螻蛄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害蟲,尤其是在我國南方地區的危害最為嚴重,但是螻蛄有著較高的藥用價值,被廣泛的用於泌尿繫結石和水腫等臨床醫療上,對腎炎和尿毒症等也有著一定的防治效果,所以現在螻蛄在我國也是有著一定的養殖面積,那麼螻蛄該怎麼進行養殖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說螻蛄的養殖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建造飼養場地了,如果是選擇大規模的進行飼養螻蛄的話,那麼我們就需要先建立其由磚塊、石塊為原材料的飼養池,根據自身的養殖數量控制好飼養池的數量和其面積,飼養池的底部需要填上0.8到1米左右的土壤,我們將土壤踩緊壓實,然後再在土壤上面增加25釐米左右的肥料或者是有機物質比較豐富的土壤,然後在覆蓋上一層較為鬆散的糧食秸稈,讓螻蛄有可以休息的場地,最後就是需要在飼養池口蓋上鐵紗等,一是為了避免螻蛄逃跑,二是可以很好的為螻蛄遮陰和提高飼養池的溫度。
然後就是適時的投種,既然養殖場地建設好了,那麼我們就需要準備螻蛄種了,我們在準備螻蛄種的時候可以利用螻蛄較強的向光性,在每年的4月和9月都是螻蛄活動的旺盛期,我們可以利用燈光在農田附近對螻蛄進行誘捕,螻蛄在捕捉完成之後,我們要將捕捉到的螻蛄,將裡邊身體殘缺、受傷、瘦小和生病的成蟲去除,保證種螻蛄有優良的品種,優良的品質是保證養殖成功的關鍵因素,所以螻蛄的品種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們不可以將捕捉到的螻蛄全部用來養殖,一定要經過一層篩選之後,才可以適時投種進行養殖,不然就會影響到自己的養殖效益的。
接著就是飼養的管理,螻蛄的食性比較雜,但主要是以蔬菜葉和糧食莖葉為主,不過我們在人工養殖的時候需要準備一些飯粒或者是炒熟的糧食作物等精飼,通常都是在每天的傍晚進行投喂,投餵量不能太大,避免我們投餵之後有殘留的飼料,造成浪費,每天都必須要投餵一次青飼,精飼則是兩天一次,在投餵的時候要按照多次少量的原則進行,不能投餵發黴、變質的飼料,我們可以將飼料曬乾進行處理,提高飼料的貯藏性,在夏冬季的時候需要做好降溫和保溫的工作,避免螻蛄無法適應環境溫度的變化。
最後就是採收加工,人工養殖的螻蛄每年都可以進行一次採收,但主要還是要根據品種的不同而變化,其中華北螻蛄就需要兩年的時候才可以進行採收,我們在採收的時候需要將飼養池中的有機土用大孔篩選出成蟲,然後將髒汙物質去除掉,不能全部的採收,需要保留一部分為第二年的養殖做好準備,如果蟲糞比較多的話,我們就需要及時的更換土壤,採收之後要講螻蛄的頭、翅膀和腳等部位去掉,再講內臟清除乾淨,之後在用熱水將其燙死,最後曬乾之後油炸成小吃食品。
以上就是養殖螻蛄的養殖方法了,養殖的時候要注意,螻蛄是屬於害蟲,要避免螻蛄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