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年級裡,小學生都學習了除法,學習除法的前提是「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在輔導孩子作業的時候,許多家長對下面這道題目拿不準,和其他家長商討之後也沒有統一的答案。
我們先看一下這道題目:24÷4=( ),表示( )裡有( )個( )。小學生填寫的答案有兩種。我們看看第一種答案:24÷4=(6),表示(24)裡有(6)個(4)。再看看第二種答案:24÷4=(6),表示(24)裡有(4)個(6)。
到底哪一種答案對呢?或者是兩種都是正確的。我們先看一下教材上是怎麼描述除法概念的。
18個蘋果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3個。括號內是我們求的答案,所以列式是:18÷6=(3).也就是說,18裡面有6個3.
再看下邊的例子。
12個竹筍平均放到4個盤子裡,每盤放(3)個,列式12÷4=3,這就表示12裡面有4個(3),那麼是不是24÷4=6,就表示24裡面有4個6呢?我們再繼續看教科書下邊的例子。
24個草莓,4個分成1組,能分成幾組?填一填應該是24÷4=(6),也就是24裡面有6個4。看到這裡很多家長都迷糊了,到底哪一種是正確的呢?
上邊的圖片表示20裡面有5個4,而不是4個5.
那麼小學生填寫這個的時候到底哪個正確?其實,這是分場景的。24÷4=6有兩個場景。場景一:桌子上有24個蘋果,平均分成了4份,一份就是6個,表示24裡有(4)個(6)。場景二:桌子上有24個蘋果,每4個一組,能分成6份,這時候表示24裡有(6)個(4)。看到這裡家長和小學生應該明白了,有4個6或者是6個4是要看設定的場景的。在沒有設定場景的情況下,兩種答案都是正確的。而我們默認的是「除數是幾就是幾份」,通常填寫的答案是24裡面有4個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