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格斯粒子是產生質量的根本原因嗎?

2020-08-30 焦子之

我認為,對稱性自發破缺應該認為是基於量子糾纏形成閉弦發生的。當賦予量子以滿足對稱性的有密度的結構時,其主體是具有無限小直徑及體積,相應也具有無窮大密度存在,命名其為物象,外延因為具有有限大直徑和體積,因此具有有限大密度,並命名為空象。因為直徑體積和密度都具有無限趨於0到無窮小值,所以認為這滿足了對稱性法則。當具有這樣形態的多個量子基於運動相對性實現運動狀態波函數共享時,因為具有測不準特徵,它們會基於下式:

ρ_v=ρ_0(1-v^2/c^2)^1/2|_v=c-d/t

(1)

其中,ρ_0為量子靜止時空象密度,ρ_v為相對運動量子的相對空象密度,v為觀察者相對量子的運動速度,t為觀察者到量子運動所需時間,d為量子糾纏閉環直徑。因為量子恆以光速運動,也即v=c,所以上式使恆以光速運動量子具有恆為0的相對空象密度ρ_v。量子糾纏支撐有限大直徑閉環的存在使形態完全相同的量子具有測不準特徵意味著,量子相對運動速度將為小於光速的v=c-d/t。這將使整個閉環對外會表現大於0的公共空象。因為每個量子中有限大密度空象是環繞無限大密度物象存在的,基於對稱同權性,公共空象也要求代表量子的各物象也環繞其存在。這是建立糾纏關聯物象以閉環形式存在的成因。然而,儘管物象閉環內空象被物象環繞實現了均勻對稱化,但物象閉環外部的空象卻因為是放射性遞減的,所以物象並未實現被均勻空象完全環繞。基於這一需求,所以當有客體物質的物象閉環存在其中時,客體閉環內的均勻空象就滿足了彌補物象未被均勻空象環繞這一非對稱性的作用。並且,由於雙方越靠近彌補程度越大,所以就表現為在非對稱彎曲空間的引力作用。這種引力機制一方面融合了靠量子糾纏支撐的有限大直徑閉弦(環),這使引力場積分不再發散。另一方面,也是基於相對論的合理推論。

基於時間客觀存在性,狹義相對論提出時間首先以如下形式變換:

t_v=t_0/(1-v^2/c^2)^1/2

(2)

又基於在運動和靜止兩參照系下v不變,有:

S_v/t_v=S_0/t_0

(3)

基於v不變又得到空間變換:

S_v=S_0/(1-v^2/c^2)^1/2 (4)

根據本人觀點,由於時間應被視為人們因基於標準物空間運動去度量其它物質運動快慢而主觀定義的物理指標,所以時間不能作為空間變換的基礎。但是,相對空間變換的結論又是認可正確的。在否定時間客觀存在性後,可以通過將量子構成映射糾纏環視做物質構成主體,物質將基於映射糾纏環在外部形成滿足(1)式的空象。

量子糾纏環對外空象密度會以上述形式存在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得到佐證:一、基於對稱性法則,等距圓環空象密度總和不變,若假設密度總和為1,則到中心距離為S圓環處空象密度應為ρ=1/(2πS).基於該關係即可得到ρS=1/2π,即可得到:

ρ_v·S_v=ρ_0·S_0

(5)

基於認可相對空間變換也即(4)式結論的正確性,與(5)式結合即可得到表徵引力的(1)式。

當然,這還涉及到對量子以光速繞閉環定態運動的認可,這樣會使引力場具有量子化、擴張化和螺旋化的特徵。當同樣基於對稱性法則認為,包括宏觀大質量物質運動也會形成量子糾纏環時,物質運動速度對光子速度測量失效也可以得到解答。又因為物質參與多個級別閉環運動時都將基於質能等效形成等效質量,所以可見質量為m物質將可以形成數倍的質量和引力效果,也即對暗物質質量現象的解答。最後,由於表現靠近作用的物質間引力是大量物質單元量子糾纏閉環的共同作用,這掩蓋了它們引力場具有的量子化擴張化特徵。當到星系級別時,由於星系核心超大質量黑洞往往是單一的,由其形成的閉環引力場的量子化擴張化特徵將因為星系間足夠遠距離無法被掩蓋。又因為其質量足夠大,形成的引力場影響可以非常遠,所以會對足夠遠星體形成加速擴張化排斥現象。也就是說,宇宙空間膨脹的暗能量現象應被認為是超大質量星系核心黑洞在遙遠宇宙空間使引力場的量子化擴張化特徵顯現的影響。

相關論述在以下兩篇文章有詳細介紹,有興趣讀者可以查閱:

焦剛珍.基於相對論和測不準規律對時間本質的探討[J],天津理工大學學報,2020,36(1):46-53.

焦剛珍.基於時間標尺本質的引力發生機制探討[J],天津理工大學學報,2020,36(3):53-58

相關焦點

  • 2013諾貝爾物理學獎深度解讀:希格斯粒子,賦予其他所有粒子以質量
    圖片來源:《新科學家》後來被稱為希格斯場的這個東西,它的中心思想就在於:即使處於最低能的狀態,空間也絕非空無一物。在空間中穿行的粒子或多或少會與這個場發生作用,這種作用使粒子在運動時產生了一種「粘黏」的特性,也就是質量。W玻色子和Z玻色子通過與這個場的某種相互作用獲得了它們的質量,費米子則通過另外一種相互作用獲得了質量。
  • 希格斯粒子賦予其他基本粒子質量有了證據
    原標題:希格斯粒子賦予其他基本粒子質量有了證據   大型強子對撞機    世界最強大的粒子加速器——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其超環面儀器(ATLAS)實驗日前報告了可用來測試希格斯粒子機制的第一個證據,正是這一機制,讓希格斯粒子可以賦予其他基本粒子以質量。這一機制的出現,比希格斯粒子的產生本身更為罕見。此發現到目前為止與標準模型的預測一致,相關研究論文已被《物理評論快報》接受。   希格斯粒子被認為是其他粒子形成質量的基礎。
  • 2013諾貝爾物理學獎深度解讀:「上帝粒子」希格斯粒子
    Higgs)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原因是他們預測了希格斯機制。由於希格斯場不攜帶淨的電荷或者色荷,光子和膠子根本不與它發生作用,因此仍然沒有質量。這是個漂亮的花招。為了找出還有沒有更多的東西,我們需要曝光希格斯場,方法就是讓它產生漣漪,而那些漣漪會被我們看成為希格斯玻色子。理論和實驗的發展讓我們對所需的能量有了一個很好的估計:希格斯玻色子的質量必定介於大約100 GeV到400 GeV之間。我們需要找一個相當巨大的機器才行。
  • 新發現的粒子會是希格斯粒子嗎?
    2012年,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新粒子的存在,而這種粒子很有可能就是希格斯玻粒子(希格斯玻粒子的命名來自於物理學家彼得·希格斯)。這的確算得上是2012年最令科學界興奮的消息了。科學界普遍認為,基本粒子與亞原子粒子可以從希格斯場獲得質量,好比構成普通物質的夸克與輕子。希格斯玻色子是希格斯場的振動,就好像你扭動繩索時,繩索的上下擺動一樣。但是粒子們是如何從希格斯場獲得質量的呢?
  • 如何向孩子解釋上帝粒子、質量之源——希格斯玻色子?
    偉大的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很多種基本粒子,確切地說有62種。這62種基本粒子中的一種叫做希格斯玻色子,它是物質質量之源,也叫上帝粒子。」孩子:是不是說基本粒子是最小的東西,它們組成原子。其中之一是希格斯玻色子?」大人:「是的!」
  • 深層解讀「上帝粒子」:萬物都有質量,但質量到底是如何產生的?
    主題目錄如下:上帝粒子是什麼微觀質量的來源自發對稱性破缺場與粒子希格斯機制的應用質量是與希格斯場的耦合複合粒子的質量上帝粒子是什麼上帝粒子,其實是一個「藝名」,它的本名稱為——希格斯粒子,或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它是標準模型裡的一種基本粒子,也是一種玻色子
  • 簡單搞懂標準模型,希格斯粒子是怎樣被發現的?
    不過,光子沒有物質和反物質之分,因為光子就是它自己的反粒子,它唯一的兩種狀態來自不同的自旋(+1和-1;0是禁止的,因為光子沒有質量)。W玻色子(帶+和-電,自旋為+1,0和-1)和Z波色子(中性,自旋為+1,0和-1),這些粒子負責傳遞弱相互作用力和放射性衰變。還有膠子,一種無質量的「膠水」,它是產生強大核力的原因。膠子負責把質子、中子結合在一起形成原子核。
  • 希格斯場產生「迷失的反粒子」
    庫先科和科學家同事認為,出現物質和反物質粒子比例不對稱性的原因可能在於希格斯場的運動,希格斯場對應希格斯粒子的運動,希格斯場賦予物質粒子和反物質粒子以質量,希格斯場形成了物質粒子和反物質粒子的質量來源。
  • 希格斯玻色子為什麼被稱為「上帝粒子」?
    我們通常認為由於希格斯玻色子賦予了傳遞短程力的玻色子(弱力和強力的傳播子)以質量,所以才構成了原子核的穩定。這種重要意義不亞於上帝創世。所以我們應該將希格斯玻色子命名為「上帝粒子」來彰顯其重要性。但事實遠非如此,上帝粒子最早起源於已故科普作家—萊昂·萊德曼在1993年出版的科普著作《上帝粒子》的書名。
  • 粒子物理標準模型封頂—本書《尋找希格斯粒子》帶你了解全部過程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英國物理學家彼得·希格斯(Peter Higgs)開始嘗試研究物質擁有質量的根本原因。「希格斯粒子」(Higgs particle)與空間中的物體的質量的形成有關。有了質量,粒子才會結合為原子,有了原子,才會有分子,有了分子,才能有物體。
  • 希格斯場和希格斯玻粒子的「前世糾葛」
    這種粒子被大家認為極有可能是「希格斯玻色子」[1],它以物理學家彼得 希格斯的名字命名。物理學家認為希格斯場使基本亞原子性的粒子擁有質量,包括夸克、輕子這些構成日常事物的基本粒子。希格斯玻色子的振造成了希格斯場中的振動,就像當你猛拉繩子時繩子產生的晃動。但這個場是如何賦予粒子質量的呢?這個問題讓所有人都很疑惑。
  • 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
    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是一種沒有質量的粒子,是所有的粒子中最為著名的一個,也是最為重要的一個,並且這個粒子是所有的62個粒子中唯一一個沒有質量的粒子,是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中自旋為零的玻色子。  在粒子物理高能粒子物理的微觀粒子中『玻色子是可以與費米子對稱耦合』形成可測量的『實粒子』,希格斯粒子是希格斯玻色子的『反粒子』希格斯場的場量子化激發產生希格斯實粒子,它通過自相互作用的介質而獲得質量。  希格斯玻色子是因物理學者彼得•希格斯命名,物理學家利昂•萊德曼無意中為希格斯玻色子起了「上帝粒子」這麼一個名字。
  • 希格斯粒子與標準模型的最後疑問
    假如真的存在希格斯粒子場機制,很顯然希格斯粒子場機制比萬有引力,更具有統治性、普遍性,那麼萬有引力地位如何定義?但是,即便科學家找到了「上帝粒子」也並不意味著宇宙物理獲得了最終解釋。因為標準模型只能解釋4%的宇宙,宇宙裡的暗物質與暗能量分別佔有剩餘的23%和73%,這些暗物質、暗能量仍然得不到解釋。對於暗能量、中微子質量、物質與反物質不平行等領域,標準模型無能為力。
  • 趣說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
    戴夫:所以我們認為這種『希格斯場』就在我們身邊,並且遍布整個宇宙。希格斯場的特殊之處就在於它為基本粒子提供質量。史蒂文:基本粒子又是什麼?電子是基本粒子,而中子和質子而是由另一種基本粒子夸克構成的。史蒂文:感覺像是俄羅斯套娃一樣,什麼時候是個頭兒啊?戴夫:說實話,我們也不知道。我們把現在所了解的概括成標準模型,標準模型中有兩種基本粒子--構成物質的費米子、傳遞作用力的玻色子。這些粒子可以按照一定的性質排序,比如它們的質量。我們可以得出它們的質量,卻不知道質量從何而來,也不知道它們為何會有質量。
  • 十問「希格斯粒子」與「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
    標準模型中的一些其他基本粒子受希格斯場的作用產生慣性,最終形成質量。因此可以說,希格斯機制為物質世界的形成奠定了質量基礎。基本粒子有了質量才能產生引力,才會形成宇宙和生命。在過去幾十年中,尋找希格斯粒子是許多大型高能粒子物理實驗的最重要目標。  1988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萊德曼(Leon Max Lederman)在其科普著作《上帝粒子:假如宇宙是答案,究竟什麼是問題?》
  • 科學家稱:神秘的希格斯玻色子可能根本不存在
    【搜狐科學消息】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8月23日,科學家宣布,之前粒子科學家認為形成宇宙的「上帝粒子」可能根本不存在。  7月份,科學家稱他們已近一步接近被稱為「上帝粒子」的複雜神秘希格斯玻色子,他們認為這種微小粒子是構建生命體的基礎元素。但是當希格斯玻色子的信號消失後,使科學家的希望逐漸破滅。  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在法國和瑞士邊境山脈之下運行,日前在印度孟買召開的會議中宣布這項最新研究。
  • 首次發現希格斯粒子最主要衰變過程
    7月9日,在2018國際高能物理會議上,歐洲核子中心大型強子對撞機上的超環面儀器(ATLAS)實驗公布了最新成果——ATLAS合作組首次發現了希格斯粒子的最主要衰變過程,即正反底夸克對衰變。中國科學家在此次實驗中作出關鍵貢獻。
  • 為你揭秘,希格斯玻色子如何賦予粒子質量
    該理論模型為了解基本粒子和宇宙間的力搭構了理解框架,這個永恆框架就是我們口中的「標準模型」,其中最主要的是「希格斯場」,它無處不在,賦予粒子質量。量子力學中存在波粒二象性,因此希格斯場中也有與之相關的基本粒子,也即希格斯玻色子。
  • 為你揭秘,希格斯玻色子如何賦予粒子質量
    全文共3370字,預計學習時長9分鐘20世紀後半葉,粒子物理學開始逐漸發展起來。該理論模型為了解基本粒子和宇宙間的力搭構了理解框架,這個永恆框架就是我們口中的「標準模型」,其中最主要的是「希格斯場」,它無處不在,賦予粒子質量。
  • 光沒有靜止質量,怎麼被黑洞吸引?它動質量與希格斯玻色子有關嗎
    光子的能量與它的頻率有關,E=hv ,h是普朗克常數,v是光子的頻率,兩者的積就是光子的能量,狹義相對論中的質能方程認為,質量和能量是等價的,因此具有能量的光子是具有一定質量的,光子的質量:m=hv/c^2當然這個質量極小,但蚊子腿再小它也是肉啊希格斯玻色子賦予基本粒子質量,光子也是基本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