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旋轉幾圈的大質量脈衝星可怕嗎?掃過地球會帶來怎樣的災難?

2020-12-03 科學探討

首先明確一點,脈衝星並不可怕,能量比較有限,畢竟:脈衝星不掃過地球你怎麼發現脈衝星的?

脈衝星就是旋轉的中子星。脈衝星旋轉都很快,和上面的示意圖不一樣,脈衝星可能0.001秒就自轉一圈,怕不怕。

當中子星輻射束掃過地球,我們發現了,這才叫做脈衝星。如果不掃過地球,那我們就叫他中子星,不能叫脈衝星。

這些中子星都是比較大的恆星壽終正寢之後坍縮形成的。坍縮之後,由於動量守恆,就好像芭蕾舞者收回手臂之後,轉速就變快了。

脈衝星的輻射束掃到地球基本沒啥能量了,對地球沒什麼威脅。

但是脈衝星形成之前可能有超新星爆發,這個距離地球近了還是可能對地球有影響的。上次回答過類似的一個問題,就是距離地球100光年的超新星爆發對地球影響多大。好像結果是沒啥太大影響,別在10光年或者更近的地方爆炸爆發就好。

相關焦點

  • 脈衝星有什麼特點:脈衝星有多可怕?
    脈衝星有什麼特點:脈衝星有多可怕?2.脈衝周期短已觀測到的最長的脈衝周期,只有4.3秒,最短的約2毫秒,即千分之二秒。換句話說,脈衝星的自轉都特別快,從4.3秒轉一圈到1秒鐘轉500圈!發射脈衝的持續時間大致是其周期的1/10至1/100。
  • 什麼是脈衝星?有的脈衝星自轉速度竟高達每秒1000轉
    我們地球所處的宇宙具有兩大基本特性,一是宇宙是物質的,也就是宇宙是由物質來組成的,組成宇宙的這些物質所形成的就是天體,包括恆星、行星、衛星、星雲、流星體及星際間物質等;二是宇宙是運動的,也就是宇宙中的所有物質都是在運動當中的,在宇宙中靜止是相對的,而運動是絕對的,天體之前由於運動從而相互吸引、相互繞轉形成了天體系統。
  • 美國在「旅行者號」上裝的金唱片,會給地球與人類帶來災難嗎?
    說明書以圖像的方式介紹了信息讀取的方法、唱片旋轉的速度以二進位表示(3.6秒/圈),以及對圖片解碼以及校準的波形等等。照理說這一切很正常,讓一個可能的外星文明了解到在銀河系裡同樣存在著偉大的地球文明,這本身無可厚非。但是,美國人在這個鋁質鍍金封套上刻下了太陽所在的坐標!這等於是告訴外星人:「來吧,我們在這兒!」
  • 人類首次發現脈衝星:脈衝星七大可怕之處?
    已觀測到的最長的脈衝周期,只有4.3秒,最短的約2毫秒,即千分之二秒。換句話說,脈衝星的自轉都特別快,從4.3秒轉一圈到1秒鐘轉500圈!發射脈衝的持續時間大致是其周期的1/10至1/100。    密度一般用1立方釐米有多少克來表示,如果我們從脈衝星上面取下1立方釐米物質,稱一下,它可重1億噸以上、甚至達到10億噸。
  • 比黑洞還恐怖的一立方米中子星放到地球上,地球會被毀滅嗎?
    對於人類而言,除了地球之外,如果不穿任何裝備去到其他的天體上,基本都是死路一條。太陽甚至可以融化地球上一切的物質,讓這些物質最終成為等離子體,也就是一坨電子、原子核、光子等粒子的狀態。原子結構都無法完全保住。我們知道太陽是一顆恆星,在宇宙中恆星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莫過於那些死亡恆星,它們分別是白矮星、中子星、黑洞,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緻密,也就是說密度非常大,那為什麼密度大就會很可怕呢?
  • 宇宙中最精確的時鐘:毫秒脈衝星的發現歷程
    此時正是1982年9月的一個午夜,他正在波多黎各島上的阿雷西博天文臺,利用這裡巨大的射電天線開展脈衝星的搜尋工作:這是大質量恆星死亡之後留下的一種擁有極高密度,高速旋轉的殘骸。  在此之前,庫卡尼剛剛發現了自己的第一顆脈衝星,這顆脈衝星的自轉速度極快——大約每1.5毫秒就自轉一周,這在當時比任何已知的天體自轉還要快上大約20倍。
  • 減慢或停止地球的自轉,會帶來災難嗎?不僅是災難而已
    地球擁有穩定的生態環境,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地球的自轉,如果地球沒有自轉,或者自轉的速度與現在不同,那麼地球的生態環境就會發生巨大的變化,甚至可能使地球變成一顆不再宜居的星球。隨著科學和文明的進步,人類已經能夠做到很多以前無法做到的事情,那麼人類在未來可以改變地球的自轉速度嗎?或者說可以讓地球的自轉停止嗎?
  • 1釐米大的中子星撞地球會怎麼樣?地球會因此而滅亡嗎?
    假設1釐米大的中子如果撞擊地球之後,可能對地球有著非常大的影響,1釐米的中子星,它所釋放出的能量相當於一顆幾十億噸的小行星。但是可以放心的是,如果1釐米的中子星撞擊地球,不會造成全人類的滅亡,只是會融入到地球之中。
  • 脈衝星的密度高達10億噸每立方釐米,如此高的密度是怎樣形成的?
    脈衝星是啥?脈衝星是旋轉的中子星,因發出周期性的電磁脈衝而得名,發現於冷戰時期的1967年。脈衝星直徑大多在10千米左右,自轉速度極快,旋轉一圈僅耗時幾毫秒,而地球自轉一周則需要24小時。因為快速的旋轉,脈衝星擁有超強的磁場,平均磁場強度至少為幾千萬特斯拉。
  • 脈衝星的密度高達10億噸每立方釐米,如此高的密度是怎樣形成的?
    脈衝星是啥?脈衝星是旋轉的中子星,因發出周期性的電磁脈衝而得名,發現於冷戰時期的1967年。脈衝星直徑大多在10千米左右,自轉速度極快,旋轉一圈僅耗時幾毫秒,而地球自轉一周則需要24小時。因為快速的旋轉,脈衝星擁有超強的磁場,平均磁場強度至少為幾千萬特斯拉。強大的磁場將脈衝星的輻射也封閉了起來,只能從兩個磁極發射出去。脈衝星的電磁脈衝就是這麼產生的。
  • 發現有史以來最大質量的中子星!
    西維吉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幫助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大質量中子星,這是通過波卡洪塔斯縣綠岸望遠鏡發現的一項突破。這顆名為J0740+6620的中子星是一顆脈衝星,質量是太陽的2.17倍,形成一個直徑僅為20-30公裡(約15英裡)的球體。這種測量接近單個物體在不將自身壓成黑洞的情況下變得這麼巨大和高密度的極限。這顆中子星是在距地球約4600光年的地方被探測到。
  • 光速每秒繞地球7.5圈,中子星一秒可轉700圈,它超光速了?
    引言:在第一個科學家提出了光速是無法超越的速度之後,很多科學家都試圖在地球和太空中找到一種能夠打破該理論的速度。然而科學家們探索了幾十年,至今仍然未發現一種速度能夠超光速。中子星每秒鐘可轉700圈,它會超光速嗎?
  • 如果地球停止自轉一秒,會發生什麼?後果有多可怕
    如果地球停止自轉一秒,會發生什麼?後果有多可怕地球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自轉,正是因為地球自轉,才能夠有晝夜的交替。地球自轉是一種自然現象,地球自轉也會導致地球上不同的事物有著不同的運動狀態。於是就有人猜想,如果地球停止自轉一秒會發生什麼樣的情況呢?如果地球停止了自轉,那麼白天永遠是白天,黑夜永遠是黑夜,晝夜交替的現象也會瞬間停止。根據英國科學家的研究,如果地球突然停止了自轉,那麼將會對地球的事物帶來毀滅性的打擊,地球上各個事物的運動規律也會發生改變,從而會導致一系列的變化。
  • 磁星vs脈衝星的區別是什麼?磁星和脈衝星是什麼樣的存在?
    中子星是整個宇宙中非常恐怖的一種星體,中子星所爆發的能量足以毀滅整個地球,但是脈衝星和磁星同樣是中子星的衍生物。這兩種身體能夠釋放出巨大的能量,甚至這兩種星體釋放的能量比普通的中子星還要強大,嚴重時可以摧毀整個太陽系。
  • 世界自轉最快的星體,一秒轉近700圈,是地球的6000萬倍
    也是在經過這些探索之後,我們知道了幾大行星,也明白了日夜交替,我們知道了星球的遠轉規律。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世界上一顆自轉速度最快的星球,它叫做脈衝星。脈衝星是高速自轉者的中子星,它是由富含著中子的物質組成的體積非常小的星體,但是由於它自身不斷的發出一些比較有規律的無線電脈衝,所以形成了它的自轉。
  • 迄今最大中子星?測算方法新進步,質量數值近上限
    在中子星質量上限和黑洞質量下限之間存在著什麼仍然是個謎——但一個如此大質量的中子星將會對這個謎題的解答有所啟發。 天文學家測算J0740+6620質量的方法十分巧妙——有賴於從地球觀測到的這顆星星的屬性和方位。
  • 什麼是中子星、脈衝星?為何被稱作「燈塔」,也是「宇宙瘟疫」?
    至今,科學家在銀河系中發現了超過2800顆中子星,其中,脈衝星佔了相當大一部分。需要區分的是,脈衝星一定是中子星,中子星不一定是脈衝星。中子,我們大家都有一定的了解,是組成原子核的核子之一,不帶電,但是放在浩瀚的宇宙中,中子星,就是一個比「黑洞」還要可怕的存在了。
  • 原來它是一顆「黑寡婦」脈衝星,旋轉周期快至2.09毫秒
    在《arXiv》上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中,觀測結果表明,這顆天體是一顆黯然失色的「黑寡婦」脈衝星。快速旋轉的脈衝星,那些旋轉周期低於30毫秒的脈衝星,被稱為毫秒脈衝星。假設它們是在雙星系統中形成,當最初質量更大的組成變成中子星,然後由於次級恆星物質的吸積而爆發。一類具有半簡併伴星的極端雙星脈衝星被稱為「黑寡婦衝星」。
  • 網友問:脈衝星密度高達每立方釐米10億噸,這是真的嗎?
    一湯勺(脈衝星)中子星物質,就比整個珠穆朗瑪峰還重;如果把地球壓縮成典型的中子星物質,那麼地球直徑也就50米左右。脈衝星脈衝星是中子星的一種,因為中子星一般自轉都很快,且磁場方向和自轉軸不在一條直線上,所以中子星每自轉一圈,磁場就會畫一個圓;當中子星的磁場脈衝掃過地球時,就被稱為脈衝星。
  • 如果中子星上一塊1立方釐米大的物質軟著陸到地球,會發生什麼?
    中子星是宇宙中密度僅次於黑洞的恐怖天體,中子星密度非常大,指甲蓋大小的中子星物質,其質量可以與一座山相匹敵。中子星和黑洞都是恆星演化到生命末期可能形成的少數終點之一,質量沒有達到可以形成黑洞的恆星在生命末期可以形成一種密度在白矮星和黑洞之間的特殊天體,這就是中子星。絕大多數中子星都是脈衝星,但是中子星也不一定就是脈衝星,只有有脈衝的才可以稱作是脈衝星。簡單來說,中子星的密度在每一立方釐米1億噸到10億噸之間,也就是原子核的密度,這個密度相當於水密度的100萬億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