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小朋友的節日,也是大朋友們回憶童年的日子。為了紀念兒童節,今天會總結一下之前介紹過的幾種小玩具背後的科學。看看你小時候玩過哪一種吧~
喝水鳥,你怎麼就這麼渴?
一隻玻璃管制成的奇怪小鳥,只要沾溼它的嘴並放在水杯前面,它就會一次一次地彎下身子喝水:
這其實是一種蒸發驅動裝置。沾溼的小鳥頭部水分蒸發,這會導致局部降溫,「鳥頭」內部氣壓下降,於是「肚子」裡的液體沿著內部的玻璃管上升,改變了小鳥的重心,於是它就向著水杯倒了下去。傾倒之後,液體又會流回「肚子」,開始下一個循環。
更多閱讀:
「鼻涕膠」史萊姆
很難能找到第二種玩具走噁心路線還這麼受歡迎了!小時候門口的小攤上就有賣的,裝在塑料小桶裡,一坨黏糊糊的不明膠狀物,裡面還混著各種假眼球、假蛆,畫風十分一言難盡。而在網絡時代,這東西的畫風又變得清新了起來,很多人表示單是看揉捏史萊姆的視頻就很治癒……
這種膠狀物的經典配方是瓜爾膠+硼砂,很多自製版本則是用含聚乙烯醇的膠水加一點硼砂溶液。硼在這裡起到了交聯劑的作用,把分子鏈聯結到一起形成膠狀。
硼砂是一種低毒物質,而且用量並不大(親測手滑加多了就會交聯得太厲害變得特別硬……),只是把這些史萊姆捏著玩並沒有什麼危險。不過也要避免吞食,避免讓寵物和幼兒接觸,玩完了可以洗洗手~
更多閱讀:
「霹靂球」
兩個小球只要用力撞擊就會噼噼啪啪的聲響,還會冒出一股青煙,這種小玩具其實是利用了化學反應。
這種玩具裡面是陶瓷球,外面薄薄的塗層含有氯酸鉀、硫、玻璃粉以及粘合劑。當撞擊的能量足夠強時,局部引發化學反應,同時也導致了強烈的聲響。反應式:
更多閱讀:
會消失的「藍墨水」
有些玩具是專門用來整蠱小夥伴的,比如說那種會突然彈出塑料大蟑螂的「口香糖」,會消失的墨水也屬於這類。深藍色的墨水潑到衣服上看起來很糟糕,但其實過不了多久藍色就會自動消失。
動圖為加速版,實際需要幾分鐘時間
這種墨水的藍色來自一種酸鹼指示劑:百裡酚酞,墨水的pH較高,它在這個鹼性環境中呈現藍色。而當墨水接觸到空氣,與其中的二氧化碳反應,pH有所降低,跨過了指示劑的變色點,藍色就會逐漸轉為無色。
更多閱讀:
PS:其實這些我小時候都沒有玩過……_(:з」∠)_
來源 | 酷炫科學(ID:SciencePorn)
作者 | 窗敲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