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油也能飛 波音將開發核聚變雷射引擎

2020-11-23 中關村在線

    據外媒報導,現在已經有可能用一架太陽能飛機將乘客從日本運到夏威夷,但是在大規模的旅客或體積更大的客機上似乎還無法實現。不過,波音公司就計劃使用核聚變及雷射技術來為飛機提供動力。


波音將開發核聚變雷射引擎(圖片來自騰訊)

    波音表示,在研發的新型發動機中,將使用核聚變雷射技術,即用高能雷射首先蒸發推進器裡的核材料,引發核聚變反應。這些小型爆炸釋放出的高能中子將推進航空器前進,而多餘的熱量則用以推動渦輪,為雷射系統充電。

    相比較現在的大多數飛機,比如波音787所用的是渦扇發動機,利用風扇和渦輪來壓縮空氣點燃燃料。可以說,核聚變雷射發動機除了動力強勁外,還兼具自給自足。

    另外,波音公司現在已經將這項技術申請了專利,並且希望除了飛機之外,未來還能將其應用在飛彈、火箭和宇宙飛船上。當然,目前來看這還只是一個新奇的想法,想將其變成現實需要更多的努力,並且還要花費很多的時間。

news.zol.com.cn true http://news.zol.com.cn/530/5304567.html report 759 據外媒報導,現在已經有可能用一架太陽能飛機將乘客從日本運到夏威夷,但是在大規模的旅客或體積更大的客機上似乎還無法實現。不過,波音公司就計劃使用核聚變及雷射技術來為飛機提供動力。波音將開發核聚變雷射引擎(圖片來自騰訊)波音表示,在研發的新型發動機中,將...

相關焦點

  • 超空間引擎、曲速和《三體》無工質核聚變引擎,哪個最容易實現?
    這三種都是在科幻大片和小說經常出現的引擎,無論是超空間引擎還是曲速引擎,以及獲得「星雲獎」的《三體》中無工質核聚變推進引擎,這些聽名字就是高大上的技術,哪種最容易實現?哪種的推進效率最高?無工質核聚變推進引擎前文所謂的核裂變火箭是高溫加熱氫氣,元老們支持的核聚變火箭是利用核聚變高溫加熱工質,然後高速推進,兩者缺一不可!
  • 可控核聚變能用在火箭上嗎?
    當然,不管我們想在火星上幹什麼,第一步都需要先將人送上去。這就需要我們開發一種核聚變引擎,將旅行時間從通常的250天縮短到30天,並且解決燃料問題,從地球到火星容易,但是有沒有想過從火星怎樣返回呢?火星的引力是地球的1/3,如果要讓登陸倉返回,必須要一個攜帶大量的燃料,這是不現實的。可控核聚變不僅對星際空間飛行,還是地球的能源需求都是一個了不起的福音。
  • 中國可控核聚變技術領先世界,未來依靠核聚變能飛出太陽系嗎?
    核聚變反應按照目前的科學理論,人類能夠實現的能源最高的利用是可控核聚變反應。要了解可控核聚變之前,我們就得先搞懂核聚變反應。我們都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所謂的核聚變指的就是原子核的融合,也被稱為核融合。
  • 雷射核聚變反應堆能量「出大於入」
    為此,美國國家點火裝置(NIF)開始了一項試驗,目的只有一個:讓聚變反應產生比輸入的雷射還要多的能量。據《科學》報導,10年過去了,經過近3000次發射,NIF的研究人員認為他們已經接近了一個重要的裡程碑——「燃燒等離子體」,即聚變燃燒是由反應本身的熱量維持的,而不用通過雷射輸入的能量。
  • 核聚變新發現:雷射與等離子體相互作用,改變了能量的傳遞方式!
    博科園:本文為物理學類羅切斯特大學的新研究將提高計算機模型,在雷射驅動內爆模擬中使用的準確性,發表在《自然物理學》期刊上的這項研究,解決了科學家長期尋求實現核聚變的挑戰之一。在雷射驅動的慣性約束聚變(ICF)實驗中,例如在羅切斯特大學雷射能量實驗室(LLE)進行的實驗中,由持續時間僅為十億分之一秒的強光脈衝組成短光束傳遞能量來加熱和壓縮氫燃料電池的目標。理想情況下,這個過程會釋放出比用來加熱系統能量更多的能量。雷射驅動的慣性約束聚變實驗要求許多雷射束通過等離子體(自由運動的電子和離子熱湯)來精確地將其輻射能量沉積在預定目標上。
  • 雷射約束和磁約束是可控核聚變的兩種方式
    氫彈就是核聚變產生的,是通過原子彈爆炸產生的高溫高壓促成的氫彈爆炸,也就是沒有原子彈就沒有氫彈。巨變反應的條件非常苛刻,溫度達到1500萬攝氏度,還要有巨大的壓力才能產生聚變反應。由於地球上無法創造出如此制高的壓力,所以只能用更高的溫度來彌補,溫度達到上億度壓力不夠也能形成聚變反應。
  • 無工質核聚變引擎和超空間引擎,兩者有何差別?哪個更易實現?
    三體中的無工質核聚變引擎和曲速引擎,哪種更易被人類使用?《三體》這本小說的出現,深受年輕人喜愛,同時獲得了很多大獎,讓大家對宇宙有了一個重新的定義,這本小說描述了劉慈欣個人的主觀看法,書中曾經提到過無工質核聚變引擎,我們只看它的名字,能夠猜測製造這一工具程序非常繁瑣。
  • 我國雷射反射膜技術奪得世界第一,核聚變雷射點火器成了國家重器
    雷射聚變被認為是實現受控核聚變的一種最有效的途徑。為了實現雷射點燃核聚變反應,人們提出了許多方案,其中快點火方案被一直認可,該方案就是利用超強加熱雷射脈衝產生的大量高能超熱電子,給預先壓縮的氘氚燃料快速加熱使其達到發生聚變反應所需要的溫度。然而雷射核聚變需要把直徑為1毫米的聚變燃料小球均勻加熱到1億度才能點燃核聚變反應,這就要求雷射器的能量就必須大於1億焦,依靠目前科學技術還是很難做到的。
  • 十年3000次發射,美國雷射核聚變反應堆,率先實現能量淨產出
    世界各國在最近幾年的聚變能研究項目中,最新穎耀眼的當屬於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正在進行的雷射慣性聚變能項目。 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簡稱LLNL,是由美國國家能源部資助並管理的研究機構,雷射慣性聚變能是以轉換在國家點火裝置中正在開發的雷射驅動慣性約束聚變,引入實際的商業發電廠的概念
  • 使用相對論效應進行雷射融合,核聚變反應堆又更進一步
    一組研究人員研究了一種產生核聚變能量的新方法,結果表明,在雷射聚變研究中,超強雷射的相對論效應比目前的「快速點火」方法有所改善。這些發現可能為雷射聚變提供火花,開啟無碳能源生產的新時代。 目前的核能利用鈾等重同位素裂變成較輕的元素來發電。然而,這種核裂變的能量有很多問題,比如乏燃料的處理和熔毀的風險。核聚變是核裂變的一個很有前途的替代品。像所有的恆星一樣,我們的太陽是由輕同位素氫聚變成更重的元素來驅動的。核聚變和核裂變相比有許多優點。
  • 雷射核聚變反應堆裡程碑:燃燒等離子體—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 2010年10月,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啟動了192束雷射束,並將它們的能量集中成一個脈衝。為此,美國國家點火裝置(NIF)開始了一項運動,以實現目標:通過點燃聚變反應產生比雷射注入還要多的能量。
  • 人類究竟如何才能飛出銀河系?核聚變可以嗎?答案超乎想像
    很多人都在思考這樣的問題:人類究竟怎麼樣才能飛出太陽系呢?根據目前的尖端科技,結合現實分析,人們初步得到了結果:那就是掌握可控核聚變,因為核聚變的能量可以無限制使用。核聚變能產生大量的能量,例如一升的氘核物質相當於300升汽油燃燒時的熱量,而且氘核物大量存在,特別是海洋中,我們可以在海洋中提取大量的氘核物,據初步統計,所有海洋中的核物能夠供人類使用幾十億年的時間。
  • 中國核聚變獲得重大突破意味著什麼?
    對這幾種能源的研究、開發和利用是人類獲取新能源的重要途徑。誰在哪個能源領域取得突破,誰就佔領了科技制高點,軍事制高點和航天制高點。中國核聚變獲得重大突破,說明中國在核能的研究、開發和利用上走在了世界前例,其意義非常重大。這意味著中國將有可能率先擁有人類終極能源之一。那麼什麼是核能、核裂變和核聚變呢?所謂核能是指核裂變能的簡稱。它包括重核裂變與輕核聚變。
  • 美稱設計出能裝載在卡車上的緊密型核聚變反應堆
    「核聚變」的魅力何在?  在全球傳統能源日漸緊缺的形勢下,人類一直都在探索新型能源的開發和使用,包括太陽能、風能、地質能、生物能、核能等,本文的主角——「核聚變」,是產生核能的一種方式,也是迄今為止,最高級也最難以「駕馭」的能源來源。
  • 科學最前沿的可控核聚變什麼時候能實現
    首先,在同等質量下,核聚變所能產生的能量比核裂變高出上百倍,這就是為什麼原子彈(小男孩)比氫彈威力小的原因,如下圖所示,左下角要用放大鏡才能看到的就是原子彈的蘑菇雲,不用放大也能夠看到的就是氫彈的蘑菇雲,其中最右邊的就是前蘇聯著名的沙皇氫彈。
  • 可控核聚變是什麼?將引發第四次工業革命
    因為如果核聚變一旦實現可控,那麼就可以穩定地輸出能源。而且整個過程不會產生核裂變所出現的長期和高水平的核輻射,不產生核廢料,當然也不產生溫室氣體,基本不汙染環境。 最重要的是,地球上蘊藏的核聚變能遠比核裂變能豐富得多。據測算,每升海水中含有0.03克氘,所以地球上僅在海水中就有45萬億噸氘。
  • 安全無輻射的核聚變技術來了?
    HB11能源公司的常務董事Warren McKenzie博士解釋說,許多核聚變實驗都是用雷射將燃料加熱到極端高溫,但HB11公司的方法則具有根本的不同。他們是用雷射通過非線性力大規模地加速氫原子核,使之穿過硼樣品,這就像是用氫作為標槍,希望擊中硼原子,如果擊中一個,就可以啟動聚變反應。
  • 可控核聚變的原理
    首先說核聚變是輕的原子合併成重的原子,並釋放出能量的物理過程,氫彈爆炸和太陽發光都是這個原理。那利用核聚變做一個慢慢釋放能量的發動機使用就成了尖端科學家們研究的主要事情了,這就是可控核聚變。重點就是可控,目前有兩個難點,第一是溫度,聚變發生要達到一億度高溫,原子彈爆炸能產生一億度。高溫也可以用雷射來解決,雷射加熱是非常迅速的。
  • 核聚變研究取得新進展!雷射驅動的內爆實驗模型準確度獲提高
    羅徹斯特大學的一項新研究將提高雷射內爆計算機模型的準確性。這項發表在《自然物理》雜誌上的研究解決了科學家長期以來尋求實現核聚變的其中一個挑戰。在雷射驅動的慣性約束聚變(ICF)實驗中,由僅持續十億分之一秒的強烈光脈衝所組成的短光束會將能量傳遞給目標氫燃料,並壓縮目標。理想情況下,這個過程釋放的能量會比用來加熱系統的能量要更多。雷射驅動的ICF實驗要求許多雷射束通過等離子體(一種由自由移動的電子和離子組成的離子化氣體狀物質)傳播,從而將它們的輻射能量精確地儲存在預定的目標上。
  • 可控核聚變邁出一大步
    2013年9月27日,美國勞倫斯·利弗摩爾國家實驗室奧馬爾·哈利肯(Omar Hurricane)教授與其科研團隊在慣性約束核聚變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核聚變釋放的能量第一次大於燃料吸收的能量,即實現了燃料增益。這是實現慣性約束核聚變關鍵性的一步。該實驗成果2月12日在《自然》期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