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南科大的第1個全職教師,發表52篇SCI論文,與學校共同成長!

2020-12-06 中國校園在線
南方科技大學

「他們在科研、教學和學校服務多個方面,做出傑出貢獻。作為年齡未滿40周歲的年輕骨幹教授,在科研上,他們瞄準國際學科前沿,面向國家需求,刻苦攻堅,碩果纍纍,在各自領域成為學科帶頭人。在教學方面,他們承擔多門專業課程。在學校服務方面,他們以學校為家,在招生宣傳,科普科教、指導學生等方面均為表率。他們是青年楷模……」這是2019年南方科技大學教師節表彰大會上的頒獎詞。在表彰大會上,物理系副教授徐虎榮獲年度青年教授獎、校長青年科研獎兩個獎項。

徐虎是南科大優秀青年教學科研工作者中的一員,同時也是一名八年「南科齡」的「老員工」,他將青春融入南科歲月,與學校同成長,堅定地為南科大家庭越來越好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

八年歲月,與學校共同成長

2011年初,籌建中的南科大籤約引進第一批全職教師,徐虎是其中一員。「如果按籤合同的時間和入職的時間來看的話,我應該就是南科大的第一個全職教師了。」徐虎笑著回憶道。來到南科大前,徐虎在香港城市大學任高級研究助理。本科就讀於山東大學,博士畢業於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剛剛加入南科大的時候,學校是一片亟待播種的熱土,當時的我們像深圳精神的象徵「拓荒牛」一樣,從無到有籌建實驗室、研究中心……」徐虎一個個數起了當年一起並肩「打江山」的南科大早期成員們,其中的許多人如今分散在學校的各個院系、部門 ,依然在不同的崗位上共同為南科大的發展發光發熱。

徐虎的辦公室外牆上釘著自己來到南科大以來發布的所有自己為通訊作者、南科大為通訊單位的文章。他介紹道,左上角的第一篇文章,是南科大最早發表的學術論文之一。

徐虎展示「論文牆」

學校起步期,徐虎曾為組建計算中心硬著頭皮惡補跨專業知識。為了讓更多優秀學子了解南科大、選擇南科大,作為山東招生組組長的他,發燒時還奔波於一所所中學間與同學們交流。他一直堅定認為,「接下了工作,就一定要盡全力做到問心無愧。」教學、科研、公共服務,徐虎對自我的要求是一塊也不能落下。

做好學問,高效率嚴要求多陪伴

徐虎主要從事計算計算凝聚態物理研究,主要內容包括表面穩定性、催化機理和拓撲性質等研究。入職學校後,徐虎以通訊/第一作者共發表52篇SCI論文,其中包括4篇Phys. Rev. Lett., 10篇Phys. Rev.系列, 1篇J. Am. Chem. Soc., 1篇Nano Lett., 1篇Nat. Commun., 1篇Matter等,還獲得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

也許是曾經經歷過艱苦的研究條件,知道科研資源來之不易,徐虎說自己是個「不喜歡見到機器空在那裡的人」。他常常在實驗室待到深夜,他的習慣是在晚上下班前抓緊爭取準備好數據,輸入計算機,啟動相關儀器運作,並做好相關安全防範措施後再離開。這樣他便可以在第二天一早拿到結果,著手進行下一步的研究,節省大量的時間。他的另一個習慣是親自測試所有的計算參數。他表示,這樣雖然前期的準備時間長,且過程比較枯燥,但一個好的參數可以大幅提高運算的效率。徐虎也經常把自己的這些提高效率的小方法告訴同學們。起初,個別同學們對徐虎的做法抱有不解,但在發現自己的參數在運算速度上遠遠落後時,還是慢慢地開始跟著老師養成了更好的研究習慣。

徐虎課題組部分成員

作為專業導師,徐虎覺得自己屬於比較嚴厲、要求高的類型。對於課題組裡每位學生的研究內容和進展,他都了如指掌,經常詢問跟進、提醒督促。學生們的選題方向、日常困惑、甚至論文寫作的文筆,他都事無巨細「跟進到底」,也因此幾乎天天工作到夜裡。徐虎對自己課題組團隊成員的研究水平要求很高,而他時常忙碌在在科研一線的身影也是最好的「言傳身教」。

在徐虎課題組裡,2018級南科大-港大聯培博士生金元俊說:「徐老師是一個對科研非常有熱情的人,每兩三天都會找學生討論問題,研究的節奏安排得比較緊湊,他自己周末和節假日也經常在辦公室工作。」2017級南科大-哈工大聯培博士生張哲說:「徐老師是我科研道路上的領路人。他嚴謹的治學態度,深厚的專業知識和開拓進取的科研精神讓我受益匪淺。生活上,徐老師也對我關懷備至,讓我非常感動。」

徐虎說,在近幾年,自己的課題組逐漸成型後,團隊漸漸開始能夠穩定地產出科研成果了,「近兩年被錄用的論文數更是超過了之前六年的總和,這讓我十分欣慰,也為學生們取得的成果而驕傲。」

教書育人,每份責任都義不容辭

「我這個人性格比較固執,比較較真,對教學尤其是這樣。」徐虎說,「沒什麼藉口、理由可以找,教學就是一切的基礎。」徐虎負責固體物理和表面物理這兩門課程的教學已經數年,但每學期開課前,他都會重新備課,還會在課堂裡加入相關的前沿信息和最新研究,把課程講出「新花樣」。在南科大,他一直把上課放在優先級的頂端,他說:「上課就是教師最大的責任,其他的任務都要為課堂教學讓步。」

徐虎和學生們在交流

徐虎不僅給學生專業知識上的指導,還常常幫助學生們解決生活、學習等方面的困難。提起自己指導的學生們,他打開了話匣子:學生們中有大一一進來在書院就選他作為導師的同學,有在分完專業後跟他一起學習和科研的同學,還有一大批來自山東的學子,經過招生結識,入學後雖然不同專業不同書院,只要聯繫他,他依然悉心指導。

課堂和研究之外,徐虎還會拿出許多時間陪學生。他時常和同學們一同組織活動、聚餐,同學們也經常來找他答疑解惑、交流談心。徐虎說,他招生時會和山東省的學生家長們說他「包售後」,家長們都以為他在開玩笑,沒想到他非常認真。「過陣子等他們忙完開學了,我打算帶他們去爬爬塘朗山,開展一些常規的體育鍛鍊,鍛鍊好身體,才能更好地學習。」

「南科大的發展越來越好!現在的南科大有著非常好的平臺和資源,有著優秀的學生和強大的師資團隊。我作為一名南科大人,感到非常自豪,同時也將繼續認真教書育人、潛心科研,為學校的發展繼續踏踏實實地努力!」徐虎說。

來源:南方科技大學 文字 | 劉馨 圖片 | 張曉燕 排版 | 趙瀅

相關焦點

  • 本科生發表14篇SCI論文,一作9篇發在一區top期刊
    累計發表SCI二區以上論文14篇:其中第一作者發表9篇,並且都發表在一區top期刊上,4篇被選為封面論文;兩項國家專利正在資質審查中;收到劍橋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多倫多大學PhD口頭offer……在南科大2019年國家獎學金答辯上,南科大化學系大四學生胡啟錕憑藉優異的表現,受到同學們的關注。
  • 10歲的南科大在年輕大學中排國內第一,有超多的院士,值得報考
    6月3號,在2020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排名中,南科大位列中國內地高校第8位,亞洲第33位。當然啦,QS公司和泰晤士集團都屬於英國公司,所以,這兩家採取的指標計算方式比較接近,都是教學、科研、論文、國際化等因素,而且估計這兩家的數據來源也差不多。
  • 本科生一作發10篇1區SCI,6篇被選為封面論文!
    5月,南科大全體畢業年級本科生陸續返校。致仁書院、化學系2016級本科生胡啟錕在返校後便迅速投身到了闊別已久的實驗室。這「親切的」實驗室對於就要畢業遠行的他,也是即將分別的實驗,胡啟琨的眼裡滿是不舍。 在南科大就讀本科不到四年的時間裡,胡啟錕在國際著名期刊發表論文17篇,其中在Adv. Energy Mater.
  • 他本科發了10篇1區SCI!近日再傳新消息!
    南科大本科生胡啟錕,在就讀本科不到四年的時間裡,先後在國際著名期刊發表論文17篇,其中在Adv. Energy Mater.、ACS Appl.Mater.Interfaces、Solar RRL等SCI一區期刊上作為一作或共同一作的論文有10篇,累計影響因子90以上,有6篇被選為封面論文。論文總被引100餘次,H因子6。他還多次被一些學術會議邀請作口頭報告,並有三項國家發明專利正在資質審查。據深圳特區報報導,胡啟錕早在大三時期,就曾接收到劍橋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的邀請,歡迎他去攻讀博士學位。
  • 武漢高校博士教師兩年發表12篇SCI論文 被稱「科研狂人」
    他是一名「科研狂人」,兩年發表12篇SCI論文,為了取得第一手數據,把實驗室當成自己的「家」。武昌理工學院生命科學學院教師納迪姆近日被學校授予「優秀科研工作者」,他的科研故事也在校園引發熱議。10月19日早上7點多,納迪姆已經在實驗室開始忙碌,他正在研究離子色譜法的廣泛應用。
  • 學校本科生沈海峰以第一作者在「JCR 1區」期刊發表研究論文
    學校本科生沈海峰以第一作者在「JCR 1區」期刊發表研究論文 時間:2020年04月14日    編輯:林丹虹    來源:生化學院     瀏覽次數:次 近日,學校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16級本科生沈海峰以第一作者發表JCR一區(JCR一區指該學科所有期刊上一年度影響因子排列前
  • 本科生一作發表10篇SCI,累計影響因子90+
    南科大本科生胡啟錕,在就讀本科不到四年的時間裡,先後在國際著名期刊發表論文17篇,其中在Adv. Energy Mater.、ACS Appl. Mater.Interfaces、Solar RRL等SCI一區期刊上作為一作或共同一作的論文有10篇,累計影響因子90以上,有6篇被選為封面論文。論文總被引100餘次,H因子6。
  • 南科大2019本科生就業質量報告:八成就業者選擇粵港澳大灣區!
    離不開南科大的三大招生優勢所吸引來的優質生源,錄取分數線始終處於高位。雖然南方科技大學不是「雙一流」建設高校,但它先後入圍了首批廣東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建設行列和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學校整體建設得到了廣東和深圳的全力支持。
  • 南科大的2019年:創新,再創新!
    2019年,南科大科研成果繼續彰顯實力,在論文發表、科研立項、院系學科建設、科研平臺建設、產學研等方面取得亮眼的成績。學校以創知推動創新,創新帶動創業的科研工作大格局正在形成,正在國內外的學術領域發揮越來越突出的影響力,以一流學術成果推動一流大學建設。
  • 她來自深圳大學,發表SCI論文1篇,EI論文8篇,參與國家項目2項……
    下面小編根據左路路的競賽歷程,來講述她的成長經歷。個人簡介左路路 深圳大學管理學院2017級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研究生學術研究:研究領域為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特徵工程、數據挖掘、優化調度等,在該領域發表SCI論文1篇,
  • 南科大二實驗 推進未來創新型學校建設 打造南山新優質教育品牌
    2017年以來,該校運用網絡直播技術,引領發起「統整項目課程全國教師培訓計劃」,全國20多個省市120多所學校共同參與,形成參與統整項目課程聯盟。建校之初,南科大二實驗便從課程層面思考互聯時代的課程創新,通過營造數位技術環境下的教育生態,發揮互聯技術的底層支撐作用,構建以跨學科學習為特徵的「統整項目課程體系」,聚焦核心素養與關鍵能力培養,讓學生學習與真實生活聯結,有力地推動了學生成長、教師發展和學校變革。
  • sci期刊發表論文質量和數量哪個重要
    統計一個人或單位或國家sci論文發表情況時,既包括論文質量,也包括論文數量。那麼,sci期刊發表論文質量和數量哪個重要?兩者都重要,只是不同的時期,不同的作者面對的情況不同,側重點有所不同。質量是作者在sci期刊發表論文的最終追求,在論文質量接近的前提下,論文數量才有意義。這並不是說論文數量不如論文質量,只是在告訴大家沒有必要一味地追求論文數量,而不顧論文的質量。比如A發表了2篇Nature,B發表了1篇Nature,A與B比較,顯然A重要,因為數量多。
  • sci論文發表流程
    發表sci論文,不知道流程是不行的,否則完成sci論文發表,要經過幾個步驟,每個步驟做什麼,要滿足什麼要求,準備什麼資料等,都無法理清思路,成為sci論文成功發表的阻礙。那麼,sci論文發表流程是什麼?
  • 雙非碩士申請南科大博士被拒為哪般?
    目前,全職院士22人,教師總人數1033人,擁有4個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6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該校的教師基本上都是具有海外留學經歷並取得較為豐富科研成果的學術大咖。
  • 近1個月來,南方科技大學在《科學》、《自然》連續發表多篇論文!
    近一個月以來,南科大教授在《科學》、《自然》連續發表多篇科研成果及評述文章。、Nano Energy等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90餘篇,論文總引用超過6000次,H指數38;已申請專利28項,獲得授權中國專利16項、美國專利3項、國際專利1項,參與了兩部英文專著中5個章節的編寫;應邀在美國TMS、國際陶瓷年會CICC、中國熱電大會等重要學術會議作特邀報告;獲首屆騰訊「科學探索獎」,深圳市孔雀計劃人才(B類);任中國材料研究學會下屬熱電材料及應用分會理事,英國物理學會IoP旗下雜誌
  • 「放牛娃」入主南科大校長寶座,或成為中國下一位諾貝爾獎得主
    楊振寧對薛其坤的科研成果評價道:「這是中國本土首次諾獎級的實驗,也是第一次在本土實驗的基礎上,發表出了諾獎級的科學論文。」 近年來,薛其坤也關注量子信息領域,2017年出任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首任院長。
  • 南科大核心團隊離開 多名院士不見蹤影(組圖)
    (CFP/圖)●朱清時曾把南科大比喻成一流別墅,這所尚在搭建的「別墅」已接納第一批「住客」,然而,作為關鍵「磚頭」的教師團隊仍在招募●在至今沒有副校長、諸多行政架構缺失的情況下,朱清時不得不親自處理許多細節事務,甚至包括敲定每一名員工的工資自2011年3月開學開始,位於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學一直處於輿論關注的中心。
  • sci論文多久能發表
    一篇文章不是投稿sci期刊就能夠立刻安排印刷出版,不僅要經過期刊編輯的審核,還要根據期刊周期和版面進行排期。因而,不花時間,花幾天時間完成sci論文發表是不現實的。那麼,sci論文多久能發表?首先,sci論文發表要匹配期刊,期刊不同,完成論文發表所需要的時間有差異,可能是3-6個月,可能是一年,甚至更久。作者在投稿前,先了解期刊的大概發表時間,著急發表的,優先考慮所需時間短的期刊,以免sci論文不能及時發表。
  • 教師論文涉嫌抄襲,原作者:給1萬元刪帖,並要求籤共同創作聲明
    杭州師大某教師的論文涉嫌抄襲,原作者已經不是被第一次被抄襲了,於是將這件事披露到了網上,沒想到抄襲者聯繫原作者說,給一萬元刪除披露的帖子,並且要和原則者籤署"共同創作"聲明。杭州師大教師論文抄襲一位網名名叫心匠的網友發文稱自己的論文被杭州師大的某教師抄襲,並且貼出了對比圖,上面有兩篇文章的同屏對比,一篇是心匠在17年寫的文章一篇是該教師今日發表的文章,對比圖清晰的看出,該教師的文章與心匠的文章相似度極高,極大可能就是照搬心匠的文章。據心匠回憶,該教師郭某不是第一次抄襲自己的作品了。
  • 他發表6篇SCI、6篇EI、1篇為《Nature》子刊論文,榮獲寶鋼特等獎
    博士期間,他在國際一流期刊上共發表SCI收錄論文25篇,影響因子總計204.863,引用次數總計701次,h指數13;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學術論文12篇,其中高水平SCI期刊收錄6篇,EI收錄6篇;一作SCI論文總影響因子高達69.579,引用次數達231次,其中有一篇為《Nature》子刊,兩篇被選為封面,三篇發表在影響因子高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