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空間引擎、曲速和《三體》無工質核聚變引擎,哪個最容易實現?

2020-10-18 星辰大海種花家

這三種都是在科幻大片和小說經常出現的引擎,無論是超空間引擎還是曲速引擎,以及獲得「星雲獎」的《三體》中無工質核聚變推進引擎,這些聽名字就是高大上的技術,哪種最容易實現?哪種的推進效率最高?

《三體》中的無工質核聚變推進引擎是什麼東西,真的是無工質嗎?

如果看過《三體》的話,相信大家一定對那個章北海利購買隕石、暗殺堅持工質推進引擎的元老那一幕記憶猶新,這讓大家看得有點雲裡霧裡,工質是什麼東西?哪種才是真正的無工質推進?

其實那些堅持工質推進的元老們支持的發東西,在冷戰時期美蘇就已經論證並付諸實施過,而且測試後性能非常優越,甚至比現代火箭發動機都要優秀得多,不僅是它的推重比,還有它的比衝!比衝的的定義是單位推進劑的量所產生的衝量,這個數值越大越好!

常見發動機的比衝

渦扇發動機很明顯比較大,但很可惜它需要大氣層中的氧氣,無法在真空中工作!而離子推進比衝極大,不過非常可惜它推力很小!固體火箭和液體火箭比衝不夠,但推力適中,因此它們的用途最廣泛!

當年美蘇研發的核火箭是核裂變火箭,它利用核裂變產生的高溫加熱氫氣,使其噴氣速度達到6500~11000米/秒,這比固體和液體火箭都要高得多,它的比衝大約在250~1000秒左右,之所以沒有實用是因為誰都不願意一個放射性「炸彈」在天上飛,一旦故障,實在是太可怕了!

無工質核聚變推進引擎

前文所謂的核裂變火箭是高溫加熱氫氣,元老們支持的核聚變火箭是利用核聚變高溫加熱工質,然後高速推進,兩者缺一不可!而章北海所支持的引擎則是利用核聚變後的帶電粒子輻射的反作用力取得的前進動力!

只要有核聚變燃料飛船就能繼續前進,這種飛船的原理是這樣的:核聚變高溫中比如氘氚聚變!了氦,它會釋放出一個中子!如上圖,一個質子一個中子的氘和一個質子一個2個中子的氚,聚變成兩個質子和兩個中子的氦4,會發射出一個多餘的中子!

而氦四的原子核在高溫下是帶正電的,因此可以被電場加速到極高的速度!當然還有電離後的電子,它有些類似於離子發動機,但它還有一部分推進動力來自於全波段的電磁輻射!這就是「無工質」核聚變引擎的推進原理!

這個無工質其實是有工質的

因為這種引擎輻射的高能粒子和電子都屬於介質,因此它也只能被稱為工質發動機,只是它的工質是自身,省去了攜帶大量額外工質的壓力,因此要稱它為「無工質」引擎在某些角度上也行!

從效率來看,使用工質要更高一些,因為它利用了推進效率上最差的全波段電磁輻射,比如太陽光也是有光壓的,如果用它來推進,那麼面積也許要達到數百米甚至數公裡直徑!但如果能將太陽光轉換為電能,那麼只需要千瓦電力即可產生數十毫牛甚至更大的推力!比光帆的效率要高出很多倍!

但離子發動機需要裝載燃料,燃料耗盡,飛船就無法再加速了,但光帆不一樣,只要有陽光,它將一直能飛,甚至可以減速再加速!而無工質核聚變推進就是自帶陽光和光帆的那種!

超空間引擎和曲速引擎又是咋回事?

其實所謂的超空間引擎和曲速引擎是同一回事,都是利用空間的彈性來驅動飛船前進!狹義相對論中可以推導出物體的速度不可能超過光速,但我們也知道,宇宙的膨脹卻不受這個速度的限制,而曲速引擎就是利用空間的膨脹來驅動飛船的前進。

《星球大戰》和《巴比倫五號》中的是超空間引擎,《星際旅行》和《星際迷航》中則是曲速引擎,而在《三體》中則是曲率引擎,前兩者沒什麼不同,而後者則有很大的區別!

曲速引擎有幾個關鍵:前方空間壓縮、後方空間拉伸,飛船包裹在一個彎曲空間形成的曲速泡中,當後方的膨脹空間和壓縮空間裹挾著曲速泡高速飛行時,其實飛船相對於曲速泡內的空間是靜止的,運動的只是空間而已,所以飛船內的時間體系和出發點基本同步的!

曲率引擎和曲速引擎相比,少了一個關鍵的曲速泡,因此曲率飛船遵守狹義相對論中的洛倫茲變換原理,也就是無限接近光速時,飛船內的時間體系不再和出發地同步,而是有一個非常大的交換比,而這個交換比可能會很大,甚至接近無窮!

不過就具體而言,這兩種技術人類都無法實現,因為能克服相對論限制的曲速引擎的關鍵在於飛船前後幾個子空間場改變了所包覆物體所感的重力常數,使得中間的飛船在「非對稱蠕動場」操控獲得推進力,但這種高大上的引擎實現起來極其困難!

早期實現曲速引擎需要大量的負能量,但將曲速泡改成曲速環後降低了對負能量的需求!但對能量的需求依然巨大,Chris Van Den Broeck於一篇1999年的論文中評估了其能量需求,曲速方式運送幾個原子的能量需要三個太陽質量的能量,但後來Van Den Broeck的度規稍微修改,Sergey Krasnikov可以將負能量總需求縮減到幾個毫克!

但什麼是負能量?暗能量有些類似,但它並不是負能量,不過即使如此我們也沒搞懂暗能量到底是什麼!科學家將這種物質定義為了奇異物質,也許宇宙某處還真存在這種物質,那麼如何找到它們呢?

就三者而言,相對來說「無工質」的核聚變推進可能性還是大點,這不ITER不是有了一點新進展麼,也許只要再過十年八年的就實現了呢!

相關焦點

  • 無工質核聚變引擎和超空間引擎,兩者有何差別?哪個更易實現?
    三體中的無工質核聚變引擎和曲速引擎,哪種更易被人類使用?《三體》這本小說的出現,深受年輕人喜愛,同時獲得了很多大獎,讓大家對宇宙有了一個重新的定義,這本小說描述了劉慈欣個人的主觀看法,書中曾經提到過無工質核聚變引擎,我們只看它的名字,能夠猜測製造這一工具程序非常繁瑣。
  • 三體成真:NASA文件洩密EM無工質引擎確實可行
    EM引擎屬於一種無工質引擎,推進原理大體是這樣的:用電力在密閉的錐形腔內產生微波,微波在腔內來回反射,在兩端產生的推力差即可作為飛行器前進的動力。原理圖如下:    對於無工質引擎,三體迷們應該不陌生。
  • 最有希望的無工質推進引擎,被科學家判了死刑
    無工質推進引擎EmDrive可能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人類最大的發動機原理突破,它只需要輸入電能,即可產生源源不斷的推力,它不再需要工質的支持,省去了大量作為推進反作用力的工質!2001年時英國航太工程師Roger Shawyer(羅傑·肖)發現了一種神奇的引擎,主體是一個微波發生器和一個純銅的錐形反射腔,據羅傑·肖稱,只要在空腔內部射入微波,就能在空腔底部方向上產生推力!他在2003年試驗時,產生了16毫牛頓的推力!
  • 「無工質引擎」測試成功?
    「無工質引擎」指不使用推進劑、不噴射尾氣就能產生推力的發動機,如果這種聽上去違背物理學原理的設備真的可以被研發出來,那麼就可以解決火箭的運載效率問題,從而實現人類的星際旅行。 近日,中外媒體出現新一輪關於「無工質引擎」的討論。
  • 《三體》航天考(二):令人神往的無工質推進
    《三體2》這樣描述了磁約束聚變發動機試驗失敗的場景:在人類太空艦隊的發展方向確定為無工質輻射推進後,大功率反應堆開始進行太空實驗。這時地面上的人們常常能看到三萬公裡的高空發出炫目的光芒。這被稱作「核星」的光芒是失控的聚變堆失控產生的。核星爆發並不是聚變堆發生爆炸,只是反應器的外殼被核聚變產生的高溫燒熔了,把聚變核心暴露出來。
  • 焦點科普:「無工質引擎」是噱頭還是突破?
    新華社北京12月2日電(記者王豔紅 張瑩)近日,中外媒體出現新一輪關於「無工質引擎」的討論。引爆這輪討論的全球在線金融報紙《國際財經時報》(IBTimes)英國版早前報導說,一位名為何塞·羅達爾的獨立科學家今年早些時候在一個空間論壇上披露,美國航天局下屬「鷹工廠」實驗室對「無工質引擎」開展了一系列成功測試,相關論文已經通過同行評議,不久將在美國航空航天學會主辦的《推進與動力雜誌》上刊發。
  • 焦點科普:「無工質引擎」:噱頭還是突破
    新華社北京12月2日電(記者王豔紅 張瑩)近日,中外媒體出現新一輪關於「無工質引擎」的討論。引爆這輪討論的全球在線金融報紙《國際財經時報》(IBTimes)英國版早前報導說,一位名為何塞·羅達爾的獨立科學家今年早些時候在一個空間論壇上披露,美國航天局下屬「鷹工廠」實驗室對「無工質引擎」開展了一系列成功測試,相關論文已經通過同行評議,不久將在美國航空航天學會主辦的《推進與動力雜誌》上刊發。
  • 超越光速的曲速引擎技術能實現嗎?
    大家好,我們今天來談談未來科技,曲速引擎飛行技術。有點科幻,歡迎來噴。曲速引擎是通過產生一個曲速泡。壓縮前方空間,拉伸後放空間,並把前方空間一勺一勺挖到後方,來完成推進的,注意,是在普通空間,並且是連續的。超空間引擎是另一種想像的超光速推進設定。需要進入到一個有別於普通空間的「超空間」。是更高維度是瞬時跳躍。
  • 焦點科普:「無工質引擎」:噱頭還是突破-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12月2日電(記者王豔紅 張瑩)近日,中外媒體出現新一輪關於「無工質引擎」的討論。引爆這輪討論的全球在線金融報紙《國際財經時報》(IBTimes)英國版早前報導說,一位名為何塞·羅達爾的獨立科學家今年早些時候在一個空間論壇上披露,美國航天局下屬「鷹工廠」實驗室對「無工質引擎」開展了一系列成功測試,相關論文已經通過同行評議,不久將在美國航空航天學會主辦的《推進與動力雜誌》上刊發。
  • 論文通過評審 NASA無工質引擎真要出現?
    【觀察者網綜合】對於無工質引擎,三體迷們應該不陌生。《三體》小說中,章北海將人類航天技術的方向引向無工質型核聚變引擎,最終,人類才得以在三體人入侵地球之前研製出具備星際航行能力的飛船。常規推進方式的宇宙飛船速度是有上限的,如果人類想要探索太陽系的外層空間或是飛抵其他星系,就需要引擎能在不消耗推進劑的情況下產生推力。
  • 「不可的」無燃料電磁引擎EMDrive或許已得到合理解釋
    「不可的」無燃料電磁引擎EMDrive或許已得到合理解釋。EMdrive或許能夠得到工程應用,無工質推進的電磁引擎EMDrive,並沒有違反物理定律。  就好像將冰箱空調的製冷範圍-20℃到100℃這個範圍放到到絕對零度和核聚變中心溫度一樣,不只是得不到一個好的冰箱空調,還會造成人們覺得冰箱空調是違反物理規律的。不可能實現的一種永動機。  Drive的合理解釋是,在麥克斯韋妖的技術上,外加一個磁場、電場、變化的電磁場、能勢場(如重力場)或其他非物質的可以作用到高低速粒子的作用力(在無工質推進工況下是這樣)。
  • 《三體》航天考(二):推進系統
    這種裝置由永久磁鐵和電磁線圈組成,體積龐大,重量驚人。這意味著火箭發動機必須造得很大。大劉的態度很明確:小說中,首次實現可控核聚變發電後,物理學家丁儀對章北海說,「我早就感覺到託卡馬克方式是一條死路,方向對了,突破肯定會產生。(《三體2》220頁)」這裡的託卡馬克方式就是磁約束聚變。慣性約束聚變發動機。
  • 《三體》中的四支星際艦隊
    就第一艦隊來說,三體艦船配備了人類還沒有研究出來的無工質發動機,在宇宙航行時可以不用自帶能源,而且在速度上達到了10%的光速效果。此外三體艦隊還配備了大功率電磁發射器,正如一句老話所說,一個國家的疆域離不開自己的通訊效率,強大的通訊設備可以實現三體艦隊和母星的交流,時時進行情報互換。同時強大的電磁武器可以瞬間磁化敵人(地球)的武器。
  • 不用油也能飛 波音將開發核聚變雷射引擎
    據外媒報導,現在已經有可能用一架太陽能飛機將乘客從日本運到夏威夷,但是在大規模的旅客或體積更大的客機上似乎還無法實現。不過,波音公司就計劃使用核聚變及雷射技術來為飛機提供動力。波音將開發核聚變雷射引擎(圖片來自騰訊)    波音表示,在研發的新型發動機中,將使用核聚變雷射技術,即用高能雷射首先蒸發推進器裡的核材料
  • 《三體》航天考:太空電梯無工質推進終極曲率驅動
    這裡,我們將探討書中提到的航天技術,比如太空電梯、核聚變火箭和曲率驅動,並對這些航天科技進行或現實、或科幻的考據。為了打造太陽系防禦圈,抵禦侵略,人們把打造大噸位長續航作戰平臺(萬噸級太空戰艦)作為終極目標,把有待開發的技術分為關鍵技術和輔助技術。分清主次後,有限資源集中於技術瓶頸,逐級向技術頂峰攀登。其中,關鍵技術就是核聚變發動機和太空電梯。核聚變發動機,工質or非工質?
  • 《三體》關鍵航天技術真實大揭秘!_遊俠網 Ali213...
    這裡,我們將探討書中提到的航天技術,比如太空電梯、核聚變火箭和曲率驅動,並對這些航天科技進行或現實、或科幻的考據。為了打造太陽系防禦圈,抵禦侵略,人們把打造大噸位長續航作戰平臺(萬噸級太空戰艦)作為終極目標,把有待開發的技術分為關鍵技術和輔助技術。  分清主次後,有限資源集中於技術瓶頸,逐級向技術頂峰攀登。其中,關鍵技術就是核聚變發動機和太空電梯。  核聚變發動機,工質or非工質?
  • 劉慈欣:NASA試驗≠三體的曲速引擎,四小時到月球≈神話
    曲速引擎的技術遠超出現在人類的技術,現代科技與它的距離就好比戰國時代的拉馬車和我們現在的航天火箭的距離這麼遠。我們現在根本不可能達到這樣的技術,它還只停留在理論的層面上。               美國宇航局這個試驗的亮點並不在於真得能讓飛船走得多麼快(當然比現在的化學火箭要快很多),而在於無工質推進。
  • 如果核聚變研究成功,電費會多少錢一度?幾分錢還是不要錢了?
    為什麼核聚變那麼難實現?其實核聚變實現並不難,很多朋友肯定就會說太陽不就是核聚變麼,當然,您的科學課滿分了!但即使不在太陽上,核聚變實現依然不難!因為用的是氚氘,而不是太陽的氕氕聚變!根據元素的結合能,氚氘是氫元素同位素中聚變最容易的哦,而氕氕聚變則最難,因為一個質子會先洗手能量轉換為中子,然後變成氘再和原先的氕結合形成氦三,太陽上正在發生的就是這個過程!那為什麼太陽不燒最簡單的氚氘呢?
  • 姬揚:無工質引擎?NASA,多少扯淡假汝之名!
    早就聽說過無工質引擎,但並沒有在意:推翻了動量守恆原理,真·民科!好吧,又多了幾個民科,so what? who cares? 沒想到,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也來蹚渾水,據說經過幾年的同行評議,文章終於發表了。這樣一來,不僅民科嗨了,各種裝懂不懂的科學新聞和科普文章也來湊熱鬧了。
  • 徵服太陽系和周邊宜居行星,人類必須突破五大關鍵技術
    殖民星空是避免來自宇宙間的威脅和人類自我毀滅的幾乎唯一的途徑。二,可控核聚變技術。能源是一切的基礎,擁有可控核聚變技術,很多問題將迎刃而解。可控核聚變技術突破,人類將達到卡爾達舍夫一級文明:「行星文明,可以利用所在行星的所有能源,並且有能力建造太空城和巨型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