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研發無需燃料的「無工質發動機」,3小時到月球60天到火星

2020-11-23 騰訊網

相信看過三體的都不陌生一個情節,裡面章北海為了讓國家從有工質發動機,到無工質的跨越發展,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最終給人類保留了一絲火種。然而現實世界我們的科學家則非常有先見。近日中國的無工質發動機在真空實驗室取得重大成果。在毫無能量輸出的情況下,把一個物體成功向前推進了頭髮絲那麼長一節。無工質究竟是什麼呢?真的有這麼神奇嗎?

無工質發動機

我們知道現在全世界的發動機都是在分子層面,依靠化學能轉變為動能推動。這種發動機由於燃料需求巨大,註定是飛不出太陽系的。旅行者當初背著是自身重量上百倍的燃料飛了六十多年,依然只走了太陽系的百分之一。而且上面的能量已經耗光,只是依靠慣性前行。而無工質推進則完美解決了這個難題。它的工作原理是原子級別的。依靠自身的裝置把燃料完全轉化為能量,然後依靠電磁輻射驅動。院士介紹說:如果研製成功這將是一個人類發展歷程巨大的突破。宇宙飛船依靠著只有自身體積百分五十的燃料。就可以環遊太陽系一周並安全返回。

當然想要實現那種級別的航行,需要更大馬力的發動機。還要等百年之後。就連如今在這一領域領先全球的中科院院士,也只能把一個純發動機推行一根頭髮距離,還得在真空環境下。但是這絲毫無法掩蓋,這是一個偉大的創舉。就連非常高傲,誰都看不起的日媒都非常佩服的祝賀:相信三十年後的中國將有能力,三個小時飛到月球,六十天就能到火星。這是屬於全人類的福音。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我國先進電推火箭發動機點火成功,推力雖小比衝大,45天到火星
    發動機獲得的衝量要靠向後噴射工質的動量來獲得,工質的動量等於質量乘以速度。火箭發動機噴射出來的高溫燃氣,速度最高只有3公裡每秒。 本次我國研製成功的霍爾發動機,使用磁聚焦,推力可以達到牛頓級別,也就是1/10公斤級別。
  • VASIMR發動機——讓39天去火星成為可能(下)
    張福林博士在《VASIMR Human Mission to Mars》論文中進行了測算,如果給予20萬千瓦的電能,供電設備的質量功率比(設備質量與發電功率的比值)優化到1千克/千瓦,VASIMR最快可以讓太空人在39天內到達火星,節省大量的燃料、食物、水、空氣,太空人也能擺脫長時間的宇宙射線輻射!
  • VASIMR發動機——讓39天去火星成為可能(下)
    張福林博士在《VASIMR Human Mission to Mars》論文中進行了測算,如果給予20萬千瓦的電能,供電設備的質量功率比(設備質量與發電功率的比值)優化到1千克/千瓦,VASIMR最快可以讓太空人在39天內到達火星,節省大量的燃料、食物、水、空氣,太空人也能擺脫長時間的宇宙射線輻射!
  • 《三體》航天考(二):令人神往的無工質推進
    前情回顧:《三體》航天考(一):太空電梯、階梯計劃1、核聚變推進核聚變火箭發動機進入三體危機紀元後,為儘早造出核聚變火箭發動機,人類的可控核聚變項目設立了四個研究分支,分別按不同的研究方向進行。
  • 最有希望的無工質推進引擎,被科學家判了死刑
    無工質推進引擎EmDrive可能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人類最大的發動機原理突破,它只需要輸入電能,即可產生源源不斷的推力,它不再需要工質的支持,省去了大量作為推進反作用力的工質!因為這個引擎的消息被傳開後,各國相關領域的科學家都紛紛驗證,其中就有我國西工大的楊涓教授,2010年楊教授帶領的團隊製作了EmDrive原型機,並且在真空下取得了2.5千瓦/720毫牛的推力!
  • 重返月球迫不及待!洛克達因曝光霍爾發動機新進展丨話宇專欄
    去年年底,環繞月球運行的空間站深空之門(Deep Space Gateway)概念提出後,各方面的準備似乎都有加速,加之上周美國副總統彭斯再次重申了「返月」任務的重要性並強調了時間表——2024 年前將「深空之門」建成,以為後續的建立月表基地、登陸火星甚至深空探測打下基礎。
  • 科學家用核動力火箭,飛到火星只需兩個星期
    火箭就是利用發動機燃料在燃燒時產生的高速熱氣流(工質)向後使力,從而形成一股推力,根據「牛頓第三定律」,這股推力大於或等於火箭重力時,火箭就飛起來了。與成百上千噸的液態燃料相比,攜帶小量鈾簡直就是「輕如鴻毛」。核動力火箭飛得有多快,有多遠?如果要探索月球、火星以及浩瀚的宇宙,就目前的液態或化學火箭速度遠遠不夠。就算飛到5500萬km外的火星,最快也要6個月左右才能到達。
  • 論文通過評審 NASA無工質引擎真要出現?
    【觀察者網綜合】對於無工質引擎,三體迷們應該不陌生。《三體》小說中,章北海將人類航天技術的方向引向無工質型核聚變引擎,最終,人類才得以在三體人入侵地球之前研製出具備星際航行能力的飛船。常規推進方式的宇宙飛船速度是有上限的,如果人類想要探索太陽系的外層空間或是飛抵其他星系,就需要引擎能在不消耗推進劑的情況下產生推力。
  • 阿聯公布月球飛行器,將在2024年登月,2117年帶60萬人到火星
    當然,和阿聯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一樣,「拉希德」作為阿聯的月球探測器,同樣也只是「掛名」,或者更加直白一點來說,阿聯根本就沒有足夠的實力技術去研發「拉希德」,需要和某個太空機構,或者是商業太空探索公司合作,進行研發製造、發射和著陸控制等一系列工作。
  • 科學家用核動力火箭,飛到火星只需兩個星期,太空人更安全了
    火箭就是利用發動機燃料在燃燒時產生的高速熱氣流(工質)向後使力,從而形成一股推力,根據「牛頓第三定律」,這股推力大於或等於火箭重力時,火箭就飛起來了。與成百上千噸的液態燃料相比,攜帶小量鈾簡直就是「輕如鴻毛」。核動力火箭飛得有多快,有多遠?如果要探索月球、火星以及浩瀚的宇宙,就目前的液態或化學火箭速度遠遠不夠。就算飛到5500萬km外的火星,最快也要6個月左右才能到達。如果是載人航天,太空人是無法承受這麼長時間宇宙輻射的,因此縮短航天時間是太空人安全健康的重要保障。
  • 超空間引擎、曲速和《三體》無工質核聚變引擎,哪個最容易實現?
    《三體》中的無工質核聚變推進引擎是什麼東西,真的是無工質嗎?如果看過《三體》的話,相信大家一定對那個章北海利購買隕石、暗殺堅持工質推進引擎的元老那一幕記憶猶新,這讓大家看得有點雲裡霧裡,工質是什麼東西?哪種才是真正的無工質推進?
  • 為了更快到火星 NASA重啟核裂變火箭發動機研究
    如果美國宇航局想要更快到達火星,那就要解決許多火星任務帶來的問題,比如危險的輻射、太空食物儲備和幽居病(因長期離群獨居而引起的憂慮、煩躁等情緒)等等。但是目前的化學燃料火箭無法幫助我們快速實現這一目標,於是一群工程師開始重啟一臺1972年就熄火的發動機進行研究。
  • 「無工質引擎」測試成功?
    「無工質引擎」指不使用推進劑、不噴射尾氣就能產生推力的發動機,如果這種聽上去違背物理學原理的設備真的可以被研發出來,那麼就可以解決火箭的運載效率問題,從而實現人類的星際旅行。 近日,中外媒體出現新一輪關於「無工質引擎」的討論。
  • VASIMR發動機——讓39天去火星成為可能(上)
    ,直徑約為地球直徑的一半,但很多方面和地球冥冥中類似,比如火星的晝夜是24小時37分鐘,和地球很接近;自轉軸的傾角是25度,會有和地球非常類似的四季,不過她的公轉周期為686天(667個火星日),每個季節放大到了地球的兩倍。
  • [深度]從閉門羹到猛禽—SpaceX坎坷的發動機之路(上)
    猛禽使SpaceX具備了開發載人登陸火星用火箭BFR的重要條件—火箭發動機,同時憑藉甲烷的無積碳燃燒特性,這種火箭的快速復用能力將比現在的獵鷹9更勝一籌。事實上,SpaceX從2002年創辦至今,一直在使用自己的火箭發動機,從最初想要購買成品到現在自研自產的梅林系列發動機,甚至是研發全新的全流量分級燃燒的甲烷發動機,十多年走過了一條漫長而又坎坷的道路。
  • 78天到火星!NASA神秘離子推進器再創紀錄
    馬斯克昨天發布詳細計劃,稱不會在火星上搞「房地產」,他要搞的是「物流」,建立地球到火星之間的人員和物質運輸通道。
  • 焦點科普:「無工質引擎」是噱頭還是突破?
    新華社北京12月2日電(記者王豔紅 張瑩)近日,中外媒體出現新一輪關於「無工質引擎」的討論。引爆這輪討論的全球在線金融報紙《國際財經時報》(IBTimes)英國版早前報導說,一位名為何塞·羅達爾的獨立科學家今年早些時候在一個空間論壇上披露,美國航天局下屬「鷹工廠」實驗室對「無工質引擎」開展了一系列成功測試,相關論文已經通過同行評議,不久將在美國航空航天學會主辦的《推進與動力雜誌》上刊發。
  • 焦點科普:「無工質引擎」:噱頭還是突破
    新華社北京12月2日電(記者王豔紅 張瑩)近日,中外媒體出現新一輪關於「無工質引擎」的討論。引爆這輪討論的全球在線金融報紙《國際財經時報》(IBTimes)英國版早前報導說,一位名為何塞·羅達爾的獨立科學家今年早些時候在一個空間論壇上披露,美國航天局下屬「鷹工廠」實驗室對「無工質引擎」開展了一系列成功測試,相關論文已經通過同行評議,不久將在美國航空航天學會主辦的《推進與動力雜誌》上刊發。
  • 嫦娥五號:您的「快遞」到了,來自月球,驚心動魄23天回顧
    3時左右,工作人員開始對返回器上的衝擊坑進行衝擊測量。 後續,工作人員將會把嫦娥五號返回器空運至北京開艙,月壤的存儲、分析等相關工作也將隨之啟動。 嫦娥五號從出發奔月到回歸地球共經歷了23天,其中8天完成從月球到地球的旅程,在月工作2天,再用13天返回地球,這樣算來,嫦娥五號的「通勤」時間要比正式「挖土」的工作時間長得多。
  • 去火星容易,為什麼太空人不能從火星返回?
    從地球到火星,美國的維京1號,用了304天飛抵火星,並成功登陸,從目前的太空飛行器到火星的時間來看,大致需要6-10月左右。而且因為有航天員,一個正常體形的乘員每天需要消耗總重約5公斤的氧氣、水和食物,才可以完成標準太空飛行任務一天所需工作;與此同時,他也將排洩出多種代謝終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