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內部可分為三層,地殼、地幔和地核。而核又分為內部和外部的核。但科學家們現在開始在地球內部深處發現的其他更微妙的巖層。一組地質學家在地幔中部發現了一層以前不為人知的物質,它的特徵讓人想起地球表面的特徵。
一項新的研究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由普林斯頓大學的地球物理學家傑西卡 · 歐文和中國大地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合作,描述了研究人員所使用的數據來自一個大地震的地震波在玻利維亞定位,震源深度660公裡,一個新的地區地球內部,它以山脈和平原為特徵,與地球表面的地貌非常相似。為了能夠深入觀察地球內部,研究人員必須利用地球上存在的最強大的波,即由大地震產生的地震波。地球科學助理教授歐文說:「你想要一場大而深的地震讓整個地球都震動起來。」在這項特別研究中,關鍵數據來自於1994年玻利維亞發生的8.2級地震後所捕捉到的地震波。「這麼大的地震並不經常發生,」歐文說。「我們很幸運,現在我們擁有的地震儀比20年前先進的多。在儀器和計算資源之間,地震學與20年前是一個不同的領域。」但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利用數據,那麼數據本身就什麼都不是。
這就是為什麼科學家們使用普林斯頓大學的超級計算機來模擬地球深處分散地震波的複雜行為。用於這種分析的技術幾乎完全依賴于波浪的一個單一特性,它的彎曲和反彈能力。因此,以同樣的方式,光波通過稜鏡時能在鏡子中反射或彎曲,地震波直接穿過均勻巖石,但在發現極限或粗糙度時被反射或折射。我們知道幾乎所有的物體都有表面粗糙度,因此會散射光。
科學家們對邊界的粗糙程度感到震驚。正如他們所解釋的,它比我們生活的表層更粗糙。換句話說,在660公裡的邊界比落基山脈或阿巴拉契亞山脈更強的地形。儘管這項新研究無疑描述了我們腳下最聳人聽聞的發現之一,但他們的統計模型並沒有提供多少可以精確測定身高的方法。儘管如此,科學家們說,有些地下山脈有可能比我們在地球表面看到的任何東西都要大。
他們說粗糙度也不是均勻分布的。據科學家說,就像地殼表面有光滑的海底和巨大的山脈一樣,我們腳下660公裡的邊界也有粗糙的區域和光滑的板塊。
聲明:圖文源於網絡,若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