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南方科技大學正式成立。與會嘉賓、南科大教職員工與全體新生合影。
南科大這五年
2007年3月,深圳市決定籌建南方科技大學。
2009年9月,朱清時獲南方科技大學(籌)創校校長聘書。
2010年12月15日,朱清時發表公開信,宣布要建立首個實驗班,在沒有教育部招生許可下,決定「自主招生」。
2010年12月24日,教育部同意籌建南方科技大學。
2011年3月1日,首屆教改實驗班45名學生入學。
2011年4月,深圳市委組織部發布選聘公告,向全國招募2名正局級副校長,以「去行政化」為辦校理念的南科大遭遇「行政化」風波。
2011年5月30日,南科大學生發表公開信,表示拒絕參加高考。
2011年6月16日,參與籌建南科大的香港科技大學3位教授退出合作後,在媒體發布公開信《要改革,不要口號》,直指南科大弊端。
2011年6月23日,南科大一位學生發博文《南科大學生眼中的南科大》,宣布退學,並表達對學校的不滿。
2012年4月16日,教育部公布《教育部關於同意建立南方科技大學的通知》,南科大正式「去籌轉正」。
2012年5月底,南科大公布招生方案,採用高考成績佔60%、複試成績佔30%、高中平時成績佔10%的錄取模式。
2012年7月,南科大從全國8個省錄取188名學生,新生高考平均成績超出一本分數線69.475分。
一、難以「旁聽」的大學
和大多數大學不同,南科大的課,並不對社會開放,少有旁聽生。
記者嘗試尋找南科大的學生,詢問「旁聽」的可能。「帶我的朋友進校聽課可以,但記者不行。」一位學生說。
他並不諱言他對所有記者的印象總是在問題中設置陷阱,不惜代價,套取想要獲取的信息。「我不喜歡記者。」記者用網絡聊天工具添加多位南科大學生為好友,表明記者身份之後,均遭拒絕,沒有理由。
記者在多是南科大學生的聊天群中發問:「社會人士是否能旁聽?」無人解答。大學不應該是兼容並蓄的嗎?記者繼續發問。很快,記者被「請」出了群。
記者輾轉找到一位在讀學生小宇(化名),並了解到南科大的現狀除非有人到門口接,否則外人免進,但只要進校,旁聽無妨。
小宇猜想,這是學校保護學生的一種方式,9月2日開學典禮,學校對外開放,有數十記者湧進校園,拍照,採訪,「抓住人就問」,新生避之不及,對媒體好生厭煩。就算是平常日子,也常常有人在學校門前拍照。南科大畢竟是個「微型」學校,只有4棟小樓,200來名學生,若對外開放,教學秩序難免不堪其擾。
在南科大工作了一年有餘的保安,告訴記者另一個 「外人不讓進」的理由大多數學生,都對學校有習慣性的安全感,學校發放的筆記本電腦常隨手放在教室和自習室桌上,外人多了,難保不被順手牽羊。
深圳市民鄭勇斌的孩子今年高三,他曾想去南科大看看,明年讓孩子報考,他說:「我寧願相信新鮮事物。」無奈一腔熱情,學校不讓進,他只能建立一個「關注南科大」的聊天群,吸引家長和同道中人,探討南科大。
南科大2012級的曾歆勳,被朱清時「高校去行政化」的宣言所打動,高二時就從惠州三赴深圳,實地考察,並在學校食堂「堵」住了朱清時校長,問他:「我可不可以在這裡旁聽?」朱清時當時回答:學校風波很多,如果答應了,怕又引來多方質疑,但是如果教授答應旁聽,「我也不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