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速發展火箭核能推進技術,網友:太空是屬於全人類的!

2020-12-04 熙巖知識百科

雖然我們已經掌握了多種前往太空的技術,但相對來說速度都不理想,即使在最佳時間從地球發射太空飛行器也需要大約6個月才能抵達火星軌道,多年以來,大批的火箭科學家一直都在致力於核反應堆方式驅動的火箭推進系統研究工作。

二戰後投奔美國的德國科學家沃納·馮·布勞恩(Wernher V on Braun)在他研究土星V火箭之前就已經認識到核能推進器的潛力。後來美國宇航局成立的一個名為NERVA的項目小組,在NERVA的項目小組中研究人員計劃使用核能推進器為火箭提供動力來源,不過遺憾的是,由於經費不足等問題,最終該項目被取消了。不過從那以後,美國宇航局一直在大力研發核能推進器。

核能推進器的基本原理很簡單,就是把工作流體,如氫在核反應堆中進行加熱,接著從火箭發動機噴射管中噴出從而產生推力的一種熱力火箭,目前的核能推進器使用的是核裂變技術,而不是熱核反應技術。

目前美國宇航局重點研發方向是使用具有核能推進器的火箭來執行太空任務,而且美國國防部對核能推進器系統也表示出濃厚的興趣,甚至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署公開表示,他們計劃在2025年準備向太空發射一顆基於核能推進器系統的火箭來作為首次試驗之用,並將該項目命名為:DARPA計劃。

負責DARPA計劃的美國國防部發言人塔巴塔·湯普森(Tabatha Thompson)表示,預計在未來幾年裡,美國在外太空的活動將顯著增加,而一種靈活的擁有核能推進系統的飛行器將會使美國國防部在這個巨大的空間範圍內保持技術上的優勢。

根據美國國防部的安排,DARPA計劃的初始階段將會持續18個月,隨後將進行設計、製造、地面試驗和空間演示。為了能夠將這項技術運用於火星任務之中,美國宇航局需要一個推力更大的核動力系統,不過目前來看美國國防部還只是對探索月球感興趣,但是如果DRACO計劃能夠順利完成,那麼對於美國宇航局在未來太空探索之路上來說也會增加更多可選方式。

其實對於核能推進器系統的研發,還是需要一定的科學技術基礎作為前提的,首先火箭發動機必須能夠承受得住巨大溫度和壓力變化,這就需要我們具備製造難熔金屬的能力;其次,氫燃料的儲存溫度只有19開爾文,然而在火箭升空時其溫度會被加熱到2500開爾文甚至更高,這就要求我們能夠製造出相應的氫燃料儲存倉,再有核反應堆在工作過程中,還需要通過高速計算機快速迭代計算出中子通量和流體動力學變量等數據,所以說人類去外太空探索更廣闊的宇宙空間並非易事,恰恰相反需要不同領域的科學家相互配合才能實現最終的目標。

相關焦點

  • 太空核能裝置 這個可以有
    在蘇聯人成功推進空間核反應堆技術的同時,一不小心也製造了第一起大規模太空核事故。BES-5反應堆被大量裝配於「雷達型海洋監視衛星」(RORSAT)上。這種衛星的軌道高度只有250公裡,用來給地球做快速「掃描」以監視美國海軍的動向。當一顆RORSAT衛星即將到達工作壽命時,它會將其搭載的核反應堆彈射到950公裡高的「丟棄軌道」上。
  • 以目前的火箭技術,我們或永遠無法走出太陽系
    從此,宇宙探索技術飛速發展,人來也終於第一次 有能力探索太陽系內的行星,而不總是用各種大口徑的天文望遠鏡遠遠的觀察。蘇聯東方號系列運載火箭中的「衛星號」,是人類第一枚真正意義上的空間運載化學能火箭,此種火箭在接下來的幾十年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而大放光彩。
  • 太空技術新突破:光子火箭推進器可望成真
    大概在35年前就被工程師想像過的「光子火箭推進器(photonic thruster)」可望成真。日前在一場於美國加州舉行,由美國航空和太空學會(American Institute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舉辦的2007年度太空技術研討會上,工程師介紹了一種以雷射火箭推進器所構成的實驗性太空梭推進系統。
  • 火箭想要飛得更快,可能還得靠核動力推進
    與傳統燃燒燃料的火箭或是現代太陽能電推進火箭相比,核動力火箭具有許多優勢,但在過去的40年中,美國只有8次航天發射用到了核反應堆。在2019年,規範核航天飛行的相關法規發生了變化,下一代火箭的工作也已經重新開始了。為什麼要追求速度?
  • 英國正在計劃,啟動太空核推進動力研究,什麼是核動力?
    如果人類打算成為一個行星際物種,那麼我們將需要新的推進方法,該方法應將相當大的推力與燃油效率相結合。NASA幾十年來一直在探索的一種選擇是依靠核能的太空飛行器,它可以採取核電或核熱推進(NEP / NTP)的形式。在當前的太空探索時代,其他太空機構也正在研究這項技術。例如,英國航天局最近與英國汽車工程公司勞斯萊斯(Rolls-Royce)籤訂了合同。
  • 人類火箭發展簡史
    這部描寫美國內戰時期巴爾的摩大炮俱樂部主席巴比康和其競爭對手尼切爾船長利用大炮競爭登月的科幻小說影響了很多人,其中有幾人對後世火箭和宇航技術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其中之一便是現代宇宙航行學的奠基人,俄羅斯航天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
  • 中國完成核動力載人快速火星飛船方案研究 採用大功率核電推進
    據中國航天網12月23日消息,日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502所和總體部合作,在科技部「863」課題「核動力太空飛行器總體技術和安全研究」的支持下,順利完成了「空間大功率核電推進方案」研究工作,這是我國在新型推進技術領域取得的又一重要研究成果。空間大功率核電推進系統是未來大型深空探測的優選方案,更是未來推進技術發展的戰略制高點。
  • 核動力推進火箭或成為未來火箭演化的「下一站」
    然而過去的四十年的航天發展裡,美國也僅有8次發射活動是與核相關,也從側面證明了核在未來的火箭發射動力領域有著不可估量的潛力和意義,也說明了核動力因素在過去NASA對飛船燃料探索過程中對核燃料的不重視。然而這種情況卻在去年得到了明顯的改善,美國規範了核航天飛行的相關法規旨在鼓勵增加核動力燃料作為火箭主驅動力的比重。
  • 中國不光要造核動力航母,還將建造核能太空穿梭機進軍星辰大海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前段時間中國將建造核動力航母的新聞讓網友激動萬分。而最近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院長劉志讓向記者介紹,正聯合國內核動力相關研究設計單位,開展空間核動力方案論證和關鍵技術研究工作,後續將形成核熱、核電等多種方案,拓展空間任務的適應性。
  • 美國重啟核熱推進火箭項目:從地球到火星,將會縮短至100天!
    火箭和太空飛行器想要成功地進入太空,實現對太空的探索,推進器是必不可少的,一般的推進器都是以氫氧為燃料的大功率裝置,並且既可以使用液態物質,也可以使用固態物質。2019年5月,美國國會批准了1.2億美元的資金用於火箭推進的研究,而此次火箭推進是屬於核熱推進火箭項目。早在1955年,美國就已經實驗過核熱火箭實驗項目。並且項目的實驗成果還是非常顯著的。這是由美國洛斯阿拉莫斯科學實驗室進行的羅浮項目。
  • 美軍給這家神秘公司1400萬美元,研究一種跨時代的火箭技術
    目前所有從地球表面出發的火箭都是使用化學燃料作為能源的。引領火箭技術潮流的SpaceX也沒有改變這一點,但化學燃料有它難以突破的劣勢,就是化學燃料的能量密度比較低。這導致的後果是,為了將載荷送到地球之外,需要大量的燃料,而這部分燃料也同樣需要其他燃料將它們送上天空,這導致了化學燃料火箭都非常的巨大。
  • 美國重啟登月計劃,要建核熱推進傳送器,登陸火星時間縮短一倍
    直到21世紀美國、俄羅斯在內的航天大國才再次掀起一股登月熱潮。就拿今年的美國來講,其在太空探索方面可謂是大動作頻頻。先是表態要繼續推進太陽系探索計劃,緊接著又提出要在2024年讓美國太空人重返月球,到5月份又批給NASA多達1.25億美元用於開發核熱推進技術。也許有人會問,美國為什麼要重啟登月計劃呢?
  • 長徵五號火箭在世界上屬於什麼水平?
    中國也就成了在太空探索當中,能夠和美國掰一掰手腕的存在,那麼咱們的長徵五號火箭在全世界打底算什麼水平呢?所以對於太空探索,可以說為了給自己找條後路,當然也是在為全人類做貢獻。在當初蘇聯和美國比拼的時候,中國只能眼睜睜的在旁邊看著,所幸憑藉著中國人民無窮的智慧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中國的視角也能夠通過長徵五號而變得更加開闊了。長徵五號的出現,拉近了咱們與太空的距離,也讓咱們在太空領域佔有了一席之地。
  • 核動力火箭,30天到達火星?
    早在1946年,美國空軍和美國航空航天局就開始了對核熱推進技術的研究,而在火箭推進中,最著名的是Rover計劃和NERVA計劃,在1955年到1968年間美國就投資了15億美元。因為耗資巨大,而NASA的1969年預算又遭到了國會的削減,種種困難下,核熱火箭項目在1972年被中止。
  • 太空旅行的下一個時代應該包括核動力火箭
    但是,您可能會驚訝地發現現代火箭的前進速度並沒有過去的那麼快。 有很多理由認為,更快的太空船是更好的,而核動力火箭就是做到這一點的一種方法。與傳統的燃料燃燒火箭或現代太陽能電火箭相比,它們具有許多優勢,但是在過去的40年中,美國只有八次運載核反應堆的太空發射。 但是,去年,規範核太空飛行的法律發生了變化,下一代火箭已經開始工作。
  • NASA 核動力火箭2035年奔赴火星!我們離太空「核時代」還有多遠?
    20 世紀 60 年代,NASA 和美國原子能委員會(即現在的美國能源部)開始了對核火箭的研究。不久後,隸屬於美國能源部的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成功建造、測試了幾艘核火箭,這些火箭也為美國的核火箭設計奠定了基礎。1972 年這一項目結束,但針對核火箭基本設計、材料和燃料的研究仍未停止。
  • 美太空船今天成功發射,載4名太空人升空;美國將建太空核電站
    民營太空公司SpaceX的「獵鷹9號」(Falcon 9)火箭搭載「飛龍號(Crew Dragon)」太空船,15日從佛州的卡納維拉角
  • 《三體》航天考(二):推進系統
    《三體2》這樣描述了磁約束聚變發動機試驗失敗的場景:在人類太空艦隊的發展方向確定為無工質輻射推進後,大功率反應堆開始進行太空實驗。這時地面上的人們常常能看到三萬公裡的高空發出炫目的光芒。這被稱作「核星」的光芒是失控的聚變堆失控產生的。核星爆發並不是聚變堆發生爆炸,只是反應器的外殼被核聚變產生的高溫燒熔了,把聚變核心暴露出來。
  • 霍金之前早有航天「炫」推進
    姑且不論如此設想到底有多少科幻成分,回眸看看此前航天界研究的3種炫目推進技術,或許能悟出霍金如此暢想勝算幾何。  【航天電推進小巧靈便】  航天電推進系統也叫電火箭。它不用化學燃料,而是以電能加熱或電離推進劑,使其加速噴射而產生推力。
  • 將人類送入火星的5種推進技術
    早在2030年代,技術發展就已經開始支持載人火星任務。許多功能將首先在阿耳彌斯(Artemis)任務期間在月球上展示,而其他系統則更獨特地適合於更深的太空。NASA正在致力於使火星科幻小說成為現實的五種技術。1.強大的推進系統可以更快地到達我們那裡前往火星的太空人將進入太空約1.4億英裡。推進能力的提高是儘快,安全地到達目的地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