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重啟核熱推進火箭項目:從地球到火星,將會縮短至100天!

2020-12-03 科學探一探

火箭和太空飛行器想要成功地進入太空,實現對太空的探索,推進器是必不可少的,一般的推進器都是以氫氧為燃料的大功率裝置,並且既可以使用液態物質,也可以使用固態物質。

2019年5月,美國國會批准了1.2億美元的資金用於火箭推進的研究,而此次火箭推進是屬於核熱推進火箭項目。

早在1955年,美國就已經實驗過核熱火箭實驗項目。並且項目的實驗成果還是非常顯著的。這是由美國洛斯阿拉莫斯科學實驗室進行的羅浮項目。想必大家都知道,傳統的反應堆都是比較最大的,而羅孚項目就是要將傳統的最大的反應堆小型化。

其實大家在聽到反應堆小型化,可能會想到鋼鐵俠胸前的小型的核反應堆。可見,美國的一些科幻大片也來自於美國歷史上的一些實驗研究。羅孚項目的工程師在短短的幾年的時間當中,測試了十幾個不同大小的功率,輸出的反應堆,效果也都是非常棒的。

如今人類對太空的探索大部分所依賴的都是化學火箭,化學火箭居然從某種程度上也都是非常前沿的一種科技,但是大家要明白一個道理,化學火箭是犧牲時間為代價的,可是,如果能夠用核熱推進的方式來縮短時間,那麼其實人類對太空的了解,可能也會更加的便捷和快速。

美國一直以來都想要實現火星移民計劃,但是如果用傳統的化學火箭,人類將從地球上發射進入地球軌道,在適當的時候加速,並且持續飛行六的八個月之後和火星相交。而最為重要的一點是,如果想要去火星,利用化學火箭的方式錯過了發射窗口,必須要再等26個月。

不過,如果利用核熱火箭推進的方式,幾乎就能隨時的進行火星探索任務,並且上文所提到的,使用化學火箭飛上火星要六到八個月,那麼在利用核熱火推進的方式探索火星,時間將會縮短至100天,這也是為什麼美國決定重啟核熱火箭推進項目的原因。

雖然美國在2024年計劃重新的返回月球,實現當年美國第一個探索月球的成就中,起不到什麼作用,但美國的重頭戲是在火星移民上,畢竟美國早已口出狂言說,要實現火星移民計劃。而這都不是傳統的化學火箭,能夠為美國做到的,只能夠期望於核熱火箭推進項目。

人類的科學技術水平是在不斷進步的,而曾經美國在20世紀,對核熱火箭推進項目的一些擔憂,可能在如今的進步之下,也有了新動力。就比如說核熱推動所使用的燃料,來源於高濃縮鈾。

20世紀高濃縮鈾的危險性是比較強大的,而每一次的登上太空,都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是禁不起高濃度縮鈾的危害。

簡單的來說,高濃縮鈾是核武器的原料,而二戰時期美國在日本廣島,長崎相繼投放的原子彈威力,想必大家如今都是感同身受的。很顯然,這樣一顆具有高濃縮鈾的核熱推動爆炸了,絕對會是一場大事故,這樣的風險也是美國不敢冒的。

如今科學技術的進步讓很多的科學家們都認為,可以使用低濃縮鈾來完成核熱推動項目。低濃縮鈾不僅可以降低實驗的風險性,也縮小了使用該技術的總體成本,好處不言而喻。

雖然從國家的層面上,美國能夠開展此次實驗做出成果,或許會讓各國有一些壓力,但是從人類共同體的角度來看,也是希望美國能夠完成此次的實驗,實現人類追火星的探索,實現火星移民計劃!

相關焦點

  • 美國重啟登月計劃,要建核熱推進傳送器,登陸火星時間縮短一倍
    直到21世紀美國、俄羅斯在內的航天大國才再次掀起一股登月熱潮。就拿今年的美國來講,其在太空探索方面可謂是大動作頻頻。先是表態要繼續推進太陽系探索計劃,緊接著又提出要在2024年讓美國太空人重返月球,到5月份又批給NASA多達1.25億美元用於開發核熱推進技術。也許有人會問,美國為什麼要重啟登月計劃呢?
  • NASA 核動力火箭2035年奔赴火星!我們離太空「核時代」還有多遠?
    而展望未來,NASA 對於火星的探索仍將繼續,新興的硬核技術也正在投資、催生當中——NASA 宣布,將與商業公司共同研發核動力發動機,未來地球人研究甚至奔赴火星將會藉助核的力量,而這一宏偉目標會在 2035 年前實現。何為核動力火箭?建造核火箭的想法可追溯至 20 世紀 40 年代。
  • 美國的目標是星辰大海:在地球上要唯我獨尊 還要當宇宙第一強國
    ;在其後,在近日,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動用航天任務專用巨型運輸機"超級古比魚"將獵戶座飛船運送到俄亥俄州進行極低溫環境測試,測試完成以後,獵戶座飛船將會送回佛羅裡達,據稱將會安裝到"專門為之設計的大推力"太空發射系統"(SLS)上"。
  • NASA 核動力火箭 2035 年奔赴火星!我們離太空「核時代」還有多遠?
    建造核火箭的想法可追溯至 20 世紀 40 年代。20 世紀 60 年代,NASA 和美國原子能委員會(即現在的美國能源部)開始了對核火箭的研究。不久後,隸屬於美國能源部的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成功建造、測試了幾艘核火箭,這些火箭也為美國的核火箭設計奠定了基礎。1972 年這一項目結束,但針對核火箭基本設計、材料和燃料的研究仍未停止。
  • 地球到火星只要100天!核火箭的出現,引爆了整個世界的科學家
    這50年間,NASA考慮化學火箭的替代品,即核熱火箭。他們確實加速了火箭的宇宙旅行,不過,也有自己的風險。這個為什麼到現在還沒有採用哪些呢?他希望人類任務在20世紀80年代藉助核火箭的動力飛向火星。這個沒有發生。但是,他們確實進行了一些成功的核試驗,證明了這是可行的。核火箭的動作原理與傳統的化學火箭相似,不過,作為動力利用大理石的大小的鈾燃料球核分裂的過程等,放出大量的熱。這個把一個氫加熱到2500℃,然後以很高的速度從火箭尾巴排出。能得到非常高的速度。火箭的推行效率是化學火箭的兩倍到三倍。不得不是科學界沸騰起來。
  • 科學家用核動力火箭,飛到火星只需兩個星期
    眾所周知,火箭要飛上天,就要突破地球重力達到宇宙第二速度(11.2km/s)。也就是牛頓第三定律的反作用力要超過地球對火箭的重力,航天上稱為「火箭推力」。就算飛到5500萬km外的火星,最快也要6個月左右才能到達。如果是載人航天,太空人是無法承受這麼長時間宇宙輻射的,因此縮短航天時間是太空人安全健康的重要保障。我們亟待研製推力更大與射程更遠的核動力火箭。科學家為未來航天設計了兩種主要類型的核動力火箭系統:核熱推進和核電推進。
  • 科學家用核動力火箭,飛到火星只需兩個星期,太空人更安全了
    眾所周知,火箭要飛上天,就要突破地球重力達到宇宙第二速度(11.2km/s)。也就是牛頓第三定律的反作用力要超過地球對火箭的重力,航天上稱為「火箭推力」。火箭就是利用發動機燃料在燃燒時產生的高速熱氣流(工質)向後使力,從而形成一股推力,根據「牛頓第三定律」,這股推力大於或等於火箭重力時,火箭就飛起來了。
  • 核動力火箭,30天到達火星?
    最近,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宇航局的工程師正計劃建造核裂變裝置,以作為宇宙飛船的主要動力,科學家認為,如果我們使用核動力火箭飛往火星,只需要30天時間。在很多人的眼中,核能最成熟的運用就是核電站,那麼,只能發電的反應堆,又是如何用在火箭上的呢?並非新鮮事物核動力火箭,並非現在才提出來的新概念。
  • VASIMR發動機——讓39天去火星成為可能(上)
    其實這6步和登月並沒有本質區別,當年馮布勞恩傾盡全力牽頭研製的土星五號火箭成就了整個阿波羅計劃,對於載人火星之旅而言,如果有了給力的火箭推進技術,其實也不難,當然前提是有足夠多的錢和新技術。對於載人火星之旅,卡脖子的是送貨至LEO和往返於地球-火星轉移軌道兩步。
  • 中國研發核動力推進器,半年就能到達火星!難度太大美俄已放棄
    近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六研究院院長劉志讓表示,正在與國內核動力相關研究單位共同開展空間核動力系統的研究工作,中國運載火箭將形成傳統推進劑、核電和核熱等多種空間核動力推進方案。正如劉院長所言,空間核動力推進技術主要分核熱推進和核電推進兩種。其中,核熱推進是指用核反應堆堆芯的高熱量加熱液氫、甲烷等膨脹率高的工質,並向後排出做功以獲得前進的動力。換言之,就是用核反應堆代替傳統火箭的燃燒室。其優點是比起傳統火箭發動機,核熱火箭發動機的比衝極高。
  • 為了更快到火星 NASA重啟核裂變火箭發動機研究
    如果美國宇航局想要更快到達火星,那就要解決許多火星任務帶來的問題,比如危險的輻射、太空食物儲備和幽居病(因長期離群獨居而引起的憂慮、煩躁等情緒)等等。但是目前的化學燃料火箭無法幫助我們快速實現這一目標,於是一群工程師開始重啟一臺1972年就熄火的發動機進行研究。
  • 火箭想要飛得更快,可能還得靠核動力推進
    與傳統燃燒燃料的火箭或是現代太陽能電推進火箭相比,核動力火箭具有許多優勢,但在過去的40年中,美國只有8次航天發射用到了核反應堆。在2019年,規範核航天飛行的相關法規發生了變化,下一代火箭的工作也已經重新開始了。為什麼要追求速度?
  • 核動力火箭有多瘋狂?100天能到火星,只有美國敢測試
    1955年美國輿論界炸開了鍋,矛頭對準美國軍方,開始了曠日持久的口誅筆伐,各種社會名流也在媒體上向軍方施加壓力。然而美國軍方並不妥協,雙方吵吵嚷嚷爭論不休,這起衝突長達兩年之久,最終以美國軍方的認輸結束,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中國完成核動力載人快速火星飛船方案研究 採用大功率核電推進
    核火箭的技術論證最早出自美國核科學家烏拉姆。早在上世紀50年代,美國曾嘗試進行核能推力火箭的研究,中國最有名的火箭專家錢學森在美國時就參加過核能火箭研究。但核能火箭研究面臨問題很多,美國直到現在也沒能研究出實用的核能推力發動機,唯一成果是推力很小的核能離子火箭,可以在行星探測器上使用。
  • 將人類送入火星的5種推進技術
    1.強大的推進系統可以更快地到達我們那裡前往火星的太空人將進入太空約1.4億英裡。推進能力的提高是儘快,安全地到達目的地的關鍵。現在說哪種推進系統將太空人帶到火星上還為時過早,但是我們知道它必須具有核能以減少旅行時間。NASA正在推進多種選擇,包括核電和核熱推進。兩者都利用核裂變,但彼此有很大不同。核電火箭效率更高,但不會產生很大的推力。
  • 我國先進電推火箭發動機點火成功,推力雖小比衝大,45天到火星
    對於深空中航行的宇宙飛船來說,發動機用100噸的力推進10秒鐘,和發動機用10噸的力推進100秒鐘,獲得的速度增量是一樣的。推力乘以時間叫做衝量,每一單位的推進劑獲得的衝量叫做比衝。
  • 78天到火星!NASA神秘離子推進器再創紀錄
    馬斯克昨天發布詳細計劃,稱不會在火星上搞「房地產」,他要搞的是「物流」,建立地球到火星之間的人員和物質運輸通道。
  • 美國加速發展火箭核能推進技術,網友:太空是屬於全人類的!
    雖然我們已經掌握了多種前往太空的技術,但相對來說速度都不理想,即使在最佳時間從地球發射太空飛行器也需要大約6個月才能抵達火星軌道,多年以來,大批的火箭科學家一直都在致力於核反應堆方式驅動的火箭推進系統研究工作。
  • 為了將人類送上火星,美國宇航局正在推進的六項技術
    火星是科幻小說靈感的一個重要來源。它既是一個被人熟知,被研究得很透徹的星球,又是一個與眾不同,遠到足以讓人產生異域冒險的地方。美國宇航局出於許多同樣的原因,將目光投向了這顆紅色星球。 機器人,包括即將發射到火星的 &34;號火星車,讓我們了解了火星表面的情況。這些信息有助於為未來人類登陸火星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