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之後我才知道,小玩具背後還有這樣的科學原理

2020-12-08 手機鳳凰網

今天是小朋友的節日,也是大朋友們回憶童年的日子。為了紀念兒童節,今天會總結一下之前介紹過的幾種小玩具背後的科學。看看你小時候玩過哪一種吧~

喝水鳥,你怎麼就這麼渴?

一隻玻璃管制成的奇怪小鳥,只要沾溼它的嘴並放在水杯前面,它就會一次一次地彎下身子喝水:

這其實是一種蒸發驅動裝置。沾溼的小鳥頭部水分蒸發,這會導致局部降溫,「鳥頭」內部氣壓下降,於是「肚子」裡的液體沿著內部的玻璃管上升,改變了小鳥的重心,於是它就向著水杯倒了下去。傾倒之後,液體又會流回「肚子」,開始下一個循環。

更多閱讀:

「鼻涕膠」史萊姆

很難能找到第二種玩具走噁心路線還這麼受歡迎了!小時候門口的小攤上就有賣的,裝在塑料小桶裡,一坨黏糊糊的不明膠狀物,裡面還混著各種假眼球、假蛆,畫風十分一言難盡。而在網絡時代,這東西的畫風又變得清新了起來,很多人表示單是看揉捏史萊姆的視頻就很治癒……

這種膠狀物的經典配方是瓜爾膠+硼砂,很多自製版本則是用含聚乙烯醇的膠水加一點硼砂溶液。硼在這裡起到了交聯劑的作用,把分子鏈聯結到一起形成膠狀。

硼砂是一種低毒物質,而且用量並不大(親測手滑加多了就會交聯得太厲害變得特別硬……),只是把這些史萊姆捏著玩並沒有什麼危險。不過也要避免吞食,避免讓寵物和幼兒接觸,玩完了可以洗洗手~

更多閱讀:

「霹靂球」

兩個小球只要用力撞擊就會噼噼啪啪的聲響,還會冒出一股青煙,這種小玩具其實是利用了化學反應。

這種玩具裡面是陶瓷球,外面薄薄的塗層含有氯酸鉀、硫、玻璃粉以及粘合劑。當撞擊的能量足夠強時,局部引發化學反應,同時也導致了強烈的聲響。反應式:

更多閱讀:

會消失的「藍墨水」

有些玩具是專門用來整蠱小夥伴的,比如說那種會突然彈出塑料大蟑螂的「口香糖」,會消失的墨水也屬於這類。深藍色的墨水潑到衣服上看起來很糟糕,但其實過不了多久藍色就會自動消失。

動圖為加速版,實際需要幾分鐘時間

這種墨水的藍色來自一種酸鹼指示劑:百裡酚酞,墨水的pH較高,它在這個鹼性環境中呈現藍色。而當墨水接觸到空氣,與其中的二氧化碳反應,pH有所降低,跨過了指示劑的變色點,藍色就會逐漸轉為無色。

更多閱讀:

PS:其實這些我小時候都沒有玩過……_(:з」∠)_

來源 | 酷炫科學(ID:SciencePorn)

作者 | 窗敲雨

相關焦點

  • 假正經| 軟彈玩具槍背後的科學秘密,你真知道嗎?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近日一位專業人士對這種fashion玩具背後的工程學原理進行了 解釋 ,包括它如何快速地連續發射出海綿子彈,在發布Youtube的視頻中,比爾·哈馬克(Bill Hammack)還展示了這種利用彈簧上膛的玩具槍是如何同時發射出所有的子彈 ~
  • 孩子搶玩具的背後,或許「凡勃倫效應」使然,關注物權意識是關鍵
    一位閨蜜家4歲的寶寶金豆,就是這樣的行為模式。閨蜜為此沒有少給他講道理,但是下次遇到小朋友聚精會神地玩遊戲時,他還是會上去搶。每次場面都好尷尬的,真不知道怎麼辦才好?閨蜜焦慮地對我說:「你說是不是我們什麼地方做得不對,導致他這種強烈的佔有欲?」我笑而不語,隨後跟她說,其實,很多寶寶在不同程度上,都有金豆這樣的行為。
  • 玩具多和玩具少的孩子,長大後會怎樣?美國心理學家:區別很大!
    玩具的多寡確實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美國有心理學家就為了了解孩子的成長過程而特意做過一個長期的追蹤研究。從研究結果當中他們發現玩具多和玩具的少的孩子,在長大以後區別很大。玩具多和少的孩子長大後有什麼區別?
  • 我的讀書生涯:《科學小實驗》叢書
    對於我來說,那時是「慈父嚴母」,儘管爸爸從來不給我買零食吃,但對我要買書的要求,幾乎是有求必應。  所以,從六歲開始,我的閱讀呈現出爆發性增長,幾乎涉獵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所有普及性讀物,個別讀物甚至是學術專著。  這其中,有一套書對我影響很大,這就是《科學小實驗》叢書。
  • 夜上海·潮店|探秘「怪玩具」工廠 領略科學藝術魅力
    在地下二層,有一家「賽先生的科學工廠」因其酷炫的商品引人注目,琳琅滿目的科技產品讓人恍若置身「未來工廠」一般,新奇無比。誰說玩具是小孩子的專利,大人們保有的童心就能在賽先生科學工廠裡盡情揮灑。賽先生科學工廠專門販賣新奇有趣的大人科學玩具、各式DIY、益智解謎系列,科學原理應用遊戲,還有一些限量收藏品。這裡的每個產品設計都有關科學,讓你在使用產品時忍不住對它的科學原理產生興趣。
  • 萌寵:玩具發明原理之貓下床
    萌寵:玩具發明原理之貓下床 玩具發明原理之貓下床 再兇狠的動物也怕「母老虎」
  • 夜上海·潮店|探秘「怪玩具」工廠,領略科學藝術魅力
    在地下二層,有一家「賽先生的科學工廠」因其酷炫的商品引人注目,琳琅滿目的科技產品讓人恍若置身「未來工廠」一般,新奇無比。誰說玩具是小孩子的專利,大人們保有的童心就能在賽先生科學工廠裡盡情揮灑。賽先生科學工廠專門販賣新奇有趣的大人科學玩具、各式DIY、益智解謎系列,科學原理應用遊戲,還有一些限量收藏品。這裡的每個產品設計都有關科學,讓你在使用產品時忍不住對它的科學原理產生興趣。
  • 件件有科學的「玩具」 物理老師的退休新生活(圖)
    摩擦起電的跳舞者、易拉罐不倒翁、牙膏盒滑梯、用阿基米德原理做的小章魚……來到市南區珠海路街道海口路社區82歲老人範玉芬家,就仿佛參觀了一個小型的「當了一輩子的物理老師,能運用多種物理原理,將生活中的素材製作成新的小玩意兒,是我退休生活的最大樂趣。」範玉芬笑著說,從1992年退休後,她一直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中國政府合作項目山東中心主講教師,並在老年大學任教。  在從事教學期間,很多人一提起物理,普遍覺得是枯燥無味的課程,可是範玉芬的學生卻認為她的課是那麼有意思,因為範玉芬的秘訣就是她的這些「玩具」,也就是她的「教具」。
  • 總結|生活垃圾分類背後的10個科學原理
    總結|生活垃圾分類背後的10個科學原理北極星固廢網  來源:環境問題觀察  作者:減法博士  2019/8/26 9:35:03  我要投稿  北極星固廢網訊:生活垃圾分類有科學原理麼?生活垃圾分類講科學麼?四分類、幹垃圾VS溼垃圾的分類科學麼?許多人有完全不同的見解。進一步講,生活垃圾分類有所謂的科學原理麼?對四分類的科學性,特別是對上海乾溼垃圾分類的科學性,也有非常多的置疑。生活垃圾分類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時尚,是一件環境保護的大事,但似乎社會熱議背後,來自環境科學專業人士的聲音卻不多,能從環境科學原理角度提出針對性建議的聲音就更少了。
  • 科學解密磁懸浮背後的秘密
    在當今市面上有一種非常流行的玩具叫做磁懸浮陀螺,在家有沒有玩過呢?很多同學著迷於她的磁懸浮技術,其實炫酷的磁懸浮物品在生活裡面有很多,這些物品又是怎樣實現懸浮技巧的?今天就讓恐龍哥哥為你通過這篇文章解密一下吧!
  • 袋鼠是這樣長大的
    知多一點  袋鼠是這樣長大的  袋鼠,雖然在澳大利亞泛濫成災,但在我國卻難得一見,我們大都是從電視上認識它的。它前腿短,後腿長,不會行走,只會跳躍,特別是肚皮上還長有一個大口袋。見過的人都知道它這些奇怪的特點。然而,有一個更奇怪的特點恐怕知道的人不多。
  • 兵哥哥,我長大了,你可以娶我嗎?最美的愛情,就是再次遇見你
    在我們國家,曾經發生過很多大事,有些事情給很多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還有些事情,也成就了很多美好的姻緣,有時候你不知道的是,那些看似災難的背後,又藏著另外一份感動,如2008年汶川地震,就曾經上演了這樣的感人一幕,一位前線參加救援的年輕戰士,從廢墟當中救出來了一個12歲的小女孩,當時小女孩就像這位戰士說:「等我長大了,嫁給你,可以嗎?」
  • 好玩的科學玩具大集合中篇
    1、撒尿小童2、山塘狸貓不多說直接上視頻,很經典的傳統聲音小玩具3、萬花筒
  • 長大之後,我喜歡「海綿寶寶」的樂觀,也接受章魚哥的「真實」
    作品中體現最多的,是每一個人生活態度的純粹性,他們努力工作,熱愛生活,歡樂的背後是對生活的思考。《海綿寶寶》的海洋世界裡,工作和友情的「純粹性」《海綿寶寶》裡的許多情節,很多人長大之後才慢慢看懂,成人之後才會更嚮往年少時對生活的「純粹」態度。
  • 丁真爆紅之後家庭背景曝光,我才知道他的運氣從哪裡來
    看到丁真沒有被流量所裹挾,很多網友長舒了一口氣,感嘆這才是最好的安排。可實際上,丁真能穩妥地留在家鄉,背後離不開父母的保駕護航。當父親得知兒子火遍全網後,沒有為了利益把兒子當成搖錢樹,而是和理塘旅投公司多次溝通。直到確認了公司能在不過度消費兒子的同時,還能為縣裡增加收入,父親才鄭重地點了頭。
  • 孩子經常搶別人玩具?可能和「凡勃倫效應」有關,三招正確應對
    小剛在和其他小朋友玩耍的時候就特別喜歡搶奪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小剛的父母在多次和小剛進行溝通之後也沒有起到很好的效果。其實,如果想要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父母就必須找到小朋友搶玩具的原因,只有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一、為什麼孩子會搶別人玩具?
  • 好玩到尖叫,這款網紅科學實驗玩具你還不知道嗎?
    也正因如此,注重實踐的STEAM教育在全球範圍內火熱起來,隨之衍生的STEAM玩具也深受教育界推崇。 還有人不知道什麼是STEAM教育嗎?彩色噴泉原理:小蘇打和檸檬酸相遇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在瓶子裡將洗潔精溶液吹出大量泡沫,於是彩色噴泉噴發了。
  • 遠看是魔法,近看原來是科學大佬的玩具,絕了
    普通人的玩具只是玩具,而科學大佬手裡的玩具,看起來就像是霍格沃茨的魔法教具一般。國外博主physicsfun就十分擅於演示這種「看起來不可思議、細想原來是科學」的玩具,狂丸整理出了12個,看看哪個最能驚豔你。
  • 【物理科普】愛因斯坦驚奇稱之為「永動機」的玩具——喝水鳥的原理
    「飲水鳥」的形象最後一次公開出現是在上世紀30年代時一本國外的科普讀物上,之後就銷聲匿跡了。科學小玩具:喝水鳥根據前蘇聯著名的科普作家別萊利曼編著的《趣味物理學續編》中提到,曾有人將這個塗了顏色、看不見內部奧秘的「飲水鳥」贈送給愛因斯坦博士,並對他說,科學家不是說永動機是不可能的嗎,就讓你瞧瞧這臺永動機。當愛因斯坦看過並了解其原理時,真是十分驚嘆「飲水鳥」的設計巧妙。
  • 玩具讓幼兒更早學會學習?科學家:說法大多無根據
    益智玩具沒用嗎  很多玩具廠商都宣稱,它們的玩具能讓嬰幼兒更早學會閱讀、學習、算數和行走,然而科學家認為,這些說法大多沒有科學根據。即使寶寶確實在一些方面領先一步,也沒有研究能證明,這些優勢能持續到他們長大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