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揚:無工質引擎?NASA,多少扯淡假汝之名!

2020-11-23 觀察者網

早就聽說過無工質引擎,但並沒有在意:推翻了動量守恆原理,真·民科!好吧,又多了幾個民科,so what? who cares?

沒想到,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也來蹚渾水,據說經過幾年的同行評議,文章終於發表了。這樣一來,不僅民科嗨了,各種裝懂不懂的科學新聞和科普文章也來湊熱鬧了。好在大家現在都有點見識了,知道這玩意兒違背牛頓第三定律、動量守恆原理等一大堆摸不得、碰不得的基本物理規律,所以都要輕描淡寫地駁斥一下,但是在我這個搞物理的看來,字裡行間都是藏不住的喜悅。我覺得吧,也就是這幫民科欺負NASA不懂物理,但凡是個懂點大學物理的人,都不會被他們忽悠了。什麼?這幫子人就是NASA的?德州休斯頓的NASA Johnson Space Center!哦,我明白了,難怪NASA不懂物理,敢情他早就招了一幫子民科。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現在這些科學新聞和科普文章都是不懂裝懂的湊熱鬧,我絕對不是瞎說:每次出來個大新聞,他們只能是人云亦云,連個正兒八經的專家也找不到!現在都說這玩意兒發表了,沒破綻,了不得!違反了基本物理定律,等著看熱鬧吧!其實他們誰能夠知道這幫子人哪裡做錯了?瞎湊熱鬧!

今天我碰巧看到了NASA這篇大作,就隨便說說吧。不然這NASA還真的以為沒有人懂點大學普通物理呢。

我們都知道火箭往前跑是因為它可以往身後噴火,其實就是把高溫氣體往身後吹,自己就往前跑了。在這個過程中,作用力等於反作用力,動量守恆,一點都不奇怪。今年4月份霍金瞎忽悠的那個「攝星計劃」,也是要有物質給幫助的,只不過用的是光,光也是物質。

無工質引擎(em drive)為什麼這麼拽?就是因為他號稱可以直接把能量轉化為動力,而且不用任何物質,只要有能量就可以了。具體他怎麼忽悠的,我就不多說了,他自己也是一團漿糊。反正他的賣點是,什麼東西都不用,只要自己發功、消耗些能量,就可以往前跑。根據他們這次的文章,這個推動力大約是1mN/kW。

這個推動力非常小。1mN/kW,聽著不怎麼樣,其實很了不起的。關鍵在於他只用能量,就可以得到推動力。有人說這是不是類似於光帆(類似於霍金忽悠的那玩意)?不是的。因為光的速度太大了,每秒鐘30萬公裡,能量轉化為推動力的理論上限是(功率W /光速c),大約是每千瓦3個微牛頓,小了三百倍。

這篇文章裡,他們使用的是幾十瓦的功率(40、60和80),所以得到的推力也就是幾十個微牛頓。這麼小的力很難測,也很容易來自於其他因素。其實很早就有人懷疑,他們這是個熱效應,電線啦、控制線啦,都有可能因為熱而產生一些應力。

但這次他們非常自豪的是,所有的實驗都是在所謂的高真空環境裡測量的(大約是1毫帕,也就是10^−8個大氣壓,而且還做了常壓對比實驗,結果都看到了這個神奇無比的推動力。他們還採用了所謂的液體導線,也就是說,需要和外界相連的地方,都不是常用的電線,而是液體金屬(好像是鎵),所以就沒有應力傳遞的問題了。還考慮了其他很多因素,我就不詳細介紹了。怎麼樣?考慮周到吧,思維縝密吧,把大傢伙兒都唬住了吧。

更多的細節描述,我就不說了,感興趣的自己找新聞看吧——反正天下文章一大抄,抄來抄去都差不多的。給大家看幾個圖,休息一下,讓我先去喝口水。等一會兒,再聽我說,看看我為什麼認為他們就是瞎扯淡。

好了,喝水回來了。接著講。

先介紹一下測量方法(圖1)。因為推動力非常小,只有幾十個微牛頓,所以才用了扭擺技術,號稱可以測量到1個微牛頓。扭擺就是一個桿秤,用一根堅韌的細絲吊起一個槓桿,槓桿一端是待測物體,也就是這個無工質引擎,另一端放著平衡物(相當於秤錘)。如果真的有推力的話,這根桿秤就會扭動,任何微小的扭動都可以用光學方法精密地檢測(微米的數量級)。

無工質引擎的樣子如圖2所示(這張圖來自於他們的文章,而圖3來自於新聞,不知道是示意圖還是真傢伙)。尺寸大約是這樣的:大頭端直徑27.9釐米,小頭端直徑15.9釐米,長度22.9釐米。注意,這都是微波腔的內部尺寸,外部尺寸跟這個大概差不多,另外,小頭端有個5.6釐米後的塑料板,外直徑為15.6釐米——這些具體細節,我沒有仔細看,反正是大頭端和小頭端不太一樣,不僅是尺寸不一樣,材料好像也有些不同。這個扭擺放在真空腔裡,尺寸不到些1米,可以抽成高真空(大約是1毫帕),也可以放氣進去、做常壓對比實驗。

好了,大致就這樣了。然後他們就開始了測量,得到了神奇的結果,1mN/kW的推動力——就像魔術師從帽子裡拎出來一隻白兔子,誰都知道他是在扯淡,可是誰也不知道他是怎麼扯的淡。

前面說了,這個推進器有大頭端和小頭端,它們不太一樣。其實,奧妙就在這裡——說穿了一文不值。施加微波,就會加熱,就會有一部分熱量傳到表面,表面的溫度就會上升,而且表面的溫度不會到處都一樣的,這個差別就造成了推動力。而且,因為這傢伙是柱對稱的,所以只有前推力(或者後推力),但是沒有側推力。

稍微詳細地解釋一下。高真空腔裡面還是有氣體的,1毫帕不是什麼了不起的真空,而且各種器壁上吸附的氣體很難去除的,測量真空的儀表還不知道放得有多遠呢。氣體分子碰到熱壁上,就會吸收一點熱量、然後跑掉,氣體分子碰撞前後的動量發生了改變,這就會產生反衝力——無工質引擎的工作原理就是這個。

估計推力大小的上限。 p為分子動量,m為分子質量,E為分子動能。所以, 所以,反衝力的大小是

其中,W是功率。也就是說,理論上限是每千瓦2牛頓,我們有個2000倍的餘量,隨便有一點不對稱性就可以了。好了,就是它了!

說到這裡,民科肯定不服氣。我做了對比實驗!高真空和大氣環境都做了,推動的效果都在!我說你別不服氣。你這個真空抽不抽氣都沒什麼關係的——氣體的導熱率對氣體密度的依賴關係是很弱的。原因大致是這樣:氣體密度大了,氣體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就小,也就是說,氣體分子跑不了多遠,就會跟朋友碰個頭、聊會天,這就耽誤了功夫。具體的推導我就不說了,隨便找本書讀讀就可以了。把公式留在這裡吧,符號的具體含義就不解釋了。

熱傳導的傅立葉定律

導熱係數

好了,故事講完了。這就是個熱脫附,或者說熱傳導,反正不是什麼big deal。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搞民科的搞了個大發明,瞧熱鬧的瞧了個大熱鬧,高大上的NASA也不虧,它又成功地忽悠了一次!

(本文經作者允許,由編輯做了一些文字調整,原文連結)

相關焦點

  • 「無工質引擎」測試成功?
    「無工質引擎」指不使用推進劑、不噴射尾氣就能產生推力的發動機,如果這種聽上去違背物理學原理的設備真的可以被研發出來,那麼就可以解決火箭的運載效率問題,從而實現人類的星際旅行。 近日,中外媒體出現新一輪關於「無工質引擎」的討論。
  • 三體成真:NASA文件洩密EM無工質引擎確實可行
    EM引擎的概念最早由英國科學家RogerShawyer提出,並於2003年完成了原型機的設計。一直以來,EM引擎吸引了廣泛的關注,同時也備受爭議。   EM引擎屬於一種無工質引擎,推進原理大體是這樣的:用電力在密閉的錐形腔內產生微波,微波在腔內來回反射,在兩端產生的推力差即可作為飛行器前進的動力。原理圖如下:    對於無工質引擎,三體迷們應該不陌生。
  • 焦點科普:「無工質引擎」是噱頭還是突破?
    新華社北京12月2日電(記者王豔紅 張瑩)近日,中外媒體出現新一輪關於「無工質引擎」的討論。引爆這輪討論的全球在線金融報紙《國際財經時報》(IBTimes)英國版早前報導說,一位名為何塞·羅達爾的獨立科學家今年早些時候在一個空間論壇上披露,美國航天局下屬「鷹工廠」實驗室對「無工質引擎」開展了一系列成功測試,相關論文已經通過同行評議,不久將在美國航空航天學會主辦的《推進與動力雜誌》上刊發。
  • 焦點科普:「無工質引擎」:噱頭還是突破
    新華社北京12月2日電(記者王豔紅 張瑩)近日,中外媒體出現新一輪關於「無工質引擎」的討論。引爆這輪討論的全球在線金融報紙《國際財經時報》(IBTimes)英國版早前報導說,一位名為何塞·羅達爾的獨立科學家今年早些時候在一個空間論壇上披露,美國航天局下屬「鷹工廠」實驗室對「無工質引擎」開展了一系列成功測試,相關論文已經通過同行評議,不久將在美國航空航天學會主辦的《推進與動力雜誌》上刊發。
  • 焦點科普:「無工質引擎」:噱頭還是突破-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12月2日電(記者王豔紅 張瑩)近日,中外媒體出現新一輪關於「無工質引擎」的討論。引爆這輪討論的全球在線金融報紙《國際財經時報》(IBTimes)英國版早前報導說,一位名為何塞·羅達爾的獨立科學家今年早些時候在一個空間論壇上披露,美國航天局下屬「鷹工廠」實驗室對「無工質引擎」開展了一系列成功測試,相關論文已經通過同行評議,不久將在美國航空航天學會主辦的《推進與動力雜誌》上刊發。
  • 論文通過評審 NASA無工質引擎真要出現?
    【觀察者網綜合】對於無工質引擎,三體迷們應該不陌生。《三體》小說中,章北海將人類航天技術的方向引向無工質型核聚變引擎,最終,人類才得以在三體人入侵地球之前研製出具備星際航行能力的飛船。常規推進方式的宇宙飛船速度是有上限的,如果人類想要探索太陽系的外層空間或是飛抵其他星系,就需要引擎能在不消耗推進劑的情況下產生推力。
  • 超空間引擎、曲速和《三體》無工質核聚變引擎,哪個最容易實現?
    這三種都是在科幻大片和小說經常出現的引擎,無論是超空間引擎還是曲速引擎,以及獲得「星雲獎」的《三體》中無工質核聚變推進引擎,這些聽名字就是高大上的技術,哪種最容易實現?哪種的推進效率最高?《三體》中的無工質核聚變推進引擎是什麼東西,真的是無工質嗎?
  • 無工質核聚變引擎和超空間引擎,兩者有何差別?哪個更易實現?
    三體中的無工質核聚變引擎和曲速引擎,哪種更易被人類使用?《三體》這本小說的出現,深受年輕人喜愛,同時獲得了很多大獎,讓大家對宇宙有了一個重新的定義,這本小說描述了劉慈欣個人的主觀看法,書中曾經提到過無工質核聚變引擎,我們只看它的名字,能夠猜測製造這一工具程序非常繁瑣。
  • 最有希望的無工質推進引擎,被科學家判了死刑
    無工質推進引擎EmDrive可能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人類最大的發動機原理突破,它只需要輸入電能,即可產生源源不斷的推力,它不再需要工質的支持,省去了大量作為推進反作用力的工質!而且它不需要工質,而在土星軌道以內,只要有太陽能電池,那就有遠遠不斷的電能,你說這誘惑力有多大?
  • 一個被物理學家遺忘的理論或許可以解釋無工質引擎的工作原理
    【每日科技網】 自從無工質引擎(以下縮寫為EM)第一次登上了新聞頭條,物理學家和眾多科學愛好者們就疑慮重重。EM產生助推力的方式,看起來十分可疑——按照牛頓第三定律,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現在,物理學家終於想出了一個備選的解釋方案。
  • NASA無工質引擎實驗的謠言&真相
    如果人類真的想要探索太陽系的外層空間或是飛抵其他星系,我們將需要為自己的宇宙飛船打造出更好的引擎。 事實上,這個引擎必須非常優秀,以至於它要能在不消耗推進劑的情況下產生推力。 沒錯:如果我們想要在4小時內飛到月球或是在2個月內飛到火星,我們將需要擁有一種不需要火箭燃料的火箭引擎。 這正是射頻共振腔推進器,又名「EmDrive」(相對性推進器)背後的想法。
  • PS4洩露配置證實為假 想超越PC性能純屬扯淡
    PS4仿冒Logo根據該網站發布的情報,新一代索尼主機以Nvidia的克卜勒架構進行打造,也就是與GTX680顯卡相同的技術標準,這款剛剛上市的怪獸硬體幾乎任何地方都是無現貨的PS4概念圖不過,面對這樣強勁的,秒少現今PC的配置情報,令人遺憾的是,它是假的,根據來自索尼內部的情報線人向
  • 「不可的」無燃料電磁引擎EMDrive或許已得到合理解釋
    「不可的」無燃料電磁引擎EMDrive或許已得到合理解釋。EMdrive或許能夠得到工程應用,無工質推進的電磁引擎EMDrive,並沒有違反物理定律。  Drive的合理解釋是,在麥克斯韋妖的技術上,外加一個磁場、電場、變化的電磁場、能勢場(如重力場)或其他非物質的可以作用到高低速粒子的作用力(在無工質推進工況下是這樣)。也可以加一個外在物質,作用於高低速粒子(如化學能加粒子的驅動、即化學火箭)。其中無工質推進中,利用這個原理推進的引擎,我在這裡定義為LY引擎(lightyear drive)。
  • 《三體》航天考(二):令人神往的無工質推進
    《三體2》這樣描述了磁約束聚變發動機試驗失敗的場景:在人類太空艦隊的發展方向確定為無工質輻射推進後,大功率反應堆開始進行太空實驗。這時地面上的人們常常能看到三萬公裡的高空發出炫目的光芒。這被稱作「核星」的光芒是失控的聚變堆失控產生的。核星爆發並不是聚變堆發生爆炸,只是反應器的外殼被核聚變產生的高溫燒熔了,把聚變核心暴露出來。
  • 劉慈欣:NASA試驗≠三體的曲速引擎,四小時到月球≈神話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就曲速引擎和電磁驅動的問題採訪了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訪談內容整理如下。       澎湃新聞:最近國內媒體轉載了英國《每日郵報》的報導,稱美國宇航局已經完成「曲速引擎」的真空試驗,您可能也已經看到這條消息。那麼曲速引擎到底是什麼?
  • 0415英語流利閱讀筆記:一點不假,科學家評出了世界最會扯淡的人
    內容簡介:No word of a lie: scientistsrate the world’s biggest peddlers of bull一點不假:科學家評出世界上最會扯淡的在一項新研究中,科學家們宣稱已找到了最常運用「扯淡」這個卑劣技巧的人群。他們研究了 4 萬名青少年,並得出以下結論:男生,特權背景出身的人,尤其是北美地區的人在扯淡這一「犯罪」領域高居榜首。
  • NASA證實無燃料EmDrive引擎可行:結果引爭議
    ▲人們一度以為這款無燃料引擎不可能實現,但它如今離現實又近了一步。圖為EmDrive引擎的一款原型機。據悉,EmDrive引擎只需十周就能將人類送上火星。▲該系統可以產生每千瓦1.2毫牛頓的推力,比霍爾離子推進器的功率小得多,後者的推力高達每千瓦60毫牛頓。近日一篇外洩的論文顯示,科學家正在研發EmDrive引擎原型機,引發了大量爭議。
  • 汝怎著品如之衣是什麼意思 汝怎著品如之衣什麼梗出自哪裡
    汝怎著品如之衣是什麼意思?其實這句話的翻譯過來就是「你怎麼穿著品如的衣服」,意思就是「你好騷啊」,那麼汝怎著品如之衣出自哪裡?下面來看一下。汝怎著品如之衣什麼意思  最近《回家的誘惑》被網友玩壞了,隨著一代又一代網友的傳播這句話變成了這樣:汝怎著品如之衣,衣品如橫空出世,火遍大江南北。
  • 我國研發無需燃料的「無工質發動機」,3小時到月球60天到火星
    相信看過三體的都不陌生一個情節,裡面章北海為了讓國家從有工質發動機,到無工質的跨越發展,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最終給人類保留了一絲火種。然而現實世界我們的科學家則非常有先見。近日中國的無工質發動機在真空實驗室取得重大成果。在毫無能量輸出的情況下,把一個物體成功向前推進了頭髮絲那麼長一節。無工質究竟是什麼呢?真的有這麼神奇嗎?
  • 曲速引擎是真的嗎?
    近日,騰訊一篇《美國宇航局測試曲速引擎:去月球只要四小時》的文章引起熱議,那麼曲速引擎是真的嗎?上面這張圖片是一張的假想圖,目前太陽能推進技術已經列入NASA的研究課題,寄希望將來為NASA的小行星任務,載人登陸火星,以及深空探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