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快到火星 NASA重啟核裂變火箭發動機研究

2020-12-06 太平洋電腦網

如果美國宇航局想要更快到達火星,那就要解決許多火星任務帶來的問題,比如危險的輻射、太空食物儲備和幽居病(因長期離群獨居而引起的憂慮、煩躁等情緒)等等。但是目前的化學燃料火箭無法幫助我們快速實現這一目標,於是一群工程師開始重啟一臺1972年就熄火的發動機進行研究。

化學燃料燃燒所提供的能量能夠將太空人送上月球,但是藉助這種火箭技術前往火星將是一個漫長的旅程。儘管探索核裂變技術的研究能夠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但是這種引擎從未真正飛起來過。今年8月份,美國宇航局宣稱與原子能公司BWXT籤訂了一份1880萬美元的協議,來為熱核推進系統(NTP)設計燃料和反應堆,而這項新火箭技術有可能開啟太空探索的新紀元。

美國宇航局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NTP項目的主要負責人Michael Houts稱:「NTP的強大力量將讓我們實現快速的火星往返旅行,而且有可能幫助我們打造出更加先進的系統。」NTP火箭發射所產生的推力足以達到化學燃料火箭的兩倍。NTP火箭不藉助氧氣燃燒燃料,而是使用核裂變反應堆作為火爐,加熱液態氫並且排出氫氣作為推力。

火箭從推進系統獲得推力的大小主要取決於它向後噴射粒子的速度。BWXT公司參與代工的一位研究人員Vishal Patel稱:「熱核推進系統能夠讓你更快的達到火星,它的速度幾乎是目前火箭的兩倍。我們希望能將前往火星所花費時間縮減到3~4個月。」

與其它使用反物質或者核聚變的推進系統計劃不同,研究人員一直在考慮核裂變火箭技術的可行性。這一技術的具體研究開始於1955年原子能委員會的漫遊者項目(比建立NASA還早了3年),項目以NERVA火箭原型為基礎,但後來由於縮減開支在1972年停止了研發進程。在那時美國宇航局已經暫停生產阿波羅18-20號飛船和土星5號運載火箭。NTP技術在上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太空核熱推進項目(SNTP)中得到短暫的復活,但是這個項目同樣在飛行測試之前就耗光了投資。

BWXT公司NTP項目負責人John Helmey稱:「關鍵在於之前在NERVA火箭上的研究數據得到很好的記錄,我們並不是從零開始。我們是在當時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的研究。」在合同約定內,BWXT將致力於燃料原件和反應堆芯的概念設計,而現在這項研究面臨多項挑戰。

BWXT公司NTP項目首席工程師Jonathon Witter稱,首先核測試的條例已經變更。引擎排氣中潛在的放射性意味著工程師們不能讓氫氣排放到大氣中。BWXT公司計劃在美國宇航局斯坦尼斯航天中心測試一種新方法,讓氫氣與氧氣結合成更容易收集的水。初期的小規模實驗將使用非放射性氫氣來測試這種尾氣收集方法,這樣未來核測試過程中產生的放射性尾氣就能夠用現成的技術收集起來。

據Witter稱,工程師們也在對燃料原件進行重新設計,採用新材料環繞鈾燃料微粒。由於火箭效能也與溫度有關,BWXT公司預計陶瓷和鎢材料能夠讓火箭在較高溫度下實現更好的運行。此外NERVA項目使用的是90%高濃縮鈾,在今天已經達到了武器級別。BWXT的設計將使用低於20%的高濃縮鈾,使其限制在低濃縮鈾的範圍之內。Patel稱,低濃縮鈾能夠讓非政府組織參與到這一項目當中,它有可能改變遊戲規則。但是太空核技術的失敗歷史不太可能讓美國宇航局在初期的火星任務中獲得成功。

Houts稱:「NTP是幾大先進的推進技術之一,科學家們也提出了許多使用化學燃料和電推動的設計。」最近在密西根大學打破記錄的電力推進系統原型的研發人員Scott Hall稱:「我很樂意看到這些技術進入太空,但是這些想法無法很快得到實現。樂觀的講可能需要15年,事實上更可能需要50年。核動力推進將與電力推進一樣,進展十分緩慢但充滿潛力和美好的前景」

相關焦點

  • 新的核發動機概念可能有助於實現3個月的火星之旅
    該概念被認為比以前的NTP設計更安全,更可靠,並且效率遠高於化學火箭,它可以幫助實現利用核動力徹底改變深空旅行的目標,從而將地球-火星的旅行時間縮短至僅三個月。由於化學火箭已經接近其理論極限,並且電子空間推進系統具有如此低的推力,因此火箭工程師繼續尋找方法,以使用某些核能變體來製造更高效,更強大的發動機。如果設計合理,這種核火箭的效率可能是化學品種的幾倍。
  • 人類必須放棄化學能火箭:核聚變為終極目標(圖)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宇航局科學任務理事會副主任約翰·格倫斯菲爾德認為人類必須研製出核聚變動力的火箭,傳統的化學能火箭不適合進行星際旅行,即便是在太陽系之內的行星際飛行,核動力火箭將提供更快的速度和強大的能量源,也可以解決登陸其他行星時所遇到的能源問題。
  • NASA:2035年,將核動力火箭送往火星
    近期,NASA和多家公司進行溝通,擬開發由核裂變及核聚變作為動力的星際飛船,目標是在2035年前,核動力驅動的飛船可以奔赴火星。一、核動力潛力無限,燃料瓶頸尚待攻破核火箭發動機的想法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四十年代,在通常的設想中,化學火箭會先將飛船發射出低地球軌道之外,然後核動力火箭會「接棒」,作為推動力送飛船在星際中穿梭。
  • NASA下注太空工程的未來:又見核動力火箭
    核火箭發動機的想法可以追溯到20世紀40年代。不過,這次以核裂變和核聚變為動力的星際飛行任務計劃得到了新設計的支持,這些新設計更有可能使火箭升空。重要的是,核發動機只用於星際旅行,而不在地球大氣層中使用。化學火箭將飛船發射到低地球軌道之外。只有在那時,核推進系統才會啟動。
  • NASA 核動力火箭2035年奔赴火星!我們離太空「核時代」還有多遠?
    而展望未來,NASA 對於火星的探索仍將繼續,新興的硬核技術也正在投資、催生當中——NASA 宣布,將與商業公司共同研發核動力發動機,未來地球人研究甚至奔赴火星將會藉助核的力量,而這一宏偉目標會在 2035 年前實現。何為核動力火箭?建造核火箭的想法可追溯至 20 世紀 40 年代。
  • 火箭想要飛得更快,可能還得靠核動力推進
    太空旅行的第一步涉及的就是用火箭將飛船發射進入軌道,人們在想到火箭發射時會在腦海中刻畫出大型燃燒燃料的發動機,也就是發射火箭,由於地球重力的限制作用,在可預見的未來發射火箭都不太可能消失。一旦飛船到達太空,事情就會變得有趣起來。為了逃脫地球的引力前往深空中的目的地,飛船需要額外的加速度,這個時候核系統就能發揮作用了。
  • 科學家用核動力火箭,飛到火星只需兩個星期
    /Mk)(ω是發動機噴氣速度,Ln是對數表達式,Mo和Mk分別是火箭最初質量和發動機熄火時的質量,Mo/Mk就是火箭質量比)。就算飛到5500萬km外的火星,最快也要6個月左右才能到達。如果是載人航天,太空人是無法承受這麼長時間宇宙輻射的,因此縮短航天時間是太空人安全健康的重要保障。我們亟待研製推力更大與射程更遠的核動力火箭。科學家為未來航天設計了兩種主要類型的核動力火箭系統:核熱推進和核電推進。
  • NASA 核動力火箭 2035 年奔赴火星!我們離太空「核時代」還有多遠?
    搭載著「毅力號」火星車的宇宙神5 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圖來源於原文章而展望未來,NASA 對於火星的探索仍將繼續,新興的硬核技術也正在投資、催生當中——NASA 宣布,將與商業公司共同研發核動力發動機,未來地球人研究甚至奔赴火星將會藉助核的力量,而這一宏偉目標會在 2035 年前實現。何為核動力火箭?
  • 科學家用核動力火箭,飛到火星只需兩個星期,太空人更安全了
    就算飛到5500萬km外的火星,最快也要6個月左右才能到達。如果是載人航天,太空人是無法承受這麼長時間宇宙輻射的,因此縮短航天時間是太空人安全健康的重要保障。我們亟待研製推力更大與射程更遠的核動力火箭。科學家為未來航天設計了兩種主要類型的核動力火箭系統:核熱推進和核電推進。
  • NASA將測試小型鈾核裂變反應器
    這種小型核裂變反應器高約兩米,可通過鈾原子裂變產生熱量,進而轉化成電能。這是美國能源部和NASA格倫研究中心聯合進行了三年的「千動力(Kilopower)」項目的一部分,該項目總投資1100萬英鎊。  NASA於2008年公布的一份報告指出,人類要想遠徵火星,可能需要一個功率約為40千瓦的電力系統,主要用於生產燃料、空氣、水以及為漫遊車和科學設施充電等。
  • 為了將人類送上火星,美國宇航局正在推進的六項技術
    火星是科幻小說靈感的一個重要來源。它既是一個被人熟知,被研究得很透徹的星球,又是一個與眾不同,遠到足以讓人產生異域冒險的地方。美國宇航局出於許多同樣的原因,將目光投向了這顆紅色星球。 機器人,包括即將發射到火星的 &34;號火星車,讓我們了解了火星表面的情況。這些信息有助於為未來人類登陸火星的任務。
  • 為你介紹核火箭發動機
    美國開發核裂變火箭發動機一開始是為了打仗。美國空軍和 NACA(1958年改組為NASA)不確認化學火箭發動機是否能夠有效的投射洲際彈道飛彈,因此美國空軍委託AEC(原子能委員會,後併入美國能源部)研究核裂變發動機可行性,美國開Rover核火箭研發。在1958年,宇宙神火箭可以滿足發射洲際彈道飛彈的需求,美國軍方開始失去興趣。
  • 小型鈾核裂變反應器或為民火星提供電力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目前正在研發一種小型核裂變反應器,並將於今年9月對其進行測試。這一反應器有望為人類在火星生活提供電力,幫助人們在這顆紅色星球上繁衍生息。NASA和埃隆·馬斯克最近都提出了人類移民火星的計劃,但這些計劃必須考慮的一個關鍵問題就是:在這顆紅色星球上如何生產能源?
  • 美國重啟登月計劃,要建核熱推進傳送器,登陸火星時間縮短一倍
    先是表態要繼續推進太陽系探索計劃,緊接著又提出要在2024年讓美國太空人重返月球,到5月份又批給NASA多達1.25億美元用於開發核熱推進技術。也許有人會問,美國為什麼要重啟登月計劃呢?其實,美國重返月球只是NASA星際探索計劃的一小部分,真正的目的在於,要在月球上建立一個"核熱推進傳送器",以便將太空人送到更遠的太空。
  • 太空旅行的下一個時代應該包括核動力火箭
    太空旅行的第一步涉及使用發射火箭使飛船進入軌道。這些是人們想到的火箭發射時想像的大型燃油發動機,由於重力的限制,在可預見的將來不太可能消失。 一旦船到達太空,事情就會變得有趣。為了逃避地球引力併到達深空目的地,船舶需要額外的加速度。這就是核系統發揮作用的地方。如果太空人想探索比月球甚至火星更遠的東西,他們將需要非常非常快地前進。
  • 美國重啟核熱推進火箭項目:從地球到火星,將會縮短至100天!
    2019年5月,美國國會批准了1.2億美元的資金用於火箭推進的研究,而此次火箭推進是屬於核熱推進火箭項目。早在1955年,美國就已經實驗過核熱火箭實驗項目。並且項目的實驗成果還是非常顯著的。這是由美國洛斯阿拉莫斯科學實驗室進行的羅浮項目。
  • 英航天局聯手勞斯萊斯研製核發動機,可使飛船三個月登陸火星
    如果成功,核動力太空飛行器可以將前往火星的時間縮短到3到4個月,大約是目前使用化學發動機所需時間的一半。  據報導,勞斯萊斯公司(Rolls-Royce)是英國豪華汽車和飛機發動機製造商,將與英國航天局共同探索核動力作為未來深空探險能源的潛力。兩家機構預測,核動力太空飛行器發動機的效率可能是目前用於為火箭提供動力的化學發動機的兩倍,將旅程時間縮短一半。
  • 探秘伊卡洛斯熱核火箭:可載人飛出太陽系
    行星際航行的突破在於動力系統,科學家設想了多種新型發動機,其中包括了核聚變、反物質推進系統,認為這些是行星際探索的先進動力形式。但是要研製此類革命性發動機按目前的技術依然不可行,唯有離子推進器已經在為數不多的探測器上使用,比如NASA的黎明探測器、日本的隼鳥探測器等。
  • 中美阿聯扎堆火星,火箭燒的都是人民幣,航天發射如何更省錢?
    1960年,蘇聯首次嘗試發射火星探索火箭。1965年,美國水手四號(Mariner 4)第一次傳回火星數據。還有如今仍在火星地表漫步的美國好奇號(Curiosity),火星探測經歷了飛掠、環繞器軌道探測、著陸器登陸火星、巡視器火星地表探索四個階段。
  • 俄羅斯開始組裝140噸核動力火箭,曾經的航天霸主將再次崛起?
    使用化學燃料的太空飛行器進行一次火星旅行,起碼需要500天,而使用核動力的航天飛船,那麼只需要50天就可以!目前美俄中等大國都在進行核動力飛行器的研究,其中以美俄進展最快。而近日,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稱俄羅斯已經開始組裝核動力火箭,並公開了相關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