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當前,很多人提到,引發病毒的宿主很可能是蝙蝠。
這幾天,中國絲綢博物館正在微信連載「五個一」文物故事:宅家看展|國絲館雲看展繼續升級,「五個一」知識陸續上線,今天剛好講到「一物」蝙蝠。在清代,這種動物被視作吉祥物,因為「蝠」和「福」諧音,多福多壽,古代人是很看重的。
杭州的國絲館和浙博都藏有關於蝙蝠的文物,比如收藏於國絲館的五蝠捧壽紋漳絨,還有浙博藏的一件清代龍袍上,也有蝙蝠的紋樣。而做這件清代龍袍的正是杭州的織造局「杭州織造臣盛桂」。
讀一讀國絲館研究員薛雁老師寫的這篇文章,很漲知識。
作者 薛雁
五蝠捧壽紋漳絨(片)清代 中國絲綢博物館藏 長30.3釐米;寬29釐米
蝙蝠是翼手目動物,是唯一一類演化出真正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分布遍於全世界。蝙蝠攜帶病毒,傳播病毒,但它也是花粉和果實的傳播者,而且每天會吃掉大量的昆蟲,對控制農林害蟲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在生態系統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小。
目前,人們恐懼蝙蝠,甚至談蝙蝠色變。殊不知在300多年前的中國,從至高無上的皇帝,到文武百官以及平民百姓,人人都喜歡蝙蝠,把蝙蝠視作吉祥物,將其紋樣做成服裝穿在身上,將其圖案製成工藝品、生活用品,時常可以看到它,使用之,原因是蝙蝠的「蝠」與「幸福」、「福氣」的「福」字諧音。
收藏於中國絲綢博物館的五蝠捧壽紋漳絨,中間有一個「壽」字,兩側有兩個「卍」字,四周由五個蝙蝠圍成一圈,形成一個團花。《尚書·洪範》中記載:「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意為有五種幸福:一是長壽,二是富,三是健康安寧,四是遵行美德,五是高壽善終。「五福捧壽」則寓意「多福多壽」、「五福臨門」。漳絨,是中國傳統織物種類之一,據說始於福建漳州一帶,所以被稱作「漳絨」,也可以稱作「天鵝絨」。到清代,漳絨技術達到高峰,也一直作為漳州的貢品上供朝廷。漳絨以蠶絲作經線,用絲線或棉紗作緯線進行交織,再加以專門的桑蠶絲作絨經,在假織杆上織出絨圈。織好之後,織工另用雕花刀按設計好的紋樣割斷成絨毛,形成圖案。這種以絨圈作地、絨毛起花的漳絨也被稱雕花絨。這件漳絨就是先織造再雕花、形成五蝠捧壽圖案的織品。
清黑緞彩繡五蝠捧壽紋耳套(中國絲綢博物館藏)
蝙蝠紋樣的貢品不僅僅出現在絨織物上,還應用於緙絲、妝花緞、刺繡等紡織品中。北京故宮博物院就有一件舊藏的清乾隆黃色緙絲雲蝠壽袷袍,應該是乾隆時期皇太后或皇后於壽誕慶賀之時穿用的吉服袍,它以黃色緙絲為地,通身織有約一百個團壽字和近100隻紅色的蝙蝠,間飾五彩流雲,寓含「洪福齊天」、「長壽百歲」的吉祥意義。
清乾隆黃色緙絲雲蝠壽袷袍(圖片來源於故宮博物院官網)
江南三織造是清代在江寧(今南京)、蘇州和杭州三處設立的專門織造宮廷御用和官用的各類紡織品的織造局。浙江省博物館收藏有一件機頭上有「杭州織造臣盛桂」款的清鵝黃妝花緞龍袍袍料,在袍料中,蝙蝠與龍紋、雲紋、暗八仙紋和團壽紋等吉祥紋樣同時出現,這說明人們把蝙蝠一同看作為多壽、多福、多吉祥的生物。
清鵝黃妝花緞龍袍袍料(浙江省博物館藏)
同樣,在瓷器等多種器物上也有很多蝙蝠紋樣的存在,它始終是清代吉祥圖案的重要題材。蝙蝠與銅錢組合,寓意「福在眼前」;蝙蝠與馬組合,稱「馬上得福」;與鹿、靈芝和壽字組合,為「萬壽福祿」;蝙蝠與荷花、壽桃等,寓意「福壽和諧」、「幸福美滿」。蝙蝠與石榴、仙桃組合,為「多福多子多壽」的三多紋。
清同治黃地粉彩五蝠捧壽字蓋碗(圖片來源於故宮博物院官網)
唐末五代詩人徐夤在《驕侈》中有一詩句:「蝙蝠亦能知日月,鸞鳳哪肯啄腥臊。」蝙蝠是古代人類崇敬的動物,蝙蝠圖案也是人們喜愛的紋樣。我們期待蝙蝠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能夠早日遠離人類,但希望蝙蝠作為一種傳統紋樣能夠繼續為我們的生活所用,讓「五福」灑滿人間。
參考文獻:1. 黃能馥、陳娟娟著《中國絲綢科技藝術七千年》,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2年。2. 黃能馥主編《中國南京雲錦》,南京,南京出版社,2003年。3. 陳娟娟主編《中國織繡服飾論紋集》,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4. 趙豐主編《中國絲綢通史》,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5年。5. 嚴勇、房宏俊、殷安妮 主編《清宮服飾圖典》,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6. 嚴勇、房宏俊主編《天朝衣冠》,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8
【來源:錢江晚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