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兩院士餘夢倫、孟執中獲2020年國際宇航聯合會名人堂獎

2021-01-14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6月18日電 (郭超凱)記者18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總體部「餘夢倫班組」名譽組長餘夢倫,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首席高級技術顧問孟執中榮獲2020年國際宇航聯合會(IAF)「名人堂」(Hall of Fame)獎項,該獎項旨在表彰對推動空間科學技術進步、推動航天事業發展有傑出貢獻的科學家。

餘夢倫院士是中國知名的彈道設計專家,中國彈道式戰略飛彈和運載火箭彈道設計的開創者之一,其研究成果在中國彈道飛彈、運載火箭的設計和發展中發揮了突出作用。

在中國一重點型號產品的研製中,餘夢倫創造性提出的方案滿足了飛行試驗的特殊要求。在長徵二號火箭的研製中,他提出發射返回式衛星的小推力彈道方案,大幅度提高了火箭的運載能力。在長徵三號火箭研製中,他提出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的彈道方案,較大改善了外彈道測量與運載能力之間的矛盾。

餘夢倫在1985年提出的運載火箭高空風彈道修正方案,為後來實施高空風彈道修正奠定基礎。20世紀90年代,他參加長徵二號捆綁式火箭和載人飛船的總體方案論證與彈道設計工作,並參與完成了大型運載火箭論證報告。2009年,餘夢倫所在班組被授予「餘夢倫班組」稱號,這是中國首個以院士名字命名的高科技創新型班組。

孟執中是中國衛星總體和衛星控制技術專家,也是中國極軌氣象衛星的開拓者之一。他早期致力於自動控制及計算機系統研究,主持建成了東方紅一號衛星地面測控中心和臺站的計算機系統。

1979年起,孟執中主持中國第一顆風雲一號氣象衛星的研製,任總設計師。1988年、1990年風雲一號A、B星發射成功,填補了中國氣象衛星空白,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研製成功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的國家。

孟執中還主持中國新一代極軌氣象衛星風雲三號研製,衛星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推動中國氣象衛星事業從無到有、從跟跑並跑走向領跑,最終邁入氣象衛星強國行列。

來自中國宇航學會的消息稱,餘夢倫院士和孟執中院士為世界航天發展所做的貢獻在國際航天界得到了認可,為中國航天贏得了應有的榮譽。(完)

相關焦點

  • 慈谿籍院士餘夢倫獲「國際宇航聯合會名人堂」獎​
    慈谿籍院士餘夢倫獲「國際宇航聯合會名人堂」獎​ 2020-06-19 05: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戚發軔院士獲國際宇航聯合會「名人堂(Hall of Fame)」獎
    近日,2019年國際宇航大會(IAC)在美國舉辦,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戚發軔院士榮獲了本年度國際宇航聯合會(IAF)「名人堂」( Hall of Fame)獎項,該獎項旨在表彰對推動空間科學技術有傑出貢獻的科學家。
  • 國際宇航最高獎70年首次花落中國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嫦娥四號工程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孫澤洲等三位嫦娥四號工程團隊代表近日獲得國際宇航聯合會2020年度「世界航天獎」這是該國際組織成立70年來首次把最高獎授予中國航天科學家,「世界航天獎」是國際宇航聯合會設置的航天最高獎旨在表彰在航天領域取得傑出成就的航天科技人員。
  • 中國人民發來賀電:嫦娥團隊代表獲國際宇航聯合會世界航天最高獎
    嫦娥四號任務團隊優秀代表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於登雲,嫦娥四號任務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孫澤洲,獲得國際宇航聯合會2020年度最高獎——「世界航天獎」。
  • 甘肅省兩名科學家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終身院士
    我省兩名科學家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終身院士每日甘肅網11月2日訊(掌上蘭州·蘭州晨報首席記者武永明)國際宇航科學院日前公布了2020年院士選舉結果,我省兩名科學家當選工程學部正式院士,他們分別是:曾任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所長的邱家穩研究員、現任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科技委主任的李得天研究員。
  • 我國極軌氣象衛星的開拓者之一 孟執中院士逝世
    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顧問、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首席高級技術顧問孟執中同志,於2019年12月14日因突發疾病在上海逝世,享年84歲。孟執中同志1934年12月16日出生於浙江杭州,1956年畢業於華南工學院,曾在蘇聯科學院進修。先後擔任上海市華銀機器廠副廠長、總工程師,航空航天部五院509所所長、風雲一號總設計師,風雲三號總設計師,風雲三號衛星工程副總師。200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孟執中院士逝世|我國極軌氣象衛星的開拓者之一
    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顧問、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首席高級技術顧問孟執中同志,於2019年12月14日因突發疾病在上海逝世,享年84歲。孟執中同志孟執中同志1934年12月16日出生於浙江杭州,1956年畢業於華南工學院,曾在蘇聯科學院進修。先後擔任上海市華銀機器廠副廠長、總工程師,航空航天部五院509所所長、風雲一號總設計師,風雲三號總設計師,風雲三號衛星工程副總師。200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平昌籍院士吳偉仁獲2019年度「錢學森傑出貢獻獎」
    2020年9月18日,由中國航天基金會和中國宇航學會聯合主辦的中國航天大會開幕式暨主論壇在福建福州隆重舉行開幕式上為獎勵對航天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有功人員,特別頒發了2019年度中國航天基金會獎,其中2個項目獲得航天重大項目獎,每個項目獎勵人民幣50萬元;10人獲得了錢學森傑出貢獻獎,每人獎勵20萬元人民幣;267人獲得航天貢獻獎,每人獎金5萬元。
  • 中國移交天宮一號搭載的國際宇航聯合會會旗
    (左)和國際宇航聯合會主席貝恩特·費爾巴哈一同展示會旗。當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代表團參加了在德國柏林國際航空航天展上舉行的國際宇航聯合會會旗移交儀式。執行中國首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的航天員劉旺將天宮一號搭載的國際宇航聯合會會旗移交給聯合會主席貝恩特·費爾巴哈。新華社記者馬寧攝新華網柏林9月14日電(記者 郭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代表團14日在柏林將中國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搭載的國際宇航聯合會會旗正式移交給這個國際組織。
  • 70年來第一次!中國航天科學家首獲國際宇航「諾貝爾獎」
    近日,由中國宇航學會推薦,經過國際宇航聯合會兩輪投票表決,嫦娥四號任務團隊優秀代表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於登雲,嫦娥四號任務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究員孫澤洲,獲得國際宇航聯合會
  • 大連理工大學成為國際宇航聯合會正式會員單位
    年10月1日,經國際宇航聯合會(International Astronautical Federation,IAF)全體成員投票,大連理工大學順利成為國際宇航聯合會正式會員單位!國際宇航聯合會於1950年9月,由原聯邦德國、法國與英國宇航學會發起,1951年在法國巴黎正式成立。1980年9月25日,國際宇航聯合會接納中國為會員國。
  • 校友邱家穩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終身院士
    10月27日,國際宇航科學院公布了2020年院士選舉結果,蘭州大學1979級校友、曾任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所長的邱家穩研究員當選工程學部終身院士。1979年9月-1983年6月蘭州大學物理系攻讀本科,1983年9月-1986年6月在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510所攻讀碩士研究生,後在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攻讀博士研究生獲博士學位。
  • 紅城驕子邱家穩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終身院士
    10月27日,國際宇航科學院公布了2020年院士選舉結果曾任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所長的1979年9月-1983年6月蘭州大學物理系攻讀本科,1983年9月-1986年6月在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510所攻讀碩士研究生,後在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攻讀博士研究生獲博士學位。
  • 餘夢倫院士領銜48人獲「工程師楷模」「最美工程師」稱號
    餘夢倫院士領銜48人獲「工程師楷模」「最美工程師」稱號 2020-10-24 17:11:43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陳海峰 責任編輯:
  • 王小軍當選國際宇航聯合會副主席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0月16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宇航學會獲悉,在剛剛結束的2020年國際宇航大會上,經中國宇航學會推薦,中國宇航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王小軍成功當選國際宇航聯合會(IAF)副主席。
  • 同濟大學呂西林院士獲2020國際結構混凝土協會 「終身榮譽會員」獎
    同濟大學呂西林院士獲2020年度國際結構混凝土協會 (fib) 「終身榮譽會員」獎,以表彰他在混凝土結構理論研究和工程應用方面所取得的學術成就和對國際結構混凝土協會 (fib)的突出貢獻!11月22日,國際結構混凝土協會 (fib ) 2020年國際學術大會開幕式在上海順利召開。
  • 風雲一號衛星總設計師孟執中院士逝世,享年84歲
    我國氣象衛星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首席高級技術顧問孟執中,12月14號因病於上海去世,享年84歲。孟執中,1934年12月出生於浙江諸暨。1956年畢業於華南工學院電訊系。1958年起曾在蘇聯科學院自動學及遠動學研究所進修兩年。1979年起主持我國第一顆「風雲一號」氣象衛星的研製。1988年、1990年「風雲一號」A、B星二次發射成功,使我國成為繼美、蘇後第三個研製成功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的國家。1999年5月「風雲一號」C星發射成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02年5月15日,「風雲一號」D星成功發射,運行良好。此後,孟執中主持新一代氣象衛星「風雲三號」的研製工作。
  • 中國力學家擔任國際理論與應用力學聯合會重要職務
    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浙江大學校長楊衛院士當選為新一屆執行局委員,任期4年(2012~2016年)。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盧天健教授當選為新一屆大會委員會委員,任期4年(2012~2016年)。   IUTAM執行局是IUTAM各項決策的具體執行機構,一般由主席、副主席、司庫和4位執委組成,共計8位,是IUTAM的最高領導層。
  • 2020年國際宇航大會(IAC)中國分會場在京舉行
    由中國宇航學會主辦,未來宇航研究院承辦的2020年國際宇航大會(IAC)中國分會場在北京成功舉行。IAC是由國際宇航聯合會(IAF)舉辦的年度航天盛會,迄今已舉辦70屆,因規模大,層次高,影響廣,享有"航天界的奧林匹克"的美譽。受疫情影響,今年IAC以網絡直播方式召開,舉辦全體大會、亮點報告、專題論壇等學術活動,同時還舉辦線上展覽,在線將世界航天人連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