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畫在皮膚上的生物電子設備
近日,美國密蘇裡大學官網發布一則消息稱,該校研究人員通過探索在人體皮膚上繪製生物電子設備的可行性,推動皮上生物醫學設備製造技術的發展。皮上生物醫學設備通常由兩部分組成:生物醫學電子設備組件和柔性襯墊。前者多由傳統無機材料、新型有機材料或納米材料製成。後者多為柔性聚合物,以確保生物醫學設備附著於人體皮膚上。
-
新型紋身:在皮膚上畫電子器件可監控人體健康狀況
你能想像有一天,一向高端的醫療電子設備僅使用一支筆和一張紙就可畫出嗎?最近來自密蘇裡大學哥倫比亞分校的研究人員就開發了相關設備,就像神筆馬良的神筆一樣神奇。那你能想像有一天,一向高端的醫療電子設備僅使用一支筆和一張紙就可畫出嗎?最近來自密蘇裡大學哥倫比亞分校的研究人員就開發了相關設備,就像神筆馬良的神筆一樣神奇。
-
能模仿人類皮膚的許多自然功能!研究人員開發出耐用電子皮膚
「理想的電子皮膚將模仿人類皮膚的許多自然功能,比如精確、實時地感知溫度和觸覺。」阿卜杜拉國王科學技術大學(KAUST)博士後蔡宜辰(音譯)說。大多數電子皮膚是通過將一種活性納米材料(傳感器),分層放置在能附著在人類皮膚上的可拉伸表面上製成的。然而,這些層之間的連接往往太脆弱,這降低了材料的耐久性和敏感性。
-
皮膚上畫個電路圖就能監測健康
而餘存江教授課題組新研發的「皮膚上繪製的電子產品」不僅可以在用於檢測肌肉信號、心率、溫度和皮膚水分等生理電信號的時候,不受運動偽影的影響,還可以用於促進任意形狀皮膚傷口的癒合。但儘管如此,這種畫在皮膚上的電路形式還是為柔性可穿戴領域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那麼這種新奇的「貼皮」式電子產品是如何畫上去的?用電子墨水畫上電路圖就真的可以替代可穿戴器件嗎?它是否能適應人類皮膚超強的延展性?電路怎麼能幫助傷口癒合呢?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一起來看看休斯頓「大佬」們新研發出的可穿戴神器。
-
研究人員利用水凝膠製作出耐用的電子皮膚
電子皮膚,一種在強度、伸縮性和靈敏度上模仿人類皮膚的材料可以用來實時收集生物數據,可能會在下一代假肢、個性化醫療、軟機器人和人工智慧中發揮重要作用。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KAUST)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耐用的 "電子皮膚",它可以模仿人類皮膚的自然功能,如感知溫度和觸摸。
-
橡膠半導體:讓可拉伸電子器件離商業化更近一步!
導讀近日,美國休斯敦大學在創造可拉伸的橡膠半導體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讓可拉伸的電子器件離商業化又更近了一步。背景傳統的電子產品與電子電路,會給我們一種「僵硬」的感覺。換句話說,它們是「剛性」的,無法彎曲、摺疊、扭轉、壓縮、拉伸。這樣不僅限制了它們的應用潛力,也會影響用戶的體驗。
-
休斯敦大學研究人員研製出的新型熱空氣過濾器可瞬間殺死冠狀病毒
美國休斯敦大學的研究人員稱,他們已經設計出一種特殊的空氣過濾器,可以捕獲新型冠狀病毒,並通過加熱將其殺死。據《休斯頓紀事報》報導,休斯敦大學德州超導中心主任任志峰博士是該項目的負責人。任與Medistar執行長蒙澤•胡拉尼合作,推出了一款由加熱的泡沫鎳製成的「獨特設計」,這一設計在《今日材料物理學》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有詳細介紹。
-
受《星球大戰》啟發 研究人員打造具有「觸覺」的電子皮膚
來源:cnBeta.COM據路透社報導,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科學家們表示,他們已經製造出一種被稱為異步編碼電子皮膚(ACES)的人造皮膚,由一個傳感器網絡通過單根電導體連接而成。據悉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科學家團隊花了一年半的時間開發出這種電子皮膚,它可以用於機器人或假肢,以重新創造一種感覺疼痛、溫度、形狀和質地的觸覺。
-
研究人員開發出可以「感覺」疼痛的電子皮膚
玩懂手機網 9 月 8 日資訊,創建人造皮膚的概念並不新鮮,讓這些皮膚 「感覺」 或者接觸到什麼東西也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最近 RMIT 的研究人員又在這些基礎上前進了一步,開發出了可以明顯帶來疼痛感的電子人造皮膚。
-
電子皮膚兼容耐用
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耐用的電子皮膚。圖片來源:KAUST一種在強度、延展性和敏感性方面模仿人類皮膚的新材料,可以實時收集生物數據。這種電子皮膚可能在下一代假肢、個性化醫療、軟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理想的電子皮膚可模仿人類皮膚的許多自然功能,比如精確、實時地感知溫度和觸覺。」沙烏地阿拉伯阿卜杜拉國王科學技術大學(KAUST)博士後蔡宜辰(音譯)說。
-
日研究人員研發出可導電橡膠 可用於造電子皮膚
日研究人員研發出可導電橡膠 可用於造電子皮膚 2008年08月12日 14:02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8月12日電 日本研究人員12日表示,他們已經研發出一種可以導電的橡膠,這項研髮結果為將來做成可以覆蓋在機器人身上,可伸縮的電子皮膚e-skin可以感覺熱和壓力。
-
休斯敦大學(美國)
休斯敦大學 (University of Houston ) 院校類型 綜合大學 院校性質 公立 國際學生比例 4%
-
ASML已完成可製造1nm晶片的光刻機設計、研究人員打造「電子皮膚」
研究人員打造「電子皮膚」:反應靈敏、可自修復5000次隨著《賽博朋克2077》發售臨近,電子義體、人體改造等話題又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野中。事實上,在改造人體這件事情上人類一直都沒有停止過探索的步伐。最近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已研製出一種結實、有彈性、靈敏度較高的人造皮膚,據稱該人造皮膚可以自修復5000多次,未來可用於假肢修復。這種人造皮膚被稱為「電子皮膚」,由沙烏地阿拉伯國王阿卜杜拉科技大學研製。
-
鮑哲南:人造電子皮膚不是幻想
11月7日,騰訊科學WE大會上,化學家、史丹福大學化學工程系系主任鮑哲南教授及數位全球頂尖科學家將通過線上的形式為廣大網友帶來精彩演講。衡水中學作為2020騰訊科學WE大會的分會場,衡中學子們將同步收看這場精彩的大會。鮑哲南是史丹福大學首位擔當系主任的亞裔女性,被譽為人造皮膚領域的「材料大師」。
-
科學家研發新型多功能電子皮膚,可測心率計步
論文作者之一、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 Jianliang Xiao 表示:「如果人們想像手錶一樣佩戴它,可以戴在手腕上,如果人們想像項鍊一樣戴它,可以戴在脖子上。」 研究人員還表示,他們希望這一創造將有助於重新擴展可穿戴設備的功能,這樣的高科技皮膚不僅可以使人們收集有關他們身體的準確數據,而且還能夠減少世界上日益增加的電子垃圾數量。
-
新型超靈敏「電子皮膚」,能夠自修復5000多次
它被稱為「電子皮膚」,是由沙烏地阿拉伯國王阿卜杜拉科技大學研製的。研究小組稱,未來這種電子皮膚可用於監控人體健康或者建造飛機,因為它和人類皮膚一樣敏感。雖然這不是科學家第一次嘗試以電子方式複製人類皮膚,但之前的嘗試都無法與該產品相媲美。 電子皮膚可以感知20釐米範圍內的物體,在0.1秒內做出反應,並自修復5000多次。研究報告作者蔡宜辰(音譯)稱,理想狀態下的電子皮膚應該具有人類皮膚的許多自然功能,包括實時感知溫度和觸覺。
-
美國大學研發人工皮膚
史丹福大學的工程師們創造了一種塑料「皮膚」,可以檢測其被按壓的程度,並產生電信號,將這種感覺輸入直接傳遞到活的腦細胞。為了以電子方式利用這種壓力感應功能,研究小組將數十億個碳納米管散布在鬆散的塑料中。在塑料上施加壓力會使納米管彼此靠近,並使它們導電。這使塑料傳感器能夠模仿人體皮膚,從而將人體的壓力信息以短脈衝形式傳輸到大腦,類似於摩爾斯電碼。
-
新型超靈敏「電子皮膚」,能夠自修復5000多次!
目前,專家指出,現已研製出一種結實、有彈性、靈敏度較高的人造皮膚,可以自修復5000多次,未來可用於假肢修復。它被稱為「電子皮膚」,是由沙烏地阿拉伯國王阿卜杜拉科技大學研製的。研究小組稱,未來這種電子皮膚可用於監控人體健康或者建造飛機,因為它和人類皮膚一樣敏感。
-
新器件讓電子皮膚化身「數字顯示屏」
日本東京大學研究人員在柔性電子皮膚上創建出穩定的聚合物發光二極體(PLED)等器件,其可發出紅、綠和藍三種顏色的光。它與電子皮膚的集成有望把人的手背未來變成顯示血氧水平的「數字屏幕」、運動員心率傳感器等,其發光效率超過以往同類產品的6倍,是迄今最薄且柔性足夠靈活的產品。該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科學進展》雜誌上。 增強或恢復身體功能的電子裝置,特別是可穿戴式電子設備,需要輕薄和靈活的材料,以儘量減少對其連接到身體部位的影響。
-
光催化劑可快速分解水 或創造新可再生能源
參考消息網12月17日報導 來自休斯敦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能夠利用陽光從水中快速產生氫的催化劑,這可能會創造一種清潔的可再生能源。據英國物理科學新聞網站12月15日報導。他們在研究中使用氧化鈷納米粒子把水分解成氫和氧。該研究論文當天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雜誌網站上。