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化學唯資訊理論》:不變量(受精卵)+真隨機=生命、時空

2020-10-10 唯資訊理論

今天看到一篇搞化學的《唯資訊理論》,我欣賞下面這段話:

唯物論、唯心論、唯能論(或唯場論)、唯資訊理論. 美國著名資深物理學家J. Wheeler[5,6]說: 「在我研究物理學的一生中, 它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我篤信萬物由粒子構成(唯物論); 而我把第二階段的信仰叫做萬物由場構成(唯場論). 現在我深信萬物由信息構成(Everything is information)(唯資訊理論).

看來唯信息的思想,還是大有人在的,只是方向不同。但文章的唯信息唯的還不夠徹底,很多地方還是很好笑。時空起源的問題,還沒考慮,就根本別想統一質量,能量等等。

時空的起源,和人腦的機理,自然密碼的表現,人腦的模式識別(比如圖像識別),生命的表達,完全都是同一個問題,一模一樣。


可別生搬硬套得把信息和物理以及化學的嫁接起來,否則也是個怪胎。

隨便說兩句,受精卵發育成個體的本質規律,跟物理化學無關,物理化學只是工具,用啥工具都可以,這裡不是貶低分子生物學,手段也需要研究,意思僅僅是,這些都是動力學的方法,動力學得不到生命,非線性也不行。動力學的方法,只能研究到信息系統底層的工具,僅此而已。

動力學的本質,就是因果關係。想想自己吧,喜歡美女,哪有那麼多理由可講,講多了,穿越信息系統層次了,就是自己在玩自己。

受精卵發育成個體的本質決定性的規律,就和信息編碼學有關,一個編碼,受真隨機的擾動,發生改變,為什麼會有生命出現?

其實生命現象是不變量分析,因為人主觀的認為了個體是由先前的受精卵發育而成的,這樣就的尋找不變量,還表示這個個體和先前的受精卵,是一個東西。這個結果是,你認為不變量沒變,但環境真隨機變了,你卻有認為環境沒變,只好把那個不變量在變換一次,把環境當成不變量了。

人還是個受精卵,壓根兒沒變(不變量,就是量子),只是環境變了;

受精卵沒了,冒出個人(沒有不變量,人從那冒出來的,沒信息標識,根本不可識別!標示受精卵和人的不變量,就是宏量子。),環境沒變(時空對稱)。

不變量(受精卵)+真隨機=生命、時空

不變量=可說和可知,真隨機=不可說和不可知,建立在真隨機的基礎上的密碼系統,才是一個自然的密碼系統,具有最本質的抗毀性和穩定性。

缺一不可,真隨機和不變量,互為密碼,可以作為打開對方的鑰匙。沒有真隨機,不變量,就是死卵。沒有不變量,變化不可識別,談不上方向和歷史。

這兩個觀點等價,可以互換。(有時間的話,我得搞個數字仿真,說明一下這個問題。)


超時空的事兒,神秘麼?不神秘,就是把兩個觀點,各取了一半,揉合在一起了,又想當婊子,又想立牌坊。這樣的話,肯定是自己把自己搞懵。


相關焦點

  • 中美聯合研究:受精卵或非「生命起始」
    一直以來科學家們都認為,精卵結合受精以後就是生命。但是,最近中美胚胎學家的一項最新聯合研究成果表明,受精卵或許不能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生命」。據中新社報導,此次研究由中國北京家圓醫院生殖中心胚胎實驗室主任徐小明博士與美國加州洛杉磯生殖中心實驗室主任孟勵教授等人共同完成。
  • 隨機變量與數據分析——隨機變量與概率
    特別是在資訊時代的今天,隨機事件更是充斥著人類活動的各個領域:人們的活動,包括上大學,找工作,生兒育女;社會的發展:包括GDP的增長,物價指數的變化,證券期貨;現代科學研究:包括流行病的傳播,遺傳基因的表達,GPS定位系統,物理學中的不確定性原理,化學中的分子行為,語言學中的話語分類,計算機科學中圖形識別,軍事科學中的反導系統,航天科學中的衛星回收等等,數不勝數。
  • 宇宙是個宏量子:信息、信息量與信息編碼以及信息同一性原理
    1唯資訊理論綱要1.1信息和信息量與信息編碼信息是個無量綱的純數,信息本身不可定義。信息量(包含信息的多少)可以定義,信息量的本質是編碼長度,用最小的編碼長度,表達一個確定的狀態。信息的起源必須是真隨機。沒有真隨機,信息=0。偽隨機信息=0。
  • 不確定性的宏觀時空(21)
    當觀察者不觀察的時候,量子會以概率的方式隨機存在於系統中的任何地方。宏觀的時空由微觀的粒子構成。因此波爾認為,在宏觀的時空中,當你觀察時,月亮進行了一次非常有效的「塌縮」,月亮就出現在那裡,就有了一個非常確定的位置。當不觀察時,月亮就像是微觀尺度高緯度時空中的粒子,會以概率的方式隨機出現在夜空中。你舉頭看的時候,明月就在夜晚的天空中。
  • 八卦與生命的奧秘以及高級智慧機器人(七)
    阿良著 原創15867399758地球上數以萬萬億的動物(包括人)生命,充斥陸地海洋天空,若卵生若胎生,都是從一顆受精卵開始,有的受精卵我們司空見慣,比如雞蛋鴨蛋,有的我們用肉眼看不見,比如人的受精卵,最終都演化成多姿多彩的生命體,唱響瑰麗繽紛的生命樂章,從地球乃至無邊無際浩瀚無垠的整個宇宙。我們還是繼續從一顆受精卵說起。
  • 高維時空的演繹(八)信息的奧秘
    高維時空的演繹(八)信息的奧秘 (天雲) 一、信息的表現形式在現代科學和現代生活中,人們已經充分認識了信息的意義,認識到了信息的傳播、複製、儲存、轉換、影響等許多特點和內容,這個時代甚至於被稱為信息的時代。但是,人們對信息的本質始終未能有統一而深刻的認識。目前學術界對信息的定義有上百種之多。
  • 從受精卵到胚胎發育,十組圖看清全過程,不禁感嘆生命太偉大
    但有很多的人對生命的到來並不清晰,不明白一個小生命是如何出現的,其實寶寶的到來真的很不易。寶寶是怎樣形成的?畫面中可以看到一大群小蝌蚪形狀的物質在湧動,這個物質就是精子,數以萬計的精子從外界慢慢進入女性的體內,精子首先到達的是女性的陰道,然後就會慢慢地遊到宮頸口。
  • 高維時空的演繹(25)全息的宇宙
    高維時空的演繹(25)全息的宇宙 天雲 高維的宇宙,全息智慧。宇宙的全息,從高維向著低維貫穿。低維的時空,由於其信息能量的傳遞速度低於光速、低於相對高維時空的傳遞速度,而且波動頻率也低,所以,難以影響高維時空,也看不見高維時空的存在,而只能在自己所在的相對低維的時空中演繹發展。
  • 生命是什麼?聖塔菲研究所提出「個體信息理論」,重新定義個體生命
    >  雖然沒有任何物理或化學理論能直接預測生物行為,但如果不把生物系統分解成更基本組成部分,我們就很難理解生命。  對比對的生命研究,例如前面薛丁格認為生命本質在於信息,是一個基於分子和化學之上的負熵系統(甚至我們還能聯想到關於意識本質的),上面關於個體的假設和描述顯然過於主觀和表面了。  如果我們想識別所有可能的個體的話,就需要抓住個體的更本質的特徵。就像一個外星人剛剛降臨地球時,對地球生命形式一無所知一樣。
  • 孕2周:從受精卵如何發育成胎兒的?
    在受精卵發育為胚胎的過程中,首先是一團沒有分化的細胞,逐漸發育出兩個不對稱的軸——一頭一尾軸和一前一後軸。這種不對稱發育是受精卵內部化學反應的產物。這團細胞中的每個細胞,幾乎都能「辨析」出自己內部物質的「信息」,然後把這一信息輸入到一臺「功能強大的微型電腦」中,顯示屏上彈出這樣一條簡訊:你位於某一特定的部位。這個細胞就按照「指令」找到它所應去的地方,並在那裡發育。
  • 時空的起源:時空的構造和系統的穩定性
    熱力學的假設,在資訊理論的真隨機表達,是基本的,不需要由動力學支持。偽隨機的成分會為信息系統的層次構造過濾,我們不關心這些毫無影響的成分,完全可以把它當作不存在。熱力學表達,如果建立在信息輪上,是一種自然的表達,不需要動力學作畫蛇添足的,無法實現的證明。動力學和熱力學,最更基本的問題,是現代科學最突出的問題。
  • 生命起源百年探索:進化論、資訊理論、熱力學誰是主角?
    圖1:始於LUCA的系統發生樹,分化出細菌(藍)和古細菌(紅),並共同進化出真核生物按照生物學家的推測:LUCA 是一個微生物或微生物群體,所有的地球生命都由此誕生。薛丁格認為最需要理解的是「活細胞最基本的部分」(即「染色體」 ),這個部分的物質類似於「非周期性晶體」。薛丁格猜想,類似非周期性晶體的結構可能才是遺傳的機制,也可能是生命有能力維持秩序和複雜性的源頭。隨著對遺傳物質搜尋工作的展開,另一個人物提出了第二個關鍵的理論觀點。即數學家克勞德·香農,資訊理論的創始人。
  • 生命之旅—化學進化(中)| 進化的歷史006
    摘要:構成生命的有機物在自然狀態下是可以很容易產生的,而精確的有機高分子隨機產生的概率則微乎其微,幾乎不可能。有機分子(如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硫化氫、氨、磷酸等等)。這些研究表明:在生命的起源中,從無機物合成有機物的化學過程,是完全可能的。但這個實驗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地球誕生之初有長達5億年的隕石大轟炸,原來大氣成分假設中的氫氣、甲烷和氨可能早就在狂轟濫炸中消耗光了。而且地質證據表明當時的大氣主要含氮氣(來自轟擊化學和火山活動)、二氧化碳(來自火山活動)、水蒸氣和其他微量氣體。
  • 生命起源百年探索:進化論、資訊理論、熱力學誰是主角?
    圖1:始於LUCA的系統發生樹,分化出細菌(藍)和古細菌(紅),並共同進化出真核生物薛丁格認為最需要理解的是「活細胞最基本的部分」(即「染色體」 ),這個部分的物質類似於「非周期性晶體」。薛丁格猜想,類似非周期性晶體的結構可能才是遺傳的機制,也可能是生命有能力維持秩序和複雜性的源頭。隨著對遺傳物質搜尋工作的展開,另一個人物提出了第二個關鍵的理論觀點。即數學家克勞德·香農,資訊理論的創始人。
  • 兩個黑洞相撞不可能出現大爆炸,而可能會出現受精卵現象
    在生命體說法中,宇宙就是由生命體構成的,(參見我的短文《任何生命體都有生死,而宇宙生命體卻沒有誕生日和死亡日》《太陽,或地球等天體也會被定義為生命體》《簡述一下生命體說法》等)因此,我用生命體說法把「邊緣」解釋歸入,並解說如下:1,生命體總有兩個邊緣:一個是構成生命體核心的邊緣;另一個是生命體能量吸收與能量釋放的空間邊緣。
  • 高維時空的演繹(22)高維的波動
    高維時空的演繹(22)高維的波動 天雲 依據現代人類從物理、數學對於時空維度的普遍內涵和定義內容,可以將現代科學、哲學、生命在進行充分的融合中,發掘出時空維度的不斷演繹、深化,從而演繹出從物理六維時空、系統時空、基因時空、思想時空、心性時空的不斷發展的相對高級的時空維度的內涵,並達到了科學與精神範疇相統一的人本主義的整體趨向
  •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第5期:隨機變量的數字特徵
    隨機變量的概率分布完整地描述了隨機變量取值的統計規律,而得到隨機變量的概率分布往往不易。而且在許多實際問題中,並不需要知道隨機變量完整的統計特性,只需知道它的某些特徵就夠了。而且數字特徵在實際應用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詳細的說明,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回顧我們的第一期推送哦!
  • 上海生科院合作揭示受精卵DNA去甲基化重要機制
    9月11日,國際學術期刊《細胞—幹細胞》(Cell Stem Cell)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徐國良研究組、李勁松研究組和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湯富酬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Active and Passive Demethylation of Male and Female Pronuclear
  • 高維時空的演繹(13)探索宇宙
    而傳統哲學(官哲)卻還在自己狹小的領域和框框中,繼續玩弄著自己才能看懂的文字概念的遊戲,不僅空洞乏味,缺乏科學基礎,遠離不斷發展改變的社會;而且還一種沒落、邊緣化的心態酸味十足的評價科學的功用,評價許多有識之士以一種全新的對於物理、能量、信息、宇宙、生命、精神、認識進行綜合的新哲學模式,嘲笑他們為民哲。
  • 竇肇華教授:精卵發育、受精卵分裂異常造成的胚胎染色體異常
    -3-染色體異常的精子或卵子卵的發育過程漫長而複雜。北京家恩德運醫院的竇肇華教授介紹,在胚胎發育晚期,卵原細胞已經都分化未初級卵母細胞,並進入第一次減數分裂,直到排卵前30小時左右完成第1次減數分裂,形成次級卵母細胞。這個過程持續了12年(第1次排卵)到50年(閉經前最後一次排卵)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