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後強:四川經濟副中心的八個條件及建設路徑思考

2021-01-10 四川新聞網

    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指出:「要完善適應區域協調發展的城鎮布局、產業布局和體制機制,把經濟區和城市群作為一個整體來謀劃,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區域中心城市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省域經濟副中心是指省域內的行政管理機構,基於全省經濟發展的戰略考慮,為帶動全省經濟發展,主動規劃設置的綜合實力較周邊城市強大,經濟輻射能力超出了自身管轄的行政區範圍,可以被賦予帶動周邊區域經濟發展重任的大城市。從國內外發展案例來看,幾乎所有體量大的發達的經濟區域,都有副中心。一般講,成為省級經濟副中心的條件應該為:一是經濟實力強,經濟總量(GDP)達到全省12%以上或者達到首位中心城市(成都)的30%以上;二是人口總量較大,常住人口達到全省10%以上(或者達到首位城市50%以上)並且城鎮化率超過50%以上;三是距離適中(150公裡左右),與首位城市距離大於100公裡小於300公裡;四是區位優越,對周邊輻射帶動量佔自身30%以上;五是科技創新能力強,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50%;六是營商環境好,擁有大批區域外著名科研、商務機構和大型企業落地;七是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知名的城市品牌;八是具有較強人才吸附能力和優良成長環境。從這些條件來看,綿陽、南充、達州是有力競爭者。這幾個地方的GDP都超過成都8.1%,但都沒有單個成為副中心的優勢。川南4個市GDP超過6000億,打包可以成為副中心,因此,省委提出川南第二增長極。同時,我們應看到,經濟副中心城市不僅涉及到經濟體量,還需要考察產業結構、交通區位、人口規模,以及未來的發展潛力等方面。四川市縣經濟處於急劇變化之中,只要有特大項目落地,只要創新能力超常提升,排位隨時可能刷新。誰將在這輪區域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最終大贏家,各大城市都在摩拳擦掌,群情振奮。我認為,宜賓建設全省經濟副中心有基礎、有優勢、有競爭力,只要順勢而為,定能「戴上桂冠」。

省域經濟副中心「群雄逐鹿圖」

    一、區域競爭力的「引力」模型

    萬有引力公式:任何物體之間都有相互吸引力,這個力的大小與各個物體的質量成正比例,而與它們之間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如果用m1、m2表示兩個物體的質量(可以是GDP),r表示它們間的距離(可以是交通時間),則物體間相互吸引力為F=(Gm1m2)/r2,G稱為萬有引力常數。

    分析這一公式,F也即引力要大,可以發現兩個關鍵點:一是物體的質量要大。質量越大引力越大;二是兩個物體間的距離要小,距離越小引力越大。

    這給我們建設區域中心城市提供了一個思路:一是做大體量,二是縮小距離。從做大體量和縮小距離著手,我們能找到一個城市、一個區域中心城市發展壯大的現實路徑。

    根據萬有引力公式,如果我們把城市定義為M1,把城市需要吸引的各種要素定義為M2,則:做大體量就是使M1與M2的乘數變大。這對於一個城市,就是如何盤活存量、激發內生動力活力的問題。一個城市只有規模夠大、體量夠大,才能對區域產生強大的吸引力。反之則會使要素流失,直至被空心化、邊緣化。從增大自身發展要素著手,做大體量,是一條經得起萬有引力公式檢驗的公理。

    縮小距離就是使M1與M2的距離變小。根據萬有引力公式,當M1與M2的距離越遠,他們間的引力越小,甚至趨近於零。而只有當M1與M2距離越小,他們間的引力才越大,越過臨界值甚至會合二為一。當越來越多的「合二為一」持續發生,M1的體量就自然越來越大,引力也隨之增強。

    由此公式,我們不難得出這一結論:一個區域中心城市的發展,除了盤活存量做大自身體量,還必須要有源源不斷的M2被M1吸引、俘獲,「加入」M1,成為M1的一部分,才能不斷做大M1。而縮短M1與M2的距離是做大M1的關鍵一招。從更大視角觀,讓自己靠近並融入比自己體量更大的城市,也是一種增強自身引力的策略和路徑。通過快速交通(高鐵、高速、地鐵)縮短時間距離,是首選舉措。

    「體量」和「與要素的距離」是一個區域中心城市引力大小的關鍵。「體量」是衡量一個城市實力和影響力的重要指標,也是國家設定區域中心城市的重要考量。「距離」既可以是表象的「空間」概念,也可以是內向的「耦合度」、「結合度」,還可以是時間維度:即,M2與M1的時間距離越大,他們之間的引力越小,甚至久拖不決、不了了之。這在項目落地、招商引資等方面有很多案例。

相關焦點

  • 「十四五」四川怎麼幹?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傳遞出這些新信號
    四川日報記者 熊筱偉 攝影 歐陽傑12月3日至4日,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簡稱全會)在成都舉行。全會審議通過《中共四川省委關於制定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 李後強—城市生命體「五個特徵」和「五大定律」
    「一晃而過」轉變為要素「一來就留」,把嘉陵江中遊城市建設成嘉陵江中心城市、把絲綢之路源點城市建設成絲綢之路重點城市、把成渝雙核衛星城市建設成成渝雙核支點城市,把南遂廣城鎮密集區建設成成渝城市群核心區,把川陝渝經濟腹地建設成西三角經濟高地,為建設「成渝第二城」和「成渝軸心第一城」努力(圖1),重振川北重鎮雄風。
  •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路徑是什麼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權威解讀】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路徑是什麼——訪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光明日報記者 溫源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所謂現代化經濟體系是具有現代性的經濟系統,具體可體現在經濟體系的增長動力、要素結構、運行機制、系統環境、發展目標五個方面,即現代化經濟體系是以創新作為經濟增長的驅動力,經濟增長的源泉是依靠創新帶來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具有高端要素集聚和現代產業主導的特徵,而且其勞動力、資本和技術等各個生產要素以及各個產業、區域、城鄉子系統呈現結構協調性;具有高效配置資源的、成熟的市場化體制機制,體系內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
  • 李後強:長江和黃河共同構成了中華文化基因 為中華文化自信提供了...
    封面新聞記者 秦怡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著眼戰略全局,對「十四五」時期文化建設作出科學部署,明確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為新中國在新發展階段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提供了「時間表」和「路線圖」。
  • 〔讀城〕專家論道 匯智聚力 建言四川高質量發展
    11月19日,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諮詢委員會特聘委員、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工業經濟研究所原所長呂政、四川決策諮詢委員會副主任王海林、四川省社科院黨委書記李後強等專家學者,在「2020年四川省經濟和社會發展專家論壇」上,圍繞共建西部金融中心促進四川經濟高質量發展、四川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新格局、加快建設國家科技創新中心等問題
  • 四川省決策諮詢委員會副主任李後強 解讀科學家精神
    封面新聞記者 秦怡9月11日召開的科學家座談會提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希望廣大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負起歷史責任,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李後強表示,當前,中國處於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亦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者同步交織、相互激蕩。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不僅打開了國際科技競爭的機會窗口,重塑著全球創新版圖,而且更進一步推動了科技與經濟、科技與社會、科技與人的全面融合發展。
  • 李後強:進一步解放思想,破除「盆地意識」
    一、「盆地意識」之危害仍需反思    三十年前,四川省第五次黨代會號召四川人民要增強開放的商品經濟意識,克服封閉的「盆地意識」,我省主流媒體長達數月陸續刊載關於「盆地意識」大討論文章。當年社會各界圍繞四川破除「盆地意識」問題,從經濟社會文化等層面對此展開了一系列探索和剖析,大家普遍認為自足、自滿、自大、閉性、落後及區域狹隘是「盆地意識」的主要表現。
  • 百名社長總編瀘州行丨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四川...
    10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強調要把成渝地區建設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 期刊速遞|《農村經濟》2020年第9期目錄和重點文章摘要
    [關鍵詞]「十四五」 鄉村振興 城鄉融合 保障機制[作者]葉興慶 研究員 博士生導師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 北京市 100010程鬱 研究員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 北京市 100010趙俊超 研究員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 北京市
  • 「德陽中國電子」數字經濟生態企業對接會暨數字經濟重點項目籤約...
    12月28日下午,「德陽中國電子」數字經濟生態企業對接會暨數字經濟重點項目籤約儀式舉行。德陽攜手業界翹楚、行業大咖,共建「雲」平臺、共享「數」資源、共繪「智」藍圖、共創「+」速度。市委書記靳磊出席,市委副書記、市長何禮致辭。
  • 湖南省內強弱斷層,兩個「副中心」帶得動嗎?
    很快,就有多個中西部省份積極響應,釋放出區域格局調整的重要信號,最近一個是湖南——12月2日,湖南著眼「十四五」提出:構建「一核兩副三帶四區」區域經濟格局,建設嶽陽、衡陽兩個「省域副中心城市」。這被認為是湖南關於「省域副中心」的首次官方定調。其中,長株潭的核心地位無可爭議,而「兩副」為什麼是嶽陽、衡陽?
  • 深刻把握新時代思政課「八個統一」的建設規律
    「八個統一」立足思政課建設的基本規律,緊緊圍繞新時代思政課建設要解決好的主要矛盾和問題,深刻回答了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新的重點和難點問題,是推動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新的重要原則,是不斷增強思政課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的關鍵所在。「八個統一」科學回答了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的有效路徑。
  • 「推進治理現代化 加快建設川渝地區副中心城市」 理論研討會在...
    7月29日上午,由四川省綿陽市行政學院、中共綿陽市委黨校、綿陽市社會主義學院主辦,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會、市哲學學會、市政治經濟學會、安州區委黨校協辦的全市黨校系統 「推進治理現代化 建設川渝地區副中心城市」 理論研討會在四川省綿陽市委黨校召開。
  • 中心與邊緣地位的思考
    「中心—邊緣」理論揭示:「中心」是發達的,「邊緣」是落後的,而「邊緣」的落後正是因為中心的剝削。即「中心」對「邊緣」進行控制、剝削和壓迫,使其空洞化,而「邊緣」則深深陷入了對「中心」的依附,處於不利地位。但筆者認為:中心和邊緣的地位是動態的。在城市圈經濟中心的邊緣地帶,在一定條件下,邊緣城市也可以成功崛起,成為半邊緣城市,產生「次經濟增長級」。
  • 2019年四川21市州經濟熱詞出爐!
    回眸2019,觸摸四川21市州經濟脈動。四川日報經濟新聞部聯合川報全媒體集群MORE大數據工作室,對四川日報《經濟觀察》欄目2019年1月1日-11月19日間發布的393篇新聞稿件約40萬字,進行數據梳理分析,按照五大經濟區劃分,為大家呈現21市州2019年經濟熱詞詞雲。
  • 對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發展的「三個規律」的實踐思考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發展必須是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必須是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是遵循社會規律的包容性發展。這一重要論述,是對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科學把握和理性思考,是對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新思路、新目標的高度概括。
  • 李後強:成渝軸心論 - 中國企業家日報
    成渝城市群以成都、重慶為中心,是世界為數不多的「雙核型橢圓城市群」,目標是到2030年實現由國家級城市群向世界級城市群的歷史性跨越。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成渝經濟區建設,要求加快推進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四川省委書記彭清華要求,把遂寧建設成渝綠色發展主軸,綠色經濟強市。我們希望,把成渝地理中心建成功能軸心,人文之心建成產業之心。
  • 四川唯一的國家級應用數學中心在蓉揭牌
    主要建設3個平臺  ●「數學與應用」協同平臺  ●「數學為應用」交叉研究平臺  ●「  作為全國首批、四川唯一的國家級應用數學中心,這裡研究的是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面臨的關鍵性問題。當天下午,四川大學校園內,記者走進在建的中心,看到的實驗設備出乎意料:不僅有數控工具機、大功率雷射器、微電子印表機,還有飛艇、搭載汽油發動機的直升機……這些設備似乎和傳統印象中的「數學」沒啥關係。
  • 陳淑欣:發揮統戰優勢 凝聚人心力量 助力洛陽加快副中心城市建設
    學習貫徹好全會精神,就洛陽而言,要牢牢聚焦副中心、都市圈建設,把「路線圖」「任務書」「時間表」設計得更加科學精準,把措施謀得更深更實,在新的發展格局中譜寫洛陽發展新篇章。  第二,要強化危機意識,在主動識變中校準經濟社會發展新方位。
  • 【科技】行業「大咖」齊聚 共話數字經濟發展 四川德陽舉行首屆...
    四川省政協副主席陳放講話並宣布2020數字四川創新大賽(德陽分賽區)活動啟動。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德陽市委書記靳磊分别致辭。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譚建榮,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省大數據中心主任嚴衛東等出席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