當年你來南科大,最大的理想就是去行政化。

       朱清時:

是的。那時全社會的反應是,很多人覺得不可能,都反對,至少沒有哪幾個人公開支持的。你看,現在全社會基本上都接受高校要去行政化了。

       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議中,把「去行政化」寫進去了,雖然沒明確提高校,但也是一個很大進步。這裡多多少少有南科大的貢獻。

       南科大在去行政化上,已經做了我們能做的事情。比如學校內部管理中,幹部分為兩類:一類是學術幹部,就是系主任、書院院長、副院長、研究中心主任等,都由校長、校務會任命,而全國其他高校都是由黨委任命的,我們只有黨政幹部是由黨委任命。這是我們能做的。

       另一好處是,這些幹部都沒有行政級別,他們都是教授,用不著行政級別,不用把他們變成官員。所以,內部的幹部管理,我們已經做到去行政化。

       澎湃新聞:

南科大還有一個理事會制度,這是否也是去行政化的一個方式?

       朱清時:

這是南科大去行政化改革的一個突破。中國的高校只有南科大,是真正由理事會來治理的。

       澎湃新聞:

成員都由什麼人組成?

       朱清時:

主要來自南科大、政府、教育界、企業界。有人說其中官員太多了,這個也是改革初期必要的選擇。如果我們自己請一些知名人士、專家來組成理事會,作出的決議深圳市政府不認,就都是空的。我們需要市政府的認可,讓理事會的決議算數。當然,理事會需要改革,理事會只做理事會的事,逐漸把足夠的自主權留給學校。這是理事會制度改革下一步要做的事。

       澎湃新聞:

所以這五年並不算失敗?

       朱清時:

都沒有失敗,都是在推進。只不過推進的速度在外界看來,覺得不過癮。

       在中國,一個公辦學校要建立一個完全不一樣的體制,不可能很快實現,這是由中國的現實決定的。

 「我把南科大好好交給社會,心裡頭很愉快」

       澎湃新聞:

有媒體報導稱您在南科大的改革是「慘勝」,您怎麼看?

       朱清時:

這都是為了吸引讀者,不過這個標題比之前有媒體用「遺憾朱清時」合理一點,因為說遺憾,別人的印象就好像是朱清時出什麼大問題了,所以有遺憾了。「慘勝」我的理解是說朱清時付出很多,收穫的只略微比付出多那麼一點點。

       澎湃新聞:

撇開旁人的評價,您自己如何評價在南科大的這五年?

       朱清時:

就拿現在交接工作來講,其實這一個月我心裡頭很愉快。

       五年過去了,我把南科大好好地交給深圳市,交給全社會。給大家一個答卷,這五年做成這樣:已經有了一支很優秀的教師隊伍,有一批很優秀的學生,學生、家長、社會對南科大評價都比較高、比較正面,大家都開始認識到南科大的改革……在教改上做的這些努力,儘管還沒有最後成功,但有了很實在的開頭。

       我的自我評價是,這五年我們把可能做的事都做成了。我等待著把南科大移交給新任的校長。

       新校長沒到位之前,我會留守,作為一個看守校長,繼續維持學校的運轉,理事會什麼時候讓我走我就走。

        澎湃新聞:

卸任後您打算做什麼?

       朱清時:

其實我有很多事情想做。

       五年前,深圳市專家遴選委員會把我選出來時,我正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做客座研究員。所以當時不來南科大,我也在做很多喜歡的事情,很愉快。

       現在正是時候,我繼續做我真正覺得很愉快、很想做的事:一個是考古,用科技方法考古;另一個是寫科普文章,把現代科學中最重要的成果,寫得讓一般人都能看懂。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爭議校長朱清時的5年教改成績單
    南科大首任校長朱清時以校長身份,作了他任職期間的最後一次演講。他把這段曾經激勵自己青春歲月的詩送給南科大的新生,也以此給他5年的校長生涯畫上句號。9月1日,是創校校長朱清時任期的最後一天,這位近年來中國最富爭議的大學校長,因合同到期,9月2日將正式卸任。
  • 南科大校長朱清時將卸任:不改革對社會是打擊
    深圳晚報記者陳遠忠、劉鋼、田芳槐、張聖宇 攝  被爭議的朱清時  朱清時:南科大 依然有眾多可能  南科大校長朱清時的背後,有著中國人對教育的矛盾心態。  他有些委屈,澄明自己所打分數的意思是,從長遠目標來看,南科大依然有眾多可能,但目前已經跨了出來,「走了很多步」,「而且自己給自己估分,顯然不能打高分,沒想到這個謙虛的態度被理解為自認失敗。」  這並不是最糟糕的時候。幾年下來,他似乎習慣了反覆被宣告「朱清時承認南科大教改失敗」。今年,他有意減少與媒體的接觸,但也已十分平靜。
  • 朱清時或卸任南科大校長 拒回應"教改失敗"說法
    今年9月,朱清時校長職務的5年聘期屆時將滿,有媒體稱朱清時可能不會連任校長。南科大新任黨委書記李銘,幾天前從深圳市公安局局長的位置上卸任。據悉,李銘曾有高校工作經歷。但有教育專家認為,原政府公職人員任黨委書記,可能標誌著南科大去行政化的失敗。
  • 南科大校長朱清時:當了3年的校長學會了忍
    就是在這個時分,南方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從深圳飛來了,第一次以招生的名義,來到杭州。  提前兩天到杭的南科大浙江招生組組長郭旭崗,也終於鬆了口氣。因為大雪,他一直擔心校長的這次招生宣講之行,會被耽擱。  今年南科大新增了6個招生省份,朱清時全部都要親自去當地高中宣講,杭州是他此行的第一站。今天講完後,朱清時將立馬飛回南科大。
  • 南科大失敗了?朱清時:道路是對的
    近幾年的全國兩會,南科大和校長朱清時總會成為討論的焦點。針對葛劍雄、朱永新等人日前對南科大的評價,昨日南都記者採訪朱清時,他說外界對南科大的改革發展還不是很了解,目前學校多項改革走在內地高校前列,也契合中央精神,但進一步深入「去行政化」,需要頂層設計,大學才能有所突破。
  • 南科大校長朱清時:當3年校長學會了忍—新聞—科學網
    就是在這個時分,南方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從深圳飛來了,第一次以招生的名義,來到杭州。 提前兩天到杭的南科大浙江招生組組長郭旭崗,也終於鬆了口氣。因為大雪,他一直擔心校長的這次招生宣講之行,會被耽擱。 今年南科大新增了6個招生省份,朱清時全部都要親自去當地高中宣講,杭州是他此行的第一站。
  • 朱清時南科大這5年:慘勝
    有點宿命的是,朱清時的名字出自杜牧的《將赴吳興登樂遊原》,「清時有味是無能,閒愛孤雲靜愛僧。」說的不是安閒,是鬱郁不甘。現在,這位中國最具聲望的大學校長和教育改革者即將卸任,其功過將被載入歷史。我們願為這段歷史寫下初稿,並期待他的精神同道與後來人。  5個故事,一道了解朱清時的成敗與悲喜。
  • 朱清時:南科大「轉正」不是教改失敗
    「最近人民日報有一篇評論員文章,寧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機,我覺得簡直就是針對南科大說的!」5日,在人民大會堂二樓的休息區,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全國政協委員、南方科技大學創校校長朱清時擲地有聲地如是說。  就在兩會召開前,朱清時正忙於迎接和等待教育部評審團的到來,這是南科大早日「去籌轉正」的重要時機。
  • 朱清時南科大這5年:「慘勝」
    有點宿命的是,朱清時的名字出自杜牧的《將赴吳興登樂遊原》,「清時有味是無能,閒愛孤雲靜愛僧。」說的不是安閒,是鬱郁不甘。現在,這位中國最具聲望的大學校長和教育改革者即將卸任,其功過將被載入歷史。我們願為這段歷史寫下初稿,並期待他的精神同道與後來人。5個故事,一道了解朱清時的成敗與悲喜。
  • 朱清時卸任南科大黨委書記 專家:標誌改革失敗
    ,宣告失敗。黨委書記這一重要職位的人員更換,在教育界投下一枚大炸彈,南方科技大學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短短5年時間,以改革走入人們視野的南方科大在經歷自主招生,自授學位相繼被收編後,三大口號的最後一個口號去行政化,也在這個標誌性的事件中,宣告失敗。(相關新聞:深圳原公安局長李銘接替朱清時任南科大黨委書記)朱清時:參加任免會並作現場發言網易教育第一時間聯繫朱清時,他的手機關機。
  • 朱清時
    朱清時:我負責。我們需要一個高效的管理隊伍,但現在管理隊伍還沒有建設好,其中一個很重大的原因就是南科大去行政化。我們的設計是行政管理人員沒有行政級別,這樣就有一個意想不到的困難,中國最有行政管理經驗的人都是公務員隊伍裡的,他們都不願意到南科大來。這裡沒有行政級別,錢不多,又沒有權,他們追求什麼呢?
  • 南科大建校十年:朱清時的「體制外辦學」終究是一場夢
    朱清時想把南科大創辦為一所體制外的「理想大學」,這終究是一場夢2015年3月,南科大第二任校長朱清時帶隊到上海招生,接受文匯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南方科技大學一定是一所體制內的高校,在體制內探索多元化辦學的道路,主要是辦一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 朱清時:要把南科大辦成加州理工 自己不過是CEO
    這個中國最小的「實驗班」大學,目前僅45名學生。  3月1日,首批45名學生前往位於深圳南山區的南方科技大學報到,原報名50人來了45人。但無論是45名學生的「班級規模」,還是學校目前尚未得到教育部「文憑授權」的瓶頸,這些都不足以影響南科大校長朱清時的信心。
  • 「更新」· 朱清時:教改「逆行者」的堅持與妥協
    任中科大校長10年間,朱清時在大學擴招大勢中頂住壓力不擴招,在高校評估中堅持「原生態」評估,被稱為「最牛大學校長」。2009年,他又受邀南下,擔任南方科技大學這所被看作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田的「一把手」,成為備受關注的中國教育改革風雲人物。
  • 清華副校長薛其坤南下深圳!離諾獎最近的物理學家擔任南科大校長
    南科大舉辦優秀中學生體驗營,一路向南到深圳》也關注到南科大,可以說,「大樹成長營」算得上薛其坤校長和南科大的「雙重粉絲」。為此,「大樹成長營」嘗試作一點粗淺的解讀。1、薛其坤出任南科大校長算得上「高配」。為何這麼說?
  • 南科大正式掛牌成立 朱清時:努力解決研究生招生問題
    昨天(2日),備受關注的南方科技大學正式成立,188名新生在南方科技大學深圳第一校區迎來了一場別致的開學典禮。3年來,南科大肩負著國家高教綜合改革試驗校的重大使命,聚集了國內外的眾多關注。從籌建到掛牌成立,三年1千多天的時間,南科大走過的每一步,頗多坎坷,讓很多人為它牽腸掛。三年並不順利的籌建,讓殫精竭慮的朱清時校長,還能繼續一如既往地繼續改革嗎?昨晚,朱校長接受了中國之聲記者獨家專訪。和北京狂瀉的暴雨完全兩重天,昨天的深圳,秋日的陽光格外燦爛。照在南方科技大學鋪好的紅地毯上,分外地亮眼。
  • 南科大不完美 但是很成功
    這也是我在南科大5年的經驗總結。5月30日,朱清時在北京進行了卸任南科大校長後的首次「感謝之旅」。朱清時說,在南科大的五年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如今他卸任校長,首批教改班的學生也進入畢業階段,需要向這些人士進行致謝和匯報。
  • 南科大迎來第三位院士校長,為清華副校長
    而作為南科大的「掌門人」,兩任校長都是高等教育圈的風雲人物。2009年6月,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朱清時院士被聘任為南方科技大學(籌)創校校長。朱清時是國際知名的化學物理學家,在分子局域模振動、單分子化學等國際科學前沿都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果,推動中國的物理化學基礎研究在國際上佔據了一席之地。
  • 南科大開學一月記 還原真實的南科大教學情況
    與會嘉賓、南科大教職員工與全體新生合影。南科大這五年2007年3月,深圳市決定籌建南方科技大學。2009年9月,朱清時獲南方科技大學(籌)創校校長聘書。2010年12月15日,朱清時發表公開信,宣布要建立首個實驗班,在沒有教育部招生許可下,決定「自主招生」。
  • 朱清時回鄉單刀赴「會」
    南科大被收編?從100%自主招生到高考成績佔6成這問題很尖銳就不回答了吧對教育部5月29日的批覆,朱清時坦承「這與最初學校報批的方案有略微的變動」。報批方案中,「平時成績」權重更重,高考佔比更輕,因為有專家質疑「平時成績不好界定」,高中平時成績被縮減到10%,高考成績佔到60%,該校能力測試則佔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